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莽莽,萬頃森林層巒疊翠,在素有“半城山水滿城綠”之稱的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每年冬季,山茶油香飄四溢。近年來,乳源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油茶種植推動石漠化治理,發展茶油全產業鏈,打響乳源茶油品牌,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油茶樹具有耐旱、耐寒的特性,作為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綜合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在助農增收、維護糧油安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具有一定作用。據乳源瑤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乳源油茶面積約7.8萬畝,綜合產值約12億元,油茶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乳源地處北緯25°生態環境帶,氣候適宜種植油茶樹。乳源大橋鎮地處粵北石灰巖山區,石頭山多、植被覆蓋少,石漠化治理困難。大橋鎮將推廣油茶種植作為治理石漠化的重要手段,引進油茶企業8家,合作社2家,引導當地村民種植油茶。目前,該鎮油茶種植規模約3萬畝,掛果面積約1.6萬畝,預計5年內油茶種植面積達5萬畝。
近年來,乳源逐步建立精致農業體系,油茶就是乳源精致農業具有引領性的產品。在乳源油茶種植基地,采摘后的油茶果經過清洗、壓榨、過濾、加工等工序,精制而成一罐罐茶油,銷往全國。
2022年,乳源油茶產業園獲省農業農村廳批復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油茶雖然渾身都是寶,但光靠傳統種植很難將油茶產業做強做大,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寶華農業科技負責人苑立儉表示,通過科技賦能,發展規模化種植,打通產業鏈是乳源油茶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
在多家科研機構的指導下,寶華農科對油茶生產工藝和研發環節進行升級改造,通過智能化、數字化的手段,對油茶從種植到生產各個環節進行精準把控,除了用來榨油的茶籽,茶花、茶粕、茶皮等都陸續被研發成了數十種產品推向市場。
“從田頭走向餐桌”,乳源油茶全產業鏈條增值潛力不斷被挖掘,產業鏈越拉越長,打開了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