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海


“一起學唱彝族歌、一起學彈彝族樂器,在這花的海洋里,碰見這個非遺展演真的特別幸運,悠揚的月琴旋律和熱情奔放的鈴鐺舞讓我耳目一新,感受到了濃濃的彝族風情,真是不虛此行了。”體驗非遺展演后,來自山西的游客吳艷拍手叫好。
近日,彝族文化專場展演在貴州省畢節市百里杜鵑管理區金坡景區百花坪舉行。步入百花坪,只見滿山杜鵑迎風怒放、千姿百態。展演現場,來自貴州省彝學研究會的非遺表演團隊上演了月琴串燒、阿西里西等器樂表演,非遺傳承人展示了《撒麻》《阿妹戚托》《鈴鐺舞》等非遺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輪番上陣,吸引上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駐足觀賞,不時爆發陣陣掌聲。
游客們一邊走、一邊看,金坡景區春日勝景與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盡收眼底,沉浸式多維度體驗令游客們贊嘆不已——“在百里杜鵑,打開非遺的方式如此精彩紛呈!”
近年來,百里杜鵑積極探索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新途徑,以“非遺+旅游”融合引領業態升級,以百里杜鵑祭花神活動和杜鵑花季為契機,邀請全省各地特色非遺展演團隊來百里杜鵑展演,努力以文化豐富旅游內涵,不斷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百里杜鵑百旅集團景運公司市場部副部長陳慶介紹:“今天是省彝學會和索瑪藝術團帶來的非物質文化展演。此前,景區已邀請織金洞、萬峰林、西江千戶苗寨等景區開展了6場展演,增加了百里杜鵑與省內景區之間的聯動,讓游客在百里杜鵑旅游賞花的同時,感受古樸的傳統民俗文化和非遺文化魅力。”
“作為非遺傳承人,應當擔負起傳承非遺的責任,今天我們代表貴州省彝學會,演出的有阿西里西和月琴串燒兩個節目。”本次彝族文化專場展演,省級非遺傳承人陳守晉與搭檔和金鳳,為觀眾用彝族樂器月琴帶來了兩個節目,陳守晉演出的目的就是把彝族文化向外推廣,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和喜歡上這種古老的彝族音樂和樂器。
“上春山·賞杜鵑”非遺文化展演活動,是百里杜鵑推動“非遺+旅游”的生動縮影,旨在保護傳承非遺的基礎上,突破時間、空間、形式限制,在景區景點植入形式多樣的非遺展示、展演、體驗活動,讓游客在景區內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遺活態魅力。
如今,在景區內與非遺“不期而遇”,已成為百里杜鵑一道獨特的風景。
陳慶表示:“非遺是旅游優質資源,旅游是傳播非遺的重要渠道,從已舉辦的幾場展演活動來看,效果都比較好,通過搭建‘非遺進景區創新創意平臺,讓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當地文化,促進省內景區間資源共享、互學互鑒。讓原本深藏于鄉野民間的傳統技藝、習俗活動走出了地域限制,跨越‘圈子,走進大眾視野,帶給游客沉浸式的文化體驗之旅。”
據悉,除花季期間開展的非遺文化展演、“花仙子”巡游“索瑪花開”駐場文藝演出、夜游花海、彝族非遺文化“祭花神”等文化活動外,百里杜鵑還堅持文旅搭臺、經濟唱戲,按照“鎖流、穩流、引流”導向,辦好花季、避暑季、康養季文體賽事活動,積極培育文娛旅游、體育賽事等新的消費增長點,鞏固“文體活動+長桌宴、殺豬飯”等發展模式,豐富游客旅居體驗,促進文旅市場消費,強化非遺美食小吃街運營,大力發展夜市經濟,努力為游客提供豐富多彩的旅游新品、名品和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