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芳

世間最風雅,莫過曉起推窗,可望花草繁盛,一方庭院,勝過詩和遠方。《弄草集》(浙江文藝出版社)是民國文學大師、鴛鴦蝴蝶派主將、蘇派盆景奠基人周瘦鵑所著的花草散文名作集,文筆優美,行文流暢,感情真摯,娓娓道來,具有相當的可讀性。讀來讓人宛如置身美景,徜徉綠意。
周瘦鵑生于清末,集作家、翻譯家和編輯身份于一身,先后辦過《紫羅蘭》《半月》《禮拜六》《良友》等刊物,皆聞名遐邇,風行一時。他還是中國第一位翻譯高爾基作品《叛徒的母親》的翻譯家,在中華書局出版的《歐美名家短篇小說叢刊》被魯迅贊為“昏夜之微光,雞群之鳴鶴”。新中國成立后,周瘦鵑在文學創作外,還從事園藝工作,在自家庭園里栽花培草、種植盆景,開辟了有名的“紫蘭小筑”,人稱周家花園。
愛蓮堂、紫羅蘭庵、寒香閣、且住等四間屋以及一個曲尺形的廊下,陳列著大小不等和風格迥異的盆栽和盆景,松柏古拙蒼勁、蒼翠欲滴;榆樹葉落枝現,典雅高潔;雀梅枯干虬枝、瘦鶴獨舞;三角楓色彩艷麗,極富詩情畫意……園子里也種滿了重瓣紫藤、西府海棠、五針松、孩兒蓮、四季玉蘭、鐵骨紅梅、黃天竺、瓊花、桂花、曇花、芭蕉、牡丹、紅豆樹、古柏等各色花木,此謝彼開,姹紫嫣紅,香飄庭院。其間還有假山石峰、石臺石墩,一年四季皆可品賞。
“我性愛花木,終年為花木顛倒,為花木服務。服務之暇,還要向故紙堆中找尋有關花木的文獻,偶有所得,便晨鈔暝寫,積累起來,作為枕中秘笈。”相比于作家這個名頭,周瘦鵑更愿意別人稱他為“種花人”。他的女兒在口述之文《懷念父親——種花人》中這樣說道:“種花人,是父親這么稱呼他自己的。”
在親自栽花種草之余,周瘦鵑又就園林藝術花花草草寫下了大量的小品文字,包括《花前瑣記》《花花草草》《花前續記》《花前新記》《行云集》《花弄影集》等多種。這些文章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具,既有品種和花期方面的知識,也有栽種和瓶供方面的指南,有對歷史和文化的回顧,更有情愫和感受的抒懷。曾有學者評論,周瘦鵑先生的散文成就高于小說創作,并將花木小品、山水游記、民俗掌故視為其“三絕”。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除了漫談我所喜愛的花木事以外,也談及文學藝術,名勝風俗,等等,簡直是無所不談;一方面歌頌我們祖國的偉大,一方面表示我們生活的美滿”。
這部《弄草集》收錄了周瘦鵑所寫的關于草木的近50篇散文,分為“人間草木”“至味百果”“盆景與園藝”等章節。這些精美雋秀的千字小品介紹了作者一些對于草木、瓜果種植的心得經歷,有關盆景和園藝的一些問題和常識,以及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吟詠草木瓜果的詩詞典故。
“我也有一株盆栽的老枸杞,作懸崖形,原出南京雨花臺,已有好幾十歲的年齡了。奇怪的,干已大半枯朽,只剩一根筋還活著,我把一根粗鉛絲絡住了下懸的梢頭,又在中部用細鉛絲絡住,看上去岌岌欲危……”譬如在《西王母杖》一文中,他從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引用朱熹詩“雨余芽甲翠光勻,杞菊成蹊亦自春”,陸游詩“雪霽茅堂鐘磬清,晨齋枸杞一杯羹”,既能夠讓人感到親切,又讓人能從中學到知識、開闊眼界。
《弄草集》一書根據文章的內容配了上百幅精美中國古畫,譬如唐寅、沈周、惲壽平、齊白石、王冕、吳昌碩等人的畫作,此外還一并錄下了這些畫作的題款,高雅閑適,極具觀賞性,和內容相得益彰,令讀者在欣賞作者優美文字的同時,也在中國古典藝術的海洋中怡然遨游,獲得精神上的極大滿足。
《弄草集》堪稱一本難得的關于草木鑒賞和盆景園藝的散文集,透過字里行間,與各種花花草草邂逅,聞著花香,看著花開,聽著鳥鳴,足以看到生活的純美與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