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瑩



摘? ?要:研究以“四有”好老師為師德準則和要求,擷取敬業合作、謙遜自律、德高身正、求真創新、愛護學生5個具體評價指標,構建了由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組成的新時代師德評價指標體系。同時,為了提高師德考評的效率、提升評價指標體系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按照信效度要求,形成新時代師德評價表,并計算獲得新時代師德評價標準。
關鍵詞:師德;評價指標;內涵結構;聚類分析;標準參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教必先強師”,“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扎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1,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黨和國家對教師隊伍建設、師德師風建設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強化師德考評,是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任務。2 構建新時代師德評價指標體系,提供科學的方法和可靠的工具,以提升師德評價的質量和可信度,是當前一個重要的任務。
一、構建新時代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設計
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系統工程。師德評價在師德師風建設中占重要地位。本研究先對師德相關研究進行梳理,對新時代師德內涵進行解釋和界定,再以中小學教師為調查對象,聚焦新時代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測度研究,對于豐富師德研究和深化師德師風建設具有時代價值、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
1.研究內容
在理論方面,通過梳理國內外文獻,結合教育管理、師資培育、教師評鑒等相關的社會科學研究,進一步認識教師德性、教師道德、教師職業道德等重要概念,構建新時代師德的內涵結構框架,為構建新時代師德評價指標體系奠定理論基礎。在實證方面,采用深度訪談和大樣本社會調查進行研究,搜集一線教師對師德的看法。基于新時代師德內涵結構框架,本研究運用統計學方法,提取師德關鍵詞。再通過計算機算法、統計學、社會學方法,擷取師德評價指標。對新時代師德進行測評,形成標準參照,編制自陳式新時代師德評價量表。
2.研究方法
回顧20多年的師德研究發現,已有研究成果多為思辨研究。“師德評價標準、評價方法缺乏科學與統一的認識,而且評價維度不盡科學,指標分布不盡合理,評價結果也缺乏信度和效度”1,這些問題依然尚未解決。本研究將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對師德評價開展實證研究。通過理論研究(從上而下的研究思路)和實證研究(從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兩者互相驗證和支撐,形成完整的研究閉環,由此來構建新時代師德評價指標體系。
二、新時代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的理論研究
1.新時代師德的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北師大座談會上提出的“四有”好老師標準正是師德的內涵;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國家使命感,強調理想信念、政治認同是新時代師德內涵的核心要素。而新時代師德內涵應當包含:國家政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正確價值觀、良好專業素質、正確對待學生。前兩點屬于個人思想建設方面的要求,主要根據近幾年黨和國家對于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以及教師傳“道”職責得出;后三點屬于教師個人素質方面的要求,主要根據教師德性與相關師德研究得出。在教師德性與師德研究的視角下,筆者認為:新時代師德既指教師德性,也指教師道德。新時代師德是指新時代教師在從事教師職業中所體現的教師德性,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實踐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
2.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的必要性
一是全面貫徹黨和國家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2 黨中央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高度重視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國家法律法規、制度規范、政策文件,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地位意義、工作要求、任務舉措、工作保障等各方面,不斷深化和完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師德師風建設。而師德評價是師德建設中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二是打造新時代高質量教師隊伍的首要任務。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而新時代師德建設是提升新時代教師綜合素質、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基礎工程”。師德不僅是教師自身的道德價值追求,也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石和靈魂。切實評價教師是否具有高尚品德、教育教學水平高低,它直接關系到教師的行為準則、道德素養和職業形象,也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走上制度化、法治化軌道。
三是培養造就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的關鍵所在。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道德和價值觀的引領者。一位優秀的教師應該具備專業的知識、良好的教學技能、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師德,才能夠成為學生信任和尊重的好老師,才能夠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才能夠真正地實現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四是回應社會關切師德問題的現實需要。教師作為社會中重要的職業群體,應站在時代的最前沿,把握住時代的脈搏,用高尚的師德師風引領時代風尚。然而這些年來,有關教師職業道德墮落、失范甚至師德缺失的事件,屢屢見諸新聞媒體。為解決社會所關切的師德問題,提升新時代師德水平,回應社會公眾對教師師德的社會期望,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師德評價指標體系顯得尤為關鍵。
3.新時代師德內涵結構框架的構建
師德作為教師倫理標準,是教師應當遵循的規范和準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師德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國家政策方針關于師德建設的要求,為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指明了方向,也是新時代師德師風的重要內涵和主要原則,在新時代師德內涵結構框架的構建中起關鍵作用。基于此,師德內涵的一級指標為: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由一級指標細分二級和三級指標,二、三級指標從黨和國家對師德的要求,以及國內外師德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中提煉而來(見表1)。
三、新時代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的實證研究
1.問卷設計與調研對象
課題組于2018—2020年在上海市小學、初中、高中教師中開展訪談和問卷調查。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訪談資料,設計調查問卷,并以調研數據為研究樣本開展研究。1
問卷總共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師德的詞語聯想,第二部分是對新時代師德內涵結構框架內的每一個單項指標進行重要性評分,第三部分是對師德內涵每一個單項指標做具體行為描述。將具體行為描述的總題目平均分成4個部分,問卷分成ABCD卷。兩次調查均采取在線問卷形式,第一次調查實際回收問卷416份,其中小學191份,初中121份,高中104份。其中,有效問卷405份。在具體行為描述中,按照出現頻次最高的內容,整理出4—6個數目不等的完整操作型定義,初步整理后的問題題目共269題。后排除重復的、定義不明確的題目之后,剩余191個題目。對191個題目按照對師德認識的符合程度進行評分,隨后開展第二次問卷調查。總共回收問卷1154份,其中小學521份,初中277份,高中356份。有效問卷1153份。其中,年齡最大分布于30—40歲(占比29.7%)、41—50歲(占比29.5%)和20—30歲(占比26.9%)。最主要的職務為學科教師(占比69.4%),其次為班主任(占比20.0%)。
2.評價指標的擷取過程
采用統計學、心理學、社會學方法對數據庫數據加以詳細研究和概括總結,運用計算機模式匹配算法,分析所適用的模式適配情況,以擷取客觀、科學的師德評價指標。第一次問卷調查得到兩組數據,即詞語聯想和63個單項指標的重要性評分。詞語聯想使用聯想組合分析方法,單項指標重要性評分則在對應1—10賦值后運用因素分析和聚類分析方法來分別探索因素類別。第二次問卷調查對191題的作答反應水平進行對應1—10的賦值后,運用因素分析的統計學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綜合理論研究方式構建的新時代師德內涵結構框架,有5種不同模式對應不同分析方法,共形成5組數據模型。
把191題與5組數據模型進行匹配,每一題都可對應到多種不同分析方法的類別因素。運用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統計學方法,將5組數據模型來匹配第二次調查的預測反應數據,計算機模式匹配分析后根據赤池信息量準則(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簡稱AIC)適配性認為,數據模型4即“單項指標重要性評分2”模式對應聚類分析方法所得出的結果最為適配。數據模型4是根據63個單項指標在有效受試者中的重要性評分進行聚類分析。計算指標之間相似性的方法是歐幾里德距離評價算法。計算每個群組內的題目數,排除題目數少于3題的群組。并依據各因素的信度Alpha與因素間的相關程度,擷取到5個因素(見表2)。
5個類別因素的命名參考了新時代師德內涵結構框架的三級指標框架及其聯想組合分析的質性結果,最終將師德評價指標五個類別因素分別命名為:“愛護學生”“敬業合作”“求真創新”“謙遜自律”“德高身正”。
3.構建新時代師德評價指標體系
在構建新時代師德評價指標體系過程中,遵循目標導向性、系統性、代表性、可度量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廣性的原則。目標導向性是評價指標是否直接關聯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目標和結果,是否能夠反映新時代師德狀況和水平。系統性是評價指標體系是否涵蓋新時代師德的內涵和關鍵要素,是否能夠全面地反映師德的特征和維度。代表性是評價指標體系是否能夠準確地反映整體情況,而不是只關注師德的某些局部特征。可度量性是評價指標應當是可以量化和測量的,能夠通過數據收集和分析得出具體的數值,以利于評價。可操作性是指評價指標應該具備易于理解和使用的特點,評價指標和評價指標體系使用方法應該簡單明了,能夠被評價者、被評價者(通常是教師)和相關利益者所接受、理解和使用。可推廣性是指評價指標體系的普適性和通用性,指標體系是否可以被廣泛應用于新時代師德評價當中。
遵循以上原則,評價指標體系由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三個層面構成。目標層是評價指標體系的最頂層,明確新時代師德評價的總體目標和期望結果,是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使命、愿景和戰略目標,以“新時代師德狀況和水平”作為目標層的內容。準則層是衡量目標達成程度的基準,是新時代師德的準則和要求,也是其關鍵內涵。指標層是評價指標體系的最底層,是可觀測和可量化的變量,用于具體度量和衡量評價對象在每個準則或維度上的表現,故指標層由所擷取的5個評價指標組成最為適洽。指標層與準則層對應(見表3)。
4.形成新時代師德評價表及其標準參照
新時代師德評價指標體系中的5個評價指標所對應題目數共計155題。由于題目數量較多,為了提高師德評價表的實用性、提高評價和考評的效率、提升參與者的參與度,則考慮從每個評價指標中隨機選取相同數目的題量,形成新時代師德評價表。基于5個評價指標的題數和對信度的要求,通過克朗巴哈系數(Cronbachs alpha)來測量其內部一致性,以明確各評價指標最后選取的題數。如表4所示,當選取到8個題目時,內部一致性信度克朗巴哈系數皆達到0.90(一般測驗使用中采用的信度標準通常是0.8)。由此,從每個評價指標中各取8題,總共40題,形成新時代師德評價表。計分方法采用總加量表法。參與測評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自我評價,根據自評的符合程度用數字1—10分進行表示。將評價表中的題目進行加總,是參與測評教師的師德整體水平的反映。將評價表中的各指標所對應的題目分別進行加總,則是該教師在某一評價指標維度的反映。
同時,為了使師德評價這項工作在實踐中更實用、更易于操作,則進一步建立起新時代師德評價標準,即新時代師德的標準參照。這個標準參照具有衡量、比較及解釋的功能,是之后參與測評的教師個體或教師隊伍用來解釋結果的參照依據。
從1153份有效問卷中提取數據,進行各評價指標的總分累計,并計算比例。各評價指標總分50分以下的人數比例皆在1%以下,因此直接省略。只記錄各評價指標總分等于或大于50分的人數比例。以低分群體的10%作為師德評價和考評的通過標準。通過分數分別為:評價指標“愛護學生”為66分,“敬業合作”為71分,“求真創新”為65分,“謙遜自律”為74分,“德高身正”為77分。評價指標“愛護學生”從78分開始已超過總人數的50%,“求真創新”從77分開始也已超過總人數的50%。5個評價指標各自從80分開始時,顯示100%。這意味著,新時代師德評價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仍有其局限性,評價表只適合篩選低分或不合格人群,對高分者群體而言,無法區別其差異性,即該參照標準只能作為教師師德的準入標準。
四、結論與展望
基于理論研究,由4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48個三級指標構建了新時代師德內涵結構框架。基于理論與實證研究,由新時代師德狀況和水平的目標層,“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4個指標組成準則層,以及“敬業合作、謙遜自律、德高身正、求真創新、愛護學生”5個具體指標組成指標層,構建新時代師德評價指標體系。各指標屬性均為正向指標。又從5個具體指標所對應的155題中,形成了具有實用性和操作性的新時代師德評價表。最終在此基礎上,計算得出新時代師德標準參照,即準入標準。
在我國,師德師風是教師招聘引進、職稱評審、崗位聘用、導師遴選、評優獎勵、聘期考核、項目申報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標準。上述所建立的師德評價體系及評價測驗量表,是基于當下我國新時代歷史方位、教育現代化的客觀要求,運用計算機算法、統計學、社會學、心理學等跨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優勢,對新時代師德評價做的全新嘗試和有益補充。但仍只是對新時代師德的一種相對評價,在調查對象、評價指標擷取、通過標準、適用對象等方面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未來可以豐富調查對象如高校教師及學生群體,采取新的評價方式如通過情境化測驗的方式,考慮評價國際化需要等,對師德評價開展更深入的研究。
Construc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he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of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GUO Ying
(1.School of Marxism,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 Health Sciences,Shanghai,201318;
2. School of Marxism,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200433)
Abstract: Following the “Four Haves”standard for good teachers, this study identifies five specific evaluation indicators: dedication and cooperation, humility and self-discipline, moral integrity, truth-seeking and innovation, and caring for students. It constructs a new-era teacher ethics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consisting of a goal layer, a criterion layer, and an indicator lay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er ethics evaluation and enhance the practicality and opera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 new-era teacher ethics evaluation form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its evaluation standard was calculated.
Key words: teacher ethics,evaluation indicators,connotation structure,cluster analysis,standard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