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劉耿 錢文穎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對生產線管理團隊、制造團隊的組建,阿爾特采用了外聘的方式。這些人才會首先入職阿爾特,完成文化的認同和工作的協同,然后其人事關系會被變更到子公司,成為零部件子公司的負責人
汽車市場的持續繁榮,得益于研發等前置性工作的系統開展。汽車研發作為汽車的“孵化器”,主要工作由整車企業的研發部門、獨立第三方研發企業及非獨立研發企業(依附于整車企業或零部件企業的研發公司)承擔。隨著汽車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方向的不斷推進,汽車造型設計、工程研發、智能化軟硬件開發、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等均有所轉變,且借助高性能研發工具、高效仿真測試工具、AI軟件等先進產品或前沿技術的應用,研發周期在不斷縮短。具備全服務模塊的獨立第三方研發企業具有技術全面、經驗豐富、市場化程度高、服務意識強等優勢,發展速度較快。
整車研發和零部件研發制造行業的發展遵循汽車工業發展的大周期,當前我國及部分汽車大國汽車工業處于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趨勢發展周期中,多個新興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處于起步階段。但大多數“造車新勢力”缺乏整車設計能力,部分傳統車企布局新能源汽車業務如“大象轉身”,發展緩慢,需加快研發投入,因此,第三方獨立汽車設計公司憑借豐富的整車設計經驗,助力主機廠加快電動智能化布局。
阿爾特成立于2007年,在2012年完成股份制改革,并于2020年成功登陸創業板,成為我國首家上市的整車研發企業,被資本市場稱為“整車研發第一股”。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72億元,同比增長54.96%,歸母凈利潤2.05億元,同比增長85.12%。除整車設計服務外,公司其他產品及服務還包括汽車定制改裝和汽車零部件制造等。阿爾特相較于其他汽車設計公司具有三大競爭優勢:第一,覆蓋汽車研發全產業鏈;第二,具有豐富的車型研發經驗,客戶群體龐大;第三,掌握汽車研發系列核心技術,擁有多項專利。作為中國整車研發頭部企業和國際化發展領先者,阿爾特從汽車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多個國家汽車工業新能源化加速及研發委外需求逐步向中國轉移等趨勢中率先受益,其發展歷程正是汽車行業新能源化、智能化,及中國造車新勢力崛起的映照。
定點突破,錨定核心零部件制造藍海
整車研發全流程服務的優勢在于,既可以提供整車全流程的研發服務,又可以提供單獨和組合模塊的研發服務。在為客戶提供研發服務的過程中,阿爾特深切地感受到,像大功率發動機等一些核心零部件、核心技術多被國際企業掌握,我國僅有少數大型汽車集團擁有相應技術或產品,但是基本以內供為主,很少向市場獨立銷售。還有很多車型的商品定義非常好,在研發過程中也驗證了方案的可行性,但在市場上尋找適配的核心零部件量產供應商尤為困難,尤其在我國新能源汽車剛剛起步時,這種現象更為突出。為了盡快推出車型,有時不得不降低對應的配置,但妥協終歸不是初衷。
車企對核心零部件的饑餓感和市場供給端的空白狀況,作為研發服務商的阿爾特感受最為深切和直接,也很希望盡己所能解決這種供需差異。雖然產業的急切需求、市場的供給空白以及政策的刺激導向等外部因素,為阿爾特進入零部件制造行業提供了“天時”和“地利”,但要想把業務做起來,公司自身的能力才是決定性的,也就是需要“人和”。
作為一家研發型民營企業,阿爾特對公司資金實力、所掌握的技術和經驗有非常清楚的認識。解決汽車發展難題,需要解決的技術有很多,并不是一家企業能夠完成的。盲目拓展,不但成功率會很低,而且可能影響研發業務的開展,甚至會拖垮整個公司。
阿爾特在整車研發過程中,尤為重視對關鍵核心技術的積累。汽車雖然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但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或者大家討論比較多的智能汽車,動力系統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說動力系統相關核心零部件的淘汰概率非常小。經過外部調研、內部能力解析等綜合謹慎評估,公司最終選擇了高技術門檻、高市場需求、高持續性的動力系統領域,從V6發動機和新能源動力系統作為切入口入局零部件制造業。
大膽創新,做優零部件產線管理模式
核心零部件制造業務與整車研發業務雖然都服務于汽車生產企業,但屬于不同的細分領域,從業人員專業背景和工作模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管理模式也不一樣。如果全部委派原團隊內人員去做零部件的管理,管理人員和被管理人員可能都不適應。為了把制造團隊快速搭建起來,且能夠把阿爾特在研發上的嚴謹精細的管理風格貫徹于零部件制造業務上,又不脫離其管理體系,阿爾特在管理團隊選擇上也進行了創新嘗試,最終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重要方向上的業務延展,更適合通過子公司的形式來承載。為拓展零部件制造業務,阿爾特2014年設立了柳州菱特子公司,專注于發動機的研發制造,2016年成立了四川阿爾特,專注于新能源動力系統相關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制造。因為是子公司,所以既要保證一定的獨立性,又要與集團公司保持高度協同性。在零部件制造的管理人員選擇上,經過細致的評估,最終采用了“外聘+內孵”的形式。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對生產線管理團隊、制造團隊的組建,阿爾特采用了外聘的方式,尋找到懂汽車行業,具有生產線管理實踐經驗且認同公司文化體系的人員,加入阿爾特體系。這些人才會首先入職阿爾特,完成文化的認同和工作的協同,然后其人事關系會被變更到子公司,成為零部件子公司的負責人。
公司在研發項目的孵化上,擅長“扶上馬送一程”的陪伴式管理,這種形式在零部件業務上同樣適用。比如,對于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通過集團公司派遣的形式,與技術負責人協同管理。這樣既把公司在研發業務上積累的嚴謹、精細、高效的管理經驗引入零部件業務,還能充分利用外部聘請人員補強制造業務管理的短板,最終形成母公司對子公司綁定而不鎖定、控制而不限制的高效協作形式。
雙線并舉,拓展零部件制造客戶生態
公司作為Tier?0.5,經過多年的發展,在積累研發技術的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在子公司拓展零部件客戶時,研發上積累的客戶資源發揮了重要的引流作用,這是公司拓展零部件業務與市場上純零部件制造企業的重要區別。
像柳州菱特子公司能夠順利為北汽BJ80配套V6發動機,以及四川阿爾特能夠快速為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量產供應減速器,都得益于集團公司與北汽以及廣本和東本在研發業務上多年的合作基礎,客戶對公司研發業務的認可,潛移默化地會提升對零部件產品的接受度。
當然,若完全依賴集團公司的導流效應,則不利于零部件子公司自我生存能力的培養。公司拓展零部件業務的目標,也是希望未來在零部件業務上能夠獨當一面。所以阿爾特在零部件子公司也建立了獨立的市場營銷團隊。零部件子公司在自我客戶拓展上,也形成了比較不錯的開局,并呈現出多點開花的格局。
在客戶結構的拓展上,四川阿爾特的客戶拓展最具代表性,已經形成母公司導流穩步推動、Tier1角色單客深拓等多形態格局。其中,Tier1角色單客深拓,以上汽通用五菱DHT變速箱總成項目為代表。四川阿爾特在2021年一季度獲得上汽通用五菱的DHT變速箱總成定點函,公司在2021年內即完成了產品的設計開發和驗證,并在2022年6月份順利實現產品的量產下線,7月份開始為上汽通用五菱量產供貨。人與人的認識需要過程,企業間的合作逐步加深也需要過程。公司通過拿下上汽通用五菱1款產品的訂單,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和認可,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已向公司開放8款車型的配套計劃?!?”到“8”的進展,就是公司Tier1角色單客深拓模式最好的見證。
經過多年孵化,公司零部件制造業務已經從投入期逐步轉化為業績貢獻期,近年來來自零部件制造業務的營業收入持續保持高速增長趨勢。2022年,在持續為北汽量產V6發動機、為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量產減速器的同時,新增為上汽通用五菱量產DHT變速箱總成。隨著量產訂單的持續落地,來自零部件制造業務的營收有望實現提升。
腳踏實地,深耕研發制造成效顯著
研發業務逐步筑起“護城河”。阿爾特目前已有20余年的整車研發經驗,已成功研發近400款車型,技術先進性、可提供的服務模塊范圍、服務質量等在行業內均屬領先水平。另外,針對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趨勢,公司已較早開展相關技術儲備。雄厚的技術實力和系統服務的體系能力,是公司持續贏得訂單并實現高質量交付的重要保障,也是公司研發業務貢獻業績的重要驅動因素。
零部件業務成為新的“增長極”。公司零部件業務順利開展,也得益于公司體系能力的持續強化。公司在為整車研發過程中,可率先感受到零部件的需求方向,且整車研發積累的資源也可以為公司零部件制造業務進行導流。公司現已量產的產品,均具有明確的定位,公司全球首創的電磁式DHT產品,性能優越,成本優勢明顯,在混動市場逐步擴容的趨勢下擁有良好的應用前景。V6發動機主打高端、稀缺策略。減速器是公司首款量產的核心零部件,順利進入國際知名車企供應鏈體系,對公司制造能力和產品質量獲得市場認可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公司擬向市場推廣的其他在研零部件產品,也具有明確的定位和營銷策略。
國際業務為公司構建“雙循環”。阿爾特具備國際化視野和本土技術及效率優勢,深諳包括歐標、日標在內的國際化標準體系,無論是承接國內項目還是國際項目,質量均受到了眾多客戶的高度認可,同類項目研發效率和周期,在行業內處于領先水平。在汽車關鍵技術、核心產品及前瞻解決方案、國際市場發展等方面逐步構建國際化高壁壘生態閉環。隨著業務生態的逐步完善,未來公司將可根據國內外客戶不同需求,提供“研發→制造→銷售”全域模塊菜單式服務及“一站式”全鏈條服務等多模式選擇。
本文源于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聯合人民網上海頻道出品的《中國科創企業調研報告·長三角篇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