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傳奉
摘要: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各個產業都在尋求一條更加切實可行的能夠實現經濟和生態的和諧發展之路,其中林業產業中將無公害防控技術運用于森林害蟲的防控,是一種較為典型的做法。通過加強無公害防治技術的運用,可以明顯提高林木對有害生物的抗性,降低病蟲害對林木的危害。本文論述了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意義,分析了引發林業病蟲害問題的原因,并就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的實施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應用策略
無公害防治技術是將保障生物平衡作為目標,將生態與經濟安全作為前提,利用科學營林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提升林區的自我修復與防御能力,從而有效保證病蟲害防治工作高效開展,為林業及生態系統整體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采用無公害防控技術,降低苗木遭受病蟲害的風險,保證苗木的健康、茁壯生長,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1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意義
1.1保障苗木健康生長
在現代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進程中,將無公害防治技術應用到實際林業保護工作中,堅持綠色生態環保的思想,運用生物和物理等防治手段,用有機肥來取代傳統的農藥和肥料,可減少病蟲害的出現幾率,保證苗木正常成長,節約苗木種植和病蟲害防治的費用,從而提升現代林業的總體經濟效益。
1.2提高林業生產科學性
通過實施無公害防控技術,實現對林業害蟲科學化管理,能減少害蟲危害,能保證森林生態良性發展。在推廣無公害管理技術的同時,還需要與森林管理機構加強對無公害管理工作的宣傳,以提升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
1.3提高林業建設經濟效益
強化對無公害防治技術的運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病蟲害對樹木造成的危害,推動樹木的健康成長,確保自然生態環境的穩定,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及社會可持續發展。在林業建設發展的進程中,如果發生了病蟲害,就會對森林的安全性造成嚴重影響,從而導致森林的品質下降。因此,要加大對無公害防治技術的運用力度,借助現代化技術、設備與材料,對病蟲害進行高效地防控,從而保證樹木的健康成長,提高林區和林業的經濟效益。
2引發林業病蟲害問題的原因
2.1過于注重林業生產效益
當前林業種植過程中,一些林業管理人員很大程度受到傳統觀念影響,過分重視經濟效益,對林區進行規劃和經營時,對一些幼苗采用促進成長的化學物質,造成幼苗快速成長。為有效提升幼苗自身免疫力,當幼苗后期發生病害時,很易造成幼苗枯萎甚至死亡。由于氣候濕潤,使害蟲出現幾率大大提高,在生長后期快速擴散,給森林總體發展和經濟效益帶來很大沖擊。
2.2木材需求量不斷增加
城鎮化發展背景下,各產業發展對森林資源需求日益增長,森林資源過度開發,導致森林資源退化題。人工林栽培和經營以觀賞性和采伐為主,與天然森林相比,抗病能力差得多,再加上其自身生物多樣性較少,缺少害蟲的天敵,對森林總體健康和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2.3缺乏科學的造林規劃
進行林區篩選和規劃時,往往忽略林區的合理利用,而采用單一的經濟性幼苗,如:馬尾松純林、毛竹純林和桉樹純林等。在一些森林地區,盡管已經形成了混交林,但由于物種配置不合理,林內環境惡劣,造成森林生態結構簡單,病蟲害控制效果不佳。
同時,一些管理者沒有注意到合理的栽培計劃,一個區域里種植很多幼苗,造成幼苗生長密度太大,中央部位幼苗沒得到充足陽光和空氣,成長速度慢,不能有效提升對疾病的抗性。在病蟲害防治中,一旦發生病蟲害,易發生暴發性增長,從而影響森林的總體生態安全,制約林業經濟發展。
3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策略
3.1利用微生物農藥技術進行病蟲害防治
微生物農藥技術主要是利用細菌、病毒等對害蟲進行快速消滅原理進行林業防治。比如,蘇云金桿菌,就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種生物致病菌一微生物殺蟲劑。蘇云金桿菌能通過自身分泌的一種蛋白質,將其附于昆蟲表皮,讓昆蟲腹部組織發生變化,導致昆蟲吸水能力增強而死去。
針對生物病原微生物農藥使用,必須對殺滅期進行嚴格的把控,盡可能選取合適的殺滅條件,保證殺滅菌群處于良好的生理學狀態。一般情況下,在白天要避開太陽直接照射時間,避開紫外線較強的氣候,使用微生物農藥釋放病原體。在釋放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會對昆蟲的卵等有生命的物體產生影響,給它們一個良好的生存和繁殖空間。
應用微生物農藥時要確??臻g溫度和空氣濕度與微生物農藥活性相匹配,并對園林區域中各個環境數值進行調整,為微生物創建具有高活性環境。病蟲害病原體是多種多樣的,并在其生存和繁衍過程中存在一定競爭性,利用微生物農藥進行防治,能利用資源競爭限制病蟲害繁衍,對細菌繁衍起到抑制作用。
3.2做好引種工作,合理控制種植密度
在林業管理時應加大對樹種引進力度,提高森林資源的多樣化程度。在引進樹種的時候,應該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對當地氣候、降雨、溫濕度等條件進行綜合考慮,重視適應性、抗病蟲害性能和抗逆性比較高的樹木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檢疫工作,從根源上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從而有效提高樹木的生活率。
在具體樹木栽植過程中,要對樹木的栽植密度進行科學的控制,要避免因間隔過大而浪費大量土地資源,又要避免因間隔過小而對林間光照和通風帶來不利影響。根據樹木生長特點,對樹木進行適當栽植,使樹木得到良好生存條件,使樹木健康生長。建立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有利于推動森林的生態系統,最大限度的減少森林中的有害生物和有害生物。
3.3加強森林植被林業病蟲害監測預警
林業病蟲害預防與控制不僅要靠林場有關人員的力量,更要加強森林植被林業病蟲害監測預警工作。在平時工作中加強對苗木培育和檢疫,定期組織專業人員對森林植被進行巡查和調查,了解林區植被健康狀況。
通過實地觀察和采集樣品,及時發現和記錄病蟲害的存在情況。培育更多適應力和抵抗力較強的苗木品種,盡量降低或消滅病害滋生和傳播,使苗木抗病力得到明顯提高。另外,可以通過使用遙感技術,對森林植被進行定量、定期遙感監測,獲取植被信息和病蟲害的空間分布特征,快速發現異常情況。
建立數據庫和信息平臺,構建森林植被病蟲害數據管理系統,整理和存儲監測數據,建立病蟲害的信息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和傳遞。開展生物控制和病蟲害防治研究,加強病蟲害研究與防治,探索生物控制等可持續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減少農藥依賴。管理者要表現出較強的責任感,在監控和預警機制科學指引下,對森林病蟲害防控工作進行合理規范,對地方森林病蟲害主要類型和發生規律更好了解。履行職責,對苗木成長定時監測,并將氣候、苗木長勢和土壤等有關資料記錄下來。
在實踐過程中,要靈活應變,小心謹慎,要強化與其它部門溝通,實現信息共享,對林木病蟲害防控工作計劃進行動態調整,突出病蟲害防控工作科學性、規范性??山Y合現實情況,靈活運用隔離治理措施,提高防控效果。林場管理人員開展森林植被林業病蟲害的宣傳與教育工作,提高公眾對病蟲害的認識和防控意識,引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到防治工作中來。
3.4采用林業病蟲害物理防治措施
一是采用機械式的方法消滅森林蟲害。在森林病蟲害控制中,采用機械式誘捕技術,是根據森林害蟲的自然習性,進行誘捕和殺滅的一種方法。在樹林中,可以間隔一定的間距設置一盞黑光燈,其散發的光芒可以吸引更多的昆蟲,造成更大的殺傷力,大大提高了殺蟲效果。同時,由于它對生態環境沒有任何影響,而且它具有操作簡單、操作方便等優點,因此,它被廣泛地用于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二是采用物理方法進行阻隔??梢耘c林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通過阻隔措施有效抑制害蟲繁殖,破壞害蟲的生活環境,在一定區域內將害蟲完全控制住,然后集中滅殺,來達到預防林業病蟲害蔓延的目的。針對部分昆蟲喜在樹木上繁殖的現象,可以在樹干上噴灑菊酯類殺蟲劑,或者用塑料薄膜捆綁,切斷害蟲的上升通道,從而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三是誘殺防治法。從物理層面來說,為達到預期效果,需對害蟲的生活習慣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比如,在害蟲繁殖期,向害蟲身上投放人工信息素干擾害蟲的視線,降低害蟲的繁衍幾率。此外,還可通過使用農藥燈引誘更多的害蟲,然后進行集中捕捉,盡量將該地區的害蟲密度降到最低,從而減少病蟲害對幼苗的危害。
四是對病蟲害進行高溫消滅。大部分害蟲都是喜歡生活在陰冷的地方,通過提高種子的溫度,可讓害蟲遠離或者將蟲卵殺死,這是防治病蟲害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在進行播種前,可采用高溫加熱的方法來殺死種子上的病菌或里面的蟲卵,這種方法不僅可改善種子的質量,而且還可以大大增強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保證種子能夠順利發芽。
結語:無公害病蟲防治是我國現代林業發展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環境保護中不容忽視的一項工作內容,不僅能保障苗木健康生長,還能提高林業生產科學性。林業管理人員要結合現實情況,從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才能讓無公害防控技術的優點在林業病蟲害防控中得以充分發揮,提升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提高無公害防控技術的使用效率,不僅能降低害蟲對我國林業發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還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林業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