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越來越受到高等學校的重視,大學生政治思想素質的提高離不開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針對地質工程專業“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的內容和授課特點,通過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提高教學團隊思政教育素質、完善教學文件、創新課程考核制度,提高“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效果,以期為地質工程等相關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18-0083-05
課程思政是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教育理念,[1-2]其本質是實現立德樹人。[3]在我國對外開放的環境中,受西方文化思想的滲透和沖擊,大學生可能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思想問題:部分大學生政治信仰迷茫、價值觀念扭曲、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對中華民族傳統感受匱乏。[4]同時也存在愛國奉獻精神不足、工程意識淡薄、工匠精神缺乏等問題。[5]
為了引導高等教育盡快回歸本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站在“黨之大計、國之大計”的戰略高度,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6-7]高等學校教師應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努力提高課程思政教育能力,擔當立德樹人的育人重任。
“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為地質工程專業必修課,是“鉆探設備”國家一流課程的后續課程。課程目標是在深入分析鉆探設備結構和性能的基礎上,提出設備結構的優化和改進方案,提高創新設計能力。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深入分析“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要求的內在聯系,全面梳理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載的思政功能,把思政元素滲透于“鉆探設備課程設計”教學的全過程,解決地質工程專業思政教育“孤島化”問題,[8]發揮“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的育人功能。
一、“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課程思政元素是課程思政教育的核心。“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作為地質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其任務是提高學生鉆探設備的機械設計能力,提高設備結構的分析與創新應用能力,要求學生掌握鉆探設備結構分析與改進方法。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為基礎,結合“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內容,綜合考慮地質工程專業本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現狀及知識結構特點,遵循課程思政教育規律,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深入挖掘課程的思政元素。
(一)我國鉆探設備發展史
1. 我國鉆探設備的輝煌起源史。清道光六年(1826年),我國就開始采用沖擊鉆機鉆井采鹵,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口深度超過1000m的燊海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19世紀中葉前的鉆井世界紀錄。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認為,中國鉆探技術在國際上領先數百年至一千多年,被譽為繼指南針、火藥、造紙、印刷術之后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9]
2. 我國鉆探設備的曲折發展史。由于清末及民國時期的封閉自守、列強侵略,我國的鉆機技術遠遠落后于國外發達國家。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鉆機主要是從國外引進的手把機械鉆機,1949年地質部門僅有手把鉆機14臺。[10]以此事例可激勵學生為振興祖國砥礪奮進。
(二)鉆探界榜樣的力量
教師在“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教學時,可分享鉆探行業典型人物事跡,探討事跡中體現的精神力量,用榜樣的力量鼓舞學生。
1. 鐵人王進喜“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
1960年初,為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號召,王進喜從甘肅玉門來到北國邊陲黑龍江大慶,在冰天雪地里開始了氣壯山河的石油鉆井大會戰。他以“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創業精神,在嚴寒冬季縱身跳進冰冷的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水泥漿止住了油井的井噴,保住了國家財產、保住了油井,體現了中國石油工人的優秀品質,是中華兒女學習和前進的不竭動力。
2. 草原水神李國安“熱愛邊防、無私奉獻”獻身精神
李國安自原北京軍區入伍后的30多年,始終獻身國防事業,拖著病體行進2萬多公里,對內蒙古邊疆等干旱缺水地區進行了細致的水文地質考察,并帶領部隊打井600多口,解決了25萬多牧區人口用水、養活50萬頭牛羊、治理了10多萬畝沙漠和荒山、植樹80余萬株。他為民族團結、內蒙古經濟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被授予“全國勞模”“草原水神”等稱號。他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值得鉆探工作者學習。
3. 鉆探專家大國工匠朱恒銀“熱愛本職工作,勇于探索”的拼搏精神
朱恒銀自參加工作40余年來,熱愛鉆探本職工作,堅守一線施工現場,勇于探索,不斷攻克鉆探技術難題,實現了千米鉆孔軌跡的可控“導航”和“多支定向鉆探技術”,為我國小口徑深孔鉆探技術的科技進步立下了不世之功,在深部礦體勘探鉆探技術方面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國家專利在實際工程中得到了有效應用,曾獲“全國勞動模范”“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等榮譽,2019年入選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4. 時代楷模黃大年“心有大我、矢志創新”的敬業精神
為了祖國航空地球物理技術的騰飛,黃大年毅然決然放棄英國的優厚待遇,回到吉林大學,彰顯了當代科學家的愛國風范。地質宮徹夜不滅的燈光,詮釋了“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信念力量。黃老師心有大我、心系家國的愛國情懷,矢志創新的敬業精神,可激勵我們刻苦鉆研、追求卓越的工作態度和勇于拼搏的敬業精神。
(三)課程內容隱含的思政元素
1. 鉆機整機結構、工作原理與特性方面。鉆機是由多個大小不同的零部件組成的有機整體,完成鉆探工作離不開眾多零部件的精確配合與協作,此過程可使學生感悟學習與工作中誠心合作的重要性。鉆機中各個部件的功用雖然不同,但在鉆機工作中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使學生感悟社會的發展需充分發揮個人所長,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提高建設祖國的能力。
2. 鉆探設備部件結構設計方面。設備的零部件需要按照機械設計準則精心設計、精密加工、合理使用和嚴格執行維修保養制度。使學生感悟到做人要踏實、認真,要遵守社會和人生法則。
3. 泥漿泵工作環境及工作特性方面。為保證鉆進工作安全,要求泥漿泵能克服孔內各種阻力,保持穩定的流量;為保證泵的工作安全,需配有限壓閥和泄壓閥;泥漿泵排送的高壓液體中含有化學腐蝕物質及磨礪性顆粒,要求泵能適應工作環境,具有較高的工作壽命。引導學生必須堅持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增強高安全意識,確保人身和設備安全,要具有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要具有抵制各種不良思想的防范意識。
4. 鉆塔的結構和受力分析方面。鉆塔是一種用于升降鉆具的桁架式構筑物,需承受孔內各種意想不到的阻力,為保證順利提升鉆具,要求鉆塔具有足夠的超載能力。使學生感悟到為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做人要具有承受各種壓力的擔當精神。
5. 動力機的工作特性及適用條件方面。為滿足鉆機工作中升降機、回轉器及給進機構容易超載的特點,要求動力機的輸出特性具有較大的超載系數;為保護大氣環境,減少廢氣污染,要求盡量使用電動機。由此引導學生應加強自我意志品質的鍛煉,強化自身責任感為建設和諧文明社會應提高生態保護意識。
(四)鉆探行業先進的科研成果激發學生愛國情懷
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鉆機”“便攜式綠色環保地質勘察鉆機”“全液壓輕便鋁合金山地鉆機”等十余種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鉆機技術成果,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圖1a為我國首臺大陸科學鉆探地殼一號“萬米鉆機”,在大扭矩全液壓高速頂驅、懸掛式自動排管機、全液壓自動貓道、智能化一鍵式鐵鉆工、高精度自動送鉆系統等核心技術上居世界領先水平;圖1b為我國新研發的EP800型便攜式絕色環保全液壓動力頭地質勘察鉆機,在模塊化與輕量化結構、動力頭浮動結構、導軌給進滑道結構設計等方面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該鉆機創造了我國最深水平勘察孔的施工紀錄;圖1c為我國首臺多功能輕便鋁合金山地鉆機,從鉆機結構設計、材料選用、一機多用設計方面保證了人力搬運鉆機的輕便化。通過這些成果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及民族自豪感,激勵學生為國家振興、民族強盛而努力學習。
針對上述四方面內容,基于政治認同、家國情懷、社會責任、工程倫理、科學精神、文化自信、道德品格、生態文明8個課程思政維度,[11]根據課程內容,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與教學案例結合起來,表1為課程內容中各知識點挖掘的主要課程思政元素、對應的教學案例及體現的課程思政維度。
二、“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為提高“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吉林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開展了如下工作:
(一)提高課程教學團隊的課程思政教育能力
教師是課程思政有效實施的關鍵,教師應具有較強的德育意識和德育教學能力。提高教師團隊課程思政能力的前提是教師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即政治立場、政治認同、政治情懷和政治信仰。[12]政治立場可提高課程思政的高度,政治認同可加深課程思政的深度,政治情懷可提高課程思政的溫度,政治信仰可規范課程思政的向度。這四點構成了教師團隊完成課程思政所必備的政治素養。因此,需加強課程教學團隊課程思政的理論學習,以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理論為指導,深入學習正確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更新教育理念,開拓視野,深入挖掘課程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開發課程思政內容,將時代要求和社會正能量引入課堂,在知識傳播中賦予“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思想政治教育以鮮活的生命力,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思政教育目的。
(二)修訂教學文件
學院以課程思政所要求的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為目標,修訂“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教學大綱,尋找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的結合點,梳理各章節知識點,建立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資料庫,并不斷更新。根據課程思政教學目標,修訂教學大綱、課程設計指導書、課程設計任務書,完善教案及多媒體課件。
(三)課程思政問題驅動式教學法研究
課程設計分小組授課,學生通過動手拆裝XY-4型鉆機部件、測量并繪制零件圖,深入理解鉆機結構原理,提高機械設計能力;通過閱讀鉆探設備使用說明書,理解新型鉆探設備結構、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適用條件,分析鉆探設備在結構、性能方面的優缺點,并對鉆探設備進行結構改進。為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根據課程內容和授課特點,探索思政教育理念下的“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問題驅動式教學模式,以課程的問題式內容搭配思政問題并行驅動,組織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探索創新意識、集體觀念與合作能力。在小組交流討論中穿插課程思政元素,實現“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引導學生構建積極向上的思政素養,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超前的創新能力,樹立崇尚科學、勇于創新的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3]
(四)建立“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思政教學考核制度
將課程思政納入“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考核體系,以確保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故需量化考核來綜合評價思想教育成果。根據“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思政內容及教學方法,形成一套全程的、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評價體系。通過小組方案討論、部件拆裝、零件測繪、結構改進、網絡作業、課程設計報告、答辯等各個教學環節,考核學生在分組討論學習中,學習的主動性、團結友愛與互幫互助性,解決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課程設計報告的理論分析水平、與實際結合的緊密性、結構改進方案的合理性及創新性;答辯中的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回答問題的準確性。考核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道德、人格、品性及科學精神等。在課程考核總成績中,課程思政內容占課程總成績的10%以上。“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考核方案如表2所示。
2017級、2018級地質工程專業168名大學生經過“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后,在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及各種專業技能競賽活動中,其吃苦耐勞、勤奮敬業、拼搏、愛國精神方面的表現明顯突出。此驗證了本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行之有效的,可為相關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三、結語
加強“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是響應我國人才培養要求,適應教書育人和立德樹人的時代需求。[3]本研究從鉆探設備發展史、鉆探界榜樣力量、課程內容蘊含的思政元素、鉆探行業先進的科研成果四個方面深入挖掘了“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的思政元素及相應的典型案例,為本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奠定了基礎;為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通過提高課程教師團隊課程思政教育能力、修訂課程的教學文件、采用驅動式教學法、建立課程思政教學考核制度,經過兩年的實踐應用,“鉆探設備課程設計”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明顯,可為地質工程及相關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提供經驗。
參考文獻:
[1] 柳葉,胡佳杰,張勝威. 自然科學課程思政的教學探索:以微生物學為例[J]. 微生物學通報,2020,47(04):1168-1177.
[2] 張婧,施興華. “船舶結構設計方法”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探索[J]. 高教學刊,2019(04):138-140.
[3] 胡國元,肖春橋,程波. “代謝工程”課程思政案例的挖掘與運用[J]. 微生物學通報,2022,49(04):1407-1414.
[4] 商凌霞. 高校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計算機應用技術_Office高級應用》為例[J].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0(02):127-128.
[5] 謝國民,田國勝. 工科實驗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研究[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3):65-68.
[6] 趙健梅,孫敏. 財務管理課程“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10):136-140.
[7] 龔一鳴. 課程思政的知與行[J]. 中國大學教學,2021(05):77-84.
[8] 毛銳. 應用型本科院校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師資隊伍保障策略[J]. 職業技術教育,2019,40(05):68-71.
[9] 鄢泰寧. 巖土鉆掘工藝學[M]. 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4:1-2.
[10] 劉廣志. 中國鉆探科學技術史[M]. 北京:地質出版社,1998:203-204.
[11] 喬志偉,張玉濤,張煒亮,等.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課程思政實踐舉措[J]. 微生物學通報,2022,49(04):1452-1463.
[12] 王淑榮,董翠翠. “課程思政”中專業課教師政治素養的四重維度[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9(02):129-137.
[13] 趙大軍,韓君鵬,趙研. “鉆探設備”課程思政教學研究[J]. 教育現代化,2021,8(21):157-161.
(責任編輯:牛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