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春雷
摘 要:基層統戰工作作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基層社會治理具有很強的內在關聯性,在目標價值、主體力量、推進方式等方面高度契合、相得益彰,從而為二者共融共進、良性互動提供了充分前提和堅實支撐。應將基層統戰工作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并與之形成良性互動,強化黨建引領,豐富平臺載體,完善協同機制,探索數字賦能,在充分發掘統一戰線優勢效能,助力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同時,促進新時代基層統戰工作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統一戰線; 基層治理;社會治理;協商民主
基層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工程,基層統戰工作作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處在整個統戰工作的前沿陣地[1],應將基層統戰工作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并與之形成良性互動,在充分發掘統一戰線優勢效能,助力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同時,促進新時代基層統戰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基層統戰工作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內在契合性
基層統戰工作與基層社會治理具有很強的內在關聯,在目標價值、主體力量、推進方式等方面高度契合、相得益彰,從而為二者共融共進、良性互動提供了充分前提和堅實支撐。
(一)目標價值契合
當前,我國處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內外環境深刻變化,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樣,社會階層更加多樣,思想觀念更加多樣,亟須廣泛凝聚共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家治理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維護、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統一戰線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強大法寶。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起來想、一起來干。”[2]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需要統一戰線的制度機制保障。統一戰線以大團結大聯合為本質要求,能夠團結聯合不同黨派、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階層的統一戰線成員,自覺接受、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在共同的目標下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步調,在堅持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一致性上,求同存異,聚同化異,正確處理利益多元、思想多元的多樣性,關注廣大統一戰線成員的訴求,照顧同盟者利益。基層統戰工作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包容差異,鞏固已有共識,推動新的共識,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從而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促進基層治理的現代化。
(二)主體力量契合
基層社會治理要以廣大基層群眾為治理主體,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激發人民群眾創新創造的活力,充分調動群眾在基層治理中的積極作用,通過黨委政府和社會群眾的多元主體協同合作,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基層統戰是指縣及縣以下單位,包括鄉鎮、街道、社區、機關、學校、國有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科研院所和醫療衛生等單位的統戰工作[3],擁有各領域、各行業豐富的人才、智力、資金,眾多基層統一戰線成員擁有創業、創新的知識技術、社會資源,是當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統一戰線求同存異、體諒包容、民主協商的柔性工作方式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在多方多元化治理主體的協調整合過程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基層統戰工作深入群眾,聯系群眾,為群眾依法通過多種途徑參與地方事務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和機制化渠道,為基層治理中多元化、多樣化、多層次的群眾訴求,提供了表達、整合的體制內機制、平臺、渠道。通過卓有成效的基層統戰工作協調關系,化解矛盾,能夠團結最廣泛的力量,凝聚最廣泛的共識,有效地進行整合、優化配置,充分激發基層治理多元主體的活力,引領群眾有序地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形成基層治理的社會多種力量合力,促使基層社會治理實現多元主體協同共治、協同共進的良好局面。
(三)推進方式契合
基層社會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工程,要求深入推進政府治理變革,由執政黨和政府權力主導轉為黨委政府、社會、市場和群眾之間的協商共治,需要廣泛吸納社會組織、市場主體和廣大群眾等,使這些治理主體通過制度化渠道合法有序、自覺主動地廣泛參與公共事務的管理和社會治理。對此,協商民主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推進方式。通過黨委政府、群眾和社會組織的共同參與、民主協商,達成多方治理主體的最大共識,共同應對日益復雜社會環境中的新矛盾、新問題。統一戰線為廣大基層的統一戰線成員參與社會治理、致力于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制度渠道和平臺載體。基層統戰工作聯系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民族宗教界等方方面面的人士,整合、動員、集聚不同群體的社會精英和人才資源,拓展治理主體參與的多元性,促進統一戰線成員和各階層人士有序參與政治、表達利益訴求,凝聚多方共識,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增加助力,減少阻力,聚集合力,引導、發揮其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作用,通過平等交流、民主協商廣納群言、廣集智慧,提升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提升基層治理的效能。因此,基層統戰工作與基層社會治理高度契合于基層協商民主的地方實踐。
二、基層統戰工作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必然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廣泛凝聚共識。”[4]新時代新形勢下,亟須統一戰線更好地挖掘制度優勢,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這一國家治理的基礎性工程。
(一)匯聚多元共治合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城鄉融合的大趨勢已不可逆轉。隨著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鄉鎮在基礎設施方面已經與城市實現了一體化發展,基本公共服務、醫療服務得到切實保障,從而為統戰資源下沉基層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大量的投資創業沉淀在社區、工業園區等基層一線。新的統戰工作對象的“流動性”特征鮮明、職業選擇多樣、思想觀念多元,這需要通過細致深入的統戰工作,關注更加廣泛多元的基層統一戰線成員的需求,將這些分散、流動的力量緊密地凝聚、團結起來,夯實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盡管人們工作、學習的流動性大為增強,但他們日常住所相對固定。因此,開展社區統戰工作具有以基層社區為單位的天然平臺,有利于各類社會組織、多元社會主體共同打造多元主體協同合作體系。在統一戰線領域,黨外、體制外的成員數量比較多,但他們為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的渠道相對較窄。基層統戰可為組織、團結、引導他們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提供平臺和渠道;同時,能夠充分發揮統戰工作的政策優勢和方法優勢,將包括民主黨派在內的各方面的豐富統戰資源和力量緊密聯合起來,有效整合起來,使其在地方現代化建設和社會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
(二)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的必然要求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階層結構的分化,群眾訴求不斷趨于多元化、多樣化,社會矛盾錯綜復雜,疊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影響,國家治理、社會治理中安全風險隱患多發、頻發。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突發狀況、偶然事件等引發的輿情更容易發酵擴散,對社會的和諧穩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絕大多數矛盾萌芽于基層、肇始于基層,基層治理處于防范化解矛盾風險隱患、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一線前沿,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性、緊迫性日益凸顯。基層統戰工作通過直接聯系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政協委員、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可吸納統一戰線成員廣泛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使他們就基層社會各種問題進行民主協商、對話溝通,尋求最大公約數,從而協調利益關系,化解基層治理中的矛盾。基層統戰工作能夠將所聯系的不同階層、界別、群體的多樣化意愿訴求加以收集、反映;同時,發揮上傳下達的橋梁紐帶作用和集思廣益的智庫功能,將基層群眾的所想、所盼、所愿、所求反映到黨委政府。基層統戰工作通過做黨外人士這個特殊群體的工作促進政黨、民族、宗教、階層、海內外關系的和諧,有助于統籌安全與發展,防范化解統一戰線領域重大風險隱患,從而在良政善治中促進安全與發展相統一,秩序與活力相統一。
(三)促進科學民主決策的必然要求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使得基層治理所涉及的公共政策決策愈加精細化、復雜化、專業化。雖然黨委政府有大量的專業性人才提供專業性咨詢,但仍不能窮盡基層治理極其廣泛繁瑣的方方面面,這需要通過充分吸納所有利益相關方在決策前和決策過程中開展民主協商,以提升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因此,除吸納廣大群眾的參與以外,需更加注重各行業、各領域專業人士的意見建議。統一戰線匯集了大量各行業、各領域的專業人才,基層統戰工作能夠從中組織相關人員發揮自身特長,就基層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進行調查研究、建言獻策、民主監督。其中,民主黨派成員以中高級知識分子為主體,專家學者眾多,能夠提供更具專業性的意見建議。人民政協作為囊括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以及各界人士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能夠組織政協委員就基層治理中的經濟社會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從而集思廣益,廣求善策。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中有較多律師、會計師、資產評估師等專業人士,他們提出的意見建議往往能夠為黨委政府的經濟社會發展決策提供參考,使決策更加貼近民生需求,更接地氣,更容易為基層廣大群眾所接受,有助于推動政策順利落地、產生實效。
三、基層統戰工作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路徑
當前,基層統戰工作仍是大統戰工作格局中相對薄弱的一環,基層治理現代化給基層統戰工作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要在黨委集中統一領導下,構建基層統戰工作與基層治理現代化互促共融的發展格局,健全相關機制,加強品牌建設,以基層統一戰線的發展匯聚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合力,助力基層治理現代化。
(一)強化黨建引領
《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明確,地方黨委對本地區統一戰線工作負主體責任,各級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為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統一戰線工作第一責任人[5]。基層黨組織是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的堅強戰斗堡壘,強化其統戰功能是題中應有之義,也是重要抓手。基層統戰工作要落實黨委主體責任,發揮領導核心的引領帶動作用。要將基層黨建與基層統戰工作相融合,堅持黨建引領,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組織軸心作用,發展統一戰線,壯大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積極力量和資源優勢,加強基層黨委與統一戰線領域黨外人士以及各界群眾的聯系與團結合作。傳統統戰工作更關注統一戰線成員中的代表性人物,但新時代統一戰線成員人數眾多,領域、行業差異性很大,有些人士在各自的專業行業領域雖影響力突出,但“一根頭發帶動一把頭發”的效應并不明顯。對此,基層統戰工作不能只關注少數個別領軍人物,在做好重點人士工作的同時,要結合黨的群眾工作加強團結引領,不斷增強廣大統一戰線成員的認同感、歸屬感。應將聯系團結廣大統一戰線成員的工作有機融入基層黨建、基層群眾工作的整體布局,在“兩新組織”“兩個全覆蓋”工作的推進中,以基層黨組織健全的工作體系延伸基層統戰工作觸角。可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置對應的統一戰線基層服務工作窗口,為統一戰線成員和各階層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一站式統戰工作服務,體現統戰工作特有的政治性、藝術性、情感性和求同存異、體諒包容、民主協商的方法優勢。可依托網格化基層黨建,推動落實“網格+統戰”的工作模式,將社區統戰工作有機嵌入網格化基層黨建管理,切實強化黨委對基層統戰工作的領導,通過全面落實統戰網格員聯系制度,發揮網格化引領帶動效應。例如,湖北省黃石市推進統戰工作進小區、進網格、進樓棟,構建基層統戰工作嵌入體系,將各類統一戰線成員嵌入“村(社區)黨組織、網格(小區)、樓棟、中心戶”的基層治理架構,引導統一戰線成員依托村莊理事會,搭建陽光議事廳、灣場夜話等群眾議事平臺,聚焦基層治理、產業發展、鄉村文明等工作,開展深入研討,積極建言獻策、獻計出力[6]。2022年以來,各類統一戰線成員有效融入網格(小區)議事平臺1400多個、樓棟小組2200個,參與板凳會、夜話會、小巷議事會、樓棟協商會、入戶宣傳等多種形式活動3100余場次[7]。
(二)豐富平臺載體
要在統戰工作對象集中的地區,采取多種方式打造基層統戰工作的平臺陣地,延伸基層統戰工作觸角,實現基層統戰工作的全覆蓋。要以激活基層統戰資源的動能和效能為工作目標和著力點,強化網絡化、社會化、專業化思維,圍繞基層社會治理的扶貧惠民、公益服務、交流合作等主題活動,努力打造具有影響力、號召力、特色性的工作品牌,緊密結合基層實際,以社區、校區、園區、街區等作為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推進全方位、全領域的基層統戰實踐,用好、盤活基層豐富的智力資源、人才資源、社會資源,發揮不同領域統一戰線成員的特色優勢,引導其聚焦基層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建言獻策。同時,在組織建設、提供服務、活動開展等方面關注統一戰線成員自身的發展成長,從而激活他們的主動性、能動性。在社團統戰工作中,新時代各類社會組織蓬勃發展,大量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黨外人士聚集,構成各具特色的朋友圈、工作圈、商務圈、生活圈。分布在新社會組織中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在不同的行業領域能夠提供不同的專業化社會服務,可基于此打造社會服務特色品牌,在服務社會中展現其價值,拓展其業務空間,提升其職業榮譽感、事業成就感、個體價值感,增強統戰工作的引領力、號召力和凝聚力。加強對社會組織領軍人物的團結引導,帶動、吸納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投身于社會服務、公益事業等,在建功立業中激發其潛能和熱情。對于代表性人士,要給予他們一定的社會職務或政治身份安排,如推薦擔任政協委員等,充分發揮其影響力和號召力。在街道、社區統戰工作中,要推進家門口的統戰工作、生活圈的統戰聯系,不斷增強社區中統一戰線成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他們對社區事務的參與度。例如,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將人流密集的商業街區作為展示統戰工作、宣傳統戰政策的重要載體,選擇仙林“萬達茂”商業綜合體,打造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萬達匯”,提供政治學習、交流聯誼以及促進合作與發展的統戰平臺,輻射仙林湖商圈民營企業、商業銀行、服務業等領域從業人員2萬余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1000余人,成功創建江蘇省首批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示范基地[8]。在鄉鎮街道的統戰工作中,可以通過成立新鄉賢聯誼會(理事會)聚集當地的新鄉賢資源,致力于當前的鄉村振興事業,在鄉村的產業發展、文化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例如,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充分挖掘、發揮新鄉賢作用,建立“線上+線下”項目資源對接平臺,打造一批示范性新鄉賢回歸產業園、產業項目,近兩年來,項目成就斐然,已落地新鄉賢回歸項目57個,總投資達到69億元[9]。同時,要圍繞中心工作,不斷完善品牌戰略,在創建工作品牌中引導統戰工作對象為當地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并充分展現他們的社會責任擔當、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三)完善協同機制
基層統戰工作要同基層社會治理共同謀劃、同頻共振,在地方黨委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下,健全多方力量參與的統戰工作協同機制,將散布于基層的統一戰線成員組織起來,加強彼此的聯系、溝通、協調。這要求以網絡化的工作體系、聯動型的工作機制科學配置資源力量,聯系團結引領所在區域、行業的統一戰線成員,在體系對接、隊伍聯合、分類施策上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切實發揮黨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完善會議協商、日常協作、監督考核等相關機制。要賦予有關行業性社會組織統戰功能,并借助行業的黨建資源,以品牌聯建、活動聯辦協同推進統戰工作。將街道“兩新黨建”部門作為協同配合的部門,同時依托樓宇、社區、園區的黨組織,拓展深化與統一戰線成員的團結聯系,增強群體的凝聚力和標識度。要以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需求為導向,會同相關職能部門為企業提供辦事咨詢、政策扶助、社保辦理等零距離服務,及時收集企業的訴求,健全日常聯絡、分類處理、集中研判等各種機制,主動為他們提供服務,助力其提質增效。以基層社會治理面臨的和群眾需要解決的問題為導向,依托統一戰線的制度機制開展更為科學、民主、公正的基層社會協商治理,創新、完善基層協商民主機制。基層統戰工作要積極推進基層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建立健全民主黨派、社會組織、人民團體等協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民主協商的制度建設,將各階層黨外人士和相關力量動員起來,發揮統一戰線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特色優勢,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更具專業性和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在街道、社區、村組日常的管理中,進一步推進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民主協商的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不僅要通過政黨協商、人民團體協商等協商民主方式優化有關決策,還應就人民群眾所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大力推進基層協商,及時有效地了解、吸納統一戰線成員和廣大群眾對基層社會治理的意見建議,凝聚多方思想共識,為化解基層社會矛盾,有效破解基層治理難點提供決策參考。要建立完善相關單位參與的統一戰線防范化解風險機制、應急防控機制,及時聯合排查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的風險隱患,會商研究解決措施,將相關領域的風險消弭于萌芽狀態。
(四)探索數字賦能
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賦能基層統戰工作的現代化發展,可以實現網上、網下交流與協商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拓寬團結聯系統一戰線成員的陣地,加大統戰工作的集約化。基層統戰工作將實體空間與虛擬社會相結合,需要線上、線下共同部署、統籌推進、再造模式。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的特點和優勢,建設基層統戰工作大數據信息共享系統,搭建統戰信息查詢平臺、參政議政平臺、統戰事務管理平臺、建言獻策平臺、統戰工作宣傳平臺等信息化平臺,集管理、服務、宣傳、互動等功能為一體,宣傳黨的統一戰線方針政策,組織基層統戰相關活動,加強信息處理、數據共享、資源整合,滿足統一戰線成員線上獲取信息、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建言獻策、聯誼交友等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要建立基層統一戰線成員的數據庫并加強管理維護,做到數據及時更新。要運用網絡大數據平臺多角度、多方面收集、分析統一戰線成員的工作動態、意愿訴求,提升統戰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做到更加精準化對接、精細化服務。在技術賦能基層統戰工作的過程中,可充分發揮基層干部和廣大統一戰線成員在數字建設中的主體作用,集聚黨政部門、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方方面面力量,整合民族宗教、社會主義學院、工商聯、僑聯、臺聯等統戰系統各單位的信息資源,建立統一的領導指揮協調機制,實現彼此之間統戰信息的共享互通,營造網上、網下齊心協力,“全黨共同重視、大家共同來做”良好氛圍,形成上下協同、左右聯動的工作機制。同時,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體現安全性,始終把網絡安全作為基層統戰工作數字建設的底線。嚴格落實相關保密規定,加強信息化建設的網絡安全監管,制定落實各種安全措施以保障在網絡“云環境”下的統戰數據信息安全、訪問安全和隱私安全。
參考文獻:
[1] 肖存良.讓基層統戰運轉起來:以上海市奉賢區網格化統戰為例[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6):13-20.
[2] 黨的二十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22:30.
[3] 張志雄.黨建+統戰:基層統戰工作的路徑選擇[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4):56-59.
[4] 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N].人民日報,2019-11-02(1).
[5] 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6-7.
[6][7]俞遠漢.黃石:創新統一戰線服務基層社會治理路徑[J].中國統一戰線,2023(10):58、59.
[8] 章晶.“五區共建”健全基層大統戰工作格局[J].中國統一戰線,2023(4):54.
[9]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委統戰部.蕭山:統一戰線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J].中國統一戰線,2023(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