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陽
語文新課標是國家對基礎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的綱領性文件,是組織語文教學與課程評估的依據,其對課程目標與實施建議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貫徹新課標提出的要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新課標下,語文課程教學體系設計需要從宏觀角度優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022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教育理論專家及學校、教師等不同研究團體從各角度展開對新課標的解讀思考。新課標開啟新課程的系列轉變,一線教師要加強對新課標的研究,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要求進行語文教學創新。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許多問題。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未關注學生的課堂反饋情況,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新課標的頒布為一線語文教師提供了重要的教學依據,在新課標的引領下重構語文課程教學體系,重點是增強課程的思想性,引發學生思考,實現課程內容與實踐的結合。在課程教學體系的設計中,教師要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原則,使學生實現知識吸收與實踐應用,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同時,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理念
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決定了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新課標要求教師通過語文課堂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語言的能力,要求學生在課堂中積極配合教師進行相應的訓練。新課標下,語文課堂教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獨立自主、合作探究成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教學目標重視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注重拓寬教學領域與豐富教學內容。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的教學方法,體現學習的科學化、信息化、現代化特征。語文教師要將課堂延伸到實際生活中,開發課程資源,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新課標理念下,語文教師必須改變教學觀念,精心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流程,制定明確的語文課程目標,帶給學生更加良好的學習體驗。
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引起教育教學的全面變革。新課標的實施對教師的知識結構與專業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語文課標要求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打破傳統語文課堂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改進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新課標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存在許多問題,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現狀,探索基于新課標引領的語文課程教學體系設計方案。
首先,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存在對新課標重視不足、對課程理念理解不足、教學方法運用不到位等諸多問題。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要重視教學設計,但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對新課標的重視不足,導致出現各種問題。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分重視形式,導致偏離教學目標,缺乏教學目標約束,使得課堂教學松散缺少主線。如在教學古詩詞《憶江南》時,教師安排學生自由討論,然后分組匯報學習情況,但學生小組學習脫離教學重點,加上教師未明確教學目標,導致學生對古詩詞缺乏了解,課堂教學流于形式。
其次,新課標視角下,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中的問題表現為忽視預設,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等,實際課堂中存在很多虛假生成現象。如在教學古詩《山居秋暝》時,教師示范朗誦后讓學生改編品讀,以改編歌曲的形式演繹古詩,針對學生朗讀不足的情況未給出合理的建議。同時,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較少,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揮。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師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較深,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以及教師專業素養缺失,對新課標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等方面。這些問題的成因包括多個方面,如教師專業化水平較低,學校教研制度不完善、培訓形式化,語文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重結果輕過程。學校單純追求升學率,導致教學功利性。同時,教師對新課標理念的認識不深,未把握課程特點,忽視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此外,教學方法運用不到位,未優化組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技術與網絡資源的運用不夠充分。
三、基于新課標引領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體系設計方案
新課標以建構主義等理論為依據,為語文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科學指導,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如何基于新課標開展教學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門主題。新課標要求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但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缺乏創新改革動力,對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方法不熟悉,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現階段,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設計實施面臨不少困境,語文課程教學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新課標引領下的語文課程教學設計需要從學校與教師層面采取相應措施,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一)優化小學語文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包括課程性質、教學理念、教學目標與教學實施等部分,優化語文課程教學體系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任務設計,結合學段特征構建任務群,重視將語文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體現語文生活性和工具性的特性。教學形式凸顯實踐性,激發學生探究語文的興趣,教學評價優化要關注過程中的整體性。基于新課標引領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體系要求教學目標指向核心素養培養,以教學內容構建學習任務群,教學中創設學習情境,發揮教學評價促進學生學業質量提高的作用。
首先,以語文課程內容的變化推動教學變革。一線教師需要遴選與教材相適配的資料,分析課程內容,根據教材與學情分析確定學習任務。如在統編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教材教學中,教師需要分析課程教材內容,選擇適配的教學資源。其中,課文《搭船的鳥》旨在引導學生對環境的細致觀察,《金色的草地》旨在引導學生在觀察中體會事物的變化;習作例文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文章對比掌握觀察的方法,單元教學為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基于對課程教材內容的分析,教師可以讓學生探究習作例文中的語言形象與情感表達,觀察身邊的事物,完成習作。
其次,語文學習任務的完成可以通過情境來實現。教學情境要貼近學生的既有經驗,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整合關鍵的語文知識與能力技巧。如在部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中,通過課文分析,教師可以將形聲字的特點融入情境中,借助教材場景設置日常生活情境。
最后,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評價方式與評價工具對學生的學業質量進行評價,要匹配語文學業質量標準推動教學評價變革。新課標重點闡釋過程中的評價,指出課堂教學是過程性評價的主渠道,建議教師科學選擇評價方式,注重鼓勵學生。教師要結合實踐活動目標等做好評價量表,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的方向,指導小組成員發言,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使學生依據評價標準進行自評和互評,實現共同進步。
(二)新課標引領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體系設計的要點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標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基于新課標引領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體系設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在明確教學理念、分析教學問題、優化設計策略的基礎上落實各項措施,不斷完善教學體系,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教師要加強對新課標的研究和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注重預設與生成的平衡,避免虛假生成和形式化;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以《春曉》教學為例。首先,加強教師培訓和學習:學校可以組織一次針對新課標的培訓活動,邀請專家對新課標進行解讀和指導。通過培訓,教師可以深入了解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其次,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在教學《春曉》時,教師可以明確教學目標為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情感。在預設階段,教師可以設計朗讀指導、背景介紹、意境感受等環節;在生成階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由發表對古詩的理解和感受,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創作春天主題的繪畫或詩歌等。
再次,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在教授《春曉》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進行個性化教學。例如,對于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領讀或進行示范朗讀;對于想象力豐富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進行古詩改編或創作。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最后,加強語文實踐教學: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機,教師可以組織戶外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到校園或附近的公園欣賞春天的景色并進行寫生繪畫。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體驗春天的美好和生機,從而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三)多種教學法并用
新課標下語文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其一,學校方面要完善教學設施,提供有效的教學媒體,優化教學管理,完善評價機制。教師要加強對教學方法的理論研究,重視新課標提出的教學理念。其二,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融合實際生活,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三,語文課程教學的創新需要明確目標,凸顯學科教學的素養性;分析教學內容,增強學習的任務性;創新教學形式,體現教學的情境性。
首先,為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作家的情感。如在講解《慈母情深》課文時,學生對文章表達的情感的感知較弱,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以情景劇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提供各類影像聲音材料,喚醒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
其次,語文教材中的課文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導學生尋找文本的核心思想。如在講授《北京的春節》課文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過年期間的趣事,更好地理解春節的起源、風俗習慣等。
最后,語文課程教學以文字為主,缺乏吸引力,因此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通過圖像視頻等形式創新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教授《美麗的小興安嶺》課文時,教師可以提供各種圖像影像材料,展示小興安嶺的風景,使學生領略小興安嶺的獨特自然風光,增強學生對文字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四)小學語文教學實踐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課標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對于小學語文課程而言,新課標不僅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還引領了教學體系的全面變革。基于新課標引領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體系的設計需要廣大一線教師不斷學習、探索和實踐,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師應當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加強教學評價與教學反思,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憶江南》這首古詩的教學為例。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前,教師應當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古詩的背景和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表達,進而提高學生的古詩鑒賞能力。同時,教師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感。其次,注重預設與生成的一致。在學生了解了古詩的背景和意境后,在生成階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由發表對古詩的理解和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同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朗讀指導、小組討論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
四、結語
新課標的頒布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重構課程教學體系,將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作為重點,深化學生對文化知識的了解。課程教學實施中,教師要設計多元化的語文活動,使學生積累更多新知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不少問題,部分教師對新課標理念的內涵的認識不足,實際課程教學中習慣采用傳統的授課模式,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標下,一線教師要認真學習,深研新課標,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以豐富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促進語文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