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璐
摘 要:通過學習培訓,引導教師追尋教育的幸福;通過課堂研究,引導教師追尋有效的課堂教學;通過合作進取,凝聚教師團隊精神;通過落實常規細節,有效促進科學管理。通過富有成效的系列活動,努力構建優質學校文化,探索學校教研特色的發展之路,促進師生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引領學習 關注課堂 加強合作 落實常規 形成常態
學校是育人的文化場所。學校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深切關注師生的精神世界和生命狀態,積極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才能促進生命和諧發展,從而實現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校要追求優質學校文化,促進師生和諧發展。
一、引領學習,加強培訓,追尋教育的幸福
(一)學習引領教師成長
教師工作繁忙,因此很容易忽略學習。我們注重營造學習的氛圍,開設教師讀書時間,每周一個小時的時間,分學科進行學習,由學科主任負責。我們主張教師一定要讀四類書:一讀教育經典,二讀教育期刊,三讀人文書籍,四讀關于學生的書和學生愛讀的書。讀書能豐潤我們的心靈,滋養我們的教學精神。
(二)培訓助推教師成長
我們的培訓內容豐富多彩,既有《百家講壇》中的專家講座,如于丹講《論語》,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又有省內外名家講堂,如全國名師李鎮西。他們豐富的教育實踐猶如一股春風,吹散了我們心頭的迷霧,使我們看到了前進的方向。
(三)論壇搭建交流平臺
“教師論壇”為教師們搭建了交流的平臺,教師們可以在平臺上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開展隨筆交流、科研漫談、經驗介紹、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等活動,讓教師在不斷交流、不斷討論中獲取新知,從而不斷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四)反思促進提高
撰寫反思既能有效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又能促進教師由經驗型向反思型轉化。我們開展“教學一課的得與失”活動,就是讓教師通過對一節課的回顧與反思,對自己在課堂教學前的構想與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行為、師生交往與教學效果進行深入的再思考和再比較,以發現優點與不足,進而總結出經驗。幾年來,教師的寫作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課堂教學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五)檔案記錄專業發展
記錄教師在自身專業化發展道路上的成長經歷,以此促進教師學習理論知識,交流教育教學思想,同時也可促進教師積極參與到評價中來并反思自己的教學。它真實地反映了每一位教師的工作軌跡。教師個人成長檔案袋的建立,對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培養教師的競爭意識,激勵教師奮發向上、不斷進取,以更豐碩的成果來書寫自己更輝煌的歷史,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使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二、關注課堂,引領研究,追尋有效的課堂教學
(一)課題牽動
課題組教師緊緊圍繞“充分利用發展性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這一主題展開多層次的研究。結合課題開展了“觀課議課”活動。活動中,我們變聽課為觀課,提倡教師運用多種感官收集課堂信息,用心靈觀照課堂、感受課堂。通過實踐研究,我們發現課堂氛圍更為寬松、融洽,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師生之間互相影響。一堂堂精彩紛呈的研討課,展示了課題組教師獨特的教學魅力。
(二)骨干引領
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我們堅持舉行以“追求課堂實效,展示骨干風采”為主題的骨干教師示范課活動。骨干教師不同風格、不同學科的課,使得其他教師受益匪淺。我們又推出了以“做智慧的教師,追尋教育的幸福”為主題的骨干教師講座。骨干教師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教育理念、教學細節、教學行為等角度闡述自己對教育的幸福的理解,引導青年教師思考教育的價值。我們還舉行了同主題的青年教師演講比賽,請青年教師分享自己的教育智慧。
(三)關注教學常態
針對教師“怎樣的一節課才是好課?真正的常態課應該是怎樣的”的困惑,我們舉行了“一節好課的評價標準”研究活動,從個人思考、小組實踐,到集體研究,形成了我們自己的思考。
(四)關注青年教師
青年教師展示課旨在為青年教師提供展示的平臺,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各類教學大賽,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專業素養。強化團隊意識,一人賽課,全組支持,徒弟登場,師傅保駕。
三、加強合作,主動進取,凝聚團隊精神
(一)與你同行,教壇競秀
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讓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在合作交流中共同發展,我們開展了“與你同行,教壇競秀”主題活動。以教師間的自由合作結對為主要形式,雙方定期交流,進行教學研討活動,學習教育教學信息,形成學習共同體。我們充分開發利用、共享學校的教育資源,推動學校發展,以期形成良好的教學教研及學習氛圍,努力打造一支思想過硬、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
(二)家校合力,共商教育
我們組織了家校研究課,引領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近學生,切實感受孩子的學習生活。教師的課堂教學促使家長反思孩子的成長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家長的建議和意見促使教師不斷研究和改進。
(三)校際研討,共同提升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認真抓好校際間的互相學習,并找出創造和合作的興奮點,共同研討,共同提高,并且把好的教學方法和實踐經驗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之中去;我們注重加強兄弟學校間的交流。僅去年一年,我們就帶領區屬學校的名師、骨干教師到安陽縣、內黃縣、林州市送課,為農村的教師送去先進的教學理念。送課活動使教師在分享中實現了共同進步。
(四)組內研討,互幫互助
我們規定每周三、周四下午為集體學習研究時間,根據學科安排學習內容。我們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請來名師、骨干教師開展講座,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教師受益匪淺。我們還著力推進教研組建設,以“同上(同磨)一節課”為切入點,即提倡讓不同的教師來執教同樣的內容,在觀摩的基礎上評價和反饋,通過提供互相比較的“樣本”,促進教師思維碰撞,共同提高。教研組內聽課評課蔚然成風。
四、落實常規,關注細節,促進科學管理
制定規范。①規范教案評介,提高備課質量;②選擇力量較強、協作精神較好、工作落實情況較好的備課組,有針對性地開展集體備課改革試點;③將定時檢查與隨時抽查相結合,做好教案的檢查工作。
規范教研活動。①集體備課在課堂設計、教法學法研討上下功夫,在學生的課堂活動設置上做好充分的準備,有意識地撰寫教學筆記;②教研組在做好公開教學常規活動的基礎上,抓好聽課、評課、說課,對備課組的活動要加強指導,在集體備課環節上要常抓不懈;③加大對常規管理的力度,把常規管理做實做細,例如作業、教案檢查次次有評比、有反饋,學科測試月月進行,并做好資料收集歸檔工作。
學生評價,以評促教。教導處組織學生評教工作,并根據學生意見進行反饋,督促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五、學科活動,讓多彩成為常態
(一)留下成長的足跡
學生每天都在進步,只是有許多細節沒被我們及時發現。教師的責任就是要發現學生許多方面的進步,把它告訴學生和學生的父母,并因勢利導,促其主動進步。給學生建立“成長檔案”,不僅讓教師、父母及時了解學生的成長軌跡,更讓學生自己獲得收獲的喜悅,感受成長與進步。“成長檔案”能開放地、多層面地評價學生,從而發揮好評價的發展性功能。一張瀟灑的生活照,一篇剛發表的小日記,一幅自鳴得意的漫畫,一張在墻報園地展覽過的作業紙,一份自己參與主持的節目單……都可以放入“成長檔案”中。“成長檔案”在記錄學生成長足跡的同時,也悄悄改變著教師的評價觀和學生觀。
(二)開展學科競賽
每學期我們都會有計劃地安排學科競賽活動,如朗誦、演講、小歌手比賽、手抄報比賽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的能力。競賽與學科結合,也促使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抓好基礎,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
先進的學校文化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和最為寶貴的財富,是推動學校發展的精神支柱和慣性力量。我們堅信,教師素質的提高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我們將繼續務本求實,在努力構建優質學校文化的過程中,探索有學校教研特色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