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了解幼兒身體的健康狀況,筆者將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和蘇州工業園區6所幼兒園的幼兒作為調查對象,采取問卷調查法對623名幼兒展開了全面的調查。筆者分析調查數據發現,6所幼兒園幼兒的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分別為8.5%和4.3%,且以男生居多,5~6歲的幼兒居多。在此基礎上,為了了解導致幼兒肥胖的家庭因素,筆者特地設計了家長問卷調查,列舉了五類共51個可能的影響因素,如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結構、家庭月收入、幼兒出生時的身長體重和母親孕期情況等。筆者利用SPSS 19.0分析問卷數據,發現幼兒出生時身長體重高出平均水平、食欲好等因素是導致幼兒肥胖的主要因素,而家長不正確的健康觀念是導致幼兒肥胖的重要因素。為了促使每個幼兒都擁有健康的體態,筆者提出了相關建議,希望家庭和幼兒園加強合作,共同為幼兒提供科學的飲食和開展科學的戶外活動。同時,筆者希望家長樹立正確的飲食、運動和教育觀念,配合幼兒園開展教育,幫助幼兒盡快擺脫肥胖的困擾。
一、課題意義
(一)理論意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核心目標是促進幼兒在體育、智力、道德和審美等各方面的協調發展。顯然,體育是幼兒發展中最重要且最基本的方面。指南提出的幼兒園五大領域中健康領域的首要目標就是讓幼兒具有健康的體態,指南還列出了幼兒正常身高和體重的參考標準。在此次調查中,筆者采用問卷調查法了解了幼兒肥胖的現狀和影響因素,并提出了應對策略,以期幫助幼兒擁有健康的體態。
(二)實踐意義
這次調查成果可使幼兒園教師、家長和幼兒三方從中受益。對于幼兒園教師而言,調查成果有助于其更高效地開展保教工作,推動教育教學活動的進步。對于家長來說,調查成果能提高他們對孩子肥胖問題的關注,促使他們在家庭生活中更密切地監控孩子的體重變化,為孩子提供恰當的照顧。對于幼兒本身而言,調查成果有助于他們養成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習慣,維持健康的體態,實現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二、調查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指調查者向被調查者發放簡潔明了的問卷,請他們填寫有關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從而獲取資料和信息的一種方法。在這次調查中,筆者隨機選擇了江蘇省蘇州市兩個地區6所幼兒園的幼兒,向其家長與教師發放問卷,了解了家庭因素對幼兒肥胖的影響。在編制問卷時,筆者先分析了問卷維度,確定了家庭飲食、運動和遺傳因素三個維度,隨后進行了試測和專家內容評估,最終將問卷正式用于幼兒園調查。對于回收的有效問卷,筆者使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和統計分析,并最終通過圖表形式直觀展示了家庭因素與幼兒肥胖之間的相關性。
(二)比較研究法
筆者通過調查蘇州市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段及不同性別的幼兒,發現幼兒肥胖與地區、年齡和性別相關,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三、調查結果
(一)幼兒肥胖的現狀
1.肥胖及超重的總檢出率。筆者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分別在蘇州市的2個區(吳中區和蘇州工業園區)各隨機抽取3所幼兒園,將這6所幼兒園的623名幼兒作為調查對象。被調查幼兒的身高和體重數據來源于其最近的體檢資料。筆者根據我國現用的0~6歲幼兒身高體重評價標準劃分幼兒的肥胖情況,發現肥胖幼兒有27人,占被調查幼兒的4.3%,超重幼兒有53人,占被調查幼兒的8.5%。
2.超重檢出率詳述。從性別方面看,在53個超重幼兒中,男生有30人,占超重幼兒的56.6%;女生有23人,占超重幼兒的43.4%。從年齡方面看,在53個超重幼兒中,處于3~4歲的有15人(28.3%),處于4~5歲的有18人(34.0%),處于5~6歲的有20人(37.7%)。從居住地方面看,在623個調查對象中,有307個居住在城鎮的幼兒和316個居住在農村的幼兒,其超重檢出率分別為9.4%和7.6%。
3.肥胖檢出率詳述。從性別方面看,在27個肥胖幼兒中,男生有19人,占肥胖幼兒的70.4%;女生有8人,占肥胖幼兒的29.6%。從年齡方面看,在27個肥胖幼兒中,處于3~4歲的有6人(22.2%),處于4~5歲的有10人(37.0%),處于5~6歲的有11人(40.8%)。從居住地方面看,在623個調查對象中,居住在城鎮的幼兒和居住在農村的幼兒,肥胖檢出率分別為5.5%和3.2%。
4.超重幼兒的性別和年齡構成情況。在623個調查對象中,314名男生中查出超重的有30人,檢出率為9.6%;309名女生中查出超重的有23人,檢出率為7.4%。3~4歲的幼兒共有198名,查出超重的有15人,檢出率為7.6%;4~5歲幼兒共有205名,查出肥胖的有18人,檢出率為8.8%;5~6歲幼兒共有220名,查出肥胖的有20人,檢出率為9.1%。
5.肥胖幼兒的性別和年齡構成情況。在623個調查對象中,314名男生中查出肥胖的有19人,檢出率為6.1%;309名女生中查出肥胖的有8人,檢出率為2.6%。3~4歲幼兒共有198名,查出肥胖的有6人,檢出率為3.0%;4~5歲幼兒共有205名,查出肥胖的有10人,檢出率為4.9%;5~6歲幼兒共有220名,查出肥胖的有11人,檢出率為5.0%。
6.肥胖幼兒的肥胖程度分布情況。在27個肥胖幼兒中,輕度肥胖的有14人,中度肥胖的有9人,重度肥胖的有4人。筆者分析數據發現,在53個超重幼兒和27個肥胖幼兒中,男生人數較多,處于5~6歲年齡段的較多,居住地為城鎮的較多。
(二)幼兒肥胖的影響因素
為了了解幼兒肥胖的影響因素,筆者向27個肥胖幼兒家長發放調查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24份,有效回收率為88.9%。筆者分析了問卷數據,從家庭和幼兒園兩個方面出發進行了梳理。
1.家庭方面。從家庭的一般情況看,在24個調查對象中,男生多于女生,且年齡在5~6歲和居住在城鎮的幼兒居多;父母的文化水平均在大專及以上,職業以工薪階層居多;婚姻關系大多融洽,以核心家庭為主,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0~8000元;孩子出生時以身長不小于50厘米、體重處于2500~4000克的居多;母親在孕期沒有抽煙、喝酒等不良嗜好,一般的喂養方式是母乳喂養。從飲食習慣看,在24個調查對象中,大部分孩子的食欲很好,進餐時長一般為15~30分鐘,有吃零食的習慣 。從家庭中孩子的運動狀況看,在24個調查對象中,以每天運動半小時至一小時為主。
2.幼兒園方面。從飲食方面看,幼兒園的飲食是由專業營養師搭配的,很少出現油炸食品或其他高熱量食物,因此營養攝入相對合理。然而,如果教師和保育員的專業素養不足,幼兒園對幼兒飲食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可能導致幼兒變得肥胖。例如,筆者曾在觀察泰州某幼兒園的一個班時,發現該幼兒園的保育員常將湯倒入米飯中,讓幼兒吃湯泡飯,以加快幼兒的進餐速度,使其更快地結束午餐。該班級中有一個肥胖幼兒,盡管該幼兒園的教師和保育員嘗試在餐前讓他喝一碗湯,但這種做法并沒有持續多久,最終只是在飯菜的量上做出了一些調整。此外,該幼兒園缺少專門的醫務人員跟蹤肥胖幼兒的狀況,導致保育員和教師放松了警惕,將他當作普通幼兒對待。而在蘇州的一所幼兒園,情況則截然不同。在那里,幼兒只有在吃完主食后才能喝湯,且不允許將湯倒入米飯中。對于班級中的肥胖幼兒,該幼兒園的教師或保育員會在每次午餐前先讓他喝湯,同時有專門的醫務人員會不定期來檢查,敦促保育員和教師密切關注其飲食。從運動狀況方面看,肥胖幼兒往往不喜歡參加運動,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是他們沒有養成運動的習慣,且一旦開始運動,他們很快就會感到乏力;二是他們缺少一起運動和玩耍的伙伴,影響了他們參與活動的動力和興趣。此外,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肥胖幼兒的關注不夠充分,有時會允許他們在一旁休息而不要求他們參與活動,這使得他們缺乏鍛煉。
四、對策建議
(一)提供健康飲食,建立體重檔案
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營養。家長可以參照相關的膳食指南,為幼兒提供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類、奶制品和蛋類在內的多種食物,實現葷素搭配,保證營養均衡。
幼兒園應重視肥胖幼兒的管理問題,建立專門的檔案,定期記錄肥胖幼兒的體重變化,同時提升教師和保育員的專業素養,促使他們以科學的方法幫助肥胖幼兒控制飲食,培養他們良好的飲食習慣。
(二)保證運動時間充裕,科學合理運動
家長應保證幼兒每天有充裕的體育活動和游戲時間。在周末和其他空閑時段,家長可以多花時間陪伴幼兒,與幼兒一起參與跑步、打球等活動,避免讓他們長時間與電視、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為伴。同時,家長應注意控制活動的強度,讓幼兒在運動前進行適當的熱身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適量減少衣物,在運動后及時進行放松活動,并重新穿上衣物,以防其因出汗后受風而感冒。在不便外出的情況下,家長可以在室內進行一些親子游戲,增加幼兒的運動量。
教師應改變教育觀念,努力激發肥胖幼兒參與運動的興趣。教師可以基于正常幼兒達成的目標,適當降低對肥胖幼兒的要求,并為他們提供耐心指導和熱心幫助。教師不能因怕麻煩而減少戶外活動,也不能省略午餐后的散步環節,而要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幼兒增加適當的運動量。
(三)更新養育觀念,營造融洽氛圍
部分家長會過度寵溺幼兒,無原則地滿足幼兒提出的一些不利于身體健康的要求,如允許他們整天看電視、用零食替代正餐、頻繁喝碳酸飲料等。這種過度縱容的行為會導致幼兒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進而加速其肥胖。因此,家長在照顧幼兒時應保持堅定的教育立場,不斷更新育兒觀念,以科學的方式引導幼兒健康成長。此外,家庭氛圍同樣至關重要。家長應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庭環境,讓幼兒快樂成長。
(四)家園統一戰線,加強合作共育
幼兒園和家庭應統一戰線、加強合作,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協助肥胖幼兒恢復到正常體重。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園應扮演主導角色,通過定期舉辦科學育兒講座、組織家長沙龍、提供一對一咨詢等多種形式,幫助家長更新育兒觀念,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五)疏導不良情緒,減輕心理負擔
幼兒的心理狀況對其身體健康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教師要密切關注幼兒在家庭環境中的生活情況,包括是否經歷了重大生活事件、家庭氛圍是否和諧等。幼兒若遭遇重大變故,所承受的情感打擊可能會導致他們出現暴飲暴食的行為。當觀察到幼兒出現這類異常行為時,教師應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如果確定這類行為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教師可以為幼兒安排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幫助他們緩解不良情緒和心理壓力。
結語
筆者調查發現,蘇州市吳中區和蘇州工業園區6所幼兒園中幼兒的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分別為8.5%和4.3%,這一結果較之前呈現上升趨勢。其中,城鎮肥胖幼兒多于農村,男生數量多于女生。總體而言,幼兒肥胖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食欲、進食速度、出生時的身長體重等。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和幼兒園需要緊密協作,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共同助力每個幼兒形成健康的體態。
(作者單位:蘇州市相城區太平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