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健 李韻 張景易



摘要:當前廣東音樂劇編創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一方面,由于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較片面和膚淺,廣東音樂劇在融入紅色文化元素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另一方面,廣東音樂劇的題材選擇相對單一,創作表現形式缺乏多樣性,使得廣東音樂劇的藝術表現力和觀賞性有待提高。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深入研究紅色文化在廣東音樂劇中的傳承方式,探索紅色文化視閾下廣東音樂劇的編創路徑。
關鍵詞:紅色文化;廣東音樂劇;編創路徑
隨著廣東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變革的推進,文化產業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音樂劇作為一種集音樂、戲劇、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表演形式,不僅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和較大的市場潛力。
紅色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的代表。紅色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思想內涵,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作為中國革命的前沿陣地,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因此,探索紅色文化視閾下廣東音樂劇編創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通過對廣東音樂劇編創中紅色文化的運用和創新進行探索,尋找廣東音樂劇與紅色文化的有機結合,挖掘紅色文化在廣東音樂劇中的價值和潛力,促進廣東音樂劇的發展和創作水平的提高。通過分析紅色文化與廣東音樂劇編創的現狀,總結存在的問題和瓶頸,提出紅色文化視閾下廣東音樂劇編創的路徑和策略,為廣東音樂劇的未來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同時,對紅色文化視閾下廣東音樂劇編創的創新性和局限性進行評價,展望未來廣東音樂劇編創的發展方向和前景。
一、紅色文化的意義與傳承
(一)紅色文化的概念及內涵
紅色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它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戰斗英雄、革命先烈和工農兵群眾的奮斗事跡為重要內容,展示了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人民的英勇奮斗精神。
紅色文化內涵豐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革命精神:紅色文化弘揚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包括為人民利益而奮斗、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定的信仰。這種革命精神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民為實現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事業而不懈奮斗。
2. 革命歷史:紅色文化講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歷史,包括紅軍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等重要歷史事件。通過回顧這些歷史,紅色文化使人們能夠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貢獻和中國革命的艱辛過程。
3. 革命英雄:紅色文化塑造了一大批革命英雄形象,如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這些英雄是中國革命的杰出代表,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成為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著人們追求進步和奉獻社會。
4. 革命文藝:紅色文化通過文學、音樂、戲劇、電影等形式表達革命情感,弘揚了革命人民的英雄主義精神。這些文藝作品以紅色為主題,以人民為中心,反映了中國革命的偉大意義,傳遞了正能量和奮斗精神。
紅色文化在廣東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影響。廣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之一,曾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活動地。廣東的紅色文化主要體現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英勇斗爭和重要歷史事件中。廣東的紅色文化對于廣東音樂劇的編創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可以通過表現廣東革命歷史和英雄人物的方式,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
在音樂劇中,紅色文化的傳承方式主要體現在創作主題、角色刻畫和音樂表現等方面。通過選擇反映紅色文化的故事題材,塑造具有紅色精神的主人公形象,以及運用音樂元素傳遞紅色文化的情感,可以使廣東音樂劇更好地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視閾下廣東音樂劇編創路徑的探索需要深入研究紅色文化與廣東音樂劇編創的融合、紅色文化視閾下廣東音樂劇題材的選擇以及紅色文化視閾下廣東音樂劇創作的表現形式等方面。這些研究將為廣東音樂劇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和創作指導。
(二)廣東紅色文化的特點與影響
廣東紅色文化是指廣東地區特有的具有濃厚革命氛圍的文化形式。廣東是中國革命的發源地之一,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在廣東推動了中國的革命運動,形成了獨特的紅色文化。
鮮明的歷史和時代背景。廣東地區曾是中國革命的熱土,各種革命活動在這片土地上展開。廣東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參與反抗封建統治的重要場所。因此,廣東紅色文化凝聚了許多先烈的血與淚,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沉淀。
多元文化融合。廣東地區位于中國南方沿海,地理位置優越,吸引了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聚居。這種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廣東紅色文化獲得了更加廣泛的傳播和影響力。廣東紅色文化融合了漢族、客家族、僑鄉文化等多個文化元素,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
紅色文化。廣東音樂劇在表達廣東地區社會變革和歷史故事方面,借鑒了廣東紅色文化的元素。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革命精神、英雄主義等,為廣東音樂劇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和感染力。廣東音樂劇通過紅色文化的傳承,能夠更好地喚起觀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廣東紅色文化對廣東音樂劇的編創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廣東音樂劇編創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不僅能夠突出廣東地區的地域特色,還能夠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通過廣東紅色文化的表現,廣東音樂劇能夠更加深入地挖掘廣東地區的歷史和人文資源,為觀眾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彩、具有獨特魅力的作品。
廣東紅色文化具有獨特的特點和深遠的影響,對廣東音樂劇的編創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只有充分發揮廣東紅色文化的優勢,將其與廣東音樂劇的編創相結合,才能夠創作出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創新精神的作品,為廣東音樂劇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三)紅色文化在音樂劇中的傳承方式
紅色文化在音樂劇中的傳承方式是指通過音樂劇表現方式的選擇和創作手法,將紅色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和歷史經驗轉化為藝術形式,傳遞給觀眾。通過音樂、舞蹈、劇本等藝術元素的有機結合,將廣東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與音樂劇的藝術表達相融合,以達到傳承紅色文化的目的。
在音樂劇中傳承紅色文化的方式是通過歌曲和音樂的運用。音樂是音樂劇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過使用具有紅色文化符號意義的旋律和歌詞,將觀眾帶入到特定歷史時期的紅色文化氛圍中。同時,音樂劇可以通過與歌曲的情感表達相結合,進一步加強對紅色文化精神內涵的傳遞。
舞蹈在音樂劇中也是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舞蹈的節奏與動作,可以生動地展現紅色文化的特點和精華。舞蹈作為一種身體語言,可以通過肢體的形態和動作,表達紅色文化中的英勇、激情和奮斗精神,使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紅色文化的力量和魅力。
劇本的創作也是紅色文化在音樂劇中的主要傳承方式之一。通過編寫有關廣東紅色文化的劇本,將紅色文化中的人物故事、歷史事件等轉化為情節和對話,通過角色的言行來展示紅色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劇本中的對白和情節設置,可以使觀眾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紅色文化所傳遞的思想理念。
紅色文化在音樂劇中的傳承方式是多樣的,通過歌曲、舞蹈和劇本等藝術形式的運用,將紅色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和歷史經驗傳遞給觀眾。這種方式能夠將廣東紅色文化與音樂劇的創作相結合,使觀眾在欣賞音樂劇的同時,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意義。通過這種傳承方式,可以促進廣東音樂劇的發展,并為未來的廣東音樂劇編創提供新的創作思路和方向。
二、廣東音樂劇編創的現狀分析
(一)廣東音樂劇的發展歷程
廣東音樂劇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初。當時,廣東省文藝界開始涌現出一批熱衷于音樂劇創作的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這個時期,廣東音樂劇的創作主要受到外國音樂劇的影響,尤其是來自美國和歐洲的音樂劇作品。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廣東音樂劇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廣東省培養了一大批音樂劇演員和編創人才,同時也引進了許多國外優秀的音樂劇作品和制作團隊。這使得廣東音樂劇的質量和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
在這個時期,廣東音樂劇以中西合璧的形式呈現,注重創新與表現形式的多樣性。作品題材也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戲曲題材,而是涵蓋了現代社會、歷史傳奇、名著改編等多個領域。
近年來,廣東音樂劇逐漸成為一種受歡迎的娛樂形式。不僅在廣東省內各大劇場演出,也在國內外的各大舞臺上展示。創作團隊也不斷努力創新和突破,將音樂劇與新科技、現代舞臺技術相結合,使作品更加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
廣東音樂劇的發展歷程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首先,缺乏優秀的編劇和作曲人才是廣東音樂劇發展的瓶頸之一。其次,影響廣東音樂劇發展的一個因素是市場需求與產品供給之間的不平衡。此外,融入紅色文化的音樂劇作品相對較少,需要更多的創新和嘗試。
總的來說,廣東音樂劇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從引進國外作品到自主創作的轉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注重人才培養、提高創作水平,并積極融入紅色文化,為廣東音樂劇的創新和發展開辟更廣闊的道路。
(二)廣東音樂劇編創的瓶頸與挑戰
廣東音樂劇編創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一些瓶頸與挑戰。首先,廣東音樂劇市場的規模相對較小。與其他一線大城市相比,廣東音樂劇市場的發展相對滯后。盡管廣州等大城市有一些音樂劇演出,但與北京、上海等地相比,規模較小,觀眾數量有限。這種市場規模限制了廣東音樂劇編創的發展,制約了音樂劇創作人才的培養和作品的創作數量。
缺乏專業團隊的支持。與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廣東的音樂劇創作團隊較為稀缺。由于市場規模有限,專業音樂劇制作團隊在廣東的發展相對困難。缺乏專業團隊的支持使得廣東音樂劇編創在質量和水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資金不足。音樂劇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投資,包括演員、舞臺布置、燈光音響等方面的費用。然而,由于市場規模限制和觀眾數量不多,很多投資者對廣東音樂劇的投資熱情有所降低。這導致廣東音樂劇編創在資金方面相對困難,限制了作品的創作和演出。
文化傳承不足。廣東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但這些資源在音樂劇編創中的融合和傳承并不充分。缺乏對紅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創新應用,使得廣東音樂劇編創的題材和表現形式相對單一。缺乏對紅色文化的合理運用,使得廣東音樂劇編創的獨特性和創新性有所欠缺。
為突破廣東音樂劇編創面臨的瓶頸和應對挑戰,有必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首先,需要加大對廣東音樂劇市場的宣傳和推廣力度,不僅要吸引廣東本土觀眾,還應該吸引更多的外地觀眾前來欣賞廣東音樂劇演出。其次,需要加強對音樂劇創作團隊的培養和支持,鼓勵更多的專業人才投身于廣東音樂劇編創的事業。此外,還需要積極爭取資金支持,尋找更多的投資者,確保廣東音樂劇編創能夠得到充分的資金保障。最后,要加強對廣東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將其融入到廣東音樂劇編創中,提升音樂劇的獨特魅力和創新價值。
通過采取這些措施,相信廣東音樂劇編創的瓶頸和挑戰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廣東音樂劇創作和演出的水平和質量也將得到提升。
(三)廣東音樂劇創作中存在的問題
廣東音樂劇的創作在實踐中面臨著一些問題。首先,廣東音樂劇市場相對較小,觀眾基數有限,這給劇作的宣傳與推廣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由于受眾群體限制,廣東音樂劇難以獲得足夠的關注度和票房收入,進而影響了創作團隊和演員的積極性與穩定性。
廣東音樂劇的編創在題材選擇上存在一定的困惑。廣東是擁有一個多元文化的省份,音樂劇題材的選擇十分廣泛,但如何在紅色文化視閾下進行創作并使其具備廣東地域特色,是一個需要思考和實踐的問題。觀眾對不同的題材可能接受度有所不同,因此在選擇合適的劇本題材時需要充分了解廣東觀眾對音樂劇的偏好與需求。
廣東音樂劇創作過程中也存在著劇本創作不易、劇場資源有限等問題。音樂劇作為一種綜合藝術形式,需要劇作、音樂、舞蹈、舞臺美術等多個領域的專業人才協作完成。然而,由于廣東音樂劇市場規模相對較小,缺乏長期穩定的劇場資源和資金支持,這就給音樂劇創作帶來了困難。
廣東音樂劇創作過程中也面臨著舞臺表演水平和技術的限制。廣東雖然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人才資源,但在音樂劇創作領域相對較為欠缺,舞臺表演水平和技術與一些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需要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加強培訓和交流,提升廣東音樂劇的創作與表演水平。
廣東音樂劇在創作過程中存在著市場推廣困難、題材選擇困惑、劇本創作不易、劇場資源有限以及舞臺表演水平和技術的問題。雖然面臨一定的挑戰和限制,但只要充分發揮廣東音樂劇的地域特色和紅色文化的價值,以及加強相關人才的培養和交流,相信廣東音樂劇創作在未來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
三、紅色文化視閾下廣東音樂劇編創路徑
(一)紅色文化與廣東音樂劇編創的融合
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思想內涵。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窗口和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的誕生地,深受紅色文化的影響。廣東音樂劇的編創過程中,將紅色文化元素與音樂劇融合,不僅可對廣東文化進行傳承與弘揚,也有利于提升音樂劇作品的藝術品質和深度。
題材選取。廣東擁有豐富的紅色歷史資源,如紅色革命基地、紅色旅游景點等,這些都為廣東音樂劇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選擇。編創團隊可以根據廣東的紅色歷史背景,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情節、歷史人物等進行改編和創作,使得音樂劇作品能夠更好地展現廣東的紅色文化特點,增強觀眾的情感共鳴。
創作表現。廣東音樂劇編創可以充分融入紅色文化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例如采用紅色文化的象征性元素、紅色革命歌曲等,來營造音樂劇的氛圍和表現紅色歷史的感受。同時,在音樂、舞美、服裝等方面,也可以運用紅色文化的元素進行設計和展示,以便更好地呈現廣東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
紅色文化的教育和滲透。在廣東音樂劇的演出過程中,可以通過加入紅色歷史的介紹、現場講解等形式,向觀眾傳遞紅色文化的價值觀念,加深觀的眾對廣東紅色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同時,可以利用紅色文化的底蘊和力量,將音樂劇作品與紅色教育相結合,用音樂和表演的形式向廣大觀眾普及和傳承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與廣東音樂劇編創的融合,既能夠實現廣東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又能夠提升音樂劇作品的藝術水平和觀賞體驗。只有將紅色文化與廣東音樂劇編創緊密結合,才能創作出富有廣東特色和紅色文化內涵的音樂劇作品,進一步推動廣東音樂劇事業的繁榮發展。
(二)紅色文化視閾下廣東音樂劇題材的選擇
紅色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義。在廣東音樂劇編創中,如何有效地選擇適合紅色文化視閾的題材,對于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本節將就廣東音樂劇中紅色文化視閾下的題材選擇進行探討。
紅色文化的特點與精神內涵。廣東作為中國革命的重要戰場之一,積累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在選題過程中,可以選擇與廣東紅色歷史事件相關的題材,如廣東人民抗日戰爭中的英雄事跡、廣東知青上山下鄉運動中的感人故事等。這些題材既能突出廣東的地域特點,又能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感和家國情懷。
大眾的審美趣味。音樂劇是一種集歌曲、舞蹈、劇情、服裝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其題材選擇需要考慮觀眾的接受程度和喜好。在紅色文化視閾下,可以選擇既具備紅色歷史意義又具備音樂劇藝術效果的題材,如廣東紅色革命中的英雄人物的生平故事、廣東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等。這樣的題材能夠既傳遞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又具備音樂劇作品所需的藝術表現力。
創新。創新是音樂劇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也是紅色文化在廣東音樂劇編創中的重要應用。在紅色文化視閾下,可以嘗試將傳統的紅色題材與現代的音樂劇形式相融合,創造出具有新穎性和獨特性的作品。例如,可以通過音樂、舞蹈等方式來表達廣東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使觀眾在觀賞音樂劇的同時,更深入地了解廣東紅色文化的內涵和意義。
廣東音樂劇在紅色文化視閾下的題材選擇應注重紅色文化的特點與精神內涵,符合廣大觀眾的審美趣味,同時注重創新,以此推動廣東音樂劇的發展與紅色文化的傳承。通過有效的題材選擇,廣東音樂劇能夠更好地展現紅色文化的魅力,引領觀眾走進紅色歷史,感受紅色精神,從而實現廣東音樂劇編創的藝術與文化價值的雙重提升。
(三)紅色文化視閾下廣東音樂劇創作的表現形式
紅色文化是中國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廣泛的影響力。在廣東音樂劇的編創中,紅色文化與劇作表現形式的融合成為一種重要的創作路徑。
歷史與人物的真實性。通過還原歷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廣東音樂劇傳遞出對紅色歷史的尊重和敬仰。創作團隊在音樂、舞美和劇本等方面精心設計,力求還原歷史背景和人物形象,使觀眾在音樂劇中感受到紅色文化的莊嚴與激情。
藝術表達手法的創新。通過音樂、舞蹈、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組合,廣東音樂劇展現了獨特的美學風格和藝術魅力。在紅色文化視閾下,創作團隊通過音樂的旋律、舞蹈的動作和戲劇的對白等手法,將紅色文化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音樂劇中,使觀眾在觀賞的過程中獲得審美和情感的雙重享受。
場景和服裝的設計。通過精心打造的舞臺布景和服裝造型,廣東音樂劇將觀眾帶入紅色歷史的場景中,使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創作團隊在布景和服裝的設計上運用了紅色文化的符號和元素,使廣東音樂劇在視覺上產生強烈的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
歷史還原、藝術創新和場景布景。通過這些表現形式的運用,廣東音樂劇能夠深入人心,傳遞紅色文化的價值觀和精神內涵。未來,隨著紅色文化的不斷傳承和發展,廣東音樂劇的創作將會在表現形式上呈現更加多樣化和豐富化的特點,為廣東音樂劇編創帶來更加廣闊的前景和創作空間。
四、結語
(一)討論
紅色文化與廣東音樂劇編創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廣東作為中國革命的發源地之一,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廣東音樂劇的編創過程中,不僅能夠展現廣東的歷史底蘊,還可以激發觀眾的愛國情感和家國情懷。
選擇合適的題材對于紅色文化視閾下廣東音樂劇編創至關重要。在廣東音樂劇編創中,應選擇與紅色文化相關的題材,如紅色革命題材、紅色故事題材等。這樣的選擇能夠更好地體現廣東紅色文化的特點和影響,并且能夠吸引觀眾的關注和共鳴。
紅色文化視閾下廣東音樂劇創作的表現形式也是需要關注的。在音樂劇的創作中,可以通過音樂、舞蹈、布景和服裝等多種藝術形式來展現廣東紅色文化的魅力。同時,還可以利用先進的舞美技術和燈光效果,打造出具有濃郁紅色文化氛圍的舞臺演出。
通過對紅色文化視閾下廣東音樂劇編創路徑的研究,發現了紅色文化與廣東音樂劇編創的融合、題材選擇和創作表現形式等關鍵要素。這些研究結果對于未來廣東音樂劇編創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紅色文化視閾下廣東音樂劇編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未來的研究可以繼續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與廣東音樂劇編創之間的關系,提出更多創新的編創路徑,并期待廣東音樂劇編創能夠在紅色文化的視閾下獲得更好的發展。
(二)創新性與局限性
在廣東音樂劇編創過程中,紅色文化視閾的運用既具有創新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節將對創新性和局限性進行探討。
創新性。廣東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之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借助紅色文化視閾,可以將廣東音樂劇編創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紅色文化相結合,使作品更具中國特色和民族精神。通過以紅色文化視閾為基礎進行創作,可以有效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觀眾的愛國情感和家國情懷。
局限性。首先,紅色文化視閾的運用可能受到觀眾接受度的限制。不同觀眾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同程度存在差異,可能導致作品在傳遞紅色文化內涵時出現誤解或偏差。其次,紅色文化視閾的運用也存在創作風格的限制。由于紅色文化視閾的特殊性,可能導致編創作品風格單一,缺乏多樣性和個性化。此外,廣東音樂劇編創中的紅色文化視閾也面臨著歷史和現實的局限性。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傳統,可能受到特定歷史時期和背景的制約,難以與當代社會和觀眾需求完全契合。
(三)對未來廣東音樂劇編創的展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審美要求的不斷提高,廣東音樂劇編創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在紅色文化視閾下,對未來廣東音樂劇編創的展望是十分重要的。本章將從多個方面探討未來廣東音樂劇編創的趨勢和發展方向。
進一步深化紅色文化與音樂劇的融合。紅色文化是中國革命歷史和革命精神的寶貴財富,是廣東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化資源。在未來的編創中,加強對紅色文化的挖掘和體現,將廣東地區的紅色文化元素融入到音樂劇創作中,能夠為廣東音樂劇注入更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價值。
注重對題材的選擇。廣東地區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資源,如世界文化遺產、抗日戰爭遺址等,這些都可以成為音樂劇編創的題材來源。在未來的編創中,應該選擇那些有代表性和獨特性的題材,通過音樂劇的形式將廣東地區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展現出來,讓觀眾在欣賞音樂劇的同時,領略廣東地區的獨特魅力。
探索新的創作形式和表現方式。傳統的音樂劇形式已經無法完全滿足觀眾的需求,因此在未來的編創中應該注重創新,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藝術語言,打破傳統的限制,創造出更加具有震撼力和藝術感染力的音樂劇作品。同時,也要結合當下的舞臺藝術發展趨勢和觀眾喜好,靈活運用多種藝術元素,將音樂、舞蹈、戲劇等多種表演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獨特而富有創意的廣東音樂劇作品。
對未來廣東音樂劇編創的展望是充滿希望和挑戰的。通過深化紅色文化與音樂劇的融合,選擇有代表性和獨特性的題材,探索新的創作形式和表現方式,未來廣東音樂劇編創能夠在文化傳承和藝術創新方面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這將為廣東音樂劇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和更高的藝術境界。
【項目基金:廣東省教育廳普通高校重點平臺和科研項目:紅色文化視閾下廣東音樂劇編創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2WTSCX046)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趙健,星海音樂學院流行音樂學院副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聲樂家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副主席、廣東省聲樂家協會理事、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大學生社團委員會副主任;李韻,星海音樂學院流行音樂學院音樂劇系青年教師;張景易,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音樂傳播專業負責人)
參考文獻:
[1]王梓庭.紅色音樂劇的文化屬性與審美特征[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23(01):84-90.
[2]何晶.“傳統+紅色”文化浸潤音樂劇教學的實踐探索[J].藝術研究,2022(06):96-98.
[3]劉紅玉.湖南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承創新路徑研究[J].音樂教育與創作,2022(06):32-35.
[4]徐海峰. 壯族元素紅色題材音樂劇的音樂創作特點[D].廣西大學,2022.
[5]崔夢殊. 音樂劇《血色湘江》主角的演唱風格研究[D].吉林大學,2022.
[6]謝麗莎.廣東東莞音樂劇創作特征的多元研究[J].戲劇之家,2022(08):23-25.
[7]曾廣南.探究廣東音樂劇創作發展[J].明日風尚,2021(16):1-3.
[8]吳惠敏.如何培養廣東音樂劇表演人才[J].大眾文藝,2020(02):251-252.
[9]謝惠迎.音樂劇在廣東的發展的深化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9(16):135-136.
[10]謝惠迎,梁博.音樂劇在廣東的市場分析[J].嶺南音樂,2019(0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