鄭圳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黨的二十大報告站在歷史的最新高度、統籌戰略全局、透徹深刻地闡釋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其中,報告第二部分“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以全新的視野對為什么進行“兩個結合”、怎樣實現“兩個結合”進行了科學的闡釋,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發展路徑,譜寫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彩華章。從內部結構來看,“兩個結合”包含著歷史、理論、現實三重邏輯,是普遍與特殊、理論與實踐耦合互動的必然結果。啟航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推進“兩個結合”必須從三個方面發力:把握中國具體實際根本、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堅持人民至上理念,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認識是基礎,理論是總結,實踐是路徑,三者多向交叉、有機融合,構成“兩個結合”的邏輯理路。“兩個結合”理論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航智慧,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崇高的使命意識,實事求是直面問題與困難的勇氣決心,是復雜國內外形勢下完成新時代崇高使命的新要求。
從理論邏輯來看,“兩個結合”是對內在機理的深度把握,是學理層面的高度自洽:“第一個結合”是普遍與特殊、實踐與理論耦合深入的具體體現、“第二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關于辯證否定、普遍發展的契合相通。“兩個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構建和諧的有機整體,其中“第一個結合”包容“第二個結合”,“第二個結合”成就“第一個結合”。
從歷史邏輯來看,“兩個結合”是對重大經驗的深刻總結,是經驗層面的認識總結:歷史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深刻的書寫者。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兩個結合”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蘊含著深刻的歷史經驗,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再到習近平,各個歷史時期的領導人始終將“兩個結合”切實運用到黨和國家的事業當中,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方法論基礎。
從現實邏輯來看,“兩個結合”是對現實訴求的深沉關切,是實踐層面的理論指導:時代呼喚理論,理論指導實踐。“兩個結合”是黨立足于風云變幻的世情、黨情、國情,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目標而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兩個結合”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要求,是推展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強烈呼喚、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遵循。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推進馬克思中國化時代化“兩個結合”,要從“點”“線”“面”三個角度一以貫之。在實踐基礎上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兩個結合”,能夠不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更加璀璨的思想智慧,作出更加卓越的貢獻。
找“結合點”是把握中國具體實際,只有弄懂結合何以可能的問題才能夠將結合推向深處:今天講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一個重要連接點就是與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交相輝映。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兩個結合”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本質上就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側面,即在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進程中不斷推進“兩個結合”,在推進“兩個結合”的過程也緊緊圍繞著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全面展開。
繪“傳承線”是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將時代特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交織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夠煥發生機活力: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只有激活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以傳承和開拓創新的科學態度,在實踐的基礎上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杜絕抽象、虛假的簡單結合,才能夠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生機與活力,從而為我們早日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提供奮勇前進的強大力量。
筑“人民面”是堅持人民至上理念,時刻將人民群眾放在心中,人民群眾才能將其高高舉起: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顯著的特點,它力求在與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緊密結合,在滿足人民實際需求的過程中生根發芽;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和創新力得到增強,使其在中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任何脫離群眾、忽視群眾的“兩個結合”,都是空談,無法真正落實。“兩個結合”的發展離不開群眾的推動力量,要讓馬克思主義“飛入尋常百姓家”,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化,使人民群眾真正懂、會、用,從而使全國各族人民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在黨的領導下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貢獻重大力量,讓共同富裕變成現實、讓強國目標徹底實現。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兩個結合”思想和命題,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節點上出場,以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為指向,既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更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對怎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的“時代之問”“人民之問”的科學回答。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兩個結合”是緊密相連的,只有深刻認識到“兩個結合”的迫切性、重要性,并扎實在實踐的道路中推進“兩個結合”向前發展,黨和國家才能在實現偉大任務的進程中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在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道路中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光輝篇章。
(作者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