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敏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知識點比較多,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新課改要求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一項關鍵的教學任務,學科作業設計的改革升級緊跟其后,以此保障學科教學總體質量。單元整體教學法成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結合道德與法治學科單元作業設計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對作業內容、作業形式的設計還需進一步優化,開展對單元作業設計方法策略的探究需要引起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一、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作業設計的意義
(一)單元作業能夠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
首先,大單元作業能夠作為對課堂教學工作的鞏固,優化課堂教學工作不到位的地方,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內化課堂所學知識。其次,大單元作業設計從新課標要求出發,立足于實際學生學情,能夠實現對教學設計的精心優化,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科思維和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最后,學生的大單元作業完成情況可以為教師提供必要的參考,便于教師對課堂教學工作的改革與調整更有方向感,并在此基礎上推動課堂教學工作質量的提升,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
(二)單元作業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首先,大單元作業設計要求教師將單元知識點串聯于一起,使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重新構建大單元知識結構,對自身知識體系進行優化和改進,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次,大單元作業設計能夠突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關鍵點和重點,指導學生對所學內容、學習順序進行清晰劃分。在科學規劃重點與非重點之后,學生的知識體系能夠得到更加清晰地構建。最后,大單元作業能夠為學生提供全新的學習思路,使其在課堂學習中獲得啟發,改進自身學習方法,憑借個人努力對知識體系進行優化。
(三)單元作業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大單元作業設計能夠指導學生掌握單元整體的學習方法,養成“在單元學習結束后進行及時回顧”的學習習慣,并通過及時回顧來鞏固單元所學知識。其次,大單元作業設計能夠為學生提供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的機會,使其擁有更多開展自主學習、與其他同學互助學習的機會,養成“先自主,后合作”的學習習慣,以此提升學習質量。最后,大單元作業設計能夠為學生提供思維導圖工具作為學習輔助,使學生養成“繪制單元思維導圖”的學習意識和能力,指導學生高效學習。
(四)單元作業能夠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壓力
首先,大單元作業設計能夠將整個單元的知識點、作業進行整合與濃縮,使學生需要完成的作業數量明顯減少,減輕學生的壓力與負擔。其次,大單元作業設計將作業內容和作業形式進行改進,明顯提升作業質量,充分發揮作業的功能作用,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最后,大單元作業設計能夠通過個性化的設計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完成作業,并使學生在主動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科知識的樂趣。
(五)單元作業能夠有效拓展課堂教學空間
首先,大單元作業設計需要教師整合更多教材之外的知識點,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使學生能夠在完成單元作業的過程中拓寬知識面。其次,大單元作業設計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活動、探究活動,作業不再拘泥于單一形式,以此實現對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拓展,使學生的學習空間也得到有效延伸。最后,大單元作業設計整合了多門學科內容,使課程教學內容更加廣泛、更具綜合性,有效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作業設計存在的不足
(一)單元作業設計未關聯社會熱點問題
首先,將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與社會熱點問題聯系起來已經成為中考一個比較常見的考查形式,若未能通過單元作業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的優良習慣,容易影響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提升。其次,未讓道德與法治課程貼近熱點,使得單元作業形式比較單一、作業內容缺乏豐富性,難以激發學生完成單元作業的熱情,影響單元作業設計的意義。最后,教師對時政熱點的把握不夠敏銳,導致社會熱點與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難以提高單元作業設計質量。
(二)單元作業設計缺少多學科融合
首先,跨學科融合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中向學生傳授多門學科的知識,而學生缺少課外對課堂所學內容的及時回顧,容易影響跨學科融合教學工作的最終質量。其次,道德與法治教師對其他學科知識點的把握不夠精準,同時缺少與其他教師的合作,導致跨學科融合作業設計的質量并不高,作業對提高學生多學科綜合能力的幫助作用不大。最后,道德與法治教師對其他學科的知識點的解讀不夠深刻,難以發現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影響作業設計的質量。
(三)單元作業設計未貼近現實生活
首先,教師為學生設計的實踐性作業比較少,多為書面形式的作業,學生需要較長的課外時間才能完成單元作業,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對生活中教學資源和教學素材的開發不夠深入,直接導致大單元作業設計未能緊密聯系現實生活,大單元作業對學生生活的啟發和教育意義不夠深刻。最后,教師與學生家長的合作比較少,家長對學生生活作業完成情況的關注度不夠高,這些因素影響了道德與法治學科大單元生活作業質量。
(四)單元作業設計未凸顯個性化
首先,教師未重視學生正處青春期的這一現實情況,單元作業設計忽視了對學生青春期個性發展的綜合考量,作業設計未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導致學生對單元作業的滿意度不高。其次,教師對學生個體差異的認知不夠深刻,導致作業對學生個人能力發展的指導意義不夠明顯。單元作業設計與學生個人能力之間的差距比較大,導致學生難以保質保量地完成單元作業。最后,教師對學生的作業缺少及時反饋和個性化的考核與評價,導致教學評價未能發揮對學生發展的指導作用。
(五)單元作業設計缺少學生的參與
首先,在大單元作業設計中,教師未聽取學生的意見和看法,導致學生對大單元作業的接受度不高,完成單元作業的積極性不高,直接影響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其次,教師對單元作業設計缺少及時的更新,長期采取一種方式設計單元作業,難免使學生產生疲憊感,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學習喪失興趣。最后,大單元作業設計未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未圍繞學生設計作業內容,導致作業設計流于形式,作業的功能性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
(一)追求單元作業的與時俱進,融入時政熱點
關注時政要聞和社會熱點問題是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據此設計單元作業,保障單元作業設計的與時俱進性,提高作業質量。
比如,在學習“維護國家利益”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南昌女舵手徐文茜”的故事作為材料,由學生閱讀材料完成“指出徐文茜是如何維護國家利益的?對我們有怎樣的啟發?”這一問答題作業。
材料內容:在一次執行航海任務的過程中,中國旗艦編隊正常航行,兩艘外艦試圖穿越中國旗艦編隊,這是對中國旗艦編隊以及中國的一次挑釁,徐文茜雖為95后,但沉著冷靜、及時驅離外艦,并說出“軍艦是海上的流動國土,不可能讓你有可乘之機!血全涌上來了,國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到了”的豪言壯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記者提問是否想過會發生碰撞,徐文茜的回答是“思考這個干什么,干就完了!”
將這一時政材料作為單元作業后,學生對維護國家利益的理解會更加具體、生動和深刻,也能夠運用本單元所學知識對徐文茜的行為進行解說、分析,實現對單元作業內容的有效創新。
(二)追求單元作業的綜合屬性,融入其他學科知識
跨學科融合教學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大發展方向,跨學科融合教學也已經被教師付諸實踐。教師可以基于跨學科融合教學設計單元作業,突出單元作業設計的綜合屬性,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比如,在學習“世界舞臺上的中國”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將中國的發展劃分為古代、近代和現代,由學生整理“各個階段中國發展的機遇和挑戰”表格,并將其作為本單元作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與歷史知識融合起來,了解到古代中國在世界舞臺中是何等的先進,引發諸國使者向我國學習,了解到近代中國發展的屈辱以及群眾是何等的堅毅,了解到現代中國在世界舞臺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完成這樣的大單元作業后,學生能夠收獲頗多、感悟頗多,“落后就要挨打”“復興中華民族和發展中國舍我其誰”等啟發更能夠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在學習和生活中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
(三)提高單元作業的實際效果,融入現實生活實踐
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與現實生活的關聯性比較突出,貼近現實生活開展教學工作和設計作業能夠對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指導。教師可以將單元作業融入學生的現實生活實踐中,保障單元作業的實踐性,并以此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比如,在學習“師長情誼”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本單元向學生介紹了師生之間的情感、家人之間的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感恩節時向老師、家人表達自己的感謝。這種貼近現實生活的作業對學生的教育意義比較深刻,發揮著傳統書面作業不可取代的作用。為完成這項大單元作業,有些學生會選擇制作賀卡來表達自己對父母、家人的感謝,有些學生會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來表達對家人的感謝。盡管學生的表達方式不同,但都可達到拉近親子關系、增進師生情感的效果,這正是本單元教學意義的體現。
(四)單元作業要因材施教,融入個性化的內容
學生之間的差異比較明顯,因材施教的方式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手段,也是我國優良的教育傳統,教師需要保障單元作業設計的因材施教性,在作業中融入個性化的內容,以此保障單元作業價值意義的充分發揮。
比如,在學習“民主與法治”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本單元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學生學習存在較大的困難,教師需要根據對學生真實學習情況的考量設計單元作業。考慮到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弱,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觀看《紅星閃耀中國》《覺醒年代》等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使學生通過觀看影片對民主法治形成具象化的理解;考慮到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強,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完成“設計民主實踐”的單元作業,以“學校擬建設一個足球場”為例,讓學生自行設計學校開展民主決策的整個過程。學生可以在完成這項作業的過程中展現個人實力,達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
(五)追求單元作業的開放程度,引導學生設計內容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能力,對于作業有獨到的意見和想法,讓學生參與單元作業設計、提高大單元作業的開放化程度,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對單元作業設計進行開放化處理,讓學生擁有展示個人能力的機會。
比如,在學習“做情緒情感的主人”這一單元內容時,本單元主要是向學生介紹青春期常見的各種情緒,對學生的青春期生活進行引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有意義的單元作業,并在完成作業后匯報情況。有些學生會選擇和自己曾經有矛盾的同學談心,消除彼此的矛盾,并通過完成這一作業收獲新的友誼;有些學生會選擇制定一個情緒管理表格,在表格中寫上不同情緒的管理方式并嚴格執行。在了解學生單元作業完成情況后,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鼓勵與評價,通過鼓勵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四、結語
道德與法治課程大單元作業設計需要基于對學生學情的分析、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求的分析進行綜合判斷。與時俱進的單元作業融入了時政熱點,實現作業形式的創新,使學生在更真實的案例中增強學習體驗;個性化的大單元作業設計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實踐性的大單元作業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參與到大單元作業設計中,能夠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保障作業類型的多元、作業內容的多元是提升大單元作業設計質量的關鍵所在,除了以上方法之外,教師還可以在實踐中總結實用的大單元作業設計方法,將作業的功能性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作業設計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FJJKZX23-15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