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歷來都是受到初中教師高度重視的問題,同時也是教學實踐中的一大難題。尤其是聚焦《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目標要求,更需要初中數學教師采取各種措施打造高質量、高效率課堂,而應用問題驅動式教學方法正是極具實踐意義的方式。
一、問題驅動式教學及其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初中課堂中應用問題驅動式教學方法,能夠在以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其一,激活數學興趣。在問題驅動的教學活動中,生動、有趣而具有延展性的問題往往能激起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有利于對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其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數學課堂不僅要讓學生自發、積極地進行學習探究,更要確保學生能圍繞學科知識、學習經驗等對新知識加以理解、吸收與運用,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以問題為載體的數學課堂中,教師不妨借助問題對學生進行啟發、點撥與指導,通過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把握,起到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培育效果。其三,強化核心素養培育。在以問題作為驅動的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能通過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同時獲得認知、情感、思維、經驗等方面的提升,有利于他們的核心素養全面發展。
二、基于問題驅動式教學優化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策略
(一)融入問題趣味性與啟發性。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而言,問題要想成為課堂教學推動進程的驅動力,必然需要確保學生會自發、主動、積極地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這意味著教師不僅要采取各種措施強化問題趣味性,以激活學生好奇心與探索動力,也要啟發和指導學生發展問題意識和提升問題解決能力。例如,教學“特殊平行四邊形”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通過兼具趣味性與啟發性的問題驅動學生學習探究。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向學生展示一個可調整角度與邊長的四邊形教具,并向學生展示調整角度與邊長后呈現出的各種四邊形。這些四邊形均為平行四邊形,其中既有普通的平行四邊形,也有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四邊形,并提出問題:“同學們,我們之前已經學習過平行四邊形相關的內容。現在展示給你們看的都是平行四邊形,不過其中有些圖形較為特殊,你們能發現和總結其中的特點嗎?”通過這個以學生觀察為基礎、以特殊平行四邊形性質分析總結為核心的問題,教師能有效激活學生探究興趣,并指引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結合之前所學的知識對新知識內容加以探究,充分發揮了問題驅動式教學的作用與價值,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強化問題的關聯與銜接。對以問題作為驅動的數學課堂教學而言,強化問題的關聯與銜接十分有必要。教師需要樹牢大單元教學理念,從宏觀維度對教學內容進行綜合剖析,并嘗試從學生視角思考知識結構和內在聯系,進而圍繞不同知識點合理設置具有關聯性、銜接性、遞進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和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方式逐步理解復雜知識內容和構建系統化知識結構。例如,教學“一元二次方程”相關內容時,教師便通過關聯性與遞進性的問題啟發、幫助學生學習。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設計了問題“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是什么?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有哪些不同方法?一元二次方程不同解法的特點與適用性分別是什么?根與系數有什么關系?一元二次方程可應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實際問題?”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一個接一個地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并在此過程中探究問題之間的關聯,分析哪些問題的答案能作為后續問題解決的依據,總結問題背后體現的知識結構等。如此一來,學生能基于問題實現對新知識的高效學習與把握。
(三)深化核心素養的滲透。應用問題驅動式教學法組織數學課堂,自然需要全面深化核心素養的滲透,引導學生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綜合成長與發展。例如,教學“二次函數”相關內容時,教師便設置了問題“二次函數的定義是什么?二次函數函數的表達式有些形式?二次函數的表達式與圖像如何相互轉換?圖像性質包括哪些?二次函數和一元二次方程有什么關系?怎樣運用二次函數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能逐步深化對二次函數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在解決定義問題時發展他們的數學抽象思維,解決表達式與圖形問題時培育他們的直觀想象,解決應用問題時厚植他們的邏輯推理與數學建模。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