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出生于湖北宜昌的諶利,從小就對武漢乃至湖北與法國的特殊淵源有所了解。1995年,諶利考入武漢大學世界經濟系。那個年代,國內大眾對法國獨特的高教體系并不熟悉,而武漢大學作為最早的法國高教合作院校,有著豐富的中法交流經驗與資源。大學期間,諶利瞄準了位于巴黎的歐洲第一商學院(HEC),1999年一畢業就毅然去了法國,完成學業目標后又干脆定居在了巴黎。
畢業頭幾年,諶利通過在法國瑪澤(Mazars)會計師事務所的巴黎總部從事企業咨詢工作,積累了一些咨詢工作經驗與人脈。2008年,恰逢中國企業掀起進軍海外的大潮,有國內企業的CEO來巴黎與諶利面談,表示急需歐洲本地的隊伍支持。于是,諶利決定獨立創業,遂創辦了SC投資咨詢公司,開始協助中國企業進行海外拓展與合作。如今,諶利已成為資深的中國商務專家,見證和參與了不少企業在中法兩國的發展。
定居20多年,在諶利的心目中,巴黎是一座魅力悠久、開放包容、自由且充滿機會的城市。在法國,有“巴黎與巴黎之外”的說法:全國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巴黎大區,巴黎的城市規模要比法國第二大城市大出數倍。在歐洲,巴黎也是“斷檔第一”——各國際機構和世界500強企業紛紛落戶于此,文化場所與各類文化活動更是遍地開花。作為蜚聲世界數百年的國際大都市,巴黎匯集了世界各地的各路英豪,諶利也在此見識到不少超出想象的項目和資源。巴黎還是一座對華人友好的城市,巴黎大區內定居了幾十萬華人,每年還有好幾千中國留學生來到巴黎求學,因此巴黎的中餐水平在歐洲難逢敵手,各種中國主題的活動也是層出不窮。中資機構落戶巴黎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數量每年都在不斷增加,近年更是有加速趨勢。
十多年來,從銀行業到地產業、從鐵路業務到電動汽車產業、從彩妝生產基地到汽車生產線、從文化小鎮到游艇俱樂部……諶利主導和參與了不少行業的中歐合作項目,覆蓋面極其廣泛。他用幾個“最”字,為記者講述了其中那些令他印象深刻的案例。
比如,入選2015年中法工商峰會簽約儀式的歐萊雅宜昌項目無疑是規格“最”高的。此項目是歐萊雅集團正式與諶利的家鄉——宜昌市政府簽署的宜昌天美工廠共同投資計劃,主要致力于利用水電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實現零碳排放,讓宜昌天美工廠成為亞太區首家零碳工廠。而宜昌天美工廠也是歐萊雅集團在亞太地區最大的彩妝生產基地,這一全球標桿的示范意義不言而喻。該計劃作為中法可持續發展戰略項目之一,被兩國政府選為2015年圖盧茲中法工商峰會簽約項目,在兩國總理見證下,諶利作為中方代表,與歐萊雅集團總裁正式簽署項目協議。

再比如,2016年協助中國企業承建標致雪鐵龍集團在法國東部的汽車生產線,令諶利感觸“最”深。因為這讓他親身感受到中國在工業領域的大翻身。作為工人的兒子,他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機械生產車間里玩耍長大的。他清楚地記得,廠里那時引進意大利的生產線,還專門高薪聘請意大利專家駐廠安裝調試和培訓了很長時間。沒想到30年過去,換成是中國設備商來法國承建國際知名品牌的汽車生產線,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此項目推進過程中,雙方的合作非常融洽,法方不僅對中方設備的品質沒有絲毫質疑,還對中方團隊的施工效率贊不絕口。從那以后,諶利注意到,越來越多的歐洲生產線都是由中方設備商來承建,包括近年法國上馬的多家鋰電池工廠,甚至不少是中法合資的項目,這令人無比欣慰與自豪。他也開始與這些勇闖海外的中國設備廠商展開合作,盡可能多地協助中國現代工業力量閃耀歐洲。
隨著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企業在歐洲的項目也越來越大手筆。比如今年諶利正在主導的一個項目,為一家中國新能源企業在歐洲進行數億歐元的融資,可以說是融資額“最”大的項目。同時,諶利協助該企業在法國參與多個大型項目的新能源部分,每個項目都是投資數千萬歐元,未來還可能在法國建廠來滿足這些項目的需求?;叵胧畮啄昵?,他就曾協助中國光伏廠商在歐洲多國建成了不少電站項目。而近幾年,中國在新能源賽道更是全面發力,幾乎全產品線大舉進軍歐洲,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作為全球環保減排的“急先鋒”,歐洲一直是中國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市場。諶利深信,未來中國企業在歐洲將大有可為。
多年來,諶利見證了不少中歐合作項目從達成意向到成功落地。在各種中歐項目的推進中,由于雙方在所處環境、認知和習慣上的種種差異,經常出現這樣那樣的困難,導致半途擱置或放棄的比例不低。那么,中法合作雙方最看重什么?諶利試著總結出成功案例背后的三個關鍵因素:
一是克服困難的動機力。不論是對人還是對項目,歐洲人很看重對方所表現出來的意愿與動力,因為這是能排除萬難走到最后的關鍵。那么,面對困難時,不僅自己要做好實際準備和心理建設,還要做好雙方間的溝通交流,避免令對方誤解為已放棄合作努力。在這方面,在對方國境內設置有力的常設機構,派駐善于溝通的負責人,是非常關鍵的一點,這是增強雙方互信與合力的基礎。
二是腳踏實地的期望值。作為老牌發達國家匯集的區域,歐洲的經濟增速與發展方式肯定不同于中國,收益率和復雜性也不是一個水平。在國內無往不勝的經驗,并不一定能簡單復制到歐洲,在國內收益豐厚的模式,在歐洲也不一定效果相同。因此,在制定計劃時,務必要深入了解歐洲實情,摒棄過于美好的幻想,要認識到歐洲的主要特點并非冒險家的樂園,而是穩定可靠的市場與環境。
三是互相尊重的交往方式。這種尊重,并不是來源于地位高下,也不是赤裸裸的唯利是圖,而是體現出基本的善意與友好。相互尊重表現在了解對方國情、理解對方立場、尊重對方習俗,以及保障對方利益上,這樣才是能夠達成項目合作的態度。反之,被直接批評為“暴發戶心態”的失敗案例,也沒少出現過。
雖然長年生活在法國,但作為一位致力于服務國家需求的中國商務專家,諶利保持著時刻關注中國時政熱點的習慣。當“中國式現代化”等話題受到全球關注時,他也會觀察法國企業界的態度,尤其是他們如何付諸行動,參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
令諶利感到驕傲的是,對于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法國各界曾經非常推崇,這種態度在十幾年前達到高潮,持續數年。法國各大主流媒體都開設專欄節目甚至推出中國??瘉碇鲃有麄髦袊陌l展成就。他本人也曾受法國經濟電視臺邀請參加直播訪談節目,與主持人和法國專家一起探討中國在歐投資的話題。他還參加過很多中國主題的論壇與智庫研討,在這些討論中,法國各界非常認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和成就,也非常重視中國在未來世界的重要地位。面對中國的迅猛發展,法國各界一致認為不可錯過這波合作機遇。不只是大企業,很多中小企業也開始積極到中國尋找機會,他自己就曾帶法國一些中小企業到中國與中方企業洽談合作。即使這些嘗試并非都能成功,但這種對中國機會的信心與嘗試,在歐洲中小企業有限的自身條件下,著實是難能可貴的。在諶利參加過的一些經貿論壇上,很多扎根中國多年的法國企業集團也一直在積極講述與中國交流的各方面經驗,這對于保持法國業界對中國的信心與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疫情后,中國重啟對外合作,并著力以“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進軍海外,這引起了全球業界的關注。法國則是展開了積極合作,比如與中國企業合作在法國北部地區建立了一系列政府項目級別的鋰電池工廠,由馬克龍總統親自出面,打造“鋰電池谷”;法國政府還主動邀請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新能源車廠商到法國落戶建廠等。
今年4月23日,諶利在法國巴黎參加了疫情后首次線下重啟的第七次中法產業合作圓桌會,中方由中國工信部副部長帶隊,率各主管機構及各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參會,競相展示中國業界的發展,傳遞與法國合作的經驗和意愿。而法方也是眾多大集團首腦悉數出席,雙方認真研討了未來產業的新方向和新機遇,并回顧和展望了中法業界攜手共進的歷程與前景。六個多小時的會談中,雙方多次聚焦中國的光伏、氫能、電池、電動汽車等優勢產業,卻絲毫未提及所謂“產能過?!钡恼f法。與會人士一致關注的方向還是如何更好地提升產品和方案的質量,如何更好地促進業界的整體發展。諶利感到,這樣的氛圍是非常健康和積極的,明顯有利于中法合作的擴大與深入。

由此可見,法國業界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認知是理性與肯定的,并且愿意持續投身到合作共贏的洪流中。只要中法雙方堅持深入交流、互信互惠,“中國式現代化”一定能給法國帶來不少啟發與收益。
這些年來,諶利帶領公司多次參與在巴黎舉辦的經貿和智庫論壇,向外方展示和傳播中國的真實信息,探討潛在的合作機會;多次協助組織歐洲企業團赴中國參加各種博覽會和行業論壇,以及赴各地考察和洽談;多次協辦中國地方政府團赴歐考察與宣講,對接歐洲資源,包括協助篩選和商簽友好城市協議、工業園合作協議、文化項目合作協議等;協助多家中國高校和研究機構到法國及歐洲對接合作機構、探討項目合作、招募英才;推動中法醫療系統間的交流合作,并協調兩國間的救災物資捐獻和送達;多次協辦協助中國文化團體到法國及歐洲的展覽、演出、研討,組織法國藝術家和藝術品到國內多個城市巡展;協助中方與法國和瑞士甲級足球俱樂部的合作,包括青訓、球員引進、IP合作以及收購考察,等等,在促進中法民間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提及中法企業合作的前景,諶利非常看好。首先,中法經貿合作可提升空間巨大,僅僅對比一下中德兩國間已有的合作規模,就知道中法間還有不少進步空間。而中法兩國高層已經表示將力推合作的產業方向眾多、體系完整。再考慮到中法間在歷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獨特的友好淵源,雙方經貿合作的力度確實是有待提升到與之相稱的水平。目前,中法合作的局面是一片“叫好”,正需要更多雙方企業通過具體項目的成功合作來促成“叫座”的成績單。
其次,從長期來看,在國際關系層面,法國和中國將互為重要伙伴。法國一向主張歐盟獨立自主,這與中國轉向歐洲的國際戰略不謀而合,因此未來數年雙方必將深化政經合作。近年諶利在巴黎會見的不少中國企業董事長和CEO,都親口表達了他們企業國際戰略轉向歐洲的具體意向。中國企業到法國開設代表處和分公司,搭建本地團隊,拓展本地合作的舉措,也在最近幾年不斷增加。
最后,雙方企業的配合度越來越高。經歷了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企業的出海能力越來越強,戰略眼光也越來越好,而法企也加深了對中國和中國企業的認知和理解,雙方的合作靈活性正在不斷提升。如今,法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第三大貿易伙伴和第三大實際投資來源國,中國是法國在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的貿易伙伴。2023年,中法雙邊貿易額達789億美元;中國自法國進口增長5.5%,雙向投資和新興領域合作蓬勃發展;中國已連續3年成為對法投資和創造就業的第一大亞洲國家,對法直接投資存量近49億美元。目前,中國投資者的投資超過900家法國企業;2024年1—2月,法國實際對華投資增長585.8%。在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合作項目的成功率也在不斷提高。
今年5月6日,習近平主席在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閉幕式上致辭表示:“我們正在謀劃和實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這將為包括法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帶來更多合作共贏的機遇?!痹谥蟹ǜ邔拥拿芮袦贤ㄏ?,在目前的有利局面下,諶利相信,只要中法雙方展現誠意、務實互信,未來數年中法企業合作將迎來突飛猛進的發展。
(諶利/供圖)
責任編輯: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