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溪 張春燕



中圖分類號:G846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7.000
備注:null
作者簡介:劉雨溪(2003—),女,大學本科,無職稱;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
通信作者:張春燕(1968—),女,碩士研究生,正高級-教授; 研究方向為體育法學,民族傳統體育,zhangchunyan@lcu.edu.cn。
普通作者:null
作者簡介:劉雨溪(2003-)女,本科在讀,職稱無,研究方向體育教育;通信作者:張春燕(1968-)女,碩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法學、民族傳統體育,zhangchunyan@lcu.edu.cn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運用文獻綜述法、錄像觀察法對孫穎莎的技戰術特點在實戰中應用的情況進行統計,采用三段技術統計法對孫穎莎在第57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單決賽中的發搶階段、接搶階段與相持能力階段三個階段的技戰術進行的分析。通過研究的結果和分析可以看出,孫穎莎的發球搶攻技術是重要的得分手段,在接搶段較為優秀,能夠對于來球進行有效的控制,回球質量高,相持能力階段應加強正手來球的保護意識。本文為孫穎莎技戰術水平的提高,提出相應的建議,為女子運動員的后備人才的培養及技戰術打法提供借鑒。
關鍵詞:乒乓球;技戰術;孫穎莎;乒乓球單打
Analysis of Sun Yingsha's Techniques in the Women's Singles Final of the 57th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LIU Yuxi ZHANG chunyan*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Province,252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Sun Yingsha's technical and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ctual battle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and video observation method, and adopts the three-phase technical statistics method to analyse Sun Yingsha's technical and tactical skills in the serve-and-grab, receive-and-grab, and hold-ability phase in the final of the 57th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Women's Singles Final. The results and analyse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Sun Yingsha's serve-and-attack technique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scoring points, and she is better in the catch-and-attack stage, with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incoming ball and high quality of return, and she should strengthen her awareness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forehand ball during the holding phase of the gam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un Yingsha's technical and tactical level,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reserve talents and technical and tactical playing methods of female athletes.
Key Words:Table tennis;Technique and tactics;Sun Yingsha;table tennis singles
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簡稱“世乒賽”,是國際乒乓球聯合會主辦的高水平的乒乓球大賽,與乒乓球世界杯、奧運會并稱“乒乓球的三大賽事”。孫穎莎打法風格是橫握球拍正反手均為反膠[1],主要以快攻結合弧圈型打法的運動員[2],現階段作為中國乒乓球隊主力球員,是巴黎奧運會[3][4]乒乓球項目最熱門的人選。第57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單決賽中戰勝隊友陳夢獲得德班世乒賽冠軍,這也為明年奧運會做好鋪墊。本文在此背景下對孫穎莎的技戰術[5][6][7]特點進行探討,為運動員技戰術水平的提高給予建議。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以第57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單決賽孫穎莎與陳夢的錄像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查詢中國知網與閱讀有關的技戰術分析的大量數據庫和雜志,對于孫穎莎技戰術分析提供理論支撐。
1.2.2錄像觀察法
利用騰訊、優酷等在網上觀察與記錄第57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單決賽六局的比賽視頻。
1.2.3三段指標統計法
三段指標統計法是指乒乓球運動員在發搶段(第一板與第三板)、接搶段(第二板與第四板)、相持階段(第五板及以后的板數)在得分率與使用率的運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每段的得分率=每段得分/(每段得分+每段失分)×100%
每段的使用率=(每段得分+每段失分)/(總得分+總失分)×100%
3.研究結果與分析
通過表2可以清晰看出孫穎莎在這場比賽中以發球搶攻為主要的得分手段,得分率較高,接近優秀。說明孫穎莎贏得本次世乒賽冠軍最重要的是運用發球搶攻的戰術,但其使用率不高,在接搶段中可以看出,孫穎莎得分率較為出色,達到優秀,使用率也高,說明對于對方來球旋轉落點判斷清楚,能夠有效控制對方的進攻。在相持階段中孫穎莎的得分率偏低,失分偏高,說明對于對方的來球的調動及其落點變化應對時失誤較多,有待進一步提高。
3.1孫穎莎發搶段結果與分析
通過表3可以清楚的看出,在發搶段使用率較高的是反手技術與發球技術,分別為41.9%和25.8%,在發搶段得分率最高也是發球技術與反手技術。說明在此階段孫穎莎發球技術中旋轉變化較多,有較明顯的優勢,給予對方較大的威脅。在反手技術中,孫穎莎第三板的搶攻多以反手拉或撕為主,其中出球以后質量很高,這也是孫穎莎在發搶段最主要的進攻手段。在正手技術與側身技術中,得分率偏低,使用率也不高,說明孫穎莎在發搶階段主要以反手技術體系為主要的得分點。
表4可以清楚的看出,孫穎莎在接搶段使用率較高的是反手技術和控制(搓擺)技術,反手技術在得分率方面較高,但在搓擺技術中,得分率較低。說明孫穎莎在接搶段主要運用反手技術處理接發球,且回球質量高,是該階段重要的得分點,但對于搓擺技術中的回球的落點、回球的質量失分較多。在正手技術與側身技術中,孫穎莎使用率很低。總的來說,在接搶段孫穎莎對于來球主要以反手技術體系為主,還應加強處理接發球搓擺技術的訓練。
通過表5可以分析出在相持階段使用率最高的是反手技術,在此階段中反手技術得分率良好,但正手技術中得分率很低,失分較多,側身技術使用率較低。說明孫穎莎在進行多板的對抗中,往往以反手技術為主,出手以后球的質量很高,往往利用反手技術得分。很少利用側身的技術去得分,正手對于來球的失誤較多,正手相持球能力有待提高。總的來說,在相持階段,孫穎莎主要以反手技術為主要的得分點,還應加強對于正手技術的訓練。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1)孫穎莎的發球搶攻技術是主要的得分手段,接搶段較為優秀能夠有效的控制對方;
(2)在發搶段中,孫穎莎發球旋轉落點變化多,反手回球的質量有明顯的優勢;
(3)在接搶段中,孫穎莎運用反手技術為主要的得分點,搓擺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
(4)在相持階段中,孫穎莎主要以反手技術為主,正手相持能力弱一些。
4.2建議
(1)孫穎莎在發球搶攻時,還應注意加強回球的質量與球的落點變化。在接搶段時,應注意加強反手擰拉的回球質量與搓擺技術的訓練;
(2)孫穎莎在相持階段,應加強正手來球的保護,在訓練中提高正手保護的意識。
參考文獻
[1] 劉佳鑫.運動員孫穎莎與伊藤美誠的技戰術比較分析——以2019年國際乒聯鉆石聯賽新加坡站女單決賽為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2(6):193-195.
[2]魯婷婷,劉琨,何昌珂. 第32屆奧運會女單決賽陳夢和孫穎莎技戰術比較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 2022,43(4): 35-37.
[3]孔令軒,丁寧,吳飛.備戰2024巴黎奧運會:ABS塑料乒乓球時代世界優秀運動員的技戰術分析[J].體育與科學,2023,44(2):100-109.
[4]丁穎,吳飛.基于乒乓球比賽技戰術的統計推斷方法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1,41(3):78-82,86.
[5]張化雨,朱惠平.中國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馬龍前四板技術特征研究——以卡方檢驗為例 [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3,31(5):19-24.
[6] 徐君偉,于洋,黃慧陽等.新球時代女子乒乓球技戰術診斷指標體系的實證性比較研究[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1,37(6)77-85.
[7] 丁穎,洪晨璐,吳飛.中國乒乓球近30年知識圖譜與熱點趨勢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1,37(3):111-118.
[8] 王紅震,陳婷婷,成波錦.基于卡方檢驗的伊藤美誠技戰術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1,41(1):83-88.
[9] 周星棟,喬云萍,牟春蕾等.我國女子乒乓球重點后備隊員技戰術研究——基于第十三屆全運會女子乒乓球比賽數據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8,34(5):1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