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是新時代新型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和重要力量,應該瞄準國家戰略需求,深挖科研育人內涵,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進行科教融合改革探索,聚力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本研究嘗試從強化價值觀引領、社會責任和科研倫理教育,著力構建跨學科研究與實踐平臺,實施導師制和科研團隊制度,加強開放型學生自主創新科研基地建設,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五個方面探討實現“雙一流”高??蒲杏说目赡苈窂?,以期為“雙一流”高校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蒲杏耍豢平倘趨R;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8.001
Five Path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Double First Class"
Universities: Shaping Future Leading Talents i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WEI Min, CHEN Zhixin, LI Heng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Abstract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battlefield and important force for cultivating new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new era. They should aim at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deeply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ombine their own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explore the reform of integrating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dependent talent cultivatio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possible paths to achieve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in "Double First Class" universities from five aspects: strengthening value guidanc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research ethics education, focusing on build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platforms, implementing mentorship and research team system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student independent innovation research bases, and conduc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ouble First Class" universitie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independent training.
Keywords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復興靠人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為高校加快自主培養創新人才指明了方向?!半p一流”高校是新時代新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和重要力量,應該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注重頂層設計、創新育人模式,以科教融匯為抓手,著力構建本科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路徑。目前部分高校在科教融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從宏觀層面來看,國內高校的科研育人實施現狀還沒有形成科學成熟的長效發展機制,在思維理念、頂層設計、實施策略方法和政策、基礎保障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普遍問題。部分高校的科研育人工作針對性不強,對其重視程度不高、支撐力度不足,沒有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沒有被完全激發,缺乏良好的校內科研育人氛圍和環境。部分高校雖然采取了相關措施,但實施過程流于形式,存在學生參與度低、效果不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研究嘗試從整合科研育人主體資源的角度出發,通過強化價值觀引領、社會責任和科研倫理教育,著力構建跨學科研究與實踐平臺,實施導師制和科研團隊制度,加強開放型學生自主創新科研基地建設,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五個方面探討實現“雙一流”高??蒲杏说目赡苈窂?,以期為“雙一流”高校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1 強化價值觀引領、社會責任和科研倫理教育
高??蒲杏司哂小磅r明的思想引領性”特征?!半p一流”高校在建設和執行育人理念和育人體系的過程中,應有目標、有責任、有計劃地組織和開展科研活動,在訓練學生科學思維、開闊其學術視野、增強其實操能力的同時,將思政教育寓于科研活動中,通過挖掘相關背景知識、人文因素、時政態勢等素材,與課題研究深度融合,使學生在科研過程中切身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和肩負民族復興大業的責任感,在激發學生對科研和專業熱情的同時,也牢固樹立了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同時,在推進科研育人的過程中,高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激勵教職工把個人學術追求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結合起來。此外,科研倫理是科研活動的基石,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從事科研和培養學生從事科研的過程中,還應該強化科研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誠信意識。通過案例教學、研討會等形式,讓學生深刻理解科研活動中的道德規范和社會責任,為其未來的科研工作奠定堅實的倫理基礎。
2 著力構建跨學科研究與實踐平臺
“雙一流”高校具有較強的科研平臺和人才聚集優勢,不論從全球科研發展的趨勢,還是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規律來看,高校都應著力搭建跨學科研究與實踐平臺,促進不同學科間的交流與融合,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術視野,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從操作層面,可以探索建立(虛擬)跨學科研究中心(小組),成立以特定主題或問題為中心的(虛擬)跨學科研究機構,比如人工智能與健康研究中心、可持續能源與未來智造研究所、生物醫學工程與人工智能研究小組等,以此為平臺,聚集不同學科的教師和學生,對共同感興趣的科學問題開展研究;可以開設跨學科課程,讓學生在本科或研究生階段就能接觸到多學科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可以搭建在線協作平臺,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在線跨學科協作平臺,讓師生能夠跨越地理限制,進行遠程交流、資料共享和項目管理;可以構建國際跨學科合作網絡或加入國際研究網絡,與海外高校及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為師生提供參與國際跨學科項目的機會。蘇州大學生命科學拔尖創新英才班還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通過“雙聘”等制度,整合校內外主體資源,邀請不同學科背景的專家學者、教師、學生舉辦各類跨學科科研活動。推進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鼓勵和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課外實踐活動。動員成長陪伴導師、班主任及學院教職工,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各類科研項目和學科競賽,效果顯著。
3 實施導師制和科研團隊制度
優秀的導師是科研育人的關鍵因素。目前部分高校實施“本科生成長陪伴導師”制度,從專業教師、科研人員中選聘導師,從思想引領、學業指導、生活幫扶等方面陪伴學生成長,效果顯著。從科研育人的角度來看,成長陪伴導師還應擴大外延,充分利用專業教師的科研優勢,為學有余力、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較強的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和支持。同時,還應鼓勵導師組建由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組成的科研團隊,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和集體協作能力。高校還應建立配套保障措施,鼓勵高水平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機構指導本科生科研,全力推進本科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科研團隊,開展創新性、探索性實踐。
例如,武漢大學在《關于進一步推進本科生參與科研項目工作的意見》中提出“我校教師承擔的各級各類研究項目(縱向項目、橫向項目、學校設立的自主科研項目)須吸收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參與科研”,在制度層面對教師的科研項目須指導本科生參與進行了要求。蘇州大學蘇州醫學院生命科學拔尖創新英才班在“本科生成長陪伴導師”制度的基礎上,從下屬各學院、科研院所、附屬醫院、合作單位選聘優秀學者建立“導師庫”,學生入學后,可以與導師基于學術興趣進行互選,還制訂了相應管理辦法和評價機制,提供科研資源支持,招生至今,學生在SCI論文發表、專利、省級以上科創項目立項、三大賽獎項、學科競賽獲獎等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績。
4 加強開放型學生自主創新科研基地建設
高質量的實驗室和科研基地是科研育人的物質保障。科研基地作為承擔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載體,具有支撐學術創新、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重要作用,同時也肩負聚集尖端科技人才團隊、培養科研人才、促進跨學科融合的任務,代表了高校的科研水平與實力。一直以來,高??蒲谢氐挠俗饔弥饕性谘芯可鷮用娴呐囵B,且存在缺少宏觀發展規劃、資金來源單一、資源分配不合理等現實問題。面對新形勢,高校應提高站位,努力探索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聚焦學生創新思維、創新實踐能力提升的開放型學生自主創新科研基地建設,應從科研育人角度出發,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和優勢加大投入,加強組織協調、整合資源優勢,建設和開放現有科研基地,為本科生科研提供豐富的實踐資源。從操作層面來看,高校應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中心建設力度,拓展功能,將實驗中心、動物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場地及實訓管理等工作納入雙創學院統一管理,用于支持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學科競賽及各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高校各級各類實驗室、研究平臺應向參與科研項目的本科生全面開放。例如,蘇州大學蘇州醫學院為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主選擇參加綜合性、創新性或研究探索性實驗項目,其下設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合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每學期組織相關院系的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通過網站發布開放性實驗項目供學生選擇,旨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
5 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是提升科研育人水平的重要途徑。對于國際化人才培養,“雙一流”高校正在進行積極深入的探索,但在人才培養理念、師資隊伍建設、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問題。通過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學生提供出國交流、參加國際會議、與世界頂尖的學者和研究機構交流的機會,能夠讓學生學習到國際先進的科研理念和方法,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是促進全球資源流動和優化配置的關鍵力量。
從科研育人的角度出發,高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應摒棄自上而下的決策弊端,調研全院師生的意見建議和訴求,形成明確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實施方案和發展規劃;應加強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結合科研平臺和學科建設,重視國際化師資的引進和培育,通過靈活形式邀請國際知名教師來校授課,將本校優秀教師派至合作高校交流學習等;應建立融合式的課程教育體系和個性化的教學管理模式,打造跨學科的國際化課程,根據不同的國際交流需求,定制不同的國際交流項目。以蘇州大學的做法為例,第一,利用學校資源與國家留學基金委建立合作,大力開拓國家公派出國留學渠道,積極申請如“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等計劃。第二,利用各類資源,開拓相關短期交流項目,如交換生項目、課題研究、寒暑假夏令營、國際學術會議等。第三,開展中外合作培養項目。憑借學校與學院的辦學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與國(境)外著名高校開展“3+1+1”“4+1+1”“1+X”等本碩貫通項目。此外,蘇州大學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合作開展的“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邀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劍橋大學等高校各個學科領域的知名教授進行直播授課,免費向全校在籍學生開放,為學生提供了國際化的學習與科研環境。
在當前經濟與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新質生產力的重點在于創新與技術的不斷迭進,其核心還是創新人才的驅動。“雙一流”高校應瞄準國家戰略需求,深挖科研育人內涵,嘗試通過強化價值觀引領、社會責任和科研倫理教育,著力構建跨學科研究與實踐平臺,實施導師制和科研團隊制度,加強開放型學生自主創新科研基地建設,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五大路徑,凝聚各方共識、匯聚各界力量,聚力塑造未來自主創新領軍人才,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基金項目:2023年度蘇州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研究項目“高校科研育人的內涵、特征與路徑研究——以蘇州大學生命科學拔尖創新巴斯德英才班為例”。
參考文獻
[1] 程墨,劉玉,歐媚.瞄準國家戰略需求,造就拔尖創新人才[N].中國教育報,2024-3-3(01).
[2] 劉在洲.高校科研育人的內涵、特征與實踐方略[J].思想理論教育,2021(3):106-111.
[3] 魏敏.新時代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優化對策[N].江西日報,2023-03-30(12).
[4] 魏敏.進一步高??蒲杏说膬群⑻卣髋c路徑研究——以蘇州大學生命科學拔尖創新巴斯德英才班為例[J].新絲路,2023(12):178-180.
[5] 孫超.“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蒲谢仄脚_建設的現實困境與優化策略[J].科教導刊,2023(19):30-32.
[6] 許樂,李雪巖.新時代思政教育視域下高校科研育人的路徑研究[J].吉林教育(高教黨建與思政版),2023(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