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保富 涂志琴
摘 要:課語整合式教學(CLIL)強調語言學習與學科內容知識學習的有機融合,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新方向。但相比常規大學英語教學,課語整合式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更高。探討課語整合式教學環境中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的構成與影響因素,并據此提出其教學能力發展的系統性、激勵性、自主性等幾項原則,為課語整合式教學環境中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提供一定啟示。
關鍵詞:課語整合式教學;教學能力;影響因素;教師發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培養既精通專業又精通外語的復合型人才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在新形勢下面臨的新任務。面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固有問題和新形勢下的新要求,一些高校也在嘗試各種有益的改革探索,其中一種方向就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將課目學習(學科內容知識學習)與英語學習有機整合,即課語整合式教學。與常規大學英語教學不同的是,課語整合式教學采取整體式語言教學理念,不再將語言分解為聽、說、讀、寫等單獨技能,而是通過一種整體的方式呈現出來。同時,它倡導語言學習與學科內容知識學習的有機融合,將語言學習置于一個更有意義和更具交際性的情境中,使學生通過英語實踐應用取得最佳學習效果,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一、課語整合式教學的概念內涵
課語整合式教學,亦稱內容與語言融合型教學(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簡稱CLIL),是指運用母語之外的一門語言按照合理比例教授該語言和非語言學科內容,從而使學習者獲取學科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它倡導以外語為媒介,在語言使用中學習學科內容知識,二者不分主次,相互促進,實現整體學習效果大于單獨學習外語或單獨學習學科內容之和。它所蘊含的教學理念是,學生不僅要學習外語,還要通過外語進行拓展學習,既要學會外語的用法,又要學會外語在具體學科情境中的應用。單純的外語學習往往不利于維持學生穩定的學習興趣,而通過外語獲取新知識有助于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CLIL環境中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構成
在課語整合式教學環境中,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僅包括每名英語教師所必備的語言能力,即語言基本功,還應基于CLIL教學“語言知識與學科內容知識融合”的特點而具備一定的專業學科能力,即對CLIL教學所涉及的“課目”專業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達到一定的專業學科水平。除此之外,學科教學能力也是必要的,它有助于教師將內容知識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的知識。涉及教學中的一些具體策略,包括對CLIL教學理念認知的能力、教材內容選擇與拓展的能力、課堂教學設計與組織的能力、教學評估的能力和教育技術使用的能力等。
三、CLIL環境中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影響因素
(一)學生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相互影響的關系。學生是教師教學的對象,其在教師教學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投入等,一方面是教師先前教學能力的集中體現和反饋,另一方面也影響著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在訪談中,部分教師提及,有的學生不明白這種教學理念對他們學習的重要性,抱怨學起來太難。在面對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如實施CLIL教學時,如果學生對該教學理念缺乏深入理解,或者不支持這種理念,則可能呈現出消極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也會不理想,降低教師的教學效能感,并進一步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
(二)學校
學校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環境,也影響著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一方面,學校對教師在教學改革當中的支持力度影響著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例如,有的學校積極為教師開展教學培訓、教學觀摩等活動,使教師對于CLIL等新的教學理念有了深刻的認識,這能促進其教學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學校的評價體系也是一個影響因素。如果在評價上“輕教學”,或者對較難的教學模式與簡單的教學模式缺乏差異化評價,則可能導致教師對于教學的投入有所減少,個別教師甚至不愿嘗試新的尤其是較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
(三)教師自身
教師個人內在與外在的因素也可能影響其教學能力的發展。內在因素方面,教師自身學科教學知識不足、專業學科知識匱乏、教學動機偏弱等情況都會降低其教學能力水平。外在因素方面,多是一些教學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教師的婚姻狀況、家庭情況、人際關系等。如果教師在這些方面面臨較大壓力,消耗較多時間和精力,則可能影響他們對CLIL教學的投入。例如,在訪談中,有教師提及由于其家里事情較多,既要照顧孩子,又要照顧父母,自己身體也不太好,導致其沒有時間和精力研究如何更好地將這種新的教學理念融入教學。
四、CLIL環境中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原則
基于以上關于CLIL環境中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構成和影響因素的分析,課題組提出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應注意的幾項具體原則。
(一)系統性
從CLIL環境中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的構成可以看出,其教學能力并不是以單獨形式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多維能力層層架構,構成一個系統的能力體系。然而,這會存在一種誤區,認為大學英語教師只要語言能力強,就能教得好。語言能力固然處于CLIL教師教學能力當中比較重要的位置,但它并非構成教學能力體系的唯一能力,能力體系中還包括專業學科運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對于CLIL環境中的大學英語教師來說,由于CLIL教學需要學科內容知識與語言知識融合的特性,其涉及的教學能力類型比常規大學英語教學環境中的更為復雜。因此,在此環境中的大學英語教師在發展教學能力時,應遵循系統性原則,注重教學能力的系統性與內在關聯性,而非只注重其中的某個單項能力。
(二)激勵性
教師的教學能力受學校環境、教學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學校在激勵CLIL環境中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要想使教師主動促進教學能力發展,就要通過激勵杠桿形成其促進教學能力發展的動力及教學動機。教學動機是驅動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促進教學能力發展的心理動力。它與教師需求密切相關,教師的需求越能得到滿足,他們就擁有更多內在的教學動機。學校在驅動教師促進教學能力發展的過程中,應該以教師的需求為切入點,有的放矢地對其進行引導,通過提供培訓機會、組織教學觀摩、搭建合作平臺、建立獎勵機制等多種途徑,為其創設促進教學能力發展的積極環境。
(三)自主性
要想使CLIL環境中的大學英語教師實現教學能力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依靠其內在的自主性。尤其是當高校教師對教師身份擁有強烈的認同感、秉持堅定的職業信念時,就更具自主動力。外部刺激固然重要,但教師的身份認同、知識認同以及自我教學能力發展意識認同等更為關鍵。因此,教師也應注重自主性,增強自主發展意識,通過不斷學習、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等途徑實現外在激勵與自主動力的統一。
課語整合式教學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較高,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語言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專業學科能力和學科教學能力。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受到學生、學校、教師自身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在課語整合式教學環境中,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應遵循系統性、激勵性和自主性等原則。教師應系統、多維地發展教學能力,注重增強自主發展意識、激發內在發展動力,學校應為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創造適當的環境和激勵性條件,從而通過教師的自身努力與學校的支持,促進課語整合式教學環境中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發展,為打造課語整合式教學高水平師資隊伍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袁平華.依托式外語教學對學生思辨能力和英語水平的影響[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8(5).
[2]趙永青,常俊躍,劉兆浩.內容語言融合教學的中國高校本土化實踐[J].中國外語,2020(5).
[3]常俊躍,趙永青.內容語言融合教育理念(CLIL)的提出、內涵及意義:從內容依托教學到內容語言融合教育[J].外語教學,2020(5).
[4]馬文穎.高校外語教師的教學動機、心理需求和生活中幸福狀態的關系實證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5).
[5]牛群.影響高校青年教師自主專業發展的因素探析[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17(6).
責編:初 心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三五”(2019年)規劃青年項目“課語整合式教學環境中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結構及影響因素研究”(編號:19YY22);2021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項目“課語整合式教學環境中大學英語教師身份認同研究”(編號:YY21201)
作者簡介:米保富(1986— ),男,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外語教學理論;涂志琴(1971— ),女,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外語教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