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 翟又 圖/李凡丁


“冠山書院小鎮是陽泉市區的后花園,也是平定人的后花園,每逢節假日,這里都是市民的旅游首選地。”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楊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冀永生驕傲地介紹著。
冠山書院小鎮經過六年時間的打造,時下雖然褪去了夏日的繁華,但卻有一種獨特的寧靜和美麗。早霞如一幅美麗的畫卷,粉、橙、黃的霞光交織在一起,如夢如幻,讓人心醉神迷。
據了解,冠山書院小鎮項目所在的楊家溝村共有558戶,1248人。多年來,楊家溝村靠著美味的豆腐聲名在外,“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說的便是遠近聞名的“楊家溝豆腐”。全村有70多戶從事豆制品加工產業,年生產豆制品720萬斤,產值1800萬元,帶動就業300余人。2021年3月,“楊家溝傳統豆腐制作技藝”還被陽泉市政府選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近幾年,靠著特色產業——豆制品加工富起來的楊家溝人沒有停下奮斗的腳步,他們在捧回“陽泉市鄉村振興先行示范村”獎牌后,推進鄉村振興的干勁更足了。“一個村沒有變化是活不下去的!楊家溝光做豆腐是不行的,只有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不斷嘗試,用群眾看得見的變化書寫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才能不斷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我們要建成遠近聞名的康養集群區!”冀永生回村任職后,在2018年提出了打造冠山書院小鎮的項目構想。
據了解,楊家溝村位于三晉文化名勝冠山腳下,風景秀麗,叢林環繞,空氣清新,四季分明,自古以來水資源豐富。冠山書院小鎮的項目規劃總面積約11622畝,設計理念以文化為主軸,依托已經新建在楊家溝村的平定縣中醫院的特色醫療資源,重點打造醫養、康養、頤養基地,大力發展楊家溝特色豆制品產業,將全縣的紫砂加工業、平定刻花瓷產業吸引過來,帶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建設康養公寓、共享庭院及康養配套設施,打造全齡健康服務,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消費群體的康養需求。
小鎮整體規劃了康養生活區、康養森林度假區、中醫理療康復養生區、三教文化研學區、兒童拓展科技體驗特長培訓區、商業配套服務區、體育運動公園區、森林越野探險娛樂區、食品加工區、家庭農場區、美麗鄉村楊家溝等多個區域。如今,已建成中心區域花海及公園、區域內主干道路系統、兒童游樂區域、游客停車場等,并開始接待游客。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可提供就業崗位3000余人,有效承接特色產業、康養、文旅、休閑娛樂、體育健身等功能業態,為全縣轉型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同時也將極大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據統計,2021年來這里游覽的游客超過17萬人次。2023年,僅元宵節正月十五、十六兩天,游客人數就達到了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0余萬元。2023年全年旅游收入180余萬元。
游客來了,玩得好還要住得下。2023年,村集體開始對散布在村莊各個角落的老房子進行提升改造。現在,這些有著上百年歷史,墻壁上布滿了斑駁痕跡,屋頂瓦片破損不堪的“危房”,正在經歷一場華麗的蛻變。
“必須使用原始的磚石和原木等傳統的工藝和材料,在老房子的原貌基礎上進行美術化處理,融入現代消費需求的設計元素。”施工負責人介紹。
自陽泉市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楊家溝村還先后完成了“煤改氣”,村民用上了清潔能源;修建了文化廣場,添置了健身器材,村民閑暇時間有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積極倡導“垃圾不落地”,設置了垃圾桶,增強了專業保潔力量,村容整潔做到了長效保持,讓村子由白天美變為全天美,不僅“外在美”而且“內涵美”。
一位村民指著進村的道路說:“看這墻上,這是我們以村史、豆腐傳統制作工藝、中華傳統美德等為主題的系列墻體彩繪。現在,村子的環境比以前漂亮多了,大家的文明素質也潛移默化得到提升。”
村莊的變化讓大家看在眼里,不少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如今也選擇了回鄉發展。一批年紀輕、學歷高、眼界寬、能干事的人才還加入了村干部隊伍,村“兩委”成員的平均年齡大幅降低、知識水平大幅提高。
冀永生介紹:“今年,村里計劃投資5000萬,對全村村容村貌進行大整修,將水、電、氣、暖等基礎設施管網全部更新改造入地,對街巷外立面進行美化、亮化,切實改善村民人居環境,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