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雙河市復播糯玉米生產因地制宜,通過良種、良法、新機具配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圍繞復播糯玉米發展現狀、復種效益、政策科技優勢、市場發展前景及生產栽培技術進行總結與分析,提出適合本地區復播糯玉米發展的對策和建議,為推廣復播糯玉米提供參考。
關鍵詞:復播;糯玉米;現狀;栽培技術;經驗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ultivation Experience of Waxy Maize
Reseeding in Shuanghe City of the Fifth Division
ZHAI Zhenping,WANG Suqin,FAN Aihua,ZHANG Haokai,WANG Yal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the 5th Division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Shuanghe 833408,Xinjiang)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最大限度發揮土地效益,提升保障糧食安全能力,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雙河市積極探索“春小麥+糯玉米”復種栽培模式,推動一年一熟向一年兩熟轉變,以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出率,提升職工種糧效益和積極性,筑牢糧食安全之基。雙河市復播糯玉米生產因地制宜,優選適合復種的品種,集成復種配套技術,加強農機農藝融合,建設示范區,2022-2023年共推廣“春小麥+糯玉米”復種面積500hm2。通過2年糯玉米復種推廣示范,上下茬作物能有效銜接,不僅提升了糧食產能,促進了糧食增產、職工增收,還進一步夯實了糧食安全根基。
1 復播糯玉米發展現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雙河市大部分區域一熟制有余,二熟制不足,而7月份以后的光熱資源比較充足,如能加以利用,可極大地提高當地土地利用率,增加種植戶收益。通過推廣“春小麥+糯玉米”配套促早栽培技術,可以滿足復種糯玉米所需的生長條件。近幾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黨委因地制宜優化多熟制模式,對種糧戶給予補貼,春小麥種植面積穩定在3500hm2,2022年推廣復種糯玉米面積50hm2;2023年推廣復種糯玉米面積450hm2,鮮食產量1100~1200kg/667m2。
1.1 復種效益分析 由表1可知,春小麥每667m2平均產量520kg,銷售價格2.55元,產值1326元,秸稈收入100元,糧食補貼230元,生產成本1034元,純收入622元。糯玉米每667m2平均鮮食產量1100kg,批發價1.50元,產值1650元,秸稈收入100元,生產成本850元,純收入900元?!按盒←?糯玉米”復種栽培模式不僅實現了小麥不減產、多收一茬糯玉米的目的,還增加了種植戶收益,平均效益1522元/667m2。
1.2 延伸產業鏈條 目前雙河市已建成2個糯玉米加工廠,共有生產加工線5條,日均加工鮮糯玉米250t。采取“企業+合作社+職工”經營模式,實現訂單收購,已與銷售商簽訂框架協議,形成長期定向合作關系。培育區域公用品牌“靈峪雙河”1個,以品牌為著力點拓寬銷售渠道,推動產業提質,助力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2 復播糯玉米前景分析
2.1 市場前景 糯玉米是一種集糧、果、蔬、飼為一體的經濟型作物。與普通玉米相比,其營養價值高,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口感甜糯,市場接受度高,復種生產糯玉米市場潛力較大。糯玉米生產供應周期長,新疆生產的優質糯玉米加工產品在供應內地市場也具有相當廣闊的市場空間。
2.2 地理區位優勢 本地區推廣復播栽培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位于黃金玉米帶44°21′34″N~45°14′45″N,年均≥10℃有效積溫4070.1℃,無霜期平均187d。通過配套促早栽培技術,可以滿足復種糯玉米所需的生長條件,生產出的糯玉米口感好、質地軟糯。
2.3 政策科技優勢 政策支持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高度重視多熟制生產和糯玉米產業化發展,錨定糧食安全、糧食產能提升,給予糧食高產創建項目支持和資金補貼。師市在下達糧食生產指標的同時,著重將春小麥種植任務分配在適宜復種區域,以提高復種指數、降低種植成本,加大一年兩熟種植模式推廣力度和政策扶持,并給予推廣經費補貼。
科技優勢 師市農業農村部門將小麥免耕復播糯玉米綜合配套技術與示范列為農業主推技術,開展不同種植密度和不同播期對糯玉米生長發育、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研究,掌握小麥不同熟期免耕復播糯玉米的種植模式,制定小麥免耕復播甜糯玉米綜合配套技術要點。同時還開展品種比較試驗,篩選出優質早熟糯玉米品種1~2個。通過2年的復種,種植戶掌握了復種糯玉米生產技術及栽培要點。
2.4 利潤空間大 經市場調查,速凍糯玉米生產、冷鏈及包裝成本為1元/穗,反季節銷售價格為2~3元/穗,利潤為1~2元。通過深加工后銷售,增加了糯玉米存放時間,反季節銷售的市場非常龐大,市場前景好,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3 “春小麥+糯玉米”復播栽培技術
3.1 品種選擇 為保證復種糯玉米成熟,充分利用有限的光熱資源,前茬春小麥可適期早播,選擇早熟春小麥品種新春37號,生育期為102d;套播糯玉米選擇生育期為85~90d的品種,主要有京糯336、早熟萬糯2000,確保兩季作物均能成熟。
3.2 播種 配套播種機械 針對“春小麥+糯玉米”套種模式,與新疆農墾科學院機械研究所合作研發復播玉米高架播種機,實現套播機械化。播種機大梁離地高度75cm,開溝器為窄靴式,開溝深度3~6cm、寬度4cm。大梁以下單組最大寬度為12cm,以減少套播時對小麥的碾壓損失,做到套播玉米不傷小麥,小麥收割機不碾壓玉米幼苗,播種精度單粒率gt;97%、空穴率lt;2%。
合理密植 理論株數3500~4000株/667m2,收獲商品穗數3000穗/667m2左右,商品果穗長度達到16~18cm。根據密度比較試驗,密度4500~5000株/667m2,成熟期推遲1~2d,果穗長度偏短1~2cm,商品果穗降低8%。
播種方式 合理配置行距,將春小麥24行等行距播種模式改為18行播種模式,預留6行玉米種植帶和玉米播種行車道,播種機作業幅寬為360cm,采用行距60cm+株距28cm寬窄行種植,便于通風透光,利于植株生長發育。
適時播種 一般在6月23-30日套播,小麥成熟前10d左右進行播種。在小麥滴灌“麥黃水”后,根據土壤墑情,采用免耕技術,及時機械套播早熟糯玉米,無需更換地面滴灌設施,糯玉米3葉1心時收獲小麥,套播糯玉米生育期較麥后復播提前7~10d。
3.3 水肥運籌 套播糯玉米播種期處于高溫階段,土壤水分散失快,出苗后要促苗早發快發,不進行蹲苗,整個生育期視土壤墑情滴水灌溉7~8次,利用春小麥原有的滴灌設施科學合理節水灌溉,總滴水量為280~350m3/667m2,9月中旬后應酌情灌溉,及時停水。頭水在6~7葉期進行,施肥采用隨水滴施水肥一體化技術,全生育期每667m2施用尿素30kg、磷酸一銨20kg、硫酸鉀18~20kg,收獲前最后一水不再施肥。
3.4 綜合植保 在玉米幼苗4~5葉期使用40%莠去津噴施土壤表面,防除雜草。蟲害主要有玉米螟、棉鈴蟲、葉螨、蚜蟲等,玉米螟為害后會導致雌雄穗發育不良,空粒、癟粒增多,莖稈受害后植株會逐漸早枯、倒伏,嚴重影響產量及糯玉米的商品性[1]。玉米螟防治宜早,在幼蟲3齡前噴施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00~1500倍液或4.5%氯氰菊酯乳油500倍液。葉螨在抽雄前后重點防治1次,可用乙螨唑等常規藥劑。蚜蟲可根據發生情況,輪換交替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生育期一般防治病蟲2~4次,苗期以機車噴霧防治為主,后期植株高大,以飛防為主。
3.5 適期采收 糯玉米以鮮食為主,適時進行采收是保證品質的關鍵。適時采收的鮮玉米果穗甜度高、清香可口、糯性好、產量高。若采收過早,籽粒灌漿不夠充分,營養物質積累少;如果采收過晚,則籽粒內大部分可溶性糖與水溶性多糖被轉化為淀粉,籽粒甜度大大降低,果皮變厚,糯玉米特有風味會減少。
鮮食玉米適采期短,應從吐絲后開始計算天數,一般在雌穗吐絲22~25d、花絲變褐、手掐籽粒有乳狀液流出時采收[2],籽粒胚乳尚處于濃漿狀態,此時甜度與糯性最好。適宜采收時間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復播鮮食糯玉米采收季氣溫較低,采收期相對較長,可長達7~10d,有利于緩解采收集中和加工不及時的壓力。果穗實行機械收獲,采收后秸稈可以用于青貯,青貯收益100元/667m2左右,可進一步提高復種收益。
4 主要經驗及建議
4.1 加強技術指導 在生產關鍵節點,師市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業科學研究所、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機技術推廣站相關技術人員成立“三夏”指導工作組,明確目標,分片包干,做到技術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確保關鍵技術落實到位。在復播糯玉米生長期間適時召開現場會,讓種植戶及連隊農技員實地學習,為復播栽培累積經驗。
4.2 強化技術總結 科學確定套播日期 套播太早,玉米幼苗光照不足,易造成幼苗弱小倒伏;套播過晚,糯玉米無法成熟,套播時間應在7月1日前后進行,最遲不超過7月5日。
防治莖葉損傷 在小麥收獲時或秸稈回收過程中,玉米幼苗的葉片會出現機械損傷,病害易通過受傷莖葉侵染玉米植株造成玉米病害,一般在苗期噴灑殺菌劑代森錳鋅800倍液1~2遍,以減少玉米病害的發生。
規避藥害 前茬使用龍草凈的條田,建議3年內不種植小麥和糯玉米,否則易造成玉米葉片白化、死亡等。
提高商品果穗率 糯玉米種植是以果穗為產品,合理密植是形成商品果穗的前提。種植密度要視土壤的肥力程度與品種自身特性來確定。株型緊湊、早熟矮小的品種適宜密植;株型平展的品種則適宜稀植。地肥水足地塊可適當密植,反之則稀植[2]。一般收獲穗數達到3000穗/667m2左右。有蟲蛀及小穗的玉米達不到商品果穗的要求,商品果穗長度應以16cm以上為宜,并做好棉鈴蟲和玉米螟的預防工作,提高產量及商品果穗率。
4.3 實行標準化生產 根據市場對糯玉米的商品需求,從品種選擇、綠色防控、栽培要點等方面進行總結,編制復播糯玉米栽培技術標準。根據加工廠生產線的日加工能力,科學錯時進行復種,確保采收的糯玉米在8h內加工,保證糯玉米的質量和口感。
4.4 加強加工流通體系建設 一是加強營銷網絡建設[3],鼓勵各種經濟組織開展糯玉米營銷服務,充分發揮各類農業企業、商品流通組織、個體經營者直播帶貨的營銷作用,促進糯玉米流通營銷。二是加快培育輻射帶動力強的加工和銷售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實行區域化、組織化、規?;a,采取“企業+合作社+職工”經營模式,實現訂單收購,讓職工分享產業增值效益,保障種植職工利益。三是完善企業與職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建立互信互利的契約關系,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綜合效益。四是積極培育糯玉米品牌,以品牌為著力點拓寬銷售渠道,推動產業提質和職工增收,助力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宋靜.玉米栽培新技術與主要病蟲害防治方式.種子科技,2023(21):38-40
[2]張力,李偉,桑志勤,王友德,陳樹賓,徐燦.南疆鮮食甜糯玉米麥后復播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新疆農墾科技,2022,45(4):6-8
[3]王子明,王曉明,李春艷,周倩均,萬世敏.廣東省鮮食玉米產業形勢及發展前景.中國種業,2009(5):12-15
(收稿日期: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