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鐘
【摘? ?要】近義詞“考察”和“考查”容易被誤用。對此,有必要結合現代漢語的用例和詞義發展的歷史展開分析,厘清“考察”和“考查”的發展變化,明確二者的語法功能、使用的語境和與之搭配的詞語等,以減少誤用情況。
【關鍵詞】考察;考查;近義詞;歷時
筆者在編校稿件的過程中發現,有不少人分不清近義詞“考察”和“考查”的用法,經常會出現誤用的情況。如:
考察工作或學習的出勤情況。
注重考察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過程、審美情趣和價值立場。
以上兩個例子中的“考察”均應為“考查”。
又如:
選派干部,要和本單位考查、培養、鍛煉干部結合起來。
這個例子中的“考查”應為“考察”。
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和使用這組近義詞呢?
對于近義詞,主要可以結合語音、義素、語素和語境等進行辨析。筆者認為:辨析近義詞,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成果,如工具書的釋義和列出的典型例句來區分詞義;另一方面要正確使用近義詞辨析方法。基于此,筆者選取較為權威且常用的工具書《古辭辨(增訂本)》(2011年版)、《漢語大詞典》(電子檢索版)和《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雖然我們是在現代漢語語境下辨別這組近義詞的,但要弄清楚它們的區別及詞義變化的來龍去脈,筆者認為需要結合詞義發展的歷史,從歷時的角度來進行觀察和分析。“考察”與“考查”的區別在于“察”與“查”。王鳳陽在《古辭辨(增訂本)》(2011年版)中對這兩個詞作了辨析。
“察”是對已知但卻知之不深、知之不詳的事物進行仔細、詳盡、反復的觀測、考核,目的是弄清事物的方方面面和發展變化過程,是把事物看得一清二楚……“察”有各種方式,如“觀察”“省察”“體察”“考察”“訪察”“核察”……這些“察”都是為了了解真相。
“查”,《字匯》“浮木也”,這是它的本義;《正字通》“俗以為考察義”,這是它的借義……“查”是調查,重在對不清楚的對象進行搜尋、翻檢,目的是把它找出來或弄清楚。正因如此,它才構成“偵查”“巡查”“搜查”“稽查”“查閱”“查點”之類的詞語。“查”是近代才出現的詞,它在中古以前用“檢”。
通過以上辨析,我們可以看出,“察”字出現的時間較早,“查”字出現的時間較晚。二者的本義并無關系,只是在用字的過程中,“查”被借用,表示考察義。“察”和“查”表示的詞義是有側重點的:“察”是對已知但卻知之不深、知之不詳的事物進行仔細、詳盡的觀測和考核,目的是弄清事物的方方面面和變化過程;而“查”重在對不清楚的對象進行搜尋、翻檢,目的是把它找出來或弄清楚。
再來看《漢語大詞典》(電子檢索版)對“考察”和“考查”的釋義及相關用例。
● 考察
1.對官吏政績的考核。
及拜刺史、郡守、輔相,輒親見問,觀其所由,退而考察其行。
——漢·荀悅《漢紀·宣帝紀一》
三省分三年考察之,高則引對,次即試用,下者還之本選。
——《宋史·選舉志四》
2.觀察研究;審察。
古之圣賢,必觀書以考察往行,然后成治功。
——《新唐書·李石傳》
快把剛才講的這幾個青年,都給我列入發展對象名單里,并且指定專人去負責考察和培養。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二
3.現常指實地觀察調查。
學術文章要參考書,小說也須能往各處走動,考察,但現在我所處的境遇,都不能。
——魯迅《書信集·致胡今虛》
4.猶考試。
凡考察,悉準在學人數,每內舍十人取五,外舍十人取六,自上而下分為三等籍,以俟上舍考定而參用之。
——《宋史·選舉志三》
●考查
研究;審查。
他們把我的名字報到聯邦調查局去考查的,可是到今天還沒有接到回音。
——洪深《這就是“美國的生活方式”》第四幕
以上例句囊括了古代和現代的用例,具有一定的歷時性。我們可以看到,“考察”一詞出現的時間較早,義項比較多。義項1、3和4使用的語境、搭配的對象比較明確,與“考查”的義項不存在交叉。“考察”的義項2與“考查”的義項是容易混淆的,但“考察”側重表示仔細察看、明辨,“考查”側重表示調查、檢查。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考察”和“考查”的釋義及用例如下所示。
● 考察
1.實地觀察調查。
他們到各地考察水利工程。
2.細致深刻地觀察。
進行科學研究,必須勤于考察和思索,才能有成就。
● 考查
用一定的標準來檢查衡量(行為、活動)。
考查學生的學業成績。
與《漢語大詞典》(電子檢索版)相比,《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考察”的詞義發生了變化,一是詞義指代的范圍縮小了,二是詞義的概括性有所增強。“考查”的釋義指向更加具體,且范圍擴大。“考察”所表示的“考試”義,由“考查”來承擔。
黃伯榮、廖旭東兩位學者認為語境辨析法是辨析近義詞比較好的方法。因此,筆者對《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考察”和“考查”的用例進行了窮盡性調查,發現從共時的角度看,二者使用的語法功能、語境和搭配是有區別的。
從語法功能上看,“考察”既可以充當謂語,又可以充當定語。如:
把犯錯誤者留在組織或單位,考察他是否改正錯誤。
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去考察。
考察隊。
籌組考察團。
前兩個例子中,“考察”是謂語成分;后兩個例子中,“考察”則充當定語。
“考查”只能充當句子的謂語。如:
考查人的知識、技能。
從語境和搭配來看,“考察”和“考查”適用的語境和搭配與其詞義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考察”適應的語境范圍較廣,搭配也比較靈活;“考查”適應的語境和搭配相對固定,賓語一般為知識、能力、學習(業)成績和情況等。
我們再來看文章開頭舉的例子:
考察工作或學習的出勤情況。
注重考察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過程、審美情趣和價值立場。
這兩個例子中的謂語所表達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標準來檢查或衡量情況、能力,且發出動作的主語對賓語的情況是不甚清楚的,需要檢查,所以用“考查”為妥。
選派干部,要和本單位考查、培養、鍛煉干部結合起來。
這個例子中,干部的選派是要通過長時間、細致、深刻的觀察的,所以用“考察”為妥。
綜上所述,“考察”與“考查”的辨析,要觀照古今,既要從歷時的角度分析詞義、用字的發展變化,弄清楚詞義的來龍去脈,又要關注共時層面的使用情況。從歷時角度看,發展到現代漢語階段,“考察”的詞義范圍縮小,詞義概括性增強,側重表示仔細察看、明辨;“考查”的詞義范圍擴大,分擔了“考察”的“考試”義,側重表示調查、檢查。從共時角度看,“考察”可以充當謂語和定語成分,適用的語境范圍較廣,搭配較為靈活;“考查”只能充當謂語成分,語境一般與考試有關,往往與“知識、能力、學習(業)成績和情況”等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