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的邱圩社區,這里池塘特別多,當地人都是靠種藕為生。幾年前,當地小伙張成輝返鄉創業,種起了蓮藕。這個小伙子愛鉆研,當他看到當地品種的藕的畝產低且賣不上好價格時,就去武漢找來鄂蓮5號和鄂蓮6號這兩個新品種,試種了起來。很快,當地藕農看到了這兩種蓮藕的優勢——它不僅畝產高,每畝產量是舊品種的兩倍多,而且藕節更加飽滿、圓潤。正因如此,藕農們都種起了鄂蓮5號和鄂蓮6號,張成輝也順理成章地成了邱圩社區的黨支部書記。
邱圩社區的藕農們收入穩定,挺滿足于現狀。就在大家以為會一直這么種藕下去時,張成輝又打破了常態。原來,隔壁社區的動態讓張成輝萌生了新想法。
邱胡社區與邱圩社區毗鄰,當地一個名叫田浩然的小伙子之前在外地工作時發現大家都喜歡吃小龍蝦,而小龍蝦的價格很高,于是就萌生了回鄉創業養小龍蝦的想法。他還了解到,小龍蝦是淡水經濟蝦類,因其雜食性、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回村以后,田浩然租了四個蝦塘約五十畝地養起了小龍蝦,一年能有二三十萬元的收益。與此同時他發現,小龍蝦的上市時間多集中在晚春初夏,所以出售價格都不高,如果能讓它提前到冬季上市,那么一斤會貴上好幾塊錢。于是,他在蝦塘底部種上水草,幫小龍蝦過冬。由于地下水溫度較高,田浩然就一直往池塘里面注入地下水,保證蝦塘不結冰,這樣小龍蝦也就長得更快,可以提前一兩個月上市。周圍村民見田浩然養小龍蝦很有一套,就向他學習養蝦,還推選他做邱胡社區的致富帶頭人、黨支部書記。
張成輝正是看到田浩然的小龍蝦養得那么好,才琢磨著能不能也把自己村里的藕田利用起來。他忐忑不安地找到田浩然,想向其討教養殖小龍蝦的方法。沒想到,田浩然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技術傳授給了張成輝。張成輝結合自己村里的實際情況,摸索出了“藕田混合養殖小龍蝦”的模式,即利用藕田的淺水環境,輔以人為措施,既種蓮藕又養蝦。這種立體循環生態模式不僅能提高藕田的單位面積效益,還有諸多益處:藕塘中投放的小龍蝦可以增強蓮藕底泥的透氣性,還能吃掉水中的蟲子,它的排泄物更是能做有機肥提高藕田產量,而水下蓮藕的爛根腐葉可以為龍蝦提供餌料。果然,往藕田投入小龍蝦苗之后,邱圩社區的每畝藕田增收了3000元。并且,這樣養殖出的小龍蝦綠色無污染,所以一到收獲季就供不應求。在張成輝的帶領下,邱圩社區的藕農從一口水塘中賺到種藕養蝦兩份錢,因此個個都樂開了花。
張成輝不知道,另一個人也和自己一樣,早就盯上田浩然,他就是睢寧縣另一個社區——鮑廟社區的黨支部書記王輝。鮑廟社區的稻田最多,王輝看到田浩然的小龍蝦這么賺錢,也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在村里的閑置稻田上建個溫度可控的溫室大棚,一年四季養小龍蝦。王輝也去找了田浩然,田浩然同樣大方地分享了養殖小龍蝦的技術,他還出謀劃策,提了不少好建議。說干就干,王輝租了上百畝稻田建成現代塑料大棚,并找田浩然買蝦苗,也養起了小龍蝦。很快,他大棚里養的小龍蝦也上市了,且上市時間不受季節限制,一年四季都有,平均下來一斤能賣到60元。隨后,在王輝的帶領下,周圍村民跟著他養起了小龍蝦。除了賣成品蝦,鮑廟社區也賣蝦苗,產業越做越大。
從產業的單一到三個社區的聯動聯合,張成輝、田浩然和王輝他們通過技術共享、資源互補,在不同季節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效益。如今,這三個社區就像三兄弟一般,在互幫互帶的情況下進行友好的“致富比賽”,居民們的生活也越過越好。
(編輯 高倩/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