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其核心在于培養(yǎng)兼具德行與才華的人才。在這一理念中,“立德”主要關注的是德育的層面,要求教師通過積極正面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感化他們的心靈;“樹人”則是以人為本,通過適當?shù)慕逃椒ㄈニ茉臁⒏淖儾l(fā)展人。對于小學生而言,加強對他們的德育培養(yǎng),提升教師德育教學的能力與效果,不僅有助于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成長打下堅實基礎,更對培養(yǎng)他們終身發(fā)展所需的優(yōu)秀品質和關鍵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育人: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在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為進一步提升德育的實效性,教師應積極投身于校園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工作,致力于營造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通過精心打造,讓校園文化建設得到加強,使校園的每個角落都煥發(fā)出育人的神圣光輝,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在育人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小學校園文化中,學校的物質環(huán)境作為重要的構成部分之一,是營造德育氛圍的主體,學生在校園物質環(huán)境的熏陶下,其德育成效受到直接影響。例如設置教學樓內的橫幅標語,可以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向學心理,強化學生的思想意識。利用墻壁展示學校的辦學理念、校訓、校史等的校園文化墻,能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定期更新宣傳欄和展板內容,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活動照片等,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參與熱情。還有設立圖書角與閱覽室,提供豐富的圖書和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引導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拓寬知識視野。
二、學科融合:盤活德育課程
充分利用國家基礎性課程的優(yōu)勢,挖掘各學科中的德育價值,并進行融合滲透,是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途徑。在執(zhí)行教學計劃時,教師需要對各學科的課程內容進行透徹研究,探尋并提煉其中的德育要點,比如愛國主義情感、社會責任感、科學探索精神以及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等。接下來,教師應當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與實踐活動,將這些德育內容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到日常教學當中,讓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領略到德育的深刻內涵。
例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賞析經典文學作品,從中感悟道德的力量與人文精神的豐富內涵;在數(shù)學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并借機傳遞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在科學課堂上,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探究未知世界的熱情,同時不忘強調科學道德以及科研誠信的核心價值。
在各學科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德育理念融入其中,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生活經歷激發(fā)起學生的深刻感悟,對自身的思想、行為展開思考,激發(fā)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同樣需要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場景,實現(xiàn)言行合一的思政引領下各學科教學的新模式,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情景的體會,提升思想道德素養(yǎng)。
例如,教師可以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創(chuàng)設起公交車上的情境,布置好公交車的座位排列,讓學生們分別扮演老人、幼童、成年人,使學生體會到尊老愛幼的必要性,感受讓座者和冷漠者態(tài)度上的不同,體會德育價值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活學生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進行自我反思,規(guī)范自身行為,提高道德品質。
三、實踐活動:聚焦感悟體驗
學生實踐活動也是踐行立德樹人德育理念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的實踐活動,要強化德育的踐行力,組織和開展多種形式的德育相關活動,將學生的道德情感共鳴激活,真正將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理念踐行到實際。從而深化對道德價值的理解,培養(yǎng)道德情感,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了強化德育的踐行力,學校和教師應該積極組織和開展多種形式的德育相關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包括志愿服務、社會實踐、主題教育、文藝比賽等,旨在提供實踐平臺,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激活道德情感共鳴。
例如,教師可以大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多元化的社會活動,借此契機來開闊學生的眼界,充實其實踐經驗,進而促進其個人素質和能力的全面發(fā)展。通過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提升公民意識,還能在實踐中錘煉道德品質,提高綜合能力。
四、生活延伸:校家社協(xié)同育人
小學教師在德育過程中作為指導者和引導者,要以身作則,發(fā)揮出道德榜樣的作用,我們應始終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貫穿于德育的全過程中,自身成為學生的榜樣,加強對自身語言和行為的約束,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楷模,引導小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教師的思想行為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是無所不在的,在日常生活、教學課堂上,應將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體現(xiàn)出來,用公平、耐心的態(tài)度對待不同成績的學生,不管學生的成績如何,都要從教師這里得到尊重,使學生延續(xù)教師的品質,學會尊重他人,提高道德品質修養(yǎng)。
教師在日常教育中以自身言行悄無聲息地影響著學生,進而構筑起溫馨和諧的教育氛圍,強化了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情感紐帶。他們積極增進與學生的溝通互動,敏銳捕捉并妥善處理學生在生活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提供行為上的指引,更進行情感上的疏導,從而助力學生構建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
此外,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應注重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特殊功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時時處處育人,讓學生在家校社的合力中實現(xiàn)思想品德素養(yǎng)的提升。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的基石,社會教育則是學生接觸更廣闊世界的重要途徑。將這三者緊密結合,時時處處育人,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yǎng)。
例如,教師可以主動與家長進行積極溝通,努力構建和諧的家校合作關系。借助定期的家長會、家訪等互動活動,教師可以更深入地探知學生的家庭狀況和成長氛圍,進而為每位學生量身定制獨特的教育規(guī)劃。此外,教師還能向家長分享科學且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實操方法,指導家長以恰當?shù)姆绞絽⑴c孩子的教育旅程,共同營造家校攜手共進的優(yōu)質教育生態(tài)。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在小學階段中的應用范圍廣泛,對小學德育工作的實踐起到了指導和引領的作用,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學更加生活化,同時,這更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吸收與成長,這也符合我國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的要求,對新課標改革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