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浩燕



“這里有著歷史的印記,又有著清新的文藝氣息,既傳統又現代,十分特別。”近年來,北海市海城區地角街道流下村成功出圈,成為北海旅游的網紅打卡點,游客紛紛到這里感受“山海藝術村”的獨特魅力,昔日的小漁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流下村的蛻變,有著很多的故事。流下村的蛻變,寫就北海市傳統村落保護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
瞄準定位,小漁村實現華麗蛻變
流下村,位于北海市冠頭嶺山腳下,自清朝咸豐年間便已存在,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依山傍海的自然美景,保存良好的古老居民建筑,全村信奉媽祖文化,這是一個典型的小漁村。前些年,村里房屋老舊,基礎設施落后,甚至沒一條像樣的路,這樣的環境越來越不能滿足村民的生活需求。
而如今的流下村,整個村莊透著質樸清新的文藝氣息,道路干凈整潔,瓦房錯落有致,庭院素雅別致,老房子變成了特色民宿、餐飲、研學及文創的聚集地。
“曾經的雞棚,現在變成文化展覽館”“過去這里是柴房,現在是珍珠等手工藝品創作室”“看!這個小院里的房子計劃打造成陶藝教室和舞蹈教室,原來可是牛棚”……穿梭在流下村的街巷,北海市海城區地角街道新營社區黨總支書記郭元如數家珍般講述著村里的變化。
一直以來,北海市高度重視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注重挖掘傳統鄉村文化內涵。海城區圍繞鄉村文化旅游這一發展思路,出臺《流下村旅游開發建設規劃》,加強對傳統村落建筑的保護,對院落式民居加以藝術化、創意化利用,提升村莊整體品質。
自2018年開展鄉村風貌提升行動以來,流下村先后投入近700萬元資金,大力開展環境整治、污水治理、“三清三拆”行動,改善村莊公共基礎設施,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鄉風環境吸引一大批高檔民宿、餐飲行業進駐,古老小漁村蛻變成為文旅網紅地。
如今,流下村有著“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廣西民族特色村寨和廣西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多種頭銜,每年接待游客量達10萬人次。
做強民宿,撬動產業多元發展
2017年,4名留學歸來的青年看中了流下村毗鄰市區、依山傍海的優勢,投資800萬元,打造了全村的第一間民宿——鄰舍設計師酒店。
古民居建筑是流下村的一大特色,至今還保留了具有年代感的原生態老房。據流下村年長的村民介紹,流下村的房子,是村民就地取材,手工開采石塊建成的。
“海歸團隊”按照“修舊如舊”的思路對庭院進行改造,露出老房子漂亮的巖石墻面,收集有歷史、有故事的老家具,最大程度地保留村宅的原有風格,同時,融入時尚簡約的設計理念,把鄰舍設計師酒店建成高端民宿。民宿一投入運營便令人驚艷,并迅速走紅,吸引來一撥又一撥游客。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鄰舍設計師酒店的成功開啟了流下村的民宿改造潮。
“我們要求每個改造的庭院都必須與整村的風貌相融合,不搞大拆大建,甚至還要保護一些老墻、古樹等。項目施工前必須做好設計方案,審批通過后才能施工,嚴把規劃設計關,為的就是游客來了有看頭,離開有回憶。”郭元說。
近年來,流下村引進社會資本投資的項目有23個,資金投入達5600萬元,鄰舍設計師酒店、半山半海、花田久第、逍遙、瑞海軒等精品民宿項目成為北海民宿代表作品,梵儷酒店總部從深圳搬到流下村,花虎小面、暮年、有間院子等特色餐飲項目深受游客喜愛。
如今流下村80%的民房已被外地投資商租賃,用于運營民宿業,花藝工作室、文藝風小店鋪、咖啡酒館、鄉村酒吧、主題餐飲等遍地開花,形成了海上運動、科教研學、文創藝術、特色美食、高端民宿等五大板塊旅游業態。
在保護中發展傳承的民宿產業,撬動了流下村旅游產業的全面發展。
深挖特色,打造本土文化品牌
疍家·民歌民俗傳統文化演出、疍家·特色民俗美食宴、疍家·民俗非遺小吃體驗、北海十二花神百花游春及祈福、宜春雅集及“民族體育炫”游園會、“廣西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民族主題攝影采風活動……2024年“廣西三月三”假期,在流下村舉辦的北海市疍家民俗文化主題系列活動精彩紛呈,吸引了絡繹人潮,游客沉浸式體驗了當地的特色文化。
這是流下村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推進山海藝術村品牌化建設的其中一個短鏡頭。
傳統村落的保護不僅是保護物質遺產,更有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年來,流下村以傳統村落的本土文化為底本,以流下文藝活動為媒介,挖掘特色產品、傳統工藝、村落美食、特色文化等,推動村落多業態融合發展,讓古村落得到進一步活化利用。
海城區委宣傳部部長周仁權表示:“我們致力于把流下村打造成為山海藝術村,培育一批以高端民宿業、特色餐飲業、藝術文創業以及海洋運動產業等為代表的品牌,舉辦各類獨具濱海特色的文旅活動,打造獨特的鄉村旅游打卡網紅點IP。”
經過幾年的建設,流下村“山海藝術村”品牌形象日漸顯現,一批以高端民宿、海洋運動、藝術、文創等為代表的文旅產業方興未艾。流下時光之夜音樂會、“港灣情·流下村”鄉村振興藝術展、“流下盛宴·山海相約”文化藝術節、賞鷹節等,成為流下村的文化品牌。珍珠、貝雕、古船木設計、美術、舞蹈、茶藝、陶藝文化工作室、創意工坊等文創企業紛紛入駐,流下村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山海藝術村”。
當前,流下村正在摸索打造升級版藝術村:建設音樂廣場,演繹當代音樂;引進粵劇表演,開展戲劇文化體驗活動;攜手美術學院師生,繪制地方特色風景畫,帶動文創產品發展。
“我們將進一步推進藝術和旅游深度融合,譜寫鄉村振興新的篇章。開發民俗文化旅游路線,融合山海文化、疍家文化、民族風情等,為游客帶來更豐富的游覽體驗。”海城區文體廣電旅游局黨組書記陳丹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