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發展的一個新高度。習近平文化思想植根于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蘊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原本質,展現出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以“兩個鞏固”闡釋根本任務、以“兩個結合”彰明魂脈根脈、以“七個著力”盡顯重要要求、以“九個堅持”提供實踐保證,是一個有機統一的理論范型。習近平文化思想致力于引領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關鍵詞:習近平文化思想;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文化領導權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170(2024)01-0012-13
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植根于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又立足于當代中國文化實踐。如何整體考察其深邃的理論溯源、豐富的內在構成、鮮明的實踐指向,乃研究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答題”。文化是時代的靈魂,思想是時代的旗幟。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標志著習近平文化思想誕生。這一思想發軔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背景,形成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現實條件,既秉承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又創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有鑒于此,本文試從理論溯源、有機構成、實踐指向三重維度,提綱挈領地展現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主體框架和實踐價值。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溯源
回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來源,重在梳理其發展譜系、內在本質和實踐稟賦。進而言之,習近平文化思想植根于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內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透射高度的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
(一)植根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邏輯源自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唯物史觀基本原理貫穿于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命題起源、研究對象及其實踐效能。思想是實踐的先導更是實踐的證明。習近平文化思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為立足點,引領新時代文化建設,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
文化穿越歷史并以獨特形態隱藏在思想史的深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闡釋的“文化”表征為與“社會存在”相對應的社會意識或人類文明形態,涵括了科學、教育乃至意識形態的諸多表現形式。文化指向了人類社會歷史,展陳為人的精神生產活動及產品。文化是歷史的饋贈和時代的珍品,既是具象也是抽象存在。
認識文化的重要窗口在于人類的生產生活實踐。人腦固然是自我意識和自由意志產生的器官,但生產活動與社會交往才是人腦產生“人的意識”的源泉所在。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認為,“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①。這一重要論斷表明,社會存在不僅決定了社會意識,也被社會意識所反映。文化作為社會意識集成形式,映射社會存在的本質要求,隨生產實踐的發展而不斷進步。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一項重要任務是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②。認識和把握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之間的關系,尤須注重運用宣傳思想文化的作用。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是不同社會存在的產物,全面認識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與區別,可對照分析中國與世界生產力水平的差距,以縱覽全局,掌握當下工作的重點。楊耕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產生時主要是反映了西歐的傳統文化”,進而提出我們所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馬克思主義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雹畚幕鳛槿后w性精神活動,承載并凝聚民族和國家的集體意識。一個國家或民族是否重視文化發展,往往反映其生產力與社會交往的發達程度。
文化關乎社會歷史進程和人的發展境遇。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從思想領域批判資本主義的文化局限性并確證社會主義的文化品貌。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揭示了文化和教育為資產階級掌控的本來面目,控訴資本主義文化僅僅將人“訓練成機器”④的現狀,這種現狀所醞釀的矛盾,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逐漸暴露,而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先進性則在這一過程中逐步顯現。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映射出社會歷史的更替。正如恩格斯贊揚書刊印刷業的發展,強調其“打破了僧侶對讀書寫字的壟斷”,也打破教會“對較高層次的文化教育的壟斷”①。逐步瓦解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摒棄資產階級壟斷文化教育的弊端,顯現出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魅力。在文藝領域,文化展現出人民性的特質。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才能發揮最大正能量”②。社會主義文藝生動再現習近平文化思想,體現關懷現實的人的價值導向,展現出唯物史觀的價值意蘊。
(二)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文化思想涵攝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基因。中國道路的中國特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蘊。2021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③凝聚著中華民族共同體價值取向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無疑積淀著黨治國理政的經驗智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代中國如何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中把握機遇并贏得先機,關鍵要在精神領域始終保持共同價值追求和共同道德操守,以應對劇烈的文化激蕩和碰撞。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④中國人的一言一行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一以貫之且獨具特色的價值取向。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彰顯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言必信,行必果”昌明言而有信的實踐要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則蘊含中華民族與人為善、溫良寬厚的品質。龐立生教授認為:“真正自由的精神生活不可能是他人的,而只能從自己的傳統中流淌并開放、延展出來?!雹菸幕瘋鹘y歷史性地規定了中華民族獨有思想方式、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塑造了中華民族的實踐品格。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溯源,展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不但汲取其豐碩的文化成果,而且塑造其所沉淀的價值體系。中華民族為何能夠恪守共同價值追求和共同道德操守,原因恰恰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長期潤澤與滋養,恰恰在于習近平文化思想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賡續與傳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黨治國理政的經驗智慧。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維系在深厚歷史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之中。當代中國能夠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局勢動蕩不安時團結一致的原因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治國理政提供了有益指引。2016年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雹蕖肮餐辉!奔日宫F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共產主義社會的未來設想,也契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國情,既彰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表明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科學社會主義在價值理念上相互耦合并貫穿于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價值融聚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愿景之中,二者不謀而合。比如,“民惟邦本”包含“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意蘊,“扶貧濟困”和“不患寡而患不均”闡釋了“精準扶貧”和“全面鄉村振興”等戰略決策的實踐必要性。①由此觀之,習近平文化思想內蘊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和價值內核,展現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文化底蘊,拓展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理論場域。
(三)彰示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
習近平文化思想展現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的價值稟賦。中國共產黨人為何要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予以回答并強調,“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②。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關乎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中國人民的信心、中華民族的信念。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可促進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相互轉化,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進程。
歷史自信凝聚團結奮斗的精神力量。習近平文化思想蘊含著“歷史自信”這一重要范疇。中國共產黨具有歷史自信的最大底氣就在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致力于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指出:“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③歷史自信是歷史主動的根基,歷史主動是歷史自信的表現。歷史自信源源不斷匯集精神動能,被匯集起來的精神動能進而轉化為團結奮斗的現實力量。2021年1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信,既是對奮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對奮斗精神的自信。”④回望一百多年奮斗征程,歷史自信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成為黨和人民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精神動能。黨和人民賡續并培育了諸如偉大建黨精神、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開放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精神圖譜,將強大的精神力量匯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激勵中華民族在新的歷史征程團結奮斗、砥礪前行。歷史自信提供了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的力量源泉。
文化自信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習近平文化思想展現“文化自信”的精神品格。堅定的道路、理論和制度自信,本質是文化自信,這種文化自信建立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傳承基礎上。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雹菀粋€國家和民族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⑥沒有憑空而來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絕不是天賦異稟,也絕不是學來的,更不是趕超得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①中華文明作為沒有中斷、存續至今的文明,足以彰顯中國人血脈里所流淌著的文化自信、文化認同。陳先達教授認為:“文化自信既是基于我們民族苦難和奮斗史的文化自覺與自豪,又是我們民族尋找自身偉大復興之路的文化史的歷史展示?!雹谖幕孕女a生于歷史又貫穿于現實,連綿不絕地提供思想定力。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闡明“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的時代價值,指明了在新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方向。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有機構成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宏闊的理論架構表明,習近平文化思想集中體現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有機構成涵括根本任務、魂脈根脈、目標任務、實踐保證等方面,聚合為邏輯嚴整的科學體系。
(一)“兩個鞏固”闡釋根本任務
“兩個鞏固”作為根本任務彰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戰略高度。黨的文化建設有其根本任務。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工作“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③。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見諸于黨的指導思想,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決定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兩個鞏固”的第一層面展現歷史唯物主義的精神要義。歷史唯物主義作為馬克思的“兩大發現”之一,猶如“望遠鏡”縱覽人類社會歷史演進規律,指引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思想工作‘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④這一根本任務充分顯揚馬克思主義的突出地位。文化工作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呈現出持續向好的態勢,意識形態領域發生根本性、全局性的轉變。但新的歷史條件引發新問題,文化工作亟待新轉變。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黨的歷史上首次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雹葸@一論斷反映意識形態領域工作出現的新問題,體現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原理,凸顯歷史唯物主義在新時代文化建設中基礎性作用。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研究社會發展規律,分析思想動態,進而能夠有效地克服馬克思主義“空場”和理想信念空缺的問題。
“兩個鞏固”第二層面反映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要義。辯證唯物主義是關于發展的最高學說,以運動和發展的底色規定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最新要求,賦予文化建設與時俱進的性質。2023年10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①這一重要論斷闡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意,體現了文化安全的戰略地位,表明了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發展的迫切性,貫徹了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發展的基本要求。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呼喚更有利的文化建設方案,新的文化建設方案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需要。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旨在解決中國社會發展的實踐母題。
“兩個鞏固”體現習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創新的價值意蘊。如何探索并把握好新時代黨的文化建設的規律,尤須“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②。面對社會發展的新態勢和不同社會思潮的碰撞,塑造科學的態度和真理的精神,還需堅持守正創新。守正創新才能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鄭重闡明:“守正,守的是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雹垴R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居于“守正”首要位置,為創新把握方向,體現出習近平文化思想既著眼現實又放眼未來的全面視角。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創新,創的是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雹莒柟倘h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迫切需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
(二)“兩個結合”彰明魂脈根脈
“兩個結合”反映魂脈根脈并發揮著習近平文化思想引擎作用。管窺馬克思主義發展,因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而獨具中國特色。追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因由馬克思主義指導而趨向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指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⑤進而在黨的二十大上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尤其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等重要場合,深刻闡明了“兩個結合”的科學內涵和精髓要義?!皟蓚€結合”作為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綻放出新的生命力。尤其是“第二個結合”的生發彰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彼此契合與互相成就,開辟了中華文化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兩個結合”緊密關聯魂脈和根脈。習近平文化思想從新時代黨的文化建設領域回答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馬克思主義豐富發展自身內涵的路徑指向“兩個結合”內核,“兩個結合”的論述闡明“魂脈”與“根脈”的聯系。2023年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①堅守好魂和根,既要堅持科學理論的“魂脈”和“老祖宗”,也要堅持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根脈”和“老祖宗”,不能“數典忘祖”。歷史教訓無數次證明,數典忘祖的行為等同于親手割斷自己的魂脈和根脈,會釀成顛覆性錯誤,即最終失去魂脈和根脈。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失去了魂脈和根脈,將居無定所。
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魂脈”張揚于此。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②?;昝}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黨始終保持促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優良傳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面對中國革命“向何處去”的問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分析中國具體實際,創造性地提出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面臨內部壓力和外部封鎖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面對生產力低下,經濟動能滯后的問題,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尋找中國發展的新航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前進道路上不斷涌現出的新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兩個結合”,帶領中國人民逐一破解新難題,邁入新征程,迎接新挑戰,努力實現新的歷史目標,科學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時代課題。社會主義實踐詮釋了“兩個結合”的科學性及必要性?!皟蓚€結合”是黨的百年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黨的理論創新的新高度。
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的要求延展于此。早在2014年1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就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頭,就是文化繁榮興盛的歷史基石,就是習近平文化思想展現出的當代中國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案}”為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涵養出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和精神力量。列寧強調,社會主義文化是“根據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無產階級在其專政時代的生活與斗爭條件的觀點,發揚現有文化的優秀典范、傳統和成果”④的文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思想精髓如果要在某一國家、某一民族的土地上扎根生長,卻拒絕吸收甚至排斥本地的優秀傳統文化,將無立足之地。不僅如此,所謂“純粹”的馬克思主義更會隔絕其豐富并發展自身的可能性。唯有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中國特色,才能使其始終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否則,馬克思主義將變成機械的教條,其科學真理則會喪失煥發光彩的機會,更無法發揮其指導實踐的作用。藉此而論,馬克思主義只有植根于當代中國的歷史文化沃土之中,才能枝繁葉茂,永葆真理之樹常青。
(三)“七個著力”盡顯重要要求
“七個著力”作為重要要求明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實踐舉措。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建設需要路線圖和施工圖。2023年10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并明確“七個著力”的重要要求,①提供了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七個著力”高屋建瓴、精辟深邃,總分結合、內在貫通,形成有機統一整體,集中體現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實踐特色。
前三個“著力”居于總論地位。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須保持政治高站位高勢位。第一個“著力”聚焦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加強黨的領導重在舉旗定向。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②。確保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政治方向。第二個“著力”聚焦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文化的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由意識形態決定,關鍵要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第三個“著力”聚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文化的精髓和最深層次的要素。重點要凝聚14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和強大精神氣魄。
中間三個“著力”具有分論作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涉獵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必須分領域穩步推進。第四個“著力”強調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黨的重要思想路線、重大方針政策依托新聞輿論進行宣傳。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作為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理應給予充分重視。第五個“著力”強調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筑牢中華民族安身立命之基,培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新活力,不斷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第六個“著力”強調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時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豐富人民精神生活。
最后一個“著力”展現合論效能。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秉持“中國靈魂”和“世界眼光”。中華文明具備兼容并包、海納百川的特點。主動與他國開展文化交流不僅能夠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更能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故步自封將使文化逐漸流失活力,喪失生命力。第七個“著力”聚焦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③。要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必須通過“文明交流互鑒”激發出中華文明繁榮發展的外部活力,匯聚起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動力源泉。
(四)“九個堅持”提供實踐保證
“九個堅持”作為實踐保證顯現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在規律。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建設需要明確重大原則和實踐導向。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工作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鮮明提出“九個堅持”①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熬艂€堅持”環環相扣、層序分明、相互聯系、相互支撐,既總結歷史經驗又指引未來實踐,集中體現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實踐意蘊。
前三個“堅持”明確思想引領。思想引領確保黨和人民團結奮斗的政治方向。第一個“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要確保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掌握在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馬克思主義的人手里。第二個“堅持思想工作‘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②。要堅定理想信仰,鞏固思想基礎。第三個“堅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思想不是高高在上的宣傳口號,主義唯有內化于心,方能彰顯其實踐價值,要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
中間兩個“堅持”昭示戰略定力。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須持久發力,久久為功。第四個“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使科學的理論和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第五個“堅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同時,經過歷史長河的不斷磨煉,得以豐富和完善。文化自信孕育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里。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雹蹐远ㄎ幕孕?,才能使黨和人民的視野在世界風云變幻中保持定力,行穩致遠。
最后四個“堅持”反映時代需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因時而變,隨事而制,順勢而為。第六個“堅持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主流思想輿論要團結民心,充分發揮凝聚民力的作用。第七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文藝作品的創作源頭在于人民的生產生活,應表達人民的心聲,把彰顯崇高價值、蘊含美好情感的作品奉獻給人民。第八個“堅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要建設好互聯網這一新興輿論場,監測并分析互聯網的輿論動向,利用互聯網做好正面輿論宣傳。第九個“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應細心塑造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角色,力圖更為真實、立體、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中國,為國際社會呈現出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三、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實踐指向
習近平文化思想為肩負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實踐路徑。新時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導新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既體現了中國立場、中國價值和中國風格,又展現出寬廣的世界眼光和強烈的天下情懷,形成了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科學體系,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偉力。習近平文化思想形成與提出,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一)引領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
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實現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強大精神力量。文化強國建設反映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必然性要求。2023年6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①。中國共產黨人致力于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始終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深化認識文化建設規律,邁出文化強國建設堅實步伐。
習近平文化思想書寫強國建設的文化篇章。強國建設需要強大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精神力量。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強國建設的總體目標,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②。文化強國位列其中并成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任務,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③。一個國家文明的發展程度反映了該國的社會發展水平,而文明本身也在國家建設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強國建設需要文明轉型,文明的轉型就是文化的轉型,文明的新生就是文化的新生,實現文化的新生則亟需新思想的引領。故而,強國建設迫切需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創造屬于當代中國的新文化。
習近平文化思想提供民族復興的精神力量。民族復興既包含物質領域的復興,也包含文化領域的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雹芪幕赣拿?,文明表征文化。2022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 ,“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⑤。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應運而生,在生動的文化實踐中豐富發展。文化推動一個民族創造歷史、鼓舞一個民族開辟未來。中華民族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多元凝聚為一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彰顯獨具特色的韌性、耐心、定力。2023年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的精神和文化基礎”①。習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民族復興偉業,豐富發展“中國之理”,深入證成“中國之治”,使得新時代文化建設的中國味更加濃郁、中華情更為深厚、民族魂更顯浩然。
(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習近平文化思想致力于推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什么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如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成為習近平文化思想蘊含的重大時代命題。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②這個重大命題,鄭重闡明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2023年10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圍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③。新的文化使命適應新的歷史條件,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習近平文化思想擘畫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嶄新樣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經數千年歷史長河洗練而煥發新生機。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歷史根脈在中華文明,時代活力在“現代”,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契合點在“兩個結合”。2023年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④。中國式現代化激活了中華文明,給予中華文明以新的時代內涵。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持以“兩個結合”為重要“法寶”?!皟蓚€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推進中華文明不斷吸納時代精神、完成現代轉型、造就嶄新樣態,開掘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理論源流。
習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遵循。文化關乎國本、國運,物質與文化協調發展,不可囿于一隅,昭示出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2023年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要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也要精神財富極大豐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強?!雹葜腥A民族現代文明離不開堅定文化自信,保持獨立自主,不斷總結中華民族的實踐經驗,吸取中國道路的經驗教訓,將二者升華為理論指南;秉持開放包容,博采眾長,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創造有利條件破解“古今中西之爭”,賡續打造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激發中華文明的活力源泉;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堅守自我、瞄準航向,以“創新”把握時代、引領時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三)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
習近平文化思想尤為注重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文化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力量,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凸顯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強調“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①。這一重要理論論斷,指明了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的實踐路向,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什么人服務”的根本問題。
習近平文化思想闡明了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的實踐價值。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政黨的領導權,既體現在經濟、政治和軍事方面,還包含文化領導權。2023年10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②。掌握正確的政治立場與工作方向尤顯重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把握航向靠的是什么?正本清源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黨的全面領導,靠的就是黨的文化領導權。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必須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洞察時代發展大勢,為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開新篇謀新局。
習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的實踐路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堅持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相一致,堅持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相統一。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目的要團結人民、教育人民,關鍵要堅持人民的根本利益。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③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要始終站在黨的立場并反映人民愿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力求做到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切實真正做到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
(四)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習近平文化思想要求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與二十大上均提到“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重大命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的轉變。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復雜的國內和國際局勢,意識形態工作也面臨著新形勢和新挑戰。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是擔負新的文化使命應有之義。
習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如何貫徹這一指導思想,尤須強有力的政黨領導。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應始終保持思想的先進性,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自己的頭腦,認識和處理意識形態領域形形色色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雹倮喂虡淞姶笏枷牖A的重要性得以彰顯。應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夯實思想基礎,凝聚精神力量。
習近平文化思想要求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新形勢新任務。形勢之“新”體現在,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意識形態工作形勢持續向好。與此同時,風云變幻的國內國際局勢使得意識形態領域面臨更多未知難題。任務之“新”體現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日趨緊張、形式更加多元復雜。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從“被動地位”轉向“主動作為”,堅守陣地、構筑堡壘,積極主動占領意識形態領域的新高地,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責任編校"" 王學青
Theoretical Origin, Organic Composition and Practical Direc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s on Culture
TANG Rongguang, PANG Lujia(School of Marxism, Shanghai Party Institute of CPC, Shanghai 200233, Shanghai, 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 Thoughts on Culture mark a new heigh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rooting in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and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mbodies the true esse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demonstrate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Xi Jinping Thoughts on Culture insist on “consolidation of two aspects” to explain the fundamental task, “integration of two aspects” to demonstrate the soul and root veins, “focus on seven aspects”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t requirements, and the “persistence of nine aspects” to provide the practical guarantees, thus providing an organically unified theoretical paradigm. Xi Jinping Thoughts on culture are dedicated to lea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country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modernizing the civilization of Chinese nation, consolidating the cultural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ensuring that the Party firmly exercises leadership over ideological work.
Key words: Xi Jinping thoughts on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propaganda; cultural leadership
收稿日期: 2023-12-03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2AKS012);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021FZX012)
作者簡介: 湯榮光(1972— ),男,江蘇泰州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上海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龐璐嘉(2000— ),女,湖北宜昌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①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2009,第591頁。
②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第17頁。
③ 楊耕:《當前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五個重大問題》,《南京大學學報(哲學 人文科學 社會科學)》2014年第4期。
④ 同①,第48頁。
①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2009,第225頁。
②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5,第13頁。
③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第315頁。
④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4,第7頁。
⑤ 龐立生:《現代性圖景與哲學的視界》,人民出版社,2017,第231頁。
⑥ 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6,第25頁。
①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4,第7頁。
②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第18頁。
③ 同②,第1-2頁。
④ 習近平:《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埋頭苦干、勇毅前行》,《求是》2022年第1期。
⑤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6,第17頁。
⑥ 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6,第6頁。
①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3,第8頁。
② 陳先達:《文化自信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民出版社,2017,第213-214頁。
③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第14頁。
④ 同③,第338頁。
⑤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19,第23頁。
① 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人民日報》2023年10月9日,第1版。
②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第20頁。
③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3,第11頁。
④ 同③。
⑤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上大會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1,第13頁。
① 習近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求是》2023年第20期。
②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上大會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1,第12頁。
③ 習近平:《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12月12日,第2版。
④ 《列寧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376頁。
① 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人民日報》2023年10月9日,第1版。
②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第339頁。
③ 習近平:《出席第三屆核安全峰會并訪問歐洲四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歐盟總部時的演講》,人民出版社,2014,第12頁。
①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第338頁。
②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6,第9頁。
③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5,第2頁。
① 《習近平致信祝賀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開幕強調 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人民日報》2023年6月8日,第1版。
②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第24頁。
③ 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0,第6頁。
④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41頁。
⑤ 習近平:《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求是》2022年第14期。
①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2023年10月29日,第1版。
②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3,第2頁。
③ 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人民日報》2023年10月9日,第1版。
④ 《習近平在江蘇考察時強調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人民日報》2023年7月8日,第1版。
⑤ 《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人民日報》2023年2月8日,第1版。
①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3,第11頁。
② 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人民日報》2023年10月9日,第1版。
③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第15頁。
①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第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