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文章基于新文科內涵與數字化的耦合邏輯,從培養目標重設、課程體系重組、教學體系重構、實踐體系重建、考核體系重置五個維度探討數字化重構的路徑和方法,并從制度保障、資源保障、動態支持等方面給出了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數字化重構的保障措施,以期為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供理論啟示。
關鍵詞 新文科;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數字化重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8.018
Digit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Tourism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Liberal Arts Guidance
GAO Junbo, CHEN Liang
(College of Tourism,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oupling logic between the connota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and digitalization, and explores the path and methods of digital reconstruction from five dimensions: resetting training objectives, restructuring curriculum system, restructuring teaching system, restructuring practice system, and resetting assessment system. It also provides measures for the digital reconstruction of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resource guarantee, and dynamic support,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inspir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China.
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tourism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model; digital reconstruction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旅游業也面臨數字化轉型的迫切需求。作為培養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徑,旅游管理專業面臨著培養信息化時代需求的高素質旅游人才的重任[1]。傳統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無法滿足旅游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已成為旅游教育和旅游產業領域共同關注的問題[2]。新文科發展理念為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3],新文科導向下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建設[4]、特色培育路徑[5]、人才培養體系構建[6]、人才培養方案優化[7]等受到廣泛關注。旅游管理是一門應用導向型專業,數字技術為學科交叉融合發展拓展了空間,也為豐富教學內容和優化育人方法提供了平臺[8]。因此,新文科導向下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數字化重構路徑和保障體系亟須系統梳理和研究。
1 新文科與數字化的耦合邏輯
新文科強調文科與科技的融合,倡導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實踐創新、培養具備跨學科能力的復合型人才[9]。它要求文科教育不僅要有深厚的文科底蘊,還要具備跨學科、綜合性、創新性的特點。新文科教育旨在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創新精神、批判性思維和人文素養的高素質人才。數字化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生活質量。數字化具有跨界、互聯、智能、個性化的特征,它正在深刻地改變著社會生產方式、消費方式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新文科與數字化的耦合邏輯在于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文科專業交叉融合,以實現知識擴展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主要表現在數字化為新文科技術賦能、教學實踐內容延伸、課程體系更新、教學方法創新、服務社會功能強化、國際化視野拓展等六個方面(見圖1)。新文科與數字化的耦合關系促進了新文科教學改革,同時也為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場景。新文科與數字化耦合的路徑包括:創新教育模式,如在線教育、混合式教學等;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推動文科研究與現實問題的結合,如社會熱點問題、國家戰略需求等;加強文科與科技領域的合作,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在新文科導向下,通過應用數字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體系、實踐體系、考核體系等方面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數字化重構,可以提升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培養真正適應旅游業發展需求的高水平人才。
2 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數字化重構
2.1 培養目標重設
培養目標重設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行業需求的變化,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以信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為例,2019版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為:本專業培養適應現代旅游業發展需要,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與專業領域相適應的綜合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具有扎實的旅游專業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各類旅游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機構等從事經營、管理、策劃、咨詢、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此培養目標存在與傳統的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所共有的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缺乏對新技術和新趨勢的關注、缺乏明確的職業導向、缺乏對實踐能力的要求等諸多問題[10-11],導致學生就業競爭力下降,職業發展受限。
2023年,在2019版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學校對培養目標進行了重新定位,調整為基于新時代文化和旅游業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以新文科理念為統領,依據學校“扎根河南,立足大別山,服務中原,面向全國”的人才培養理念和旅游學院“培養具有扎實管理理論知識與業務技能,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政府管理部門從事管理、教學和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的使命,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適應現代文旅產業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與專業領域相適應的綜合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專業實踐能力,以及扎實的旅游專業理論素養、創新創業能力以及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各類文化和旅游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機構從事經營、管理、策劃、咨詢、培訓、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相較于2019版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2023版培養方案在適應新時代文化和旅游業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強調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強化創新精神和專業實踐能力、增加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擴大就業領域等方面進行了優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旅游業的發展需求,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潛力。
2.2 課程體系重組
重組課程體系,可以使旅游管理專業的教育更加貼近現實需求,培養出具備信息化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旅游行業的發展作出貢獻。以信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為例, 2023版的畢業學分由2019版的155提升為158,必修課占總學分的比例由2019版的67.10%微降至64.56%,在總學分增加的基礎上,提升了選修課的學分比例,給了學生更大的課程選擇自由度。并且將限制性選修課細分為通識教育平臺課程和專業拓展平臺課程,任意性選修課也細化為專業拓展平臺課程和素質拓展平臺課程。從整體上對課程結構和學分構成進行了優化。
在具體課程設置上,2023版培養方案在學科基礎平臺課程中增加了“大學語文及應用文寫作”課程,以加強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在選修課中新增了“旅游地理信息系統”“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國家公園與旅游”“旅游新業態案例解析”“Python程序設計”“旅游規劃制圖”“旅游景觀設計”“數據挖掘與旅游大數據運用”“智慧旅游”“旅游電子商務”等與當前旅游業發展熱點和趨勢相關的課程,淘汰了“旅游計調與外聯”“市場調查與預測”“旅游可持續發展”“旅游公共關系學”“化妝技巧與形象塑造”“茶文化節實訓”“信陽鄉村旅游發展概況”等與當前旅游業發展需求不匹配或理論化的課程。通過重組課程體系,可以解決傳統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課程設置陳舊、缺乏創新能力培養、跨學科交叉不足、職業素養培養不足等諸多問題及弊端[12],使學生在面對旅游業日益激烈的競爭時能夠脫穎而出。
2.3 教學體系重構
通過數字化重構教學體系,可以提升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出適應數字化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圍繞這一目標,可從4個階段,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評估―行業合作重構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體系(見圖2)。首先,教學內容是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體系的基礎,決定了學生所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在重構過程中,需要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需求,不斷更新和優化課程設置,增加實踐性和前沿性的內容,以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高水平旅游管理人才。教學內容應涵蓋理論、實踐、案例、技能等多個方面,注重學科交叉和綜合素養的培養。其次,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內容的重要手段,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體系重構中,應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采用多元化、互動式、情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采用案例分析、實地考察、模擬演練、線上線下相結合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實踐能力。再次,學生評估是檢驗教學質量和培養成果的重要途徑。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體系重構中,應建立科學、合理、多元化的學生評估體系,既要關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要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等方面的表現。評估方法可以包括考試成績、實踐成果、競賽成績、課堂表現、綜合素質等,力求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發展。最后,行業合作是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體系重構的重要支撐。通過與企業、行業協會、政府部門等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師資培訓、項目合作等多方面的支持。在重構過程中,學校應主動適應行業發展,加強與產業的對接,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以更好地為學生的就業和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2.4 實踐體系重建
旅游管理專業實踐體系重建是指在新文科導向下,針對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調整、優化和完善,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使其更好地適應旅游業發展需求和企業要求。一是改革教學方法,采用項目驅動、案例分析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等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數字化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字化思維;二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和培養一批具備豐富實踐經驗、掌握先進數字化技術的教師。同時,鼓勵教師與企業合作,了解行業動態,不斷提升自身教育教學水平;三是與企業、研究機構緊密合作,共同開展課題研究、技術研發等,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四是建立多元化、全過程的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過程表現,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加強對學生數字化能力的評價,確保培養出具備實際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
2.5 考核體系重置
旅游管理專業考核體系數字化重置,是指在原有考核體系的基礎上,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和平臺,對傳統考核方式進行系統性改革,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培養適應行業發展需求的人才。考核體系重置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一是明確考核目標,即通過考核來評估學生是否已掌握旅游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以及其職業素養是否達到行業和企業的要求;二是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在線測試、項目報告、模擬操作、小組討論、日志記錄等,以全面評估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三是合理的考核頻率,根據教學進度和實際需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例如,每學期末進行綜合性考核,同時每月進行階段性考核,實時監控學生的學習進展。
3 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數字化重構保障措施
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數字化重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等多個層面。在此過程中,建立有效的保障體系是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首先是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與數字化教學相匹配的教學管理制度,包括課程設置、教學評價、教學督導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其次是教學資源保障。加強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包括線上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在線教學平臺等。同時,保證這些資源的更新和維護,確保資源的實用性和前瞻性;最后是動態支持。構建包括政府、學校、企業、行業組織等多方參與的動態支持體系,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校企合作、行業反饋等方式,形成良性互動和持續改進的機制。
4 結語
新文科導向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數字化重構無疑是對時代挑戰的積極回應,也是對旅游行業需求及旅游專業教育的關鍵創新,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和現實意義。基于此,文章以新文科導向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數字化重構為切入點,從數字化為新文科技術賦能、教學實踐內容延伸、課程體系更新、教學方法創新、服務社會功能強化、國際化視野拓展等6個方面梳理了新文科與數字化的耦合邏輯;隨后,從培養目標重設、課程體系重組、教學體系重構、實踐體系重建、考核體系重置五個維度探索了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數字化重構路徑;最后,從制度保障、資源保障、動態支持三個角度給出了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數字化重構的保障措施。總體上看,這一模式的實施和推廣仍需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完善,以期為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作出更大的積極貢獻。
*通信作者:陳亮
基金項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21SJGLX444);河南省2022年度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2022-JSJYYB-037);2023年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與治理提升工程項目(YJS2023AL079)。
參考文獻
[1] 田里,劉亮.新文科背景下旅游高等教育課程體系構建[J].旅游學刊,2022,37(8):3-5.
[2] 田冬雨.數智化時代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探究[J].西部旅游,2023(12):76-78.
[3] 邱漢琴,杜瑩瑩.新文科背景下數字文旅人才培養的創新與實踐[J].旅游學刊,2022,37(8):1-3.
[4] 馬勇,余楚鳳.新文科視域下旅游管理類“金課”建設的思考——以“旅游規劃與開發”為例[J].旅游論壇,2021,14(2):105-112.
[5] 屈小爽.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特色培育研究——以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3,6(2):121-124.
[6] 付麗娜,劉海英.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以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方向為例[J].旅游縱覽,2022(18):24-26.
[7] 王暉,熊禮明.新文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研究——以長沙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2(49):62-65.
[8] 黃銘,韓志強.教育數字化賦能新文科建設創新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23(6):46-49.
[9] 姜曉萍,張偉科.新文科理念下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23(10):75-81.
[10] 肖洪根,王敏.“中國旅游高等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前景展望專題討論”概要[J].旅游學刊,2009,24(7):96.
[11] 趙志峰.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研究述評[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0,23(3):50-53.
[12] 李柏文.響應社會需求的旅游動態課程體系構建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旅游科學,2009,23(4):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