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從教育立場上解析主要有三個要素,一是引起話題,指引教學有目標、有主題的構建;二是具備主體意識,能有效誘發學習活動,學生能在學習場景下主動且積極地學習;三是創設學習條件和評價標準,誘發思維,能規范學生在特定情境下的學習活動。語境,即語言環境,可劃分為“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或“語言性語境”和“非語言性語境”。學習環境對學習活動的影響往往是深遠的,教育學立場上的語境就不能只局限于“情景語境”,在關注課堂教學情境的同時絕不能忽視課程內容、教學方式、人際關系等形成的“文化語境”。辨析式教學課堂主題話題情境的設計關系到學生思維和話語的組織,在教學中需要有針對性地處理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這三個基本問題。
一、目標導學,融合主題語境是教學設計的核心
高中思政課教材概念性定義和描述性定義較多,如果僅從認識論的立場來設定行為目標,教學效能往往不高,只有從教育立場的知識觀去篩選、解構和演繹教材知識,創設學習條件以實現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學習。辨析式教學的目標強調價值的生成性、意義的現實性、內容的情景化和結論的個性化,其中,行為目標的落實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科必備知識和建構起知識邏輯,但更為關注的是學生在場的語言語境和學習過程,進而推動生成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的實現。
教學目標的達成應創設特定的主題語境,辨析式教學中,主題語境下的知識重構體現了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進階過程,目標的設計以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為支撐,結合學科任務的要求,需有效創設主題語境讓學生參與,實現目標與情境的有機融合。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情境提供了思維的空間,語境做了有效的話題準備活動過程中有意無意的啟發都可能會發展為順勢而為的學習。在這樣思辨性的學習中,目標應該體現出層次性和發展性,在主題語境的場景中以遞進式的方式進行,逐一達成。教學目標的設計是在分析課標的基礎上,結合學情分析和教學提示來實現,辨析式教學中學生的語境創設是核心,設計教學目標時需充分考慮到情境語境和文化語境的需求。在學習“認識論”這一知識內容時,我們就以素材構建話語情境,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充分體現了主題語境的構建,以期讓學生的語言和活動成為教學的中心。
二、策略適切,有效誘發學生主動的、有意義的學習
教學策略的選擇意味著學習活動的構建,情境教學的策略需要一定的文化語境以保障學生投入高品質的深度學習。實施者需為學生提供安全的、適宜的、思維性的學習環境,并通過適切的教學方式促進協同合作關系的建立,把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發展的基本場域。在教學目標的導引下,主題語境是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情境的對話的場景,此時,需要適切的策略或者說巧妙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學習過程是需要有知識準備和情感投入的,運用適切的教學策略能實現創設的主題讓學生有話可說、形成的語境讓學生有話要說,這就要求教師在創設主題情境時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課堂處于一種主題鮮明、知識可用、思維有序的和諧氛圍中,讓學生降低緊張焦慮的心態,呈現真實、自然的學習狀態。
教學目標的設計往往也帶著教學策略的選擇,活動型課程的設計應充分思考課堂教學的情境語境和文化語境,因為表現性目標和生成性目標難以通過講授的方式和練習測評的方式來實現。以“認識論”的教學為例,假設以知識概念的理解為目標,教學目標就設計為“寫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所包含的知識結構并進一步結合事例分解”,在這樣的目標指引下,教師講授和課堂測評是較好的選擇。設計為“列舉生活中的事例證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逐一描述你的見解和觀點”這一目標則更強調學生語言中心論,體現了活動性課程的要求,情境教學策略和發現策略就顯得更為適切了。
辨析式教學的基本目的是,實現學生在主題語境下有真實的學習行為發生并能有效測評學習成果,需要從學習者的角度為其提供情境活動和文化系統,以致教學策略的選擇應該更為多樣和開放。
三、評價及時,保障學習過程的流暢性和完整性
教學評價簡單來說,一是對教師教學工作,如教學設計、實施等的評價;二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如表現性評價和紙筆測試。評價規范著教學行為,逆向的教學設計往往從知識獲得、能力提升、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思維發展和價值觀念培育等方面的評價出發設計活動過程,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教學預設,有助于發揮評價的激勵性和生成性,讓學生真正實現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在辨析式教學的評價設計中需堅持學生語言中心論,借助主題語境設計評價的內容、方式與工具,通過評價標準來規范引導學生在特定情境下完成學科任務,通過其表現及成果來推定學生課程知識、思維邏輯、學科語言的發展過程。
學習的意涵在于具體性、實踐性,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域,真實且有效的評價指向也應該指向學生具體的表現和真實的活動。辨析式教學中的評價應該凸顯表現性和激勵性,把教師的評價和學生的學習評價相結合,觀察學習活動的發生過程和成果展示。
在評價方式中,我們也可根據學生語言的“情境語境和文化語境”來開發教學資源,設計簡潔的評價量表。評價的實施過程要求激勵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理解、分析現實中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課程內容的學理性和實踐性融合。辨析式教學的評價設計可以采用“進入情境——探究問題——批判與重構——解決問題”的過程來進行,教師可在教學中充分鋪墊情境,同時采用簡潔的評價量表對學生的學習歷程作出專業、詳細的回應。
四、結語
辨析式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表現性,通過思辨的學習環境發展學生在特定主題語境中的語言性和文本性表達能力,學習活動的設計就應該實現以具有生成性的學習目標為引領、以能有效誘發學習活動真實發生的教學策略為場景、以能激勵學習行為持續發展的評價方式做保障這三方面的統一。在教學活動中的生動體現就是主題情境下的任務驅動式學習,讓學生經歷具體的、生動的辨析式學習過程,支持其自主、合作地解決特定情境下的問題,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