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松 康璐
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來自生產力的發展,新質生產力由科技創新突破、生產力要素創新配置、科技革命催生產業革命,實現產業整體升級轉型而成。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強調,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①
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新特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新機制和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②
新質生產力與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新質生產力與高質量發展具有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特征,為新時代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在新質生產力中,“新”的含義為:以創新、科技創新為先導與主導,以此激發生成新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質生產力生成于科技創新,在科技創新變革催生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條件下生成;依靠創新驅動、科技創新形成新興產業,實現生產力的進步或飛躍。從本質上區別于大量消耗資源能源的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代表人類生產力的躍遷,表現為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先導和關鍵作用,通過產業化而生成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新力量。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為此,必須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① 高質量發展要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擴大內需戰略有機結合,打破依靠傳統物質要素驅動經濟增長的路徑,依靠創新驅動實現經濟增長與發展的高效率、高質量。區別于依靠大量資源投入、高度消耗資源能源、污染環境與破壞生態的傳統生產力驅動的增長模式,高質量發展通過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依靠創新與高科技產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追求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②
新質生產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和新動能
立足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必然需要新動力來推動、新動能來賦能,當前只有新質生產力才能產生出高質量發展新動力和激發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生成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高質量發展是以創新為第一動力、以協調為內生特點實現的新發展,這首先表現為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動力。高質量發展通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實現發展路徑的轉變,即由以前主要依靠要素的投入提高發展速度和量的增長,轉向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實現生產要素高效使用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來實現“質”和“量”的同步增長。高質量發展的另一特征是效益的提高,從之前傳統生產力下的低效發展轉變為高效率、高效益的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在于,通過路徑變革、體制機制變革、要素變革、效益變革,最終實現發展的協調和發展質量的提升。新質生產力將是實現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新質生產力以新產業化賦予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主導和關鍵,以新產業化為核心內容,只有科技創新成果新產業化(也包括滲透轉化),才能變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力量、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這同時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以新產業化形成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實現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升級,大幅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實現效率提升、效益提升、質量提升。我們要“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① 新質生產力的生成必然伴隨新產業的形成與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以整體性力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新質生產力具有整體性。新質生產力的生成改變著原有的生產關系,而且也在變革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對社會變革呈現整體性和全面性,成為新時代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性和全面性力量。與之相對應,高質量發展同樣表現為發展的全面性和整體性變革。高質量發展堅持創新、協調、綠色、共享發展,而且以開放為必由之路,國內國外互動,具有整體性、長遠性、戰略性發展特征,這需要整體性力量來推動。新質生產力不是一時一事一域的生產力,表現為新時代全時域、全場域、全方面、整體性的生產力,整體性改變人類社會,只有新質生產力的整體性生產力才能賦予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新質生產力在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求中獲得發展新動能
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工作、自我發展、交往與休閑娛樂等物質與精神需要層次在不斷提高,需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充裕的生活資料和便捷的服務,健康的身體和高品位的精神生活。新質生產力催生的產品與服務的升級將不斷適應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的需求。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戰略任務落實到位,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
以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需要通過高效率生產、高效益經濟運行來達到,與此對應的是高效率、高效益的生產體系和經濟體系,需要建立生產效率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產業體系;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防止經濟脫實向虛傾向。以科技創新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做優做強實體經濟。以科技創新成果新產業化,培育新型戰略性產業和未來產業,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創新推動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第一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以大力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以創新為第一動力,以創新實現增長與發展方式變革、發展動力變革、發展效益與發展質量變革,由此實現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的新發展。高質量發展通過創新體制機制,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特別是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大力培育新興戰略性產業和未來產業,以新產業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追求協調和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是協調發展和開放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表現為自身發展結果,而且需要塑造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關系,通過改革開放,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與卡點,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
以綠色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追求實現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生態經濟化和經濟生態化,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① 高質量發展堅持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追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榮,追求“天人合一”,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保護生態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雙贏。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走資源節約與高效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新路。
高質量發展走共享之路,努力實現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追求走共同富裕之路,共享國家發展成果。高質量發展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做到發展以人民為中心,這將有力地促進人的平等、個性自由和能力體系發展。
以人才和科技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關鍵、以人才為第一資源。從新質生產力的構成要素來看,需要具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既包括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又包括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這就需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以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培育高素質的、既有創新精神又有實干能力的勞動者和科技工作者,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我們要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大力推動科技創新,促進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高質量的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基礎。
(編輯 宋斌斌)
①《牢牢把握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 奮力開創黑龍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23年09月09日第 01版。
②《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2024年02月02日第 01版。
①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第6版。
② 《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人民日報》,2021年03月08日第 01版。
①《牢牢把握東北的重要使命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人民日報》,2023年09月10日第01版。
①《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2024年02月02日第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