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自我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術后患者應對方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并依據隨機數表法將其分成兩組,常規組50例,研究組50例,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措施,研究組實施自我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應對方式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的MCMQ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的MCMQ評分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干預前,兩組患者的GQOLI-74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的GQOLI-74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自我護理模式可以改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術后患者的應對方式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自我護理模式;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應對方式;生活質量
Effect of self-care model on coping styl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CUI Ting, JING Fengli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Jiuquan People’s Hospital, Jiuquan, Gansu 73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elf-care model on coping styl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Methods:100 surgical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Jan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re were 50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50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dopted routine care intervention,and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implemented self-care model.The coping style score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CMQ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MCMQ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QOLI-74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GQOLI-74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Conclusion:Self-care model can improve the coping styl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after surgery,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Self-care model;Diabetic retinopathy;Coping style;Quality of life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一種與糖尿病相關的眼科疾病,在這種狀況下,糖尿病導致的高血糖水平損傷眼睛中的視網膜。視網膜是眼睛的一部分,它將進入眼睛的光線轉化為神經信號,然后通過視神經發送到大腦。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主要有兩種類型:非增殖型和增殖型[1]。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較早期的病變,此時視網膜血管受損,會出現微小的瘤狀突出(微血管瘤)、出血或液體泄漏。增殖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較嚴重的形式,此時新的血管在視網膜或視神經上異常增生,這些新生血管壁薄弱,容易破裂出血,可能導致嚴重的視力損失甚至失明[2]。如果不及時診斷和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可能導致嚴重的視力問題,包括視力模糊、黑暗或空白的視線中心、視覺損失等。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定期進行眼底檢查來及早發現并管理視網膜病變是非常重要的[3]。本文主要探討自我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術后患者應對方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并依據隨機數表法將其分成兩組,常規組50例,研究組50例。常規組男36例,女14例;年齡46~74歲,平均年齡為(60.96±3.19)歲;糖尿病的患病時長為7~14年,平均患病時長為(10.48±2.84)年。研究組男37例,女13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為(61.23±3.22)歲;糖尿病的患病時長為6~15年,平均患病時長為(10.42±2.79)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有明確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診斷;(2)能理解和接受研究程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除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外還有其他重大眼部疾病,如青光眼或白內障;(2)存在嚴重的其他疾病(如心臟病、腎臟病等);(3)存在嚴重的認知或精神障礙,可能影響患者理解和參與研究。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入院宣教(解釋醫院環境、治療方案)、生命體征監護(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糖、視力)、心理干預(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詢)、術后干預(疼痛管理、傷口護理、藥物管理、復蘇指導)和出院指導(疾病管理、藥物使用、再次就醫的指示)。對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還會提供有關視力問題的相關指導。
研究組實施自我護理模式:(1)自我護理能力評估:對DR患者進行自我護理能力評估,包括評估患者理解疾病的程度、眼睛護理知識、對預防視力喪失重要性的認識以及是否能進行血糖自我監測等。此外,也應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如是否存在焦慮或抑郁。(2)自我護理能力宣教:首先,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患者所面對的健康問題或疾病,宣教內容包括疾病的原因、癥狀、治療方法以及可能的預防措施。指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R)的患者理解DR的病理過程、可能的并發癥以及如何預防視力進一步惡化。自我護理能力宣教還應該包括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如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的運動、足夠的睡眠、避免吸煙和過度飲酒等。對于DR患者,特別需要強調控制血糖和血壓的重要性。(3)強化心理干預:護士可以提供策略來幫助DR患者應對與視力喪失相關的焦慮和恐懼,包括引導患者與同樣病情的病友交流,以獲取支持和共享經驗。(4)飲食指導:DR患者可以接受有關如何選擇對眼睛健康有益的食物的教育,如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此外,患者還應接受有關如何控制血糖的指導。(5)用藥指導:需要了解患者所服用的所有藥物的使用方法和可能的副作用,包括降糖藥和眼藥。患者需要知道什么時候、如何以及與什么食物一起服用這些藥物。(6)眼部護理:DR患者需要學習如何進行日常的眼部護理,如避免眼睛受到傷害,定期接受眼科檢查,以及注意視力變化的早期跡象。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MCMQ(醫學應對問卷)評分,量表內容主要包括三個維度(面對、回避及屈服),總共20個條目,維度的分值越高則表示個體更傾向于積極應對壓力或疾病。
(2)采用GQOLI-74(生活質量綜合評定表)評定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共分為四個維度(健康狀態、身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健康),每個維度的總分值為100分,分值越高則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應對方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MCMQ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的MCMQ評分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GQOLI-74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的GQOLI-74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對比結果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見表2。
自我護理模式的核心概念是患者自身在健康管理中的主動參與和責任,包括了諸如疾病知識的理解、自我監測、藥物管理等各方面的技能[4]。對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術后的患者而言,掌握這些技能和知識可以幫助患者有效管理病情,降低并發癥的風險,提高生活質量[5]。從應對方式來看,自我護理模式可以幫助患者建立更積極的應對策略,降低對疾病的回避和屈服,從而更好地應對健康挑戰。生活質量的改善則體現在軀體、社會、心理和健康狀態等各個方面,顯示出自我護理模式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6]。

自我護理模式通過提供疾病知識、技能訓練和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7]。然而,自我護理模式的應用并非沒有挑戰。患者的年齡、教育水平、個人信念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到自我護理模式的效果。此外,對于一些需要長期和復雜的自我護理活動的患者,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術后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加個性化和持續的支持[8]。
綜上所述,自我護理模式可以改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術后患者的應對方式和生活質量。然而,如何更好地實施自我護理模式,以適應不同患者的需求和狀況,仍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李紅,張麗.自我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術后患者應對方式、生活質量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中華護理研究,2017,12(4):234-237.
[2] 劉娜,周文婷.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自我護理教育研究[J].中國糖尿病,2018,20(5):301-304.
[3] 張芳,趙曉云.自我護理模式在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9,34(2):113-116.
[4] 楊鳳云,李艷.基于自我護理模式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術后康復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17,33(1):57-60.
[5] 劉小芳,吳亞萍.自我護理模式在提高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應用[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6,18(3):228-231.
[6] 張靜,王秀麗.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自我護理知識、態度和行為研究[J].中國預防醫學,2018,19(6):456-459.
[7] 李濤,謝美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術后自我護理知識的培訓和應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1):18-22.
[8] 王瓊,陸曉虹.自我護理模式對提高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9,16(2):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