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鄧小平作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廣大科技工作者為此感到歡欣鼓舞。
我國的國際交流也陸續恢復。1978年,電子學與信息學家羅沛霖隨中國電子學會代表團訪美,參觀了美國國家工程院。在此次參觀中,羅沛霖了解到美國國家工程院在奠定美國科學技術全球領先地位中的重要作用。當時我國還沒成立工程院,并且由于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的名額有限,許多在工程技術方面貢獻卓著的工程師無法進入院士隊伍。羅沛霖、張光斗等科學家深刻地認識到,缺少了工程院,黨和國家關于重大工程技術的科學決策會缺少權威的咨詢意見以及論證評議環節,我國重大的工程技術和技術科學成果的鑒定無法進行。同時,沒有院士頭銜的專家在參與一些國際頂級會議時會面臨困難。于是成立中國工程院的想法,在幾位科學家的心中逐漸醞釀成型。
1980年11月5日,張光斗和張維撰寫完成了《關于成立中國工程科學院的意見》。
1981年,羅沛霖聯合張光斗、吳仲華和師昌緒等院士,在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的學部大會上正式提出了成立中國工程院的建議。1982年,師昌緒、羅沛霖、張光斗、吳仲華4人聯名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闡明了工程科學技術的重要性。
1986年,羅沛霖聯合茅以升、錢三強、徐馳、侯祥麟等80余人,向全國政協提出了議案,再次明確提出成立工程院的建議。
1992年,羅沛霖、張光斗、王大珩、師昌緒、張維、侯祥麟共同起草的《早日建立中國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的建議》呈遞給了黨中央。《建議》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并最終被采納。
經過周密的籌備,中國工程院于1994年6月3日正式成立。
(眾舟摘自《科技日報》2023年9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