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 目前,審計整改面臨諸多問題,只有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政治站位,健全制度體系、提升整改質效,實行多措并舉、強化閉環管理,堅持嚴的主基調、加強責任追究,才能持續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功能和增值作用,切實將整改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審計整改;監督;高質量
DOI: 10.19840/j.cnki.FA.2024.03.015
審計整改是指被審計企業按照審計意見、整改通知、審計決定、問題批復或審計報告等要求,對審計查出的問題采取措施進行糾正、改進,對審計建議和風險事項采取措施予以落實和應對,審計整改主管部門進行協調、督促和檢查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
審計整改是審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揭示問題與解決問題相統一,促進解決問題背后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維護審計監督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將審計整改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重要環節。如果只有審計發現問題,而不落實審計整改,那么審計工作不會有效發揮作用,審計目標也難以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強調,“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整改審計查出的問題,深入研究和采納審計提出的建議,完善各領域政策措施和制度規則”。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審計整改的重要指示批示和上級機關決策部署,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要求以“四性原則”和“六個到位”作為整改標準,深究組織和業務領域的根因和機理,系統梳理總結經驗教訓,深化開展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同時,要求各單位做到舉一反三、追根溯源、追責問責,著力強監督、補短板、堵漏洞、防風險,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整改工作目前面臨的難點和困難
當前在審計整改工作中,“審計整改難”現象是一個長期備受詬病的問題,審計整改面臨領導重視不夠、思想認識不到位、制度支撐不足、缺乏審計整改效果認定標準以及整改監督力度不大、監督手段單一、被審計單位整改質量不高等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整改工作重視不夠
被審計企業領導思想認識不到位,整改工作重視不夠,沒有將審計發現問題和審計整改作為促進企業完善內控體系、堵塞制度漏洞、防范經營風險、提升管理水平,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更多只關注發現問題,但對于審計“下半篇文章”的整改工作關注不夠、重視不足、監督不力,影響了審計結果的運用。此外,很多審計問題揭露的是系統性、機制上的問題,需要被審計企業系統梳理總結經驗教訓、特別注重制度流程完善和長效機制的建立,才能從根本上對企業科研生產和經營管理進行綜合治理,防范同類問題再次發生,由于整改起來存在一定難度,也導致審計整改不及時、不到位[1]。
(二)整改制度不完善,效果認定標準缺失
由于沒有關于整改工作的具體操作規范,缺乏統一的評判標準和依據,對于審計整改到何種程度,沒有評判標準和剛性要求,審計整改標準不明確、不統一,完全依靠審計人員的經驗標準進行主觀判斷[2],不同審計人員的判斷可能存在差異,致使部分問題未能徹底解決,或從根本上解決。
(三)監督手段較單一,跟進督導力度不夠
內部審計部門任務繁重,人員配備普遍力量不足,在開展正常審計項目之余,投入到審計整改的力量會有所不足,監督力度不夠[3]。有時對被審計單位的整改監督也僅限于書面材料的驗收,全面完整進行實地核驗較難實現。在監督手段上,主要是通過下發審計整改監督表并要求相關責任部門按時反饋整改完成情況,審計部門不定期開展現場檢查的方式,監督手段比較單一,跟進督導不到位,影響了整改進度。
(四)審計整改信息化手段缺失
目前審計整改跟蹤監督主要依賴于人工控制節點,信息化手段缺失導致整改效率較低,責任部門缺乏主動性,常出現審計整改不及時的情況,影響審計監督質效。
(五)原因分析不深入,整改整體質量不高
對小問題、表象問題、容易整改的問題,被審計單位一般會積極去整改,但對于較為棘手、影響單位高質量發展的“痛點”“難點”“熱點”問題往往會避重就輕,繞著走或表面整改,沒有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源頭治理力度不夠[4]。對于有些歷史遺留問題,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或者溝通、協調成本很大,這類問題整改推進就會很緩慢,影響了整改的整體質量。還有些問題在整改措施上重制定,輕落實,在長效機制上和制度流程完善上下工夫不夠,導致很多問題還會重復多次發生,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提升審計整改質效方法和路徑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
抓好審計整改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政治任務。黨中央高度重視審計整改,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與揭示問題“上半篇文章”同樣重要,必須一體推進。審計整改就是檢驗我們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試金石,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政治任務。
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各被審計單位必須高度重視審計問題整改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壓實主體責任,主要領導要親自部署、靠前指揮,領導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內部機構大力協同。領導班子要不定期專門聽取重要審計報告,重大審計整改情況報告要納入黨委會審議范圍。要把審計整改作為企業最好的革除積弊的抓手,作為改善管理水平、提升組織效率、創建體系治理的良方,要放到高質量發展的全局中去考量。
各整改業務部門要重視,提高責任意識。整改業務部門和經辦人員認識是否到位是整改工作能否真正落實的關鍵因素,必須高度認識到審計整改工作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將審計整改作為一次促進組織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良好契機,要以鐵的整改紀律落實整改的嚴肅性。只有各級切實在思想上重視起來,在行動上才能落實到位,審計整改才能確保到位[5]。
(二)健全制度體系,提升整改質效
健全制度體系,是落實審計整改的機制保障。制定審計整改管理辦法,完善整改工作機制和職責、細化整改實施要求、加強整改剛性約束。同時,明確整改認定標準,從制度層面解決審計整改認定標準不一致,對整改成效難以作出統一評價的問題,提高整改落實的可操作性。具體的審計整改評判標準,可從“整改完成”“整改中”“未整改”三種主要的整改結果認定所需達到的整改成效和進度進行明確,做到對同一類型問題使用同一整改評價標準。
(三)實行多措并舉,強化閉環管理
堅持“業務誰主管,整改誰負責”的原則,以“四性原則”和“六到位”作為整改完成標準,多措并舉發揮整改監督“四大作用”,助力整改工作扎實推進、全面徹底歸零。
1. 質量把關作用。一是加強對整改措施的質量把關,確保被審計單位以審計結果和問題事項為切入點、對照點,按照業務循環、全流程并延伸業務域、核準查清關鍵癥結,深挖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和漏洞,制定整改方案、計劃,不斷完善規章制度、規范機制流程,不斷健全長期治理體系;二是針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事項的整改完成情況開展現場檢查,加強對整改完成情況的質量把關,確保整改效果達到預期。
2. 晾曬提醒作用。一是通過“拉條掛賬”的方式,細化整改要求、明確責任部門和整改時間節點,實行“銷號”管理;二是針對整改進展,在全所范圍內下發監督通報,分析未整改完成問題原因,促進業務部門加快建章立制、規范管理流程等,強化審計結果運用;三是對逾期仍未整改的責任部門下發提醒函,提高被審計部門整改意識。
3. 過程監督作用。整改過程中召開推進會、匯報會等,及時跟蹤整改進度,向決策機構主動匯報,促進多個部門各司其職、協同聯動、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有效落實審計整改。同時,針對整改完成情況,加強現場檢查力度,采取穿行測試、審核材料、查閱制度等方式,逐條逐項檢查整改情況,核實整改完成進展。
4. 考核“指揮棒”作用。一是將整改完成情況納入各相關部門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內容,壓實責任,促進整改閉環管理;二是將整改監督納入黨支部月度工作項,加強黨建與業務的雙向融入,加大監督力度。
(四)開發審計整改監督信息化平臺
開發整改信息化監督平臺,通過信息系統實時監測審計整改進展,該系統實現的主要功能包括:審計問題公示、整改措施管理、進度跟蹤、支撐材料在線提交、節點到期提醒等,督促被審計單位及時閉環審計問題,有效提高審計整改閉環效率。
(五)建立聯動機制,統籌監督合力
建立審計整改聯動檢查合作工作機制,由審計部門具體組織協調,相關主管部門共同參加,組成由審計、紀檢、法律、財務、風控等專業人員組成的專項檢查小組,制定統一方案,細化檢查清單,確保審計整改分工具體明確、責任界定清晰、工作措施有效、人員落實到位。專項檢查小組共同開展督導檢查,提高現場核查頻率,并把審計整改同專項監督、政治巡察、財務監督、合規檢查、紀委政治監督等有機結合起來,協作配合并發揮監督合力,實現一果多用,共促整改工作取得實效。
(六)堅持嚴的主基調,加強責任追究
堅持嚴的主基調,從嚴從實做好問題線索研判和追責問責,深挖問題根源、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制度流程、加強警示教育。針對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發現的違規問題,從嚴給予當事人問責處理和提醒約談,不僅要具體問題整改到位、追責問責到位,還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從源頭上、根本上進行治理,堅決避免問題重復發生和屢審屢犯。
通過推動審計問題整改,持續提升內部審計的監督功能和增值作用發揮,切實將整改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三、具體案例
(一)組織保障工作
1. 成立審計整改專項行動領導小組
針對某專項領域審計發現問題以及整改工作,被審計單位成立審計整改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紀委書記、其他公司領導任副組長,統一部署審計整改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制定工作方案,擬制整改工作計劃,推進分管領域問題整改與舉一反三事項,會商研究重點難點事項,向領導小組匯報工作進展,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等。
2. 及時召開動員部署會及過程推進會
及時召開整改動員會,做到上下深化認識、統一思想、知責盡責,主要領導在會上明確工作具體要求,并建立匯報溝通機制。特別針對重點領域,按照“上下貫通、橫向協同”的總體原則,明確審計問題涉及部門和各相關部門要擔起審計整改主體責任,按職責和業務分工,具體負責本業務領域問題整改與舉一反三查改工作。專項行動辦公室研究制定專項整改舉措,明確具體整改要求、牽頭部門、涉及部門,責任細化分解到崗到人。同時,根據工作進展,每周召開過程推進會,及時解決整改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推動整改工作取得預期效果。
(二)制度保障
為進一步強化審計查出問題整改管理,健全完善審計查出問題整改長效機制,被審計單位制定《審計整改管理辦法》,針對整改工作機制和職責、整改工作實施程序、被審計部門整改措施等進行明確,對審計整改標準進行統一,確保審計整改有據可依。
(三)審核整改措施
審計整改專項行動工作辦公室下發整改工作方案,以審計結果和問題事項為切入點、對照點,組織各業務部門針對發現問題,深挖問題根源,核準查清深層次原因,并研究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確責任人、工作計劃、整改舉措等。審計整改專項行動工作辦公室對各業務部門上報的整改措施進行審核,確保制定的措施符合整改標準,特別要注重措施中是否包含了制度流程完善和長效機制的建立,只有從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保證此類問題不再發生。
(四)開展現場檢查,嚴格審核整改完成情況
針對審計發現問題整改,要加強現場檢查和整改審核力度,高標準嚴要求推進整改閉環。專項行動辦公室月度跟蹤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并進行現場檢查,采取穿行測試、審核材料、查閱制度等方式,逐條逐項檢查整改情況,確保整改到位。重點檢查整改措施是否全面、整改計劃是否落實到位、整改輸出物是否匹配、整改節點是否完成、整改支撐材料是否完整等。整改是否完成,是根據制定的整改管理辦法中明確的整改認定標準來判斷,且同一類型問題要使用統一的整改評價標準。根據檢查結果,在全所范圍內下發監督檢查通報,分析未整改完成問題原因,壓實整改主體責任。季度上報黨委和上級機關整改情況,對所有拉條掛賬問題實行“銷號”管理。
(五)審計整改信息化管理
在OA系統中建立審計發現問題整改信息化平臺,以實時看板形式展示審計整改完成情況,實現在線提交審計整改支撐材料和到計劃節點提醒上報整改功能,督促審計整改落實,大大提高了整改效率。
(六)加大與部門績效考核的關聯性
將整改是否按期完成納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占一定權重,加強與整改部門績效考核的關聯,針對逾期未完成整改的部門,審計辦將下發《審計整改提醒函》,督促被審計部門加大整改力度。對于經提醒后仍不能按時完成整改的部門,在其月度績效考核中進行扣分。推動揭示問題和解決問題相統一,切實將整改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堅決落實集團公司黨組審計領導小組關于審計發現問題整改“不跨年”的具體要求。
通過以上具體做法,被審計單位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完成率大幅提升,所有內外部審計發現問題按期整改完成率100%。各部門以審計整改為契機,深入剖析問題產生原因,舉一反三,修訂完善制度10余項,建立優化流程20余項,尤其在采購領域,運用ERP系統,建立了合作供應商管理信息庫,設置供應商是否有效字段,實現供應商資質到期提醒功能等,利用信息化手段對供應商供方外采購情況進行有效監控,增加剛性約束。
被審計單位要始終堅持“業務誰主管,整改誰負責”的原則,以“四性原則”和“六個到位”作為整改完成標準,通過落實整改,切實將整改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提升內部審計的監督功能和發揮增值作用,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AFA
參考文獻
[1] 屠平瑋.制定有效措施推動審計意見整改落實[J].中國工會財會,2017(6):24-25.
[2] 劉娜.淺析審計整改落實有效機制的構建及實施[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7(9):27-35.
[3] 鄔靜.對審計整改工作的思索與探析[J].江西電力,2017(7):49-50.
[4] 朱鵬濤.企業管理審計主要內容和方法[J].科技經濟與管理科學,2021(12):19-20.
[5] 閆亞杰.淺析目前企業開展內部管理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12):21-22.
(編輯:馮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