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凡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自信才能自強。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文化自信作為“四個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強大的標志,也是人們精神充實的依托和政治認同的基礎。人民對自己的優秀文化傳統充滿自信和自豪時,也更容易形成對國家、政黨和政治體制的認同。當代青年是中國發展的主力軍,他們的政治認同關系到國家的政治穩定,同時也面臨著巨大挑戰。因此,增強青年政治認同必須依托強大的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增強青年政治認同,充分發揮文化自信在青年政治認同中的重要作用,為提升青年政治認同探尋文化路徑。
多方教育引導——集各方力量加強文化自信教育,培養政治自豪感。以文化自信增強青年政治認同需要潛移默化地影響和熏陶,那么文化自信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多方共振。從學校層面來說,要辦好社會主義高校,發揮思政課堂主陣地作用。要以文化自信為支撐,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善于從文化自信中汲取營養,幫助青年學生堅定政治信仰,涵養政治認同;從家庭層面來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平常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孩子的一舉一動。家長要為子女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做好表率,培養子女的政治人格和政治素養,增強政治辨別力;從社會層面來說,要進行宣傳引領,發揮主導作用。相關部門可以建立健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機制,還可以組織愛國主義志愿服務活動,引導青年扎根基層。以文化自信為支撐,在實踐中夯實青年政治認同。
社會輿論導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夯實主流輿論陣地。當今中國,人民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要求和愿望呈現多元化。因此,我們今天利用核心價值觀凝魂聚氣比任何時候都要重要,要讓核心價值觀隨處可見,不僅需要其自身頑強生命力,還要有良好的外部條件——主流輿論陣地。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打破了時空界限,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網絡信息紛繁復雜,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陣地,能否占據意識形態制高點關乎我國青年文化自信是否增強,政治認同是否能得到提升。雖然互聯網是把“雙刃劍”,但是我們要利用好它好的一面,夯實主流輿論宣傳主陣地。首先,國家要加強網絡監管。不斷加強網上公開巡查執法,狠抓網絡安全,嚴打網絡犯罪行為,凈化網絡生態環境。其次,主流媒體應加強網絡正能量宣傳。主流媒體作為社會公共文化服務的主力軍,肩負著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文化的重任。應加強正面輿論宣傳引導,展示國家在科技、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成就,增強民眾對國家發展的信心。通過正能量宣傳,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化解網絡虛假信息,確保青年政治認同的穩定性。
文化產業推動——弘揚主旋律,鞏固青年政治認同。文化產業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平臺,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個體對本國文化和政治的認知。要深挖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產業,讓其成為國民心中的自豪與自信,更好地增強青年政治認同。首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其次,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惠民工程。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定期或在特定時期進行主題文化展覽。最后,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以文化為內容,以旅游為平臺,充分利用各地紅色文化資源,宣傳弘揚愛國主義。
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在國家綜合實力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文化自信不僅立足于中國,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還向世界展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青年是國家政治建設中的新生力量,他們的政治認同成為一個國家政治得以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以文化自信增強青年政治認同,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需要我們長期地進行關注和發展。
(作者單位:天津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