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藏區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是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的交匯之地,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為進一步保護和傳承滇藏區民居門飾,提高滇藏文化的傳播和經濟價值,本文通過田野調查、文獻研究等方法構建滇藏區民居門飾圖庫;通過形態分析法對滇藏區民居門飾元素進行分類和頻數統計后,選取代表性元素并結合形狀文法進行家具產品創新設計,使其保留滇藏區傳統風韻的同時也擁有現代設計的簡潔感,以此實現對滇藏區民居門飾文化的“活態”傳承。
1 滇藏區民居門飾研究
1.1 藏族民居門飾研究現狀
目前,西方學界對藏族民居及其門飾的相關研究較少,法國學者石泰安(R.A.Stein)[1]所著《西藏的文明》中部分關于西藏地區民居的論述較為著名。國內較多學者對藏族民居的建筑類型、營造技藝、裝飾藝術及傳承與保護等方面做了相關的研究工作。而藏族民居門飾體現了藏文化濃郁的人文色彩,是藏族民居外部裝飾表達的重點。唐嶺飛與周波[2]較先探討了西藏院門的裝飾藝術、精神功能和民俗文化符號,發現民居院門承載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內涵[3]。劉芳芳運用符號學理論對云南藏族門飾藝術進行深入剖析,探討了其部件形態、紋樣等所蘊含的藏族審美觀念和宗教文化內涵,并分析了其在傳承和發展藏族文化中的符號意義。馬健、張曉倩[4]對西藏地區不同類型建筑門飾的瑞獸裝飾圖案的形式語言及審美特征進行系統的分析、總結、歸納,尋找其特有的形式規律和審美特征,總結出藏族門飾瑞獸裝飾圖案既是藏族文化地域性、民族性的集中體現,也是文化精神和藝術匠心的表達。袁哲[5]從類型學角度提出香格里拉的民居大門為較寬大的院落大門,而在德欽、維西的民居大門為相對窄小的入戶門。
滇藏區民居門飾紋樣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不僅承載著當地人民的審美追求和生活智慧,也反映出藏族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多元文化之間的相互交融。如何以現代產品的形式實現對滇藏區民居門飾文化的“活態”傳承,更好地將滇藏區民居門飾與現代設計風格相融合,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1.2 滇藏區民居門飾概念界定
滇藏區民居大門作為建筑的出入口,是建筑群平面組織的樞紐。滇藏區民居門飾指云南省西北地區藏族民居院門與正門的門體上所有起到美化建筑、遮風擋雨作用,體現文化特征的裝飾,包含了門額、門楣、附設、門扇、門框、門臉、門枕、門檻、門套等部件的形態及其表面的彩繪、雕刻等附屬裝飾,不考慮門簾等可拆卸裝飾,見圖1。
1.3 滇藏區民居門飾調研
滇藏區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迪慶藏族自治州,下轄香格里拉市、德欽縣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三地,筆者在調研時走訪了云嶺鄉、茨中鄉、奔子欄鎮、建塘鎮、三壩鄉、尼汝鄉、巴迪鄉等多地,共獲得滇藏區民居門飾樣本102個。
2 滇藏區民居門飾元素形態分析研究
形態分析法是一種將研究對象看作一個整體,分解成若干個構成要素進行分析的研究方法,將該分析法運用于滇藏區民居門飾研究中,可將每個門體作為一個整體,分解成部件、紋樣、色彩三個構成要素進行分析。
2.1 滇藏區民居門飾部件形態元素研究
(1)門額位于門體最上方,除裝飾外也起到防水的作用。滇藏區民居大門的平角門額較為簡單,由夯土及石片構成,連接門楣;翹角門額較為復雜,有一層、兩層之分,一般由琉璃瓦和水泥構成,多為單色。翹角門額受白族門飾文化影響,較平角門額更華麗。(2)門楣位于門額與門框之間,由出挑的飛子木、隔板及層板構成。滇藏區民居門額有二椽二蓋交錯、二椽二蓋平行、三椽三蓋交錯、三椽三蓋平行四種類型,門楣上多施以彩畫,題材多樣、用色大膽,是藏族民居門飾中最獨特的部分。(3)附設位于門楣的下方,多以木材構成,除裝飾外也起到一定的承重作用。滇藏區民居大門有無附設、雀替式、斗拱式、梁枋式附設四種類型。附設多以彩畫和雕刻裝飾,題材多樣,除了常見的植物類紋樣,也有動物類及器物類紋樣。(4)門扇是滇藏區民居大門中起到開關功能的重要部件,裝飾較為繁復,有木材、金屬等多種材質。民居中的門一般都采用板門結構,有單扇、雙扇兩種類型。門扇的涂飾多以艷麗的純色打底,再在上方繪制植物紋樣、器物紋樣等吉祥圖案,部分門扇會僅涂飾單色或保留木材本身的顏色,無裝飾。(5)門框是滇藏區民居大門中起到固定門扇的重要部件,多以木材構成。滇藏區民居大門的門框有無裝飾、純色裝飾、紋樣裝飾三種類型,其中紋樣裝飾最多。無裝飾的門框保留木材本色,純色裝飾的門框顏色多與門扇底色一致,紋樣裝飾的門框中題材以文字紋樣、植物紋樣居多,有的門框上還繪有藏文對聯。(6)門臉及門套是滇藏區民居大門中較有特色的部件。門簾一般為1~3層,輔以彩繪、雕刻或貼金,結構層層遞進,裝飾題材豐富,幾何類、文字類紋樣較多,色彩豐富多樣。有的民居大門會在門臉外涂黑色梯形門套(那孜),不僅傳遞著藏族人民辟邪祈福的心愿,也具有吸熱、保溫等功能。(7)門枕是承托門扇的轉軸、使門扇得以開關的部件,門檻是滇藏區民居大門中承擔保護門扇、保溫的部件。
2.2 滇藏區民居門飾紋樣形態元素研究
(1)幾何紋樣在滇西北地區歷史悠久且應用廣泛,其構成多由回轉重復的線條或圓形、矩形等基本型變換而成,并常以二方連續形式出現在門臉之上。裝飾性與文化內涵并重,如回紋、長城紋、鋸齒紋等,均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與地域性審美理念。幾何紋樣不僅展現了藏族人民對自然界的深刻認知與尊重,更反映了其對宇宙秩序的獨到理解與詮釋。(2)文字紋樣在滇藏區民居門飾中占據重要地位,常見的有藏文、梵文、漢文等多種文字形式,如十字紋、卍字(雍仲)紋、壽字紋等。文字紋樣在傳遞信息的同時,更兼具裝飾和祈福辟邪的功能,充分體現了藏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3)植物紋樣在滇藏區民居門飾中應用最為廣泛,種類最為繁多,在各部件均有出現。植物紋樣既包括具象的卷草紋、蓮花紋等,也涵蓋抽象的四瓣花、八瓣花等形式。其中,蓮花紋代表著純潔與高雅之美,而卷草紋則象征著生命的活力與自然的生機盎然。植物紋樣的運用,不僅美化了大門的整體形象,更寓意著吉祥和繁榮。(4)動物紋樣在滇藏區民居門飾中應用較少,多出現在門扇及附設處。常見的動物紋樣主要來源分為本土動物、漢文化動物以及佛教內涵動物三大類,如牦牛紋代表著勤勞樸實之品質,鹿紋則寓意著和諧忠誠之美德,龍紋則象征著力量與威嚴之氣度。動物紋樣的運用,不僅展示了藏族人民對動物的深厚情感,更反映了對自然界的敬畏與熱愛。(5)器物紋樣源自宗教傳說中的器物紋樣,在滇藏區民居門飾中,多在門扇上應用。例如,火焰寶象征著光明與智慧之源,而法輪則寓含了佛法永恒不變之意,兩者共同構建了門飾所承載的宗教象征體系。器物紋樣不僅豐富了門飾的藝術形式,更深刻地體現了藏傳佛教的虔誠和對神圣事物的敬仰。(6)景物紋樣在滇藏區民居門飾中的應用頗為廣泛,它們以高度抽象化的形式出現在門楣的椽頭、擋板等關鍵部位,生動傳達了藏族人民對大自然的深厚情感與崇高敬意。如意云紋蘊含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與尊崇,日月紋包含對風調雨順、生活富足的祈愿與期盼。景物紋樣體現了藏族人民對自然界獨特的藝術感知和文化表達。
2.3 滇藏區民居門飾的色彩研究
滇藏區海拔高、溫度低、陽光強烈,表現在自然界,呈現出天地萬物色彩純凈的特點,造就了當地人們獨特的色彩偏好,如喜好使用純凈、飽和的色彩對門飾進行裝飾,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研究提取滇西北地區民居典型門飾色彩,對照《中國建筑色卡國家標準色卡》確定色彩的顏色系統(RGB)值,可得藍色(69/173/206)、紅色(212/81/53)、黃色(237/170/0)、綠色(136/209/142)、白色(218/226/234)。
3 滇藏區民居門飾設計實踐
形狀文法是一種通過推演規則,生成或修改新形狀的計算機輔助方法,所產生的形狀都通過形狀規則由初始形狀派生而來。本文運用形狀文法作為理論基礎進行設計實踐,在保留藏族裝飾特征的同時,使設計更具有創新性。本文選用的推演規則為D1平移、D2復制、D3中心旋轉、D4邊角旋轉、D5縮放、D6鏡像、D7增刪、D8圓周陣列、D9矩形陣列、D10貝塞爾曲線。
首先,在滇藏區民居門飾部件形態中選取其具有代表性的梯形作為基礎形態,設計出家具造型。其次,選取藏族民居門飾紋樣中常見的纏枝花卉紋、堆經半花紋、如意云紋、龍紋、瓶花紋、日月云紋作為初始元素進行形狀文法創新設計。然后,在遵從門飾構圖的形式規律下,依據推演規則對初始元素執行形狀文法,得到創新推演結果,并將色彩要素加入各推演結果中,形成完整的創新圖案,進而完成滇藏區民居門飾的設計推演。最后,將創新圖案應用到家具產品上,最終應用效果如圖2所示。■
引用
[1] Stein, Rolf Alfred. Civilization of Tibet [M].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1985.
[2] 唐嶺飛,周波,王瑾.西藏山南地區民居院門文化芻議[J].西藏研究,2005(4):78-83.
[3] 劉芳芳,朱海昆.云南藏族門飾藝術的符號學解讀[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2):78-80.
[4] 馬健,張曉倩.試論藏族門飾瑞獸裝飾圖案的藝術特征[J].工業設計,2018(9):110-111.
[5] 袁哲,強明禮,周雪冰,等.云南藏族傳統民居大門的類型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2,29(10):114-119.
作者簡介:王皓葦(2000—),女,河南商丘人,西南林業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家具設計與工程;康文新(2000—),女,河北張家口人,西南林業大學在讀,本科,研究方向:家具設計與制造。
通訊作者:強明禮(1974—),男,陜西扶風人,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導師,就職于西南林業大學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研究方向:木材力學與木結構/家具設計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