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剛 孫麗熒 何為 鄭小莉
摘? 要:生命彌足珍貴,生命的終極目標是追求良好存在和更好發展。當今,社會“內卷”日益加劇,人類的生存壓力俱增,生命危機事件時有發生,加強和改進國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生命教育緊迫而任重道遠。生命教育視域下辨析生命微觀智慧的內涵和生命微觀智慧說,有助于引導人們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和實現生命。
關鍵詞:生命教育;生命微觀智慧;生命微觀智慧說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17-0028-06
生命是大自然的智慧杰作。生命有且僅有一次,珍愛、尊重和護佑生命是所有生命的本然使命。當前,激烈的社會競爭引發了嚴峻的社會內卷,生存壓力嚴重超過生存適應能力,生命危機事件時有發生。加強和改進國民生命教育的三個關鍵是認識生命的本質、發展生存的智慧、運用智慧獲得生存。持續三年之久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醫療、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面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人類與病毒斗爭彰顯了病毒微觀生命智慧和人類宏觀生命智慧間的互交與和諧,也啟發著人們去認知、承認和探究生命微觀智慧,從而更珍愛生命。
一、生命微觀智慧的定義與內涵
2021年,筆者首次提出了生命微觀智慧說,[1]其核心思想是凡生命皆有智慧。生命微觀智慧說認為認知、探究和運用生命微觀智慧,可探底生命的本質規律,增益人類智慧,實現人與其他生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生命微觀智慧的定義
大自然創造生命并賦予生命體的天然使命:活著、活好。生命體要實現“活著”“活好”,不能只靠本能、習慣,更需生命智慧,“生命是智慧、生存靠智慧”。生命智慧包括宏觀生命智慧和微觀生命智慧兩個層面。生命宏觀智慧是宏觀生命體所具備和展現出來的有益于生存的理念、方式和決策,生命宏觀智慧以生命微觀智慧為前提和基礎,又代表和彰顯著生命微觀智慧。生命微觀智慧是宏觀生命體的微觀層面和微觀生命世界中有益于生命良好存在和更好發展的生命選擇和生命機制。從定義看,生命微觀智慧有三重含義:
一是生命微觀智慧的客觀性,生命體為了實現自我的良好生存和更好發展,必然會發展出獨特、巧妙和有利的生命智慧。盡管這些生命體微小、隱形、復雜而不容易為人類被察覺和認知,卻客觀真實存在。
二是生命微觀智慧的有益性,生命體中的生命微觀智慧是有利于生命的良好存在和更好發展,其價值取向是“趨利避害”,此乃自然選擇和生存適應的結果。
三是生命微觀智慧的隱蔽性,生命微觀智慧存在于生命微觀世界,其表現形式、具體內容、能動性等諸多方面與生命宏觀智慧存在較大差異。正因如此,人類對其認知甚少。
(二)生命微觀智慧的內涵
生命微觀智慧有著豐富的內涵,主要包括智慧的承載體、智慧的隱蔽性、智慧的三維度、智慧的辯證統一。
1. 生命是生命微觀智慧的承載體
生命體是生命微觀智慧的承載體。只有生命體才擁有生命智慧,非生命體不具生命智慧。生命是生命微觀智慧得以存在、發展和展現的客觀基礎,有生命才有智慧,生命一旦結束,生命微觀智慧就不復存在。生命微觀智慧的存在有時限性,生命體消失,其承載的生命智慧暫時結束,新生命體能繼承、弘揚和延續“祖輩”的生命智慧。生命微觀智慧既存在于宏觀生命體的微觀層面(系統、器官、組織和細胞等),也存在于微觀生命體中(微生物、細胞、細胞器和蛋白質等)。
2. 生命微觀智慧具有很強的隱蔽性
生命微觀智慧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所以生命微觀智慧難以被發現、認知和利用。生命微觀智慧的隱蔽性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智慧承載體的微觀性,微觀生命體難以被肉眼察覺,所承載的生命微觀智慧也就難以被發現;二是生命智慧的抽象性,生命微觀智慧的真相總是隱藏在現象背后,人們要從紛繁蕪雜的微觀生命現象中找出生命智慧的抽象本質比較困難;三是人類智慧的局限性,盡管人類智慧已經得到極大發展,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知仍然很有限,原有思維習慣、價值取向和認知手段限制了人們對生命微觀世界和生命微觀智慧的深度認知。
3. 發展防御進攻是生命微觀智慧的三維度
生命微觀智慧包括發展、防御和進攻等三個維度。
第一,發展的智慧。發展是生命智慧形成和提升的前提,[2]生命體在生命活動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提高自我和群體生存能力,即自我發展、自我提升和自我革新的能力。生命微觀世界里,發展的智慧主要依靠環境的引導,以進化和改變為基礎,通過自然選擇以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提升和自我革新。如雌性菌通過接受雄性菌“傳輸”而來的質粒,可獲得新的生物學性狀,而產生菌毛、鞭毛和耐藥蛋白。
第二,防御的智慧。防御是生命智慧的必備和保證,[3]生命體為防止不利環境和其他生命體對自身構成生存威脅,便發展出自我的防御技能。微觀生命的防御智慧主要依靠自身結構抵御、逃避、消除、減少外界不利環境對自身的影響。某些細菌面臨高溫、干燥和輻射等不利環境時,便脫水濃縮,從繁殖體轉變為芽孢,以芽孢方式抵御不利的外環境;待外界環境適宜時,又轉變成繁殖體,繁殖—休眠—復蘇,周而復始,生命得以延續。
第三,進攻的智慧。進攻是生命智慧的升級和拓展,生命采取“搶占”或“攻擊”手段,在競爭中贏得生存和發展。病原生物靠“感染”獲得生存資源,靠“拮抗”搶占生存空間。如放線菌產生抗生素,以此殺死與之競爭的其他細菌;惡性腫瘤細胞爆發性生長,導致免疫細胞超負荷而出現“漏逸”。
“發展”“防御”“進攻”三圓互交,既有“公共區”(智慧的重疊性:求得生存),也有“非公共區”(智慧維度的側重性:各有倚重)。青霉菌從“不能產生青霉素”到“能產生青霉素”,是發展的智慧;青霉素能抵御革蘭氏陽性菌的生存威脅,是防御的智慧;青霉素能殺死革蘭氏陽性菌,是進攻的智慧。這表明生命微觀智慧三維度具有重疊性。不同生命體的生命智慧維度各有側重,如生殖細胞以繁殖實現發展、細菌以耐藥性實現防御、病毒以致病力實現進攻。
4. 生命微觀智慧與生命宏觀智慧間的辯證統一
生命微觀智慧與生命宏觀智慧間是辯證統一的:既有共性,又有差異。其統一性體現在智慧本質、智慧使命、智慧存在和智慧指向等方面。其差異性有五個方面。
第一,智慧承載體不同。生命微觀智慧的承載體是微觀生命體,可以是蛋白質、細胞器、細胞和微生物等,而生命宏觀智慧的承載體是宏觀生命體,可以是植物、動物、個體的人和人群等。
第二,生命智慧出現有先后。生命經歷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有機物到單細胞生命、單細胞生命到多細胞生命、多細胞生命到動植物再到人類的漫長發展過程。在這一漫長過程中,首先出現生命微觀智慧,然后出現生命宏觀智慧,具有神經系統的高級生命出現后,生命微觀智慧和生命宏觀智慧便共存于一體。
第三,智慧的呈現形式不同。生命微觀智慧以微觀隱蔽方式存在,主要依靠分子間的作用來實現,而生命宏觀智慧多以神經活動為基礎,通過宏觀顯性方式呈現。
第四,智慧的能動性有別。生命微觀智慧以分子間作用為基礎,其能動性相對較差;生命宏觀智慧以神經活動為基礎,其能動性相對較強。
第五,智慧的傳承方式各異。微觀智慧的傳承主要靠自身結構的改變來傳承智慧信息,屬于“內化”的傳承方式,如基因的突變與遺傳。生命宏觀智慧主要靠神經記憶和行為表達來傳承智慧信息,是“外顯”的傳承方式。動物可以通過聲音、肢體、氣味等方式傳遞智慧信息,人類還可以通過語言、文字等方式傳承智慧信息。盡管有差異,但生命微觀智慧與生命宏觀智慧間是辯證統一的。如人的心理活動要以神經細胞電活動為基礎,人用唾沫敷療蟲咬處是利用了唾液中溶菌酶的作用。
生命微觀智慧客觀存在,承認、探究和應用生命微觀智慧將有助于增益人類智慧、促進科學進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以中國傳統生命智慧文化為基礎,遵循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基本原理,認知、探究和運用生命微觀智慧,這就提出了生命微觀智慧說。
二、生命微觀智慧說的核心思想
(一)生命微觀智慧說的核心思想與含義
生命微觀智慧說是認知、探究和運用生命微觀智慧的一種生命哲學觀,其核心思想是“凡生命皆有智慧”。該核心思想有三重含義。第一,生命體是生命智慧的載體。生命智慧存在于生命體中,無生命體不具有生命智慧。第二,生命是生命智慧的象征。生命智慧賦予生命體的生存技能,生命體利用生命智慧得以生存和發展。第三,生命是生命智慧的彰顯。生命智慧確保生命體生存使命的實現,生命體在生存和發展中時刻彰顯出生命智慧。
(二)“凡生命皆有智慧”不同于“萬物皆有靈”
生命微觀智慧說主張的“凡生命皆有智慧”與泛靈論主張的“萬物皆有靈”具有根本性的不同。[4]二者不同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智慧的承載體不同。生命微觀智慧說認為生命微觀智慧的承載體是生命體,非生命體不具有生命智慧。泛靈論認為生命智慧的承載體是世界萬物,包括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生命微觀智慧說的理論根基是馬克思唯物主義,堅持客觀事實,是一種科學的生命智慧哲學觀。泛靈論的理論根基是神靈主義,泛化了生命智慧的概念和范疇,抹殺了生命與非生命、物質和意識的界限,是一種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
二是智慧的判斷式不同。關于生命智慧的判斷方式,生命微觀智慧說主張從生命智慧的本質使命出發,認為有利于生命體良好存在和更好發展的有益選擇均是生命智慧的表現。泛靈論主張從人的感覺和想法去辨別其他生命體的生命智慧,認為一切物體都有生命且具有感覺和思維能力的生命智慧。列寧對此進行了評判,“明顯的感覺只和物質的高級形式(有機物質)有聯系,而‘在物質大廈本身的基礎中只能假定有一種和感覺相似的能力。”[5]盡管人工智能、全周期生命管理、城市生命周期等新事物和新概念的出現反映了人類尊重生命的美好心愿和智慧創造,但這種創造本質上是人類智慧的延伸,不能因此認為非生命體有生命智慧。
三是智慧的回應性不同。生命微觀智慧說認為生命體的生命智慧可以通過對內外環境做出選擇性回應(“有利”則接受、“不利”則抗拒),生命體可以在此過程中做出有機的回應,比如細菌耐藥性絕不是細菌對抗生素作用的簡單、機械回應。泛靈論認為萬物皆有靈,意味著非生命體也能像生命體一樣做出能動、有機的回應。人們切割、搬運或爆破石頭,石頭始終不可能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選擇性回應,只能任由處置。生命智慧的有機回應性為人類認知、探究和運用生命微觀智慧提供了可能和前景,如利用細菌合成生物制藥、利用微生物發酵原理釀酒。
三、生命微觀智慧說的主要觀點
依據生命微觀智慧說的核心思想,生命微觀智慧說提出了三個主要觀點。
(一)生命微觀智慧是客觀存在的
馬克思主義闡明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是世界的客觀基礎。物質是運動的,運動產生變化。變化是生命出現的基礎,世界有了生命,智慧便應運而生。因此,生命智慧是生命發展的結果,生命發展促成了生命智慧。已有大量研究和事實表明了生命微觀智慧的客觀存在。生理學知識表明,離子通道(蛋白質)不但具有智能化的開關機制,而且具有對離子通透的專一性,保證了電生理信號的精準性。免疫學知識表明,T細胞和B細胞在胚胎時期和大分子物質充分接觸,便會將大分子物質視為“自己”成分,對其形成免疫耐受,防止出生以后免疫系統“敵我不分”而引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微生物學知識表明,球形菌充分利用了球體是表面積與體積之比最大的幾何學原理,細菌中介體擴大細胞膜面積和增加細胞膜上呼吸酶的含量,從而增強細菌的呼吸功能。人類的神經、體液、免疫系統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維護機體內環境的穩定,為機體保持生理功能創造有利的內環境。2022年Anna Pepe等研究發現:SARS-CoV-2可通過鼻細胞制造納米隧道管,借助納米隧道管以感染新的靶細胞。[6]
生命微觀智慧具有客觀存在性,不能否定和忽視其存在,“生命微觀智慧就存在于生命當中”。
(二)微觀生命世界里充滿著智慧
春暖花開,生機勃勃,智慧涌動,生命世界因智慧而充滿靈氣。自然創造了生命,自然賦予生命生存與發展的本然使命。在本然使命的要求和促使下,生命必然會在宏觀和微觀層面遵循、發展和運用生命智慧。在生命發展歷程中,生命智慧從微觀向宏觀、從低級到高級、從被動向主動,不斷發展和變革,通過“內化于己”將其保留下來,通過“外展于行”將其展現出來。金黃色葡萄球菌分泌血漿凝固酶使被感染者的血漿凝固,從而將自己包裹在血凝塊中,以此躲避吞噬細胞的吞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分泌鏈激酶以溶解血凝塊,分泌鏈道酶以分解粘稠膿液中具有高度粘性的DNA,從而幫助自己擴散。2020年,易群在《小細菌用大“智慧”擴散更廣》文中提到了細菌的生命微觀智慧,歐洲科學家發現鏈霉菌發出土嗅味以吸引彈尾蟲,鏈霉菌通過彈尾蟲的體表和排泄實現自我更廣泛地傳播。[7]
(三)生命微觀智慧有利于生命的實現
盡管生命微觀智慧因其隱蔽性不容易被人類感知和發現,但這些智慧卻時刻踐行著“服務生存”的生命宗旨。客觀上講,有利于生命良好存在和更好發展的生命選擇皆屬生命智慧。生命微觀智慧有利于生命的實現,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以發展智慧獲得自我革新,包括改進原有結構和功能、創生新的結構和功能、改善所處環境等內容,以此練就強大的“發展實力”;二是以防御智慧實現自我保護,包括逃避不利、加強防御和群體協作等方式,借此造就強大的“防御本領”;三是以進攻智慧贏得生存競爭,包括資源搶奪、時空占領、消滅對手等策略,借此成就強悍的“進攻力量”。發展、防御、進攻構成生命智慧的三要素,三者交相輝映、互為守望,使得生命和所處環境朝著有利方向前進。2017年夏增飛、萬成松研究發現:埃博拉病毒通過抑制中性粒細胞活化,以sGP偽裝自己從而欺騙宿主的免疫系統,使免疫攻擊位點高度糖基化,同時阻止T淋巴細胞識別MHC—Ⅰ分子,由此實現其在宿主體內的良好生存。[8]
四、生命微觀智慧對生命教育的價值意蘊
從功用性看,生命智慧有益于生命體的良好存在和更好發展,生命微觀智慧一旦被人類認知、探究和應用,就能推動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生命微觀智慧對人類是有益的”。以生命智慧為切入,將生命微觀智慧說融入生命教育是對現代生命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生命微觀智慧現象對生命認知教育的啟發
生命的出現是偶然也是必然。所有生命在不斷試錯、反思和糾正中獲得生存,由此產生了生命微觀智慧和生命宏觀智慧,生命智慧使得生命世界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認知生命微觀智慧現象,可感受生命智慧的神奇與精妙。以生命微觀智慧現象為切入點,開展生命認知教育,目的是激發人們珍愛生命,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展現好生命微觀智慧的多樣性。編著生命微觀智慧科普教材,制作生命微觀智慧小視頻,開展生命微觀智慧等,選取具有代表性、科學性、趣味性的生命微觀智慧案例,展現出生命微觀智慧的多樣性,從而激發人們認知生命微觀智慧的強烈興趣,在認識活動中感受生命的多彩多姿,做到“見微知著”。
二是傳授認知生命微觀智慧的哲學方法。開展生命微觀智慧科學小實驗,組織參觀生命展覽館,舉辦生命微觀智慧課外活動等,引導人們從中國傳統智慧文化和現代科技文化相整合的視角去認知、探尋和探究生命微觀智慧,可培養國民文化自信和科技強國的思想理念,做到“整合貫通”。
三是發展認知生命微觀智慧的科學技術。發展更先進、更精細和更科學的現代顯微科學技術,幫助人們掌握生命微觀智慧的規律,引導人們積極將生命微觀智慧轉化為人的生命宏觀智慧,做到“知行合一”。
(二)生命微觀智慧內涵對生命認可教育的啟發
生命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其間不知經歷了多少艱辛、苦難和抉擇,生命智慧彰顯了生存的頑強和堅毅。以生命微觀智慧內涵為主題,開展生命認可教育,目的在于引導人們尊重生命,需要把好三個關鍵問題。
一是強調生命智慧的客觀存在。生命是智慧的承載,智慧是生命的保障。每一種生命、每一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哪怕是細菌、病毒這樣的微生物,對人類的影響也是有利有弊的,應該承認其存在的價值,由此培養人們尊重生命多樣性和環境保護意識。
二是強化生命智慧的教化作用。雖然生命微觀智慧和生命宏觀智慧有所不同,但是本質上是辯證統一的。生命微觀智慧的發展、防御和進攻三維度對于人類生存有著很好的啟發意義。在現代社會,人們只有從發展、防御和進攻三個方面培養和增強自我的生存智慧,做到三者間的平衡和兼顧,才能獲得良好的生存適應能力,方可適應競爭時代的生存要求。
三是突出生命智慧的轉化運用。生命智慧不只是生命發展歷程中綻放的鮮花,更是生命追求生存的結果,在生命認可教育中突出生命智慧的轉化,增益人類的生存智慧以實現良好生存。在世界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人們從生命微觀智慧去創造、創新和創建一些新型智慧產業,不僅有利于解決當前傳統經濟和社會發展模式帶來的就業生存瓶頸,還有利于實現人類和人類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態。
(三)生命微觀智慧說對生命認同教育的啟迪
生命微觀智慧說作為生命哲學的組成部分,其思想觀點對當前開展生命認同教育具有很好的啟迪。以生命微觀智慧說的觀點為主旨,引領生命認同教育,目的在于引導人們護佑生命。
首先,承認生命智慧的客觀存在。無論是宏觀生命還是微觀生命都具有生命智慧,每個生命體都應為自己的生命智慧而倍加自信和得到外界的認同。當前,社會內卷和教育內卷日益加劇,社會評價體系過度偏向于物質化評判標準,嚴重挫傷了生命智慧的多樣性,人們看不到自我生命存在的價值而失去生命存在的價值感,常引發心理失衡和生命危機事件。生命認同教育中,教育主體(國家、社會、家庭)應該尊重每一個人的生命存在和智慧價值,倡導生命價值的多樣性、多元性,不應單純以物質、名利、業績和考分作為評判個人生命價值的唯一標準。
其次,發展生存的智慧。生命承載智慧,智慧是生命的保證。應該說,只要是生命就有智慧,有智慧生命就可以良好存在。當前,越來越多的人普遍處于生存迷茫,這不是因為人類沒有智慧或者現有智慧不足,而是人們習慣于傳統生存模式而忽視了智慧的新發現、新創造和新應用,結果導致生存空間變得狹小、生存資源變得單薄。在生命認同教育中,我們要積極鼓勵人們從大千世界的生命微觀智慧中汲取生存智慧的“營養”,那么生存空間就會變大、生存資源就會變多、生存環境就會變好。改變觀念、改變方式和改變行為,人類生存便可向善向上向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設想就能成為現實。
最后,培養生命智慧。歷史在發展,世界在變革,人們要順應歷史發展,做到與時俱進。從生命微觀智慧說的視角看,社會越發展對人類的智慧要求越高,個體擁有足夠的生存智慧是獲得良好生存和更好發展的前提和保證。開展生命認同教育,需要培養人們的積極生命價值觀。[9]生命認同教育不僅要教授人們基本的生命知識、生命技能,更要革新人們的生存觀念和培養生存智慧,以智慧實現和獲得良好的生存,“生命有智慧,生存靠智慧”。探索、發現和運用生命智慧,這是現代人的生存必修課。
當前,人工智能和AI技術日新月異,人們擔心這會取代或搶奪人類的生存空間和生存機會。從生命微觀智慧角度看,人工智能和AI技術作為生命智慧的“外顯”和“延展”,[10]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傳統的人力勞動,加劇了社會競爭和生存內卷,但它們不是生命體且沒有生命智慧,只能成為人類生存的服務工具。建立與人工智能和AI技術相適應的社會生存模式和公平的社會分配體系,這是應對其挑戰的根本出路和有力對策。
五、結語
生命是自然的智慧性杰作,生存與發展是生命的本質使命。生命是智慧的“軀體”,而智慧是生命的“靈魂”。生命既飽含“內化于己”的微觀智慧,又展現出“外展于行”的宏觀智慧。以生命微觀智慧為切入點,將生命微觀智慧說的思想觀點融入生命教育中,“實現自利與利人的統一,智與德圓融,覺與行一致”。[11]
參考文獻:
[1] 周云剛. 生命的微觀智慧探析[J]. 大學,2021(25):73-75.
[2] 劉慧. 關于生命智慧的若干思考[D]. 杭州:浙江大學,2006.
[3] 張西子. 植物的防御智慧[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05):53.
[4] 杜樹海. 西方人類學界萬物有靈論研究述評[J]. 民族研究,2023(05):117-134+142.
[5] 列寧. 列寧選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9.
[6] Czárán T,Hoekstra F R. Microbial 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and cheating:quorum sensing drives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in bacteria.[J]. PLoS ONE,2009,4(8):e6655.
[7] 易群. 小細菌用大“智慧”擴散更廣[J]. 科學啟蒙,2020(08):4.
[8] 夏增飛,萬成松. 埃博拉病毒入侵、出芽及致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山東醫藥,2017,57(16):105-108.
[9] 馬俊,林伯海. 醫學生積極生命價值觀普遍認同機理及其培育路徑[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05):65-67+77.
[10] 周鴻鐸. 中國傳播媒介的綠水青山——中國傳媒經濟理論研究四十年之九[J]. 東南傳播,2019(05):1-8.
[11] 姜俊紅,楊樹. 將“生命智慧”教育納入軍隊院校育人視界[J].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7,23(01):115-118.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