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為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對低煙堿品系CD-1農藝性狀、經濟性狀和化學成分等產質量的影響,以低煙堿穩定品系CD-1為材料,對照親本K326進行小區栽培示范驗證,設置3個不同施氮水平處理,重復3次示范驗證,通過小區栽培驗證,對該品系生育期、農藝性狀、生長特性、病蟲害調查、產質量、經濟性狀、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低煙堿品系CD-1以高氮(每667 m2 10.6 kg)在生育期、農藝性狀綜合表現最好,主要病害較輕,產量適中,各項經濟指標效益較好。
關鍵詞 CD-1;施氮量;栽培驗證;產質量
中圖分類號:S57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9.035
氮肥的施用技術是烤煙獲得產量效益、提高煙葉可用性的主要生產措施之一,過低或者過高的施氮量都會影響烤煙的產量和品質[1-3]。煙葉的煙堿含量主要受遺傳、生態、農藝等措施的影響,低、超低煙堿煙葉的生產途徑主要包括常規育種、遺傳工程和農藝調控等[4-6]。烤煙生長發育及品質的好壞是遺傳因素、生態條件和栽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氣候條件是生態條件的重要方面,溫度、降雨量和光照是影響烤煙生長發育和品質的主要氣象因子[7],優質煙葉的生產需要較高的溫度、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水分[8]。由于農藝措施,如種植密度、施氮量、留葉數等,與煙葉煙堿含量密切相關,探索低煙堿栽培模式對降低煙堿合成的潛力及對煙葉品質的影響,以期為煙葉經濟性狀和品質指標的變化、煙堿含量控制指標的制訂和低煙堿生產技術可行性評估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示范地概況
試驗安排在光澤縣寨里鎮桃林村試驗田,土壤為砂壤土,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前茬有水稻,其土壤化學成分如表1所示。
1.2" 試驗設計
1.2.1" 品種種植示范
種植示范設3次重復,示范種植安排在相鄰的田塊,且地形地貌相近、土壤肥力相近連片的試驗田塊進行(表2)。
1.2.2" 肥料試驗設計
主要進行高氮、中氮(CK)、低氮肥試驗,當地栽培正常施氮量為中等施氮量,低施氮量為當地水平每667 m2減施1 kg純氮;高施氮量為當地水平每667 m2增施1 kg純氮。
種植示范以親本K326(CK)為對照,CK(每667 m2 9.6 kg),示范驗證共設3個處理,處理品種為CD-1每個處理面積為0.013 hm2,分別為A處理高氮肥水平(每667 m2 10.6 kg)、B處理正常氮肥水平(每667 m2 9.6 kg)、C處理低氮肥水平(每667 m2 8.6 kg),NPK比例為1∶0.79∶2.95,與對照K326相同,株行距120 cm×48 cm,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同當地常規。烘烤試驗:參照常規K326烘烤工藝。
1.3" 栽培管理
育苗:嚴格執行無毒化操作,高度重視防蟲防病工作,對育苗工場覆蓋防蟲紗網,做到全程消毒。整地起壟與管理:按當地栽培技術進行。田間示范種植管理按照光澤縣2023年規范化生產技術要求進行,各項農事操作必須一致,同一管理措施在同一天內完成,如有特殊原因,應做到同一重復在同一天內完成。
1.4" 調查及方法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生育期(成苗期、移栽期、團棵期、旺長期,現蕾期、打頂期、成熟期)、農藝性狀、病蟲害發生情況及經濟性狀等。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大田生育期觀測
從表3可以看出,各品系之間12月6日同一天播種,2月24日同一天移栽,CK(4月30日)現蕾,5月4日中心花開放,5月12日腳葉成熟,7月6日頂葉成熟,大田生育期為132 d,適中;A、B處理4月22日現蕾,4月27日中心花開放時期相同且一致,沒有差距,A處理腳葉成熟、頂葉成熟分別在5月15日、7月6日,大田生育期為132 d,適中;B處理腳葉成熟、頂葉成熟分別在5月8日、7月1日,大田生育期為127 d,較短;C處理在現蕾期、中心花開放期、腳葉成熟期、頂葉成熟期等分別為4月20日、4月25日、5月2日、6月27日,大田生育期為121 d,偏短。可見,不同(品系)處理同一天播種和移栽存在差異,同品系不同處理之間隨著施N量的遞減,不同生育時期隨之遞減,大田生育期隨之縮短。
2.2" 不同處理團棵期農藝性狀觀測
從表4可以看出,株高方面A處理表現最高,其次為B、C、CK等處理,其中A處理與其他處理差異較大;莖圍方面A處理最大,其次為B、C、CK等處理,各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節距等方面A處理表現最寬,其次為B、C、CK等處理,各處理之間差異不大;最大葉長方面為A>B>C>CK,各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最大葉寬方面為A>B>CK>C,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葉片數方面A處理最多,其次為B、C、CK等處理,處理之間差異不大。綜合以上數據看出,團棵期不同品系CD-1優于對照K326,品系之間隨著施氮量的遞減,農藝性狀呈現遞減趨勢,但無顯著差異。
2.3" 各處理平頂期農藝性狀觀測
從表5可以看出,在株高、莖圍、節距、最大葉長、最大葉寬、最大葉面積、有效葉片數等方面CK表現最優,其次為A、B、C等處理。可見,不同品系 CK(K326)平頂期農藝性狀等各方面表現均優于低煙堿CD-1品系,同一品系之間A、B、C處理隨著施肥量的遞減其農藝性狀依次呈下降趨勢。
2.4" 各品系植物學性狀
從表6可以看出,CK(K326)株型為桶形、葉形為橢圓形、葉色為深綠色、主脈為粗、田間整齊度較高、成熟特性表現為耐熟、生長勢移栽30 d后長勢表現為中、移栽50 d后長勢表現為強; CD-1株型方面A、B、C等處理均呈現塔形、葉形為長橢圓形、葉色為綠色、主脈呈現為中、田間整齊度較高、成熟特性表現為不耐熟、生長勢移栽30 d后A、B、C等處理長勢均表現為強、移栽50 d后A處理長勢為強,B、C處理表現為中。可見,不同品系之間CK(K326)植物學性狀表現較優,相同品系不同處理之間生長勢呈現差異化水平。
2.5" 不同處理主要病害發生情況
從表7可以看出,花葉病方面不同品系各處理均表現較好,無病害發生;氣候斑方面不同品系各處理均有不同程度發生,其中B處理發病率相對較高,病情指數方面CK處理相對較高;青枯病、赤星病等方面各處理表現較好,病害發生均為零。
2.6" 不同處理經濟性狀分析
從表8可以看出,不同品系之間K326品系CK處理從667 m2產量、均價、級指、667 m2產值、產指、上等煙、中上等煙各項指標均優于CD-1各處理;CD-1同品系之間在667 m2產量、均價、級指、667 m2產值、產指、上等煙、中上等煙方面A處理表現最優,依次為B處理、C處理;單葉質量方面CK較重為8.4 g,依次為A、B處理,C處理最輕為8.1 g。
2.7" 不同處理化學成分分析
從表9可以看出,K326品種(CK)施氮量9.6 kg/667 m-2,上、中、下各部位葉總糖均偏高;還原糖方面,上部葉偏高,中部葉適宜,下部葉偏高;鉀含量方面,各部位均在最適范圍內;CD-1品種3個處理化學成分表現基本一致。總糖方面,上部葉在最適范圍內,中、下各部位總體偏高;還原糖方面,上部葉偏高,中部葉適宜,下部偏高;總植物堿方面,上、中、下各部位均偏低;氯方面,上、中、下各部位均偏低;鉀方面,各部葉均適宜;煙堿方面,各部位均偏低。
3" 小結與討論
3.1" 小結
通過對生育期農藝性狀、主要病蟲害發生情況調查,植物學性狀、經濟效益分析,試驗初步得出以下結論:
CK處理為每667 m2施氮9.60 kg(中氮),煙葉大田生育期適中,團棵期、平頂期綜合表現較優,田間煙株呈現桶形,田間較整齊、耐熟、主要病害情況表現較好,氣候斑輕度發生,單葉質量較高,各項經濟指標效益較好。化學成分各部位表現超低煙堿,其他化學成分較適宜。
A處理為每667 m2施氮10.6 kg(高氮),煙葉大田生育期適中,團棵期、平頂期綜合表現適中,圓頂后株型呈現塔形,田間較整齊、不耐熟、主要病害表現較好,氣候斑輕度發生,單葉質量適中,各項經濟指標效益適中。化學成分各部位表現為超低煙堿,其他化學成分較適宜。
B處理為每667 m2施氮9.6 kg(中氮),煙葉大田生育期偏短,團棵期、圓頂期綜合表現偏弱,平頂期株型呈現塔形,田間較整齊、不耐熟,主要病害表現較好,氣候斑輕度發生,單葉質量適中,各項經濟指標效益偏低。化學成分各部位表現為超低煙堿,其他化學成分較適宜。
C處理為每667 m2施氮8.6 kg(低氮),煙葉大田生育期短,團棵期、圓頂期綜合表現弱,平頂期株型呈現塔形,田間較整齊、不耐熟,主要病害表現較好,氣候斑輕度發生,單葉質量輕,各項經濟指標效益最低。
綜合分析,低煙堿品系(CD-1)A處理為667 m2施氮10.6 kg(高氮),大田生育期適中,農藝性狀、植物學性狀綜合表現適中,主要病害表現為零,經濟效益中等; B處理、C處理隨著施氮量的遞減,大田生育期分別偏短、較短,農藝性狀、植物學性狀綜合表現分別偏弱、弱,經濟效益分別呈現較低、低。
低煙堿品系CD-1移栽大田團棵期比常規K326明顯快5~7 d,移栽至旺長前期綜合表現優于常規對照,旺長后期至平頂期常規對照優于CD-1,現蕾較對照早8~10 d,打頂較常規對照提早7 d左右,圓頂后株型呈現塔形,生物學產量比常規對照低,大田后期抗高溫性較差、不耐熟,枯尖、爛邊明顯,鮮煙葉面不干凈。
低煙堿CD-1品系變黃較常規對照快7~8 h,烤后色澤略淡于常規對照,葉片結構、身分、油分較常規對照沒有差異,烤后煙平均單葉質量約8.1 g,較輕,667 m2產量、667 m2產值等經濟效益指標低于常規對照,同比差異顯著。
3.2" 建議意見
施肥情況方面,目前初步探索,該品系大田養分后勁不足,頂葉開面差,在栽培方面需增施肥量, 1) 每667 m2施純氮量9.6 kg(適時打頂);2)每667 m2施純氮量10.6 kg(伸脖打頂);3)每667 m2施純氮量11.6 kg(初花打頂);不同處理一次連同其下2片托花葉一次性割除,防止養分消耗,驗證上部葉開面程度協同煙堿情況,以m(N)∶m(P)∶m(K)=1∶0.8∶(3~3.5)論證抗逆性、耐熟性。
成熟采收方面,熟一優一,下部葉適熟優化X2F以下不適用煙葉,適熟采收,中部葉成熟采收,上部葉4~6片適熟采收,各部位成熟程度略減少許采收,由田間欠熟部分在烤房內調制成熟,解決因高溫田間上部葉不耐熟而枯尖爛邊病斑的問題,由田間欠熟部分在烤房內調制后成熟。
烘烤方面,縮短40 ℃以下低溫變黃溫度,防止葉片內涵物質消耗過多,延長40~41 ℃主變黃溫度,適當延長43~44 ℃凋萎溫度(解決葉片結構、淀粉、煙堿含量等問題);適當延長52~54 ℃干葉溫度,同時風機調至低速,防止高溫、風機高速把葉片內水分和油分一起帶走,避免單葉質量下降及烤房內減產。
參考文獻:
[1] 王東勝, 劉貫山,李章海. 煙草栽培學[M].合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2002.
[2] 王彥亭,袁行思,金忠理,等.煙草——生產,化學和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3] 趙興,趙振山,周尚勇,等.中國煙葉生產實用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煙葉生產購銷公司,2004.
[4] 史宏志, 楊惠娟, 王俊, 等. 低/超低煙堿含量煙葉生產途徑及對煙葉化學成分和質量的影響[J]. 中國煙草學報, 2018, 24(5): 102-111.
[5] 任夢娟, 史宏志, 頓松陽, 等. 基于煙茄嫁接的低煙堿煙草煙葉化學成分變化[J]. 中國煙草學報, 2018, 24(6): 42-48.
[6] 任夢娟, 史宏志, 楊明坤, 等. 基于煙茄嫁接的超低煙堿煙葉的感官質量和煙氣特性[J]. 中國煙草學報, 2020, 26(1): 23-29.
[7] 楊亞, 朱列書, 朱靜嫻, 等. 移栽期對烤煙生長發育及品質的影響[J]. 作物研究, 2011, 25(2): 179-183.
[8] 楊志清. 云南省烤煙種植生態適宜性氣候因素分析[J]. 煙草科技, 1998, 31(6): 40-42.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