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麗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小學教師隊伍的建設日益受到重視。加強小學教師隊伍的高素質、專業化建設是提升教育質量、培養優秀人才的關鍵。本文以促進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為目的,采取文獻分析等方法展開研究,首先明確了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應具備崇高的師德和道德素養、讓人敬仰的學識和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學執業專業化水平以及較強的專業要求的教學創新能力。其次明確我國小學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學校重視不足、教師的學識和素質欠佳、職業培訓不到位、隊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最后基于問題導向提出如下建議:師德教育為底線,強化對教師的職業設計的引導力;搭建矩陣式培訓平臺,拓展小學教師的創新力;多維度評價,釋放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內在能動力。
[關鍵詞]學校視角;小學教師隊伍;高素質專業化;研究
新時代下我國的小學教育事業遵循黨和政府制定的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各類德才兼備的教師不斷涌現,推動了我國小學教師隊伍高素質和專業化建設的發展,為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的現代化發展發揮了引擎的積極作用。但是,目前在有些小學還存在許多難以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師,其包括師德以及教學素質在內的綜合素質需要進行提升,才能在我國小學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中真正能夠履行教師職業資格,為孩子的學習發展起到引路人和啟蒙者的作用。
一、學校視角下小學教師隊伍高素質和專業化建設的內涵
在下一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過程中,國家需要大量的人才,作為基礎教育的執行者之一的小學教師應當具備時代要求的相應的高素質。所謂高素質,主要是指符合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一)應當具備崇高的師德和道德素養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高度重視教師的師德,人們常說的教師在做人上是“為人師表”,其核心意思是要求教師的言行舉止等道德素養要高于社會上的大眾群體并且能夠成為人們道德遵循的標桿。試想一下,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在新中國建立以來的多個歷史階段,我國均把教師的道德素養作為教師執業的首先要求和作為人民教師最起碼應當具備的師德。尤其是在小學教育中,由于孩子往往在心中把老師的話看的比包括父母在內的其他任何人的言語都重要,并且也會以此作為衡量評價外圍事物的基準線。因此,就這一基于小學生心理發育狀況的特質而言,教師的道德素養將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所以,小學教師的高素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要有崇高的師德。
(二)應當具備讓人敬仰的學識和教學能力
作為一名教師,除了為人師表的最起碼的要求之外,還應當擁有令人敬仰的學識和出類拔萃的教學能力。比如孔子作為一個大教育家,其本身具備六藝,其教學能力也是千古以來的教學楷模。就小學教育而言,作為小學教師的學識也是孩子評判教師教學質量高下的標準之一。根據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如果老師的學識在孩子心目中還不如自己的家長,那么,孩子就會對這名老師所教的課程產生厭倦或者反感心理,甚至會造成偏科現象。需要引起我們重視的是,當今時代,孩子能夠通過互聯網搜集到其所需要的信息,這對小學教師的學識和教學能力的提升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因此,本文所指的基于學校視角下的高素質的也包括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互聯網時代所具備的學識和能力的綜合。
(三)應當具備較高的教學執業專業化水平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的小學教育已經與傳統模式下的教育方式方法大為不同。在對小學教師的業務素質要求方面,不論是黨的教育目標還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都對教師的業務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就作為教育活動中的主要的指揮者和教育實施者而言,專業化水平高和業務素質強的教師是提升小學教育質量的極為關鍵的因素。古今中外的教育事業均高度重視教師的業務素質問題,很難想象一個業務素質低下的老師能夠教育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就以我國近代史人才輩出的局面來說,在清朝末年至五四運動之際能夠出現批量的高質量的人才的局面,除了時勢造英雄之外,在很大程度上還與我國近代出現的杰出教師有關聯。例如,杰出的教育學家蔡元培先生,其本身就是清朝末年的狀元,加之自身的造詣,使之成為為我國近代培養出來眾多一流人才的大教育學家。這就說明,教師自身的執業水平對人才成長和培養的重要性。
(四)應當具備較強的專業要求的教學創新能力
基于學校視野下的小學教師的高素質的隊伍建設,需要教育主管部門應當突出對教師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也是高素質要求的關鍵性約束要件之一。在我國當前的教學體制下,小學教師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如果因循守舊,那么只能說明其能夠完成自身教學崗位責任下的教學任務,但是,是否能夠培養出國家需要的人才,是否能夠為孩子未來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教育,則是另外一個層面。在此還是以蔡元培先生為例,其在北京大學任校長期間提出兼容并包的教育創新和革新。教師具備創新精神并不是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必須具備基于創新意識的教學實踐能力。黨在下一個百年的奮斗目標中提出了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構想和遠景,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為祖國的未來培養出更多的適合民族復興的各類人才,其中基礎教育環節更是極為關鍵性的一個環節。這就是說,我國基于學校視野下小學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的基點就是要求高素質的教師人才的培養應當符合時代的要求。
二、基于學校視角下我國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某些小學不重視教師隊伍的高素質和專業化建設
我國在小學教育重點師資對建設由于教改的逐步推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最明顯的現象是許多小學的教學質量有了質的進步。但是,在有些小學中存在著的不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的情況時有發生,具體的表現有幾點,一是有些學校的管理當局只重視教學任務的工作成效,而不關心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師的素質提升問題;二是在對教師的考核中缺少可執行的素質層面的可行性考核;三是有些小學在工作規劃中不重視對教師素質和專業化層面的考量,只是在工作規劃中將小學生的升學情況作為重點教學項目的規劃;四是對提升小學教師職業規劃和職業生涯層面的職業總體設計的引導。以上這些現象均會在教學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應當本著對黨負責、對國家負責和對孩子負責的目的,我們應當高度關注這一不正常的現象。
(二)某些小學教師的學識和素質不適應教學工作的履職要求
目前,在有些小學中的教師長期不注重自身素養的提升,甚至有些教師在師德方面存在著缺少正能量的情況。基礎教育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可以這樣說,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是孩子未來學習和發展的必須夯筑堅實的基礎,如果教師的素質較差,師德缺失,那么將會影響孩子的未來成長。有一個真實的發生在小學地理課堂的實例,一名地理教師向學生講美洲之所以叫美洲,是因為這個大洲很美麗,所以叫美洲;還有一名地理教師竟然不知道莫斯科是俄羅斯的首都。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此素質低下的教師長期在小學執教下去,怎能不誤人子弟?怎能讓孩子達到新課程標準要求下的素質?因此,基于學校視角下小學教師隊伍的建設刻不容緩。
(三)某些小學缺少或者沒有建立素質提升層面的培訓機制
據有關權威媒體披露,在我國每年有73%的小學教師未曾參加學校組織的或者自己主動參加的培訓和學習。這些教師大部分的時間是備課、講課,除了沒有參加過素質層面的提升培訓之外更不曾參加過教學經驗的交流。一般的教學培訓是針對當下的和將來的教學需要進行的,但是,目前這些目標均為能夠達到。這種局面造成的后果就是在小學課程教學中閉門造車,教學質量在原地打轉,形象地講就是眼盯著課本,心系著升學率。長此以往,不僅教學質量達不到要求,自身素質也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減值”效應。這種情況就是西方教育學界定義的“業務素質折舊現象”,到最后如果這種模式一成不變的話,最后在這些教師素質層面只剩下存在于對教學課本的“凈殘值”,也就是說在教學中,由于自身教學素質的弱化,最終只會教授教材中的知識。
(四)男女教師性別比例嚴重失調影響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在我國的許多小學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學隊伍建設中,存在著師資力量的男女教師性別比例嚴重失調的現象,女教師占有極大的比例。這種情況的存在,不利于教師隊伍的建設。此外還會對學校的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一般來說,人的自身素質提升的另一個效果較好的渠道就是借鑒別人的經驗,向別人學習。常規上從男女性別的心理因素分析,女教師比較側重于按部就班,按照有關規章制度進行教學,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讓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而男教師比較側重于教學創新,執行有關教學規定的特點是粗線條的。如果小學教師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調,那么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中具備創新精神,缺少創新精神的教師不是高素質的教師,這種狀況是令人擔憂的。
三、基于學校視角我國小學教師隊伍高素質和專業化建設的探索
(一)以師德教育為底線,強化對教師的職業設計的引導力
面對目前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薄弱環節,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學校以師德教育為基線,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小學教師做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設計和規劃,這是提升小學教師專業化和素質的最為根本的途徑。學校在開展這項工作時應當時刻把握對教師的師德教育。
師德教育有著基本的遵循,也就是教師的從業道德規范。學校應當引導小學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自身性格特點設計出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在每個職業發展階段,小學教師應當始終遵循崇高的師德,自身的專業素質應當達到什么程度才能最終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同時,為了推進建設高素質和專業化教師隊伍的進程,建議在考核政策中需要去除沒有實際意義的考核,將小學教師的職業生涯設計的執行情況納入考核。在制定考核政策時,應當考慮考核政策的可行性,在避免一刀切的指標考核的同時,引入具有人文主義的、符合每個教師自身情況特點的彈性考核措施。對于教師職業生涯設計工作的執行情況的考核進行軟性約束的同時,也需要對教師在職業生涯規劃的落地實施過程中的素質和專業水平提升進行硬性的約束,實行“軟考核、硬約束”相互和諧統一的創新型考核,以提升小學教師的素質和專業水平。
(二)搭建矩陣式培訓平臺,拓展小學教師的創新力
在當前的小學教師隊伍的創新力培訓中,培訓具有開拓創新精神是基于學校視角下的高素質和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開展這項工作難度較大,并且涉及的層面也較為復雜。為此,學校當下應逐一細化為實現這一目標所必須開展的工作,然后制定出相應措施,搭建成為矩陣式的軟硬件培訓和溝通交流平臺,認真執行創新力提升的各項工作步驟,并且經常篩檢培訓的不足和經驗總結,使培訓工作真正發揮實效。
小學教師的創新力的培養離不開培訓學習,而培訓工作也需要搭建硬件環境進行現場培訓。在小學教育層面,除了對小學教師進行創新力培訓之外,還需要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其他小學創新教學工作開展的較好的現場,并組織創新研討,認真進行教學反思。學校不斷拓寬培訓渠道,搭建矩陣式培訓平臺,為小學教師蓄滿教育教學創新的動能。
(三)多維度評價,釋放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內在能動性
小學教師的教學專業不同,其付出的心血也不相同,如果按照同一個標準進行考核,就會使專業難度較大的執業教師失去了專業發展的源動力。建議在制定考核政策時根據教學專業的難易程度設置相應的參數/系數,然后制定出明顯的考核項目,根據教師的專業發展情況進行科學的考核。
根據有關調查,我們發現許多小學對教師的考核政策多是一成不變或者在短期內不變。這雖然有利于考核工作的穩步開展,但是由于欠缺靈活性從而會造成由于考核制度死板而使部分小學教師的利益受損。例如,有些教學專業在制定考核政策時可能相對較為容易,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由于某些特定因素的發生導致該項專業課程的教學變得較為復雜,這樣,從事該專業的教師就會以較小的考核參數而從事較為復雜的課程的教學。基于這種情況,學校目前的考核政策在多維度考核的同時,應當適時增加靈活性,從而讓多勞者能夠多得。
我國目前的小學教師工資水平雖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與其付出的勞動量和小學教育的重要程度還存在著一定的不匹配現象。因此,提高小學教師的工資收入已經成為目前需要為打破男女教師比例失調現象的必要措施。鑒于我國存在的地區財政發展的不平衡現狀,地方政府部門應當基于當地的財政現狀以及當地的社會消費狀況做出適度的調整,并且工資收入的調整應當是隨著物價水平的通貨膨脹情況進行不斷地調整的。這樣就會使那些熱愛小學教育事業的教育工作人員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小學教學工作中,從而使小學教師隊伍的素質和專業化建設輔之相應的物質基礎,逐步推動我國小學教師隊伍的高素質和專業化建設的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建設一支高素質和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既是黨和國家的期許,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為了切實實現基于學校視角的小學高素質專業化隊伍的建設目標,小學應當從教師考核政策和對教師隊伍的職業生涯設計引導以及提升小學教師的素質、專業培訓入手,并且解決教師性別比例失調現象,逐步解決制約隊伍建設的各種不足,為實現我國的小學教育事業在新時期獲得長足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3(07).
[2]李瑾瑜.“好教師”需要“好培訓”[J].人民教育,2014(22).
[3]李瑾瑜.抓住關鍵環節細化實施策略[N].中國教育報,2011-09-16(05).
[4]李瑾瑜.“好教師”需要“好培訓”[J].人民教育,2014(22).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