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發展學生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需要,我校以培養六大美德為抓手,以課題為支撐,以課堂為主陣地,歷經15年探索與實踐,構建了“學科融合 心育賦能”縣域初中數學四環節教學模式,打造有意、有味、有情的數學課堂。
一、“四環節”模式內涵特征
1.獨學:學習情境+任務+心育賦能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發思考,板書課程目標,通過“問題和任務”雙驅動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形成“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如何評價?”的自主探究新知方法。
2.組學:小組合作、交流、探究
學習內容既有難度又有廣度,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瓶頸無法解決,從而產生畏難情緒,甚至放棄的念頭。采用組學方式,搭建“合作、探究、涵容”的學習平臺,學生在交流、探究中產生思維碰撞,相互啟發解決問題,優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這種學習方式既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多元學習方式,又讓學生感受小組同學的友善、真誠和熱情,感受到學習不是孤軍奮戰,而是團隊合作,從而培養克服困難的勇氣。
3.展學:設置展示活動
此環節是整個課堂的高潮,是本成果的一個亮點。在展學活動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評價水平得到展示和發展,學生獲得豐富的成功體驗,從而更加熱愛學習。教師充分了解學情,再加以精準點評和精心點撥,使知識系統化、方法多樣化,推進教學的廣度、深度;教師及時心育賦能,讓學生感受被看見、被認可、被期待。學生的出彩表現讓教師的幸福感倍增,教師課改熱情、科研熱情增強,同時反哺學生成長。
4.檢學:檢測學生新知學習效果
“獨學—組學—展學”的課程目標、育人目標達成情況怎樣?需要合適的方法和問題去檢測。本成果的“檢學”環節,精心設置問題和活動,讓學生獨立解決、展示,同學互評,教師精準點評。
二、成果的應用效果
1.助力了學生的學習發展
學生的核心素養“蓬勃發展”,學習效果大大提高。實驗班學生都能學會自主學習,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方法去學習,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和自我評價,形成了獨立思考、發散思維、創新思維能力和良好的人際關系。
2.助力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實驗教師理論水平、科研水平、教育教學水平迅速提升。實踐期間共完成相關課題10個、撰寫教學論文29篇、獲獎課例44節,為本校學科組、本縣兄弟學校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借鑒。實驗教師獲得桂林市教育教學教學質量先進個人2人次,獲桂林市優秀教師2人次,桂林市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3人次,縣教學能手5人次。
3.助力了教研組、學校的整體進步
“四環節”教學模式實踐出成效后,帶動了學科組教師參與實踐,掀起學科課改實驗熱情,不斷為模式賦予新內涵,教育教學水平、科研水平迅速提高,學科組獲縣先進教研組10次,桂林市中學數學先進教研組2次。模式教學輻射到其他科目,學校整體教學水平提高。學校每年中考成績處于全縣領先水平。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