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梅
摘要:農業是一大基礎性產業,大數據技術有助于科學運用農業資源,擴大農業經濟效益,帶動農業進步發展。本文闡述了農業經濟管理中農業大數據的應用情況,包括新時代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和農業大數據的內涵,分析了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農業大數據的重要性及其具體應用場景,提出了針對性的應用策略。結果表明,農業大數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經濟管理水平,促使其向著現代化方
向發展。
關鍵詞:農業大數據;農業經濟管理;應用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日益提高,信息技術逐漸運用到各行業中,使得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農業是我國的一大重要產業,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綜合國力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隨之出現了許多農業數據,如何快速處理農業數據,發揮其實際價值,是當前農業工作人員重點考慮的問題。當前,農業大數據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解決,以充分將大數據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
1 農業大數據與農業經濟管理的內涵
1.1 農業大數據內涵
農業大數據是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研究對象,利用信息技術處理農業數據,收集、整合與挖掘農業數據信息,可根據農業發展情況制定生產決策方案,指導農業生產。
1.2 農業經濟管理內涵
農業經濟管理是指現代農業科學、農業經濟等內容,在遵循社會經濟發展相關規律的基礎上,規范化管理農業經濟環節,并安排好各項工作。對于農業生產而言,在各生產環節中需要控制好生產力、生產兩者間的關系,以便科學有效利用農業生產資源,這是提高經濟管理水平的重點。同時,制定相應的經濟管理目標能夠激發農業生產人員的熱情,提高農業生產質量,提高農產品綜合效益[1]。
2 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價值
2.1 帶動農業持續穩定發展
農業常被人們稱作看天吃飯的產業,是因為農作物質量與產量容易受各種因素影響,如氣候、土壤、生產條件等,而自然因素是人們難以控制的因素。多數的農業工作人員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僅根據自身生產經驗開展生產,這種生產理念與現代化農業相悖。近年來,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農業生產逐漸趨于直觀化、科學化,收集、整理農業生產中的數據信息,便于農業工作人員掌握生產規律,依照分析結果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與方式,將生產過程中的各種不可控因素變為可控,以此帶動農業持續穩定發展。
2.2 有利于產業轉型升級
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與日常經營需消耗大量人力、成本,且所取得的生產效率較低,成果缺乏穩定性,導致農業從業者的經濟收入無法提高。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各種科學技術的出現,農業開始向著現代化、機械化這一方向發展,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運用,就是農業轉型升級的顯著表現。農業從業人員借助農業大數據分析與評估農業未來發展,對農業進行科學指導,其中包含種子的選擇、確定種植時間、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的灌溉量、溫度與濕度等,通過運用各種先進生產手段保障農業生產有序開展,進而提高農作物產量與質量。
2.3 使農業生產決策更加科學
農業決策直接影響生產結果,農業大數據的運用能夠擴大農業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水平,使農業生產更加科學。對農業數據展開深入分析,了解現階段農業生產經營情況,為相關部門制定相應措施提供決策依據。相關部門需要定期派遣工作人員到農業生產區域、農業市場調研,收集農業數據信息,進行歸納分析,根據分析結果調整惠農政策,從而為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等提供相應指導,繼而提高農業者的經濟收益,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2]。
2.4 對農企業生產進行預測
鄉村振興戰略與新農村建設等政策的提出,催生了許多涉農企業,主要類型有生產資料供應企業、農產品生產企業、加工企業、流通企業等,各類企業都在農業經營中起著重要作用。農業大數據的運用能夠準確預期當前涉農企業生產情況,促進涉農企業健康發展。比如,涉農管理人員只需借助大數據技術就能夠了解企業發展情況,知曉市場實時動態,在此基礎上實現全面監管。如果調查數據信息顯示涉農企業的經濟效益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及時調整生產計劃,改變以往的農業生產方式,優化經營環境,避免產生經營風險。
3 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
3.1 優化農業生產經濟管理
將農業大數據運用到農業經濟管理中,在產業鏈管理方面最為廣泛。(1)借助農業大數據了解農作物生產情況,做到生產環境、農作物生長這兩者間的匹配。農作物的生長除了要有充足的陽光外,還需要水分、土壤資源,這些要素對農作物的質量與產量影響較大,直接影響著農業生產。因此,通過農業大數據對環境數據信息進行量化分析,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生產方案,提高農作物生產產量,合理運用自然資源,防止環境資源影響到農業產量。(2)采用大數據來開展育種工作。現階段,花生、小麥、水稻等重要農作物的育種周期較長,育種效率不高,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能夠有效開展表型鑒定、基因分析,在很大程度上縮短了育種周期,提高農作物育種效率,使企業取得理想的經濟效益。(3)分析與預測農作物病害的發生趨勢,采取相應防控措施。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健康成長影響較大,并影響農作物總產量,是不可忽視的一大因素,農業工作者可通過大數據分析該區域農作物病蟲害類型及發生趨勢,結合農作物生長環境與當地特點制定防控策略。
3.2 打造電子商務平臺
農產品從早期的生產再到消費端,整個產業鏈周期較長,涉及收獲、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傳統流通方式難以實現農產品生產、消費端兩者的充分銜接,資源難以優化匹配。近年來,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大數據與信息技術的運用,搭建了農產品消費交易平臺,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進一步優化與拓展了農產品的經銷渠道,充分將生產端、消費端兩者完美結合起來,打造“互聯網+農業經濟”模式,消費者只需在這一平臺上就可購買到自己喜歡的商品,不僅達到了資源優化配置這一目標,還打破了傳統產業鏈存在信息閉塞的問題,進一步發揮了數據信息價值,帶動農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3]。
3.3 打造農情信息交流平臺
對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而言,對其影響最大的就是溝通不及時、信息未及時傳遞、供求信息誤差大等。因此,需要發揮出大數據技術的優勢,開展信息匹配,以便消費者、生產者可以及時了解到最新的市場信息,便于兩者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將農業大數據的服務價值發揮出來,打造一個新型的農業發展結構,科學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與布局,在新型農業發展形勢持續穩定推進的過程中,健全線上信息交流平臺,確保上下游涉農企業、生產者以及消費者三者間可以良性互動,進一步強化信息匹配度,進而將農業大數據的應用價值充分發揮出來,進而改善農業生產結構體系,提高農業經濟水平。
4 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應用中的提升策略
4.1 健全農業數據庫
現階段,多數的大數據平臺在建設與應用期間,通常都是從外界獲得的數字資源,雖然此類方式有利于大數據平臺的建設,但所耗費的成本較高,且所獲得的數字資源可能會與當地農業生產情況不符合。因此,需要健全農業數據庫,并組建農業數據平臺,定期與當地農戶、涉農企業交流溝通,以優化數據庫資料,確保數據庫平臺的建設滿足當地農業生產要求,便于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農業數據庫搭建周期較長,且在農業不斷進步發展的前提下,農業數據庫內的信息要隨時補充,因此相關部門要做好人才引進工作,根據農業生產要求加快平臺建設速度,從而收集到更加全面的數據信息,使農業數據庫內的信息更加準確、全面。
4.2 加大信息技術基礎建設力度
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農業大數據的基礎建設至關重要,是開展管理工作的基礎條件。首先,有關部門要正確看待基礎建設,并加大農村地區基礎建設投入力度,科學運用信息技術設備,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設施環境。其次,有關部門要在基礎建設過程中給予充足的資金支持,制定相應政策,給農業從業者帶來更多福利,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為新農村建設開拓渠道,進而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最后,相關部門還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鼓勵技術型企業與涉農企業合作,以便農業相關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精準分析數據信息,提高分析質量。此外,農村區域還應實現網絡全覆蓋,相關部門做好網絡建設工作并采取相應補貼措施,制定各種惠農政策,加大宣傳力度,促使各大網絡運營商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擴大農村網絡覆蓋范圍[4]。
4.3 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
隨著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使農業生產模式發生了轉變,進一步打破了傳統農業生產中的弊端。要減輕農戶負擔,轉變生產方式,首先農業科技企業要轉變經營理念,開展定制種植服務。如農民在種植農作物時,先讓農民上傳地理位置信息,并將土地面積、往年糧食產量、勞動力數量等一些關鍵信息上傳到指定平臺,以便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制定出針對性的種植計劃。在種植計劃中詳細記載了適宜的種植時間、需要種植的農作物類型、各種農作物占比、哪一時間應開展哪種農業活動以及目前市場上的各種農作物價格等,改變農民的生產方式,合理運用各項資源,使農民獲得更多經濟效益。此外,大數據技術的運用,提高了農業生產融資效率,農產品市場內的各種資源也給農民提供了更優質的金融服務,并通過大數據管控風險,加強銀行、保險企業、當地農業農村部門間的聯系,篩選出符合借貸要求的農戶,為提供其所需的金融服務,解決農民融資難的問題。
4.4 注重數據安全,做到規范操作
在新時代背景下,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農業大數據的運用存在不足之處,需要重視數據信息安全,從根源上消除潛在隱患,確保各環節能夠規范操作,發揮出農業大數據的真正價值。首先,相關部門要根據當地特點健全農業經濟管理相關規定,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優化完善,提高對經濟管理工作的監管力度,為經濟管理指明方向,在各環節中貫徹落實農業大數據[5]。其次,搭建多層次農業生產服務體系,合理運用各種技術手段提高數據安全性,防止數據損壞或被他人盜取,并制定備份方案,以免在出現突發事故時,數據丟失。最后,涉農企業要加強內部管理,增強各部門工作人員安全意識,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感,科學合理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整個過程進行全方位監督,避免出現安全問題,確保農業大數據能夠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發揮出巨大作用,為農業生產經濟決策提供準確的參考數據,調整方案中的錯誤內容,確保農業發展與時代發展同步。
5 結語
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運用,打破了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弊端,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速度,提高了農村地區經濟水平。農業大數據作為一種新型應用技術,在農業中的運用起著重要作用,在推動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同時,還可以提高涉農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因此,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需要發揮農業大數據優勢,擴大農業大數據實際應用范圍,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改善農民生活條件。
參考文獻
[1] 隋緣.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運用研究[J].熱帶農業工程,2022,46(6):98-100.
[2] 王善農.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農家參謀,2022(18):64-65+89.
[3] 亓穎.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淺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7):119-120.
[4] 張倩.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2(8):72-73.
[5] 張燕.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策略[J].商業文化,2022(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