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創作于1982年,當時宗璞的弟弟身患絕癥,這讓她無助又悲痛,所以當她在庭院中看到充滿生機、艷麗盛放的紫藤蘿花時,忍不住心生希冀,并以紫藤蘿花由衰敗到盛開的過程,睹物釋懷,疏解情緒,化悲為喜,體悟到了生命的永恒和生活的美好。
一、親歷,走近美麗遇見
親歷,亦即親身經歷,是藝術創作中靈感獲取和素材積累的重要途徑,也是作者遇見美好并付諸藝術表現的前提基礎。《紫藤蘿瀑布》一文中,作者親身經歷遇見的美好,便是題目中提及的紫藤蘿花。作者以紫藤蘿花的花色“紫”貫穿文章第二段,賦予了紫藤蘿花別樣的生動妙趣和優美靈動。而作者在正式引入紫藤蘿花前,就已經為遇見這份美好做足了功課,以一句看似與題目毫無關聯的話,引發我們的好奇、想象與深思,可謂是用噱頭吊足了我們的胃口。
作者開篇就寫道:“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反復琢磨這句話,我們會從“不由”一詞中品味出淡淡的無可奈何之感,好像此時此刻作者腳步的停滯早已背離了大腦發出的指令。也因此,“不由”一詞的使用,帶給我們一種出其不意的吸引之感,讓我們在不知道那份美好的遇見就是紫藤蘿花前,就忍不住為之駐足。就好像前方視線所及之處必有能讓我們忍不住沉浸其中的事物,為了不錯過這樣的事物,我們無意間就停下了腳步,甚而所見所聞過于奇巧或震撼,讓我們沉浸其中忘乎所以。這不僅讓作品內容表現出明顯的臨場感,也凸顯出了作者的心有所動而步止。因此,作品第一段雖是獨句成段,卻以側面烘托將紫藤蘿花的美好描寫得淋漓盡致。同時,也為下文更深刻的情感價值傳遞奠定了基礎。
二、洞察,看穿生命真實
慢慢地,紫藤蘿花那浮于表象的流光溢彩似乎無法再讓作者的內心得到滿足,她開始剖開花的表現一探究竟。所以,紫藤蘿花猶如流動的紫色瀑布,在她心間劃過,帶走了她的焦慮與悲痛,讓她終于不再一味地困頓于生死迷惘與手足親情帶來的悲愴,她開始從那花瀑、花穗、花朵中逐漸窺得生命的真實,而這也讓她產生了想要讓花色滌蕩盡人生失去,靜靜享受寧靜生活的欲望與喜悅。所以,《紫藤蘿瀑布》一文,拋開最開始對紫藤蘿花美好的描繪,其實也何嘗不是在體現作者關于生命真實的洞察。
文中先是說“這里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花雖美艷,卻無人欣賞,也不過是孤獨盛放。但反過來講,即便是孤芳自賞,花終歸還是花,它的生機與美無可代替。后來作者又說:“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后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毋庸置疑,悄然綻放的花也會面臨長勢不好被拆改放棄的命運。最后,作者說:“過了這么多年,藤蘿又開花了”,即便經歷了那么多的挫折與不幸,花依舊在美麗綻放。所以,在作者眼里,花和人都會遇到不幸,但是無論是花,還是人,在生命的長河里都是永無止境的,一朵朵小花匯聚成了萬花燦爛的紫藤蘿花瀑布,而一個個人卻匯聚出了人類的智慧與文明,并將一直傳承與延續下去。
三、現實,映襯時代背景
宗璞出生于1928年,雖然《紫藤蘿瀑布》的創作是在1982年,那時候她的人生已經迎來了大環境上的相對安穩,但這并不能讓我們忘記她的一生所經歷的跌宕起伏。宗璞出生的這一年,正是中國處于軍閥黑暗統治時期,這就意味著,她出生在充滿戰亂與悲離的年代。時間來不及演進太久,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抗日戰爭爆發,這場戰爭持續了14年之久,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我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經過三年多時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全國解放戰爭勝利,1949年建立新中國。然而,此時的中國百廢待興,人們的生活依舊困苦。不過沒有了內憂外患,人們一心建設祖國,日子倒也好過起來。但是很快對她極不友好的社會動蕩就發生了,這樣的打擊是“玉精神,蘭氣質”的文人志士難以承受的,這樣的精神危機不知壓垮了多少作家,宗璞的心情無疑也是壓抑的。她終其一生都在面對生命的奉獻與失去,加之弟弟病重,她對生命的憂慮無疑更重。我們總是喜歡在他人最光亮耀眼的時候評價他們的得失,很少會去注意那些閃耀的時刻背后所隱藏的心酸,但我們不注意,并不代表那些心酸就不存在。好在精神上的困苦并沒有讓宗璞一直消沉下去,她最終還是在一片紫藤蘿花海中對生命有了積極的追求,想以紫藤蘿花頑強的生命意志引領自己忘卻憂慮與困頓,而她最終也確實在這花海的助力下尋回了精神上的寧靜,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與希望。
四、象征,尋求自然治愈
作者在作品中除了為親情掛懷,也重點對紫藤蘿的消亡與再生進行了描繪,并從中傳遞出一種引人深思的生命真諦,那就是:生死雖有命,但我們短暫的一生總會匯聚于生命流逝的長河之中,既是如此,我們何不如紫藤蘿花的努力綻放般活一把,成為生命長河中那最閃耀的一朵浪花?此外,作者作為以筆繪人生的知識分子,也在生命的逐漸流逝中敏銳意識到,那些落后的時代終將成為過去,所以“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看似尋常的話,卻充滿哲思,以一種治愈的情懷,啟迪我們以大自然為契機探尋其中的生命智慧,這樣也能讓大自然幫助我們治愈精神與心靈上的創傷與疼痛。
可以說,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是以一場花事旅途為引,用我們現實生活中最細微且尋常的存在,帶領我們眼看盛景,心悟情思,用她最大的真誠和我們一起參與一樹花開,以過往與當下的對比,以智慧之言點醒“沉醉不知歸路”的我們,讓我們化悲為喜,珍愛生命,珍惜當下。
五、流動,反映積極向上
“瀑布”是流動的,既以“瀑布”為喻體,那“紫藤蘿瀑布”也是流動的。而“紫藤蘿瀑布”中的“流動”包括花的流動、時光的流動、情感的流動和生命的流動四個方面。所謂花的流動,以擬人手法繪制出震撼的紫色視覺盛宴,以紫色深淺不一的呈現,帶給我們花的流動之感,以靜色賦予紫藤蘿花海流水感,既讓作品得到更多點綴,也凸顯出紫藤蘿花的耀眼與活力。時光的流動則以紫藤蘿花的前后生長情況反映出十幾年的歲月變遷,以現在與過去的對比,讓我們輕而易舉就想到時間的流變。同時也以時間流變為筏,寫出了她過去的十幾年所經歷的一切,并對比她的過去和現在,反映出她從歲月的光影中逐漸學會與生命和解的變化。關于作品中情感的流動,作者先是以極富生命力的紫藤蘿花表達出對美好事物本身的喜愛與贊美,并積極贊美了紫藤蘿花悄然綻放的積極向上生長姿態,后轉而以花海瀑布的流動帶走了內心的愁悶凄苦,讓那些壓在她心里的生死疑惑與疾病苦楚逐漸淡出心神,她的情感慢慢由悲轉喜,精神上終是得了片刻的寧靜,對于生命和生活也有了幾分新的希望,希望以此獲得慰藉,得個好兆頭,讓弟弟發生生命的奇跡,最后又以今昔對比,升華了自身對生命的認知,希望能積極向上地奮勇向前,得到更多生命的希望與力量。關于作品中生命的流動,則可以從作者賞花、憶花和悟花的整個過程看出。作者以賞花感知生命的旺盛,以憶花產生對生命的思考,以悟花表達豁達的生命態度,以更高的角度認識痛苦,感悟生命,獲得內心的平和,表現出對生命的積極樂觀精神。
《紫藤蘿瀑布》作為當之無愧的狀物抒懷散文典范,文法優美,結構縝密,情感豐沛,內蘊悠長,所以看似簡短的作品卻處處綻放華彩。我們在品讀鑒賞這篇散文作品時,應從最開始的“美麗邂逅”中享受花海瀑布帶來的視覺盛宴,再以紫藤蘿花的頑強生命力體會作者對生命真實的表達,再從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入手升華主題與情感,并從中解讀出極富哲思的治愈情懷,并從“瀑布”的“流動”加深文本解讀印象,這樣我們才能更充分挖掘出作品的獨特情感,讀懂作品,也讀懂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