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杰 鐘文娟 陳敏 帥宇曦 朱佳慧
摘要:目的? 研究民族地區農村老年人的抑郁癥狀及其影響因素,為農村老年人抑郁癥狀的預防和改善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采取便利抽樣的方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8月對361名恩施州利川市農村老年人進行調查,分別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家庭關懷度指數測評量表(APGAR問卷)評價其抑郁癥狀和家庭功能。結果? 恩施農村地區老年人SDS平均標準得分為(51.72±6.91)分,抑郁檢出率為60.90%。單因素分析顯示性別、有無配偶、是否滿意經濟收入、慢性病患病情況、家庭功能對老年人SDS平均得分有顯著性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多元回歸分析表明,女性、對經濟收入不滿意、患慢性病、家庭功能較低是影響農村老年人抑郁的危險因素(P<0.05)。結論? 提高經濟收入與物質條件、積極預防和治療慢性病、改善家庭功能等措施有利于農村老年人抑郁癥狀的防治,且無配偶、女性應為所關注的重點人群特征。
關鍵詞:少數民族;農村老年人;抑郁癥狀;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749.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4.12.012
文章編號:1006-1959(2024)12-0060-04
Analysi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Rural Elderly
in Enshi Minority Areas of Hubei Province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elderly in ethnic area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improvem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of rural elderly.Methods? From October 2020 to August 2021, 361 rural elderly in Lichuan City, Enshi Prefecture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the Family Care Index Scale (APGAR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ir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family function.Results? The average SDS standard score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of Enshi was (51.72±6.91)scores,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depression was 60.90%.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 spouse, satisfaction with economic income, chronic diseases, and family function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average SDS score of the elderly, and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women, dissatisfaction with economic income, chronic diseases, and low family function were risk factors for depression in the rural elderly (P<0.05).Conclusion? Measures such as increasing economic income and material conditions, actively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hronic diseases, and improving family function are conducive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rural elderly people, and no spouse and women should b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Key words:Ethnic minority areas;Rural areas;Depressive symptoms;Influencing factors
我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口占全國總人數的比例持續增長。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64億,占總人口數的18.70%[1],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越來越影響著國家的穩定與發展。抑郁作為一種老年人群中常見的精神障礙,會損害老年人的精神、軀體狀況,增加老年人殘疾、自殺的風險,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負擔。研究表明[2],社會人口學因素、生活方式、身體狀況均會影響老年人抑郁癥狀的發生。目前,我國關于老年人抑郁癥狀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區,而我國少數民族農村地區由于地理位置遠離經濟中心,相較于城市地區的社會資源更加匱乏,經濟、醫療條件更為落后,這使得少數民族農村地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通常沒能得到及時的關注和有效的干預,抑郁癥狀的發生比城市老年人更為普遍和嚴重[3]。因此,對民族地區農村老年人以抑郁為代表的心理問題的關注和研究刻不容緩。本研究以恩施州利川市的農村老年人為對象展開調查,探討民族地區農村老年人的抑郁癥狀發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為農村老年人抑郁癥的防治提供參考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8月在恩施州利川市抽取農村老年人進行調查,納入標準為:①年齡≥60歲;②屬于恩施州利川市農村常住人口;③意識清楚、語言溝通順暢;④自愿配合本調查。實際得到有效問卷361份。
1.2方法? 在征得調查對象同意后,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對其進行面對面的調查。調查內容包括:①一般情況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性別、有無配偶、民族、是否滿意經濟收入、慢性病患病情況、家庭功能。②家庭關懷度指數量表(APGAR):該量表由美國華盛頓大學的Smilkstein醫師編制,總分在7~10分為家庭功能良好、4~6分為家庭功能中度障礙、0~3分為家庭功能嚴重障礙[4]。③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量表共包含20個條目,要求被試者根據過去一周的真實狀態選擇相應的選項,每個選項對應不同分值,最后將總分按照規定計算方式轉換為標準分后進行統計分析,標準分>53分被判斷為有抑郁癥狀,標準分≤53分為無抑郁癥狀。以總分/80計算抑郁嚴重指數:0.50~0.59為輕度抑郁、0.60~0.69為中度抑郁、0.70以上為重度抑郁[5]。
1.3統計學方法? 以Excel 2019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26.0進行統計描述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單因素分析采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進行描述。采用多元回歸模型分析抑郁癥狀的影響因素。雙側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情況及單因素分析? 本研究共調查361名老年人,年齡60~95歲,平均年齡(71.24±6.83)歲。其中男性193人,女性168人。全樣本SDS得分為35.00~72.50分,平均值為(51.72±6.91)分,高于全國常模SDS得分的平均值(41.85±10.57)分[6];抑郁癥狀總檢出率為60.90%,其中輕度抑郁檢出率為44.60%、中度抑郁檢出率為15.20%、重度抑郁檢出率為1.10%。按照年齡、性別、有無配偶、民族、是否滿意經濟收入、慢性病患病情況、家庭功能對調查對象進行分組比較,發現性別、有無配偶、是否滿意經濟收入、慢性病患病情況、家庭功能這5個因素對SDS得分有顯著性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女性較男性、無配偶者較有配偶者、對經濟收入不滿意者較滿意者、罹患慢性病尤其是慢病共病者、家庭功能較差者SDS得分均更高,見表1。
2.2民族地區農村老年人抑郁癥狀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 以是否抑郁作為因變量,以性別、有無配偶、是否滿意經濟收入、慢性病患病情況、家庭功能這5個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僅性別、是否滿意經濟收入、慢性病患病情況、家庭功能這4個因素引起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本研究中民族地區農村老年人SDS平均得分高于全國常模[6],老年人抑郁癥狀檢出率為60.90%,高于李磊等[7]、劉丹丹等[8]、陶慧文等[9]基于CHARLS數據計算得出的中國農村老年人抑郁癥狀的檢出率,且中重度抑郁癥狀檢出率較高。從整體上看,本研究中農村老年人抑郁癥狀的患病情況較為嚴重,表明民族地區農村老年人的抑郁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關注。
統計結果顯示,女性SDS平均得分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農村老年人的抑郁程度存在性別差異,且農村老年女性抑郁患病率相比于男性較高,這與王麗等[10]的結論相一致。一方面,這可能與老年女性相較于男性更多的暴露于生理性、社會性,以及經濟性的抑郁危險因素有關。例如:由于男女體質不同,女性更容易受到生理方面不良因素的危害,患病和失能的可能性更大,而身心健康往往密不可分;且在封建落后的傳統觀念下,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衡導致了農村老年女性受教育程度、職業技能、收入更低[10],女性通常承擔著較多的家務勞動而缺乏社會活動的參與,男尊女卑的社會風氣使得農村女性的情緒長期處于壓抑狀態。另一方面,也可能與男女對壓力源的易感性不同、生活習慣,以及認知情緒調節方式的差異有關[11,12]。女性的感情細膩,對壓力源的感知較為敏銳[10],在面對負性生活事件時男性比女性更傾向于采取理性的、積極的認知情緒調節方式[11],且男性往往會通過適量的吸煙、飲酒等行為方式來緩解自身的不良情緒從而減少抑郁癥狀的產生。此外,對經濟水平滿意的農村老年人SDS均分高于不滿意經濟水平的老年人,表明物質條件、生活水平高低對老年人的心理狀況有著顯著的影響。慢性病普遍存在于老年人群中,其患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罹患慢性病尤其是多種慢性病將會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甚至提高抑郁癥患者自殺的風險[13,14]。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15,16],本研究發現罹患慢性病是老年人出現抑郁癥狀的危險因素,且患慢性病數量能夠正向預測老年人抑郁癥狀的嚴重程度。家庭功能與老年人抑郁癥狀有關,家庭功能良好的老年人SDS平均得分高于家庭功能嚴重障礙的老年人。既往研究也表明[17-19],家庭功能對老年人的抑郁情緒有著顯著影響,家庭為老年人提供的精神和生活照顧能有效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其對老年人抑郁癥狀的影響甚至可追溯到童年時期,童年時期遭遇越多家庭功能障礙者,其老年時期產生抑郁情緒的傾向越大。這提示我們要重視家庭成員對老年人情感訴求的態度、與老年人保持正向且有效的溝通,營造溫馨且愉悅的家庭氛圍。此外,大多數針對老年人的抑郁癥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城市地區[20,21]。然而,由于社會資源的匱乏,相較于城市老年人,農村老年人的抑郁癥狀通常更嚴重,抑郁檢出率更高。本研究中民族因素對該地區農村老年人的抑郁癥狀沒有顯著影響,與曹顯明[21]的研究結果不同,可能是由于生存環境的同化作用超過了民族差異所造成的影響所導致的,在今后的研究中還需進一步探索。
綜上所述,應加強對農村老年人抑郁問題的重視,在臨床診療的同時還應多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經濟收入較低、患慢性病、家庭功能低下、無配偶、女性等特征的老年人應是關注的重點人群。家庭成員應加強對老年人的關心愛護、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村委會可根據情況按時為中老年人開展精神衛生宣教、提供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等服務、積極預防及改善農村老年人抑郁情況。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五號)——人口年齡構成情況[J].中國統計,2021(5):10-11.
[2]李方,李梅,王瑩.中國老年人抑郁癥狀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2,49(4):612-615.
[3]孔憲焜,肖巧玲,李娟.老年抑郁癥狀相關因素的城鄉比較[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8,32(8):648-655.
[4]Smilkstein G.The family APGAR: a proposal for a family function test and its use by physicians[J].J Fam Pract,1978,6(6):1231-1239.
[5]Zung WW,Richards CB,Short MJ.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in an outpatient clinic. Further validation of the SDS[J].Arch Gen Psychiatry,1965,13(6):508-515.
[6]王春芳,蔡則環,徐清.抑郁自評量表——SDS對1340例正常人評定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6(5):267-268.
[7]李磊,馬孟園,彭紅葉,等.中國農村地區老年人抑郁癥狀發生情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1,24(27):3432-3438.
[8]劉丹丹,劉習羽,劉慧敏,等.中國農村老年人抑郁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21,56(5):648-652.
[9]陶慧文,張曉,汪圳.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農村老年人抑郁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8,22(7):696-699.
[10]王麗,張曉.我國農村老年人抑郁癥狀性別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8,22(11):1148-1151.
[11]胡杰容.老年抑郁的性別差異及其影響機制[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9,31(4):64-73.
[12]羅曉,徐斌,胡紅星.抑郁障礙患者情緒調節的性別差異[J].新疆醫學,2022,52(7):753-756.
[13]閻紅,劉書文.慢性病老年人心理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21):5366-5369.
[14]樊榮,李小菊,董嘉鑫,等.中國農村老年人慢性病對抑郁癥狀的影響——日常活動能力的中介效應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23,50(5):859-864.
[15]馮強偉,王取南,楊林勝,等.六安市城鄉社區老年人抑郁癥狀及其與慢性病的關聯性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8,45(20):3731-3734,3747.
[16]蒲嘉欣,張靜.老年慢性病患者焦慮與抑郁影響因素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8,16(23):1701-1704.
[17]李惠萍,梁豐,宋江艷.合肥某社區老年人抑郁與家庭功能狀況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162-163.
[18]杜本峰,耿蕊,穆躍瑄,等.童年家庭功能障礙對老年人抑郁傾向的影響貢獻、累積效應與作用機制[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22,15(1):64-71.
[19]蒲玉翠,梁聰,董樂,等.社區老年人抑郁癥狀影響因素及拐點年齡分析[J].護理研究,2023,37(10):1719-1723.
[20]王紅艷,吳萍,林琴,等.成都市社區老年人抑郁癥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8,16(9):1500-1503.
[21]曹顯明.黔南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留守老年人群心理衛生問題及對策思考[J].貴州民族研究,2018,39(8):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