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自由還是保護:19、20世紀英國圍繞關稅與貿易問題的爭論

2024-08-04 00:00:00滕淑娜吳婷婷朱新順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4年2期

摘 要: 19世紀至20世紀初, 英國出現了兩次圍繞關稅與貿易問題的大爭論, 兩次爭論都圍繞著貿易保護與自由貿易問題展開。爭論中, 雙方各持己見, 持貿易保護觀點的一方認為, 英國實行貿易保護、 設置關稅壁壘有利于保護本國經濟不受外來經濟的侵擾, 進而有利于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 主張自由貿易的一方則認為, 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進行, 英國對國際商品市場和廉價原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而實行自由貿易、 減少甚至取消關稅壁壘更能促進英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兩次爭論的結果最終均以自由貿易的勝利而告終, 由兩次爭論可見, 一國貿易、 關稅政策的選擇與該國的國內國際形勢、 國家利益集團、 政黨及大眾輿論等密切相關。

關鍵詞: 自由貿易; 保護主義; 關稅改革; 谷物法; 約瑟夫·張伯倫

中圖分類號: K561. 4; F1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1217 (2024) 02-0141-09

收稿日期:" 2024-02-15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0BSS049) : 19-20世紀英國關稅與貿易沖突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18ZDA212) : 多卷本英國賦稅通史。

作者簡介: 1. 滕淑娜 (1975-) , 女, 山東萊陽人, 山東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歷史學博士, 山東師范大學校外合作博士生導師;

2. 吳婷婷 (1998-) , 女, 山東萊陽人, 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

3. 朱新順 (1999-) , 男, 山東滕州人, 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

19世紀至20世紀初, 英國圍繞關稅和貿易問題進行了兩次大爭論。第一次是在拿破侖戰爭結束后, 受工業革命影響, 英國工業生產力得到快速發展, 對國際市場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現行關稅和貿易政策已不能滿足英國發展的需要。由此, 19世紀初, 圍繞保護還是自由、 是否繼續設置關稅壁壘進行了一場大的爭論。19世紀中期, 《谷物法》 和 《航海法》 的廢除標志著自由貿易主義者的勝利, 英國進行了一系列降低甚至是廢除關稅的改革。然而, 19世紀70年代以后, 美國、 德國等國家興起并設置關稅壁壘、 實行貿易保護主義, 這對英國的國際地位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因此, 英國國內圍繞自由還是保護展開了第二次大爭論, 這次爭論仍以自由貿易者的勝利結束。回顧19世紀至20世紀初英國歷史上這兩次大爭論, 一可系統了解貿易和關稅政策演變對英國的重要影響, 二可為今日中國的貿易政策和關稅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和思考。

目前, 國內學術界有關19、 20世紀英國關稅和貿易政策的專門論述尚不多見, 【代表性研究成果有: 孫瑩:" 《英國1903-1906關稅改革運動的失敗探析》 , 《歷史教學》 (下半月刊) 2020年第12期; 孫瑩:" 《約瑟夫·張伯倫關稅改革運動中的經濟思想研究》 , 《歷史教學》 (下半月刊) 2019年第11期; 孫瑩:" 《歷史學派帝國特惠思想和張伯倫關稅改革運動》 , 《學海》 2018年第2期; 滕淑娜:" 《論20世紀初英國關稅改革與自由貿易之爭》 , 《歷史教學》 (下半月刊) 2016年第4期; 劉成:" 《英國廢除〈谷物法〉芻議》 , 《史學集刊》 2013年第1期; 歐陽萍:" 《從關稅改革看英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轉變》 , 《學海》 2011年第5期; 張本英:" 《羅伯特·皮爾與〈谷物法〉的廢除》 , 《學海》 2003年第5期等。】學者們的研究更多聚焦于對英國某個時段的關稅及貿易問題進行論證。有鑒于此, 文章以保護還是自由為切入點, 對19世紀至20世紀初英國歷史上圍繞關稅與貿易問題的爭論進行梳理, 以期厘清這一階段英國關稅與貿易政策的演變歷程、 爭論的內容和特點, 爭論中政黨、 各利益集團的態度和政策差異及趨同, 以及爭論的影響和啟示等問題。

一、 自由還是保護: 19世紀初到19世紀中期的爭論

拿破侖戰爭結束后, 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 英國的生產力迅速發展, 新興工商業資產階級迫切希望打開世界市場, 獲取廉價的原料和商品銷售地。但此前的重商主義理論在英國仍占主導地位, 在這一理論的主導下, 為了維護土地貴族利益, 政府頒布了 《谷物法》 。 《谷物法》 的推行阻礙了新興制造業的發展, 同時妨礙了新興工商業資產階級的利益, 對工人階級等社會普通群眾的生活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對此, 英國社會各階層圍繞關稅和貿易問題展開了19世紀的第一次激烈爭論。

這次爭論的核心問題是英國應不應該廢除 《谷物法》 , 摒棄重商主義, 實行自由貿易。圍繞上述問題, 英國社會各階層各持己見, 為方便闡述, 本文選取最有代表性的貴族階層、 中等階級、 工人、 經濟學家和時任首相的皮爾的觀點進行分析。19世紀初, 英國貴族階層不僅在政治上掌控權力, 而且是財富和土地的主要擁有者, 因此這一階層堅持推行 《谷物法》 , 反對關稅改革和自由貿易。就中產階級而言, 當時的中產階級主要包括商人、 金融家、 工業家、 城市富人、 資產階級, 【這里借用了赫克斯特教授對中產階級給出的定義——參見[英]E. E. 里奇、 [英]C. H. 威爾遜主編: 《劍橋歐洲經濟史 (第5卷) ·近代早期的歐洲經濟組織》 , 高德步、 蔡挺、 張林等譯,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2年, 第531頁。】其中, 工業資產階級是中產階級的主要力量。在貿易保護和自由貿易問題上, 工業資產階級認為 《谷物法》 不但會提高生產成本, 還會招致其他國家的關稅報復, 這樣 “既會增加英國工業品在國內的生產成本, 同時也會減少其在海外市場的銷售”【James S. Olson and Robert Shadle, eds. ,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British Empire, vol. 1, London: Greenwood Press, 1996, p.334. 】。出于這兩方面的考慮, 大部分工業資產階級反對推行 《谷物法》 , 主張實行自由貿易。工人階級則認為, 《谷物法》 的推行會降低他們的實際工資。對此, 一位名叫約瑟夫·肖 (Joseph Shaw) 的工人曾在奧爾德姆鎮 (Oldham) 舉行的一次反 《谷物法》 的集會上說道:" “長期以來, 我一直認為 《谷物法》 對工人階級非常有害, 我將告訴你我是如何證明這一點的。經過我的長期觀察發現, 當食品價格高的時候, 工資就會很低, 這充分說明了兩三年來斯托克波特 (Stockport) 和其他制造業城鎮的慘況。在當時, 小麥的價格高達每夸脫70先令, 而現在小麥的價格下降到每夸脫45先令, 每夸脫小麥那時要比現在多付25先令。因此, 在他消費的每夸脫谷物里, 他可以用來購買衣服和其他舒適的必需品的錢就會減少25先令。……因此, 我想說明谷物價格高時, 實際工資就低, 谷物價格低時, 實際工資就高。” 【John Bright and James E. Thorold Rogers, eds. , Speeches on Questions of Public Policy by Richard Cobden, vol. 1,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 1870, p.251. 】由此可見, 工人階級希望通過自由貿易, 以提高自己的實際工資。

除上述三大階級外, 英國的經濟學家也就自由還是保護進行了激烈爭論, 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數馬爾薩斯和李嘉圖之間關于 《谷物法》 的辯論。馬爾薩斯認為谷物法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英國國內谷物的生產, 以確保國內的糧食安全, 也就是所謂的 “國家安全威脅論”。而李嘉圖則對此做出反駁, 并指出: 國家安全論認為, 一旦發生戰爭, 敵對國家便不再對本國所需的糧食進行慣常供應; 此外, 即使在和平時期, 若糧食供應國因自然災害等不可預測的原因而導致糧食減產時, 也必然會引起糧食出口的減少, 進而對本國造成影響。而對此兩種擔心, 自由貿易都會予以有效應對, “就第一點而言, 一國向其他國家出口谷物, 如果對這種出口貿易加以阻撓, 就會使谷物價格大幅度下降, 從而在商業上引起毀滅性的災難; 在這種情況下, 即使將已投入到土地上的巨大資本立即撤回, 也依然無法避免使這個國家遭受巨大損失。” 【Piero Sraffa and M. H. Dobb, eds. , The Works and Correspondence of David Ricardo, vol. 4,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2, p.28. 】至于第二點, “只要自由、 廣泛的國際貿易秩序在世界范圍內已經確立, 如果一個國家在短期內出現了糧食短缺的問題, 那么這個國家的糧食就可以從世界上其他豐收的國家中得到補足。荷蘭在糧食上差不多全部依靠國外供應, 即使在歐洲的動蕩期間, 其糧價也是非常的穩定, 這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證據。” 【Piero Sraffa and M. H. Dobb, eds. , The Works and Correspondence of David Ricardo, vol. 4,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2, pp.31-32. 】

對于是否實行關稅改革這個問題, 英國首相皮爾 (Peel) 的態度對爭論的結果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起初和大多數傳統的托利黨人一樣, 皮爾對自由貿易持反對態度。在1841年, “皮爾正是作為保護主義者和反谷物法同盟的反對者上臺的”。【Ramsay Muir, A Short History of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vol. 2, London: George Philip amp; Son, Ltd. , 1927, p.402. 】但皮爾并不是一個極端的貿易保護主義者。在是否廢除 《谷物法》 實行自由貿易的問題上, 皮爾曾在1839年的一次議會發言中說道:" “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 《谷物法》 不僅要有利于農業的發展和地主階級利益的維護, 而且還要有利于工人階級地位的改善以及國家整體利益的實現, 否則谷物法在實際上就早已宣布完結了。” 【John Morley, The Life of Richard Cobden, vol. 1, London:Chapman and Hall Limited, 1881, p.150. 】1840年, 受經濟危機影響, 英國社會矛盾愈發尖銳。據資料統計, 當時城市技術工人的最高工資每周只有18先令, 伯明翰有將近五分之一的人口需要靠政府救濟過活。【Herbert L. Peacock, A History of Modern Britain 1815 to 1977,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1976, p.59. 】面對如此嚴峻的社會形勢, 1842年, 皮爾決定對 《谷物法》 做出修改, 通過降低進口谷物的稅率來降低谷物價格。皮爾認為, “英國是舊世界和新世界的主要連接點, 當它在財政實力、 創造力、 聲望和海軍實力方面超越所有國家時, 它不必害怕競爭。” 【Ronald Hyam, Britain’s Imperial Century, 1815-1914:A Study of Empire and Expansion, London: B. T. Batsford, 1976, p.30.】1845年秋, 愛爾蘭土豆危機爆發, 為挽救危機, 皮爾決定徹底廢除 《谷物法》 , 放棄對農業和大土地所有者的保護。

1846年6月, 議會通過廢除 《谷物法》 的議案, 爭論最終以自由貿易的勝利而告終。 “谷物法的廢除是自由貿易在19世紀取得的最偉大的勝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1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年, 第360頁。】“ 《谷物法》 廢除之后, 在英國, 所有繼續抵制自由貿易的企圖都隨之而去”。【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 British Histor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1782-1901) , London: Longmans, Green and Co. , 1922, p.276. 】自由貿易的推行優化了英國的產業結構, 推動了英國經濟的發展。有數據顯示, 1801年, 農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32.5%, 而工業占比只有23.4%; 而到了19世紀60年代, 農業的比重下降到17.8%, 工業所占比重上升為36.5%。【Phyllis Deane and W. A. Cole, British Economic Growth, 1688-1959:Trends and Struc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p.166. 】到維多利亞中期, 英國的工業生產能力超過了世界的總和。【錢乘旦、 許潔明:" 《英國通史》 ,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9年, 第269頁。】1831年國民生產總值為3.4億英鎊, 1861年國民生產總值上升為6.68億英鎊。【Phyllis Deane and W. A. Cole, British Economic Growth, 1688-1959:Trends and Structur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p.282. 】英國也因此成為 “世界工廠” 和世界貿易的中心, 其世界貿易量及經濟發展水平, 都居于世界的前列。

二、 保護還是自由: 19世紀末20世紀初爭論再起

毫無疑問, 自由貿易實行后, 英國經濟快速發展。但19世紀70年代后, 世界經濟出現了 “大蕭條”, 歐洲各國為保護本國工業, 紛紛建立了關稅壁壘、 實行貿易保護主義。英國則仍然堅持自由貿易政策, 這一政策導致英國既不能保護國內市場, 也無法對他國進行必要的反擊。有鑒于此, 英國國內出現了號召重回保護主義、 放棄自由貿易的呼聲, 由此引發了19、 20世紀的第二場爭論。

1903年5月, 張伯倫發表了 《伯明翰宣言》 , 標志著20世紀初關稅改革運動的開始。這次改革爭論的核心就在于要不要在帝國雙方的商業和貿易交往中給予對方低于其他國家商品的進口關稅, 以帝國為單位設立保護關稅, 共同對抗來自外部的壓力。即要不要改變現有的自由貿易制度, 實行帝國特惠制。對此, 英國社會的不同階層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作為改革運動的發起者, 張伯倫主張恢復貿易保護。張伯倫指出:" “由于國外保護關稅的確立, 1872-1902的三十年里, 我們對外國出口的制成品減少了4600萬英鎊, 而他們對我們出口的制成品卻從6300萬英鎊上升到了1.49億英鎊。” 【Charles W. Boyd, ed. , Mr. Chamberlain’s Speeches, vol. 2, London:Constable and Company Ltd. , 1914, p.147. 】“如果英國能夠通過關稅保護建立帝國特惠, 那么英國每年就有可能增加2600萬英鎊的貿易額。” 【Charles W. Boyd, ed. , Mr. Chamberlain’s Speeches, vol. 2, London:Constable and Company Ltd. , 1914, p.152. 】張伯倫認為國內和英帝國的市場對英國工業發展以及工人就業至關重要, 英國的命運已經和帝國不可避免地聯系在一起, 張伯倫希望通過帝國特惠制建立一個強大的關稅壁壘來抵制外國工業品, 同時為英國提供一個 “無競爭” 的工業市場。此外, “如果英國繼續實行不受限制的進口政策, 由于外國的商品更加便宜, 這將迫使英國的商品價格下降, 如此, 英國人民將不得不接受更低的工資或失去工作”。【Charles W. Boyd, ed. , Mr. Chamberlain’s Speeches, vol. 2, London:Constable and Company Ltd. , 1914, p.262. 】張伯倫認為實行貿易保護建立帝國特惠才是幫助英國擺脫困境的最好辦法。

相較于此前, 工商業資本家的態度在這次爭論中發生了轉變, 他們與土地階層一樣都認為英國有必要再次實行貿易保護。在19世紀的最后30年里, 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下, 各國為了發展本國工業, 紛紛設立關稅壁壘, 實行貿易保護。這導致英國的出口量減少了4250萬英鎊, 而同期, 以德國和美國為代表的保護性國家對英國的出口總額則從1872年的6 300萬英鎊升至1.49億英鎊。【Charles W. Boyd, ed. , Mr. Chamberlain’s Speeches, vol. 2, London:Constable and Company Ltd. , 1914, pp.146-147. 】對此, 工業資本家認為, 正是自由貿易的存在, 打開了外國工業品進入英國的門戶, 搶占了國內工業市場, 因此他們希望通過設立關稅來保護國內工業市場, 以維護自身利益。至于土地階層, 在1860年后, 隨著交通運輸的不斷發展和美國、 加拿大等國粗放型、 機械化農業生產方式的建立, 糧食生產成本大幅降低。【錢乘旦主編:" 《英國通史 (第5卷) ·光輝歲月——19世紀英國》 ,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6年, 第91頁。】在自由貿易政策的影響下, 外國憑借較低的糧食價格占領了英國農業市場, 致使農場主破產, 大批農業工人失業。【1871-1901年, 英格蘭和威爾士各類農業雇傭勞動力人數從96. 2萬人降到62.1萬人。——數據來自L. C. B. Seaman, Victorian England:Aspects of English and Imperial History 1837-1901, London and New York:Methuen, 1973, p.265. 】因此, 土地階層希望進行關稅改革, 通過對國外農產品進行征稅來保護國內農業市場, 挽救農業危機。

與土地階層和工業資本家不同, 金融家認為19世紀后期的英國并未走向衰退, 而是向著更為高級的階段—由商業資本控制工業生產的階段發展。其理論依據來源于19世紀后期無形貿易的強盛, 在1881-1885的幾年間, 英國對外投資的平均收益達到了每年96 000 000英鎊, 在1901-1905年, 平均收益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49 000 000英鎊。【Phyllis Deane and W. A. Cole, British Economic Growth, 1688-1959:Trends and Structur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p.36. 】金融投資、 航運等無形貿易的發展, 不但補足了有形貿易的逆差, 還為英國創造了巨大的財富。1901-1905年, 英國平均每年的有形貿易逆差為177 000 000英鎊。而這幾年間, 無形貿易的年貿易順差竟達到了2.26億英鎊, 無形貿易在英國社會中體現了非常重要的價值。【Phyllis Deane and W. A. Cole, British Economic Growth, 1688-1959:Trends and Structur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p.36. 】金融家認為只有憑借著同他國之間建立的良好關系避免貿易摩擦, 英國的金融業才可以自由地吸收外國資本和進行對外投資以賺取利潤。所以他們希望繼續推行自由貿易, 反對關稅保護。

在這次改革運動中, 工人階級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運動爆發之初, 由于之前經濟危機的影響, 工人們擔心外國工業的沖擊會引發國內的失業問題。對此, 張伯倫于1903年10月7日, 在英國制糖工業中心格里諾克舉行的一次演說中講道:" “制糖業已經失去了; 絲織業也失去了; 鐵工業受到威脅; 羊毛業也受到威脅; 棉紗業將要失去!……怎樣才能拯救我們呢?” “那就讓我們像那些文明國家一樣來實行一些保護。”【Julian Amery, The Life of Joseph Chamberlain, vol. 6, London:Macmillan and Co Ltd, 1969, pp.471-472. 】演說得到了格里諾克制糖業工人的熱情支持。工人們希望工業能夠得到保護, 以挽救失業。但隨著1904年英國對外貿易狀況的好轉, 工人們對待保護關稅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他們更看重關稅保護給日常生活所帶來的影響。由于保護關稅中對食品的征稅會導致物價上漲, 進而會提高生活成本。以至于在關稅改革后期, 他們又轉而支持自由貿易。1906年保守黨大選的失敗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這點。

除上述各階級外, 英國經濟學家們對此也是各執一詞。在當時, 經濟學家大致可分為兩派。一是支持張伯倫關稅改革、 贊同帝國特惠的 “歷史學派”, 比較著名的有劍橋大學經濟系教授威廉·坎寧安 (William Cunningham) 、 倫敦政經學院院長威廉·休因斯 (William Hewins) 和伯明翰大學商學院院長詹姆斯·阿什利 (James Ashley) 。這一學派希望英國能夠通過建立關稅保護實施帝國特惠。對于無形貿易問題, 阿什利指出, 英國航運等無形貿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與國家的強盛和國內工業的繁榮聯系在一起的, 而相較于國家的強盛, 無形貿易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滯后性, 這使得很多人對英國當前的情況產生了一個錯誤的認識。【參見W. J. Ashley, “Foreign Investments-Shipping-England as Entrepot-The Year 1872-Exports and Prices-Canada-The Future”, The Tariff Problem, London: p.S. King amp;Son, Orchard House, Westminster, 1904, pp.211-263. 】另一派是反對進行關稅改革的自由派經濟學家, 這一派認為:" “雖然帝國的關系必須培育并發展。然而, 關稅并非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方法, 這種方法無助于解決就業問題, 還會給國家的財富帶來極大的傷害。” 【孫瑩:" 《約瑟夫·張伯倫關稅改革運動中的經濟思想研究》 , 《歷史教學》 (下半月刊) 2019年第11期, 第32-38頁。】根據自由貿易理論, 資源的配置會在一只 “看不見的手” 的調節下自發達到最佳狀態, 某些行業雖然會因關稅保護而得到更好的發展, 但從總體來看會導致資源的錯配, 最終使民眾深受其害。所以自由派經濟學家對張伯倫的關稅改革運動持反對態度。

針對社會各階級所持的不同觀點, 英國內閣各黨派對此也展開了激烈爭論。當時內閣可分為三派, 自由黨、 保守黨以及從自由黨中分離出來的自由黨統一派。【1886年, 因 《愛爾蘭自治法案》 問題, 主張帝國統一的張伯倫等自由黨議員從自由黨中分裂出來。】自由黨及自由黨統一派對自由貿易政策表示贊同。時任財政大臣里奇說:" “我認為, 廢除下層人民厭惡的谷物稅是可取的。但是與殖民地建立特惠這能否給英國制造商帶來實質上的利益是不確定的, 同時這樣還會招致國外的關稅報復。” 【Sydney H. Zebel, “Joseph Chamberlain and The Genesis of Tariff Reform”, Journal of British Studies, vol. 7, no. 1 (November 1967) , pp.131-157. 】以張伯倫為代表的保守黨人則宣稱:" “我們對帝國特惠制有信心, 我們拒絕被自由貿易的教條所束縛。以前自由貿易的倡導者科布登和布萊特所倡導的信條完全是人為捏造的, 是錯誤的。” 【A. W. Coats, “Political Economy and The Tariff Reform Campaign of 1903”,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 11, no. 1 (April 1968) , pp.181-229. 】由此可見, 自由黨和保守黨在貿易及關稅問題的觀點上針鋒相對。首相貝爾福對此卻采取了一種折中的態度, 貝爾福認為英國有必要采取 “報復性關稅” 來捍衛帝國利益。【Ruddock F. Mackay, Balfour:Intellectual Statesman,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p.139. 】但對于帝國特惠中所涉及的對食品征稅這一問題, 要看英國人民對此是否能夠接受。【Ruddock F. Mackay, Balfour:Intellectual Statesman,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p.145. 】由此可見, 貝爾福同意建立報復性關稅但不主張對食品征稅, 希望通過兩種主張進行調和來幫助英國工業擺脫困境。

此次爭論自由主義再次戰勝了保護主義, 1906年大選中保守黨慘敗宣告了張伯倫關稅改革運動的失敗。但此次爭論的出現, 無論是對英國經濟的發展還是政壇的演變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政治方面, 因 《愛爾蘭自治法案》 問題從自由黨中分裂出來的自由黨議員在此改革運動中重新聯合起來, 以捍衛 “傳統自由貿易” 為旗號, 與張伯倫所領導的關稅改革運動相抗爭。最終在1906年擊敗保守黨, 贏得了大選的勝利。在經濟方面, 自由主義的再次勝利并未使英國經濟好轉, 在自由貿易政策的指導下, 維多利亞時代最后的繁榮也消失殆盡。1914年后, 英國不再是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 傳統出口工業由于市場萎縮、 低效率、 缺乏競爭力, 變得越來越不景氣。【錢乘旦主編:" 《英國通史 (第6卷) ·日落斜陽——20世紀英國》 ,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6年, 第123頁。】20世紀30年代, 在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下, 英國最終放棄自由貿易, 實行保護主義。

三、 兩次爭論的比較

19、 20世紀英國圍繞 “自由還是保護” 在關稅和貿易問題上展開了爭論。第一次爭論實現了從 “保護主義” 向 “自由貿易” 的轉變。第二次爭論以自由貿易的勝利告終, 英國未能實現 “再次轉變”。那么這兩次爭論有何異同?下面筆者將對兩次爭論產生的原因, 社會各階層、 各利益集團及不同政黨在兩次爭論中的態度以及兩次爭論的結果進行比較。

首先, 從引發這兩次爭論的原因來看, 二者有著相似之處。19、 20世紀的這兩次爭論, 其原因都在于英國面臨的客觀環境的變化, 導致現有關稅制度和貿易政策不能滿足國家的需要, 從而使國家和部分階層利益受損, 進而對現有關稅制度和貿易政策產生爭議。到19世紀中葉, 英國傳統生產方式發生改變, 工業革命給英國帶來的巨大技術改進與創新, 使其領導地位一直保持到19世紀中葉。【英國在使用機器生產方法方面比所有的競爭對手領先了整整一代人。—Ramsay Muir, A Short History of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vol. 2, London:George Philip amp; Son, Ltd. , 1927, p.574. 】弗雷德里希·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 曾對這一時期的英國作過如下描述:" “約在上一世紀中葉, 英國是棉紡織工業的主要中心……這些機器借助于蒸汽發動機, 首先完成了棉紡織業的革命……由于采用了蒸汽, 現在已成為本國繁榮的基礎……以后, 在整個工業體系的這場革命中, 發生了反雅各賓戰爭和拿破侖戰爭……戰爭的出現使英國的工業品占據了大西洋彼岸的所有市場, 并在歐洲大部分市場上獲得了壟斷地位。當1815年和平恢復時, 其他國家還幾乎不知道蒸汽機存在, 英國早已使用配有蒸汽機的工廠將產品生產出來并銷售到全世界了。在工業生產方面, 英國早已遠遠地走在了其他國家前面。”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5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年, 第503-504頁。】在工業革命所爆發出的巨大生產力以及高額利潤的驅使下,【1772年進口額為1451萬英鎊, 出口額為1772萬英鎊。1802年分別增加到3144萬英鎊和4612萬英鎊, 分別增長了117%和160%。1801-1850年, 官方估價的出口額從2490萬英鎊增加到1. 754億英鎊, 增加了600%。——數據來自錢乘旦主編:" 《英國通史 (第5卷) ·光輝歲月——19世紀英國》 ,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6年, 第62頁。】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希望獲得更加廉價的工業原料和更多的產品銷售市場, 以滿足現實發展的需要。然而到19世紀后期, 英國所面臨的客觀環境再次發生變化, 隨著西方各國新興工業部門的出現, 英國在維多利亞時期利用蒸汽、 煤和鐵這些傳統資源獲得的優勢正逐漸消失。從1820年開始, 英國工業生產年均增長率超過了3%, 但1880年之后下降到2%以下。【Peter Mathias, The First Industrial Nation: An Economic History of Britain 1700-1914, London and New York: Methuen, 1983, p.235. 】正是由于19世紀中期英國的工業領先地位帶來心理上的自負, 新興工業所需要的新原料、 新動力、 新設施, 如汽油、 電力、 電氣設備等, 都沒有被英國人所重視; 而電報、 電話、 收音機、 鋁制品、 人造纖維、 塑料等新材料方面, 英國也遠遠落后。【錢乘旦主編:" 《英國通史 (第5卷) ·光輝歲月——19世紀英國》 ,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6年, 第41頁。】英國世界工廠地位逐漸喪失, “出口經濟” 此時也面臨著瓦解。隨著19世紀后期歐洲各國工業化的推進和關稅壁壘的建立。英國在早期通過 “自由貿易” 得以發展壯大的兩個必要條件:" “先發優勢” 和 “零關稅壁壘” 皆已蕩然無存。在這種情況下, 自由貿易已經淪為自由進口, 客觀環境的變化使英國不得不對關稅貿易問題進行重新思考。

其次, 兩次爭論雖相隔數十年, 但在兩次爭論中土地貴族、 工業資產階級以及工人階級看待關稅問題的出發點卻是一致的。無論是土地貴族、 工業資產階級還是工人, 對于關稅政策的考慮大多是從自身經濟利益出發, 他們所關乎的是關稅政策的變動對其自身經濟利益所造成的影響。在第一次爭論中, 土地貴族認為 《谷物法》 所引起的糧價上漲必有助其財富的增加, 但工業資產階級認為這樣會抬高生產成本, 招致他國的關稅報復, 工人階級則認為如此會降低自己的實際工資, 所以大多數的土地貴族成為貿易保護的支持者, 而工業資產階級和工人對貿易保護持反對態度。但到第二次爭論時, 英國所面臨的客觀環境早已發生改變, 在英國繼續堅持自由貿易的條件下, 英國國內工業品的出口量大幅度減少, 工業資產階級和工人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害, 所以工業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又轉而支持貿易保護。隨著20世紀初英國對外貿易狀況的好轉, 就業壓力得到緩解, 工人們又擔心貿易保護會帶來較高的生活成本, 又再次調轉槍口轉而維護從維多利亞中期就開始實施的自由貿易。由此可見, 經濟利益才是各階級中大多數人所關注的重心。至于經濟學家們, 其對于關稅問題的認識, 皆受其早年經歷和價值觀念的影響。馬爾薩斯早年出身于土地貴族, 自幼接受的是傳統的學院精英式教育, 【參見William Petersen, Malthu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p.24. 】意識形態自然會受到上流社會的影響。而李嘉圖出身于一個猶太資產階級家庭, 后期憑借自身努力步入上流社會, 這便與勤勉的資產階級相投契。在第二次論戰中, 阿什利和休因斯始終都與德國和美國的經濟思想界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阿什利本人更是在哈佛大學有著長期的任教經驗。他們希望英國能夠像美國和德國一樣, 通過建立貿易壁壘來奪回經濟發展的主動權。而 “自由學派” 的領軍人物馬歇爾則深受斯密、 李嘉圖、 穆勒等經濟學家 “自由放任” 經濟思想的影響, 且身處維多利亞時代的馬歇爾見證了自由貿易給英國帶來的巨大繁榮, “自由貿易” 早已成為其心中堅實的信條。就像他于1982年寫給普賴斯 (Price) 的信中所說的那樣:" “經濟思想的實質很大程度上不可能是一個人的工作, 它是時代的產物。” 【Alfred Marshall, Memorials of Alfred Marshall, New York: Kelley amp; Millman, Inc. , 1956, p.379. 】在兩次爭論中, 皮爾與貝爾福雖同為時任首相, 但在關稅問題的掌控上, 二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做法。在第一次爭論中, 皮爾作為托利黨領袖, 力排眾議, 從實際出發, 冒著政黨分裂的危險毅然決然地廢除谷物法。正如他在議會演講中所指出的那樣:" “鐵和煤這工業的神經, 給我們很大的利益制勝對手國家……在發明方面……在才能方面, 我們都不輸任何人……——所有這個方面我們都站在實行貨物自由交換的國家前面, 像我們這樣的國家還怕什么競爭嗎?” 【夏炎德:" 《歐美經濟史》 , 上海: 上海三聯書店, 1991年, 第272頁。】他相信自由貿易才是英國此時所需要的, 只有堅持自由貿易才能真正解決英國此時所面臨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如果說皮爾是 “英國人民” 的首相, 那么貝爾福更像是 “政府” 的首相。作為保守黨的領導人, 貝爾福在心里是贊同張伯倫的關稅改革主張的。但為了維護內閣的統一和穩定, 對此問題貝爾福采取了模棱兩可的態度。例如在是否征收食品稅的問題上, 貝爾福在第一次內閣會議上指出:" “這個問題不是這次會議、 下次會議或者再下次會議就能決定的, 也不是下議院所能決定。” 【Ruddock F. Mackay, Balfour:Intellectual Statesman,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p.145. 】而 “備忘錄” 【 《島國自由貿易備忘錄》 】和 “藍皮書” 【1903年8月15日, 貝爾福針對關稅貿易問題發表的一份機密文件, 被稱為 “藍皮書”。】的出版更是將貝爾福折中的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總的來看, 在這兩次爭論中, 由于人們所處位置不同, 且個人利益與觀念交織其中, 站在不同的角度、 有著不同的標準, 對于關稅改革自然也就有著不同的態度。

最后, 從這兩次爭論的結果來看, 在第一次爭論中, 英國實現了由保護主義向自由貿易的轉變, 而在第二次爭論中轉變卻未能再次實現。究其原因, 通過比較我們不難發現, 兩次改革雖然都受到了反對勢力的阻礙, 但不成熟的時機似乎是導致第二次改革失敗最重要的原因。在第一次爭論中, “自由貿易” 與 “關稅保護” 的支持者針鋒相對, 前者組建 “反谷物同盟”, 后者則有 “中央農業保護協會” 與之抗爭。如果說1845年之前二者之間的博弈一直是此消彼長, 那么愛爾蘭災荒的出現則將這種平衡徹底打破。由于農業歉收, 在諾丁漢 (Nottingham) , 有10580人 (接近人口的五分之一) 在教區接受救濟。【F. W. Hirst, From Adam Smith to Philip Snowden:A History of Free Trade in Great Britain, New York:Adelphi Company, 1925, p.28. 】而當時解救災荒較好的辦法就是放開糧價, 讓外國糧食自由進入英國。皮爾迫于社會現實以及自1829年天主教解放法以來騷亂的壓力, 于1846年5月15日晚, 提出廢除 《谷物法》 的議案, 最終以327∶229票的優勢在下院通過三讀。【F. W. Hirst, From Adam Smith to Philip Snowden:A History of Free Trade in Great Britain, New York:Adelphi Company, 1925, p.35. 】保護主義向自由貿易的轉變得以實現。在第二次爭論中, 張伯倫以19世紀末英國工業貿易的衰落為依據, 將關稅問題展開, 希望英國能夠建立關稅壁壘保護本國工業, 以促進經濟發展。在運動之初, 張伯倫的確獲得了較多的支持, 得到了工人階級的青睞。【1903年10月28日, 張伯倫在利物浦準備演講時, 觀眾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整整持續了六分鐘。】然而20世紀初英國對外貿易狀況的好轉使張伯倫賴以宣稱的經濟基礎消失, 這樣便使關稅改革顯得不那么緊迫。除此之外, 英國的衰落之勢也只是相對而言。自19世紀下半葉起, 英國工業生產和出口比重雖然在世界份額中逐漸減少, 但傳統的支柱產業 (煤炭、 鋼鐵業和造船業等) 依然表現強勁, 1876—1885年世界貿易中73%的鋼鐵仍由英國供應, 【Michael Dintenfass, The Decline of Industrial Britain:1870-1980,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p.17. 】1880年, 英國煤的產量依然高于美國和德國的總和。【數據來自Michel Beaud, A History of Capitalism:1500-1980, 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 1983, p.123. 】在鋼質船領域, 英國始終處于領先地位, 1890年以前, 英國商船的運輸能力居于世界首位, 1895年, 英國擁有全球遠航運輸船只總噸位的73%。【[英]H. J. 哈巴庫克、 [英]M. M. 波斯坦主編:" 《劍橋歐洲經濟史 (第6卷) ·工業革命及其以后的經濟發展: 收入、 人口及技術變遷》 , 王春法、 張偉、 趙海波譯,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2年, 第254頁。】雄厚的航運實力為英國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在1896-1890的五年間, 航運業所帶來的年均凈收入基本維持在62, 000, 000英鎊左右。【Phyllis Deane and W. A. Cole, British Economic Growth, 1688-1959:Trends and Struc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p.36. 】英鎊是絕大多數國際貿易的結算手段, 倫敦仍是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所有這些都使英國保住了它在世界貿易中的優勢地位, 在世界范圍內, 英國依然是當時世界的經濟強國。【錢乘旦主編:" 《英國通史 (第5卷) ·光輝歲月——19世紀英國》 ,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6年, 第78-79頁。】

結論

綜上所述, 關稅和貿易政策對于一國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正確的關稅和貿易政策不僅可以促進經濟增長、 緩和社會矛盾、 提升一國的國力, 而且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國際關系。19、 20世紀英國圍繞關稅和貿易問題的兩次爭論給我們以下啟示:

首先, 要注重經濟政策的時效性。無論是自由貿易還是保護主義, 其對一國經濟發展的促進都具有一定的階段性。19世紀中期, 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已基本完成, 自由貿易政策的推行促進了英國貿易的發展, 然而到19世紀后期, 德、 美等國通過 “關稅保護” 和新興工業革命使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在此階段, 英國的工業競爭力已逐步喪失, 自由貿易失去了其賴以生存的基石, 成為無本之木。此時大部分英國人依然沉浸在自由貿易的神話之中, 無視國際環境的變化, 對英國工業所處的發展階段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70年代初的出口貿易數字被超過之前, 英國的工業霸權地位就已經過去了。——Ramsay Muir, A Short History of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vol. 2, London:George Philip amp; Son, Ltd. , 1927, p.581. 】結果是, 20世紀初自由貿易的確立并沒有給英國再次帶來繁榮, 反而將英國拉向了落后的深淵, 在二十多年后英國又再次被迫回到了保護主義……由此可見, 無論是 “自由貿易” 還是 “保護主義” 都不可能一勞永逸, 必須根據本國所處發展階段和外部環境的變化, 適時對經濟政策做出調整。

其次, 政府采取何種貿易和關稅政策與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密不可分。一項經濟政策的變動, 在多數情況下必定會觸動各方的經濟利益, 進而各方造成利益結構的重新調整。出于個人經濟利益的考慮, 不同的人處在不同的位置自然會有不同的觀點, 而政府要做的便是要超越個人和階級的狹隘性, 從全局出發, 把握事物的本質。在這兩次爭論中, 無論是自由貿易還是關稅保護, 各階級中大多數人對關稅問題的看法主要還是圍繞自身在當前所獲得經濟利益而展開, 對問題的根源并不存在一個清晰的認識, 在拿破侖戰爭后, 英國的問題在于工業革命釋放出來的先進生產與迫切需要廉價的原材料和廣闊的商品市場之間的矛盾, 《谷物法》 的推行不僅不能緩解矛盾, 而且還使問題進一步惡化, 而自由貿易恰好是解決此問題的最好辦法。在第二次爭論時, 英國工業競爭力早已下降, 其他國家也早已建立起了關稅壁壘, 這在本質上已經宣告了自由貿易的結束, 但大多數人并未注意到此時的癥結所在, 維多利亞后期無形貿易的繁榮更是蒙蔽了人們的雙眼, 使改革契機延誤了三十年。

最后, 一項經濟政策能否順利推行, 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雖然 《谷物法》 在提出之時就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 但事態直到1838年才變得嚴重起來, 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迫使人們急需降低生活成本, 于是人們將更多的注意力轉向 “自由貿易”。而1845年愛爾蘭饑荒問題的出現更是將社會矛盾激化。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 英國首相皮爾認為自由貿易是解決現存問題的有效辦法, 并于1846年提出了廢除 《谷物法》 的議案。在第二次爭論中, 由于20世紀初經濟危機的爆發, 使張伯倫所引導的關稅改革運動在開展之初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張伯倫1903年10月7日在英國制糖工業中心格里諾克和1903年10月27日在利物浦對工人們發表的演講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具體內容參見Julian Amery, The Life of Joseph Chamberlain, vol. 6, London:Macmillan and Co Ltd, 1969, pp.469-472. 】但1904年經濟狀況的好轉, 卻使關稅改革顯得不再那么緊迫, 加上19世紀后期無形貿易的繁榮, 使英國人認為之前的遭遇只是短暫的衰退, 在客觀環境的影響下, 他們堅信自由貿易能再次帶領英國重返世界之巔。1906年保守黨大選的失敗, 宣告了 “貿易保護” 的失敗, 但在一戰后經濟危機的打擊下, 英國于渥太華會議上又恢復了保護關稅的設立。由此可見, 客觀環境對于一項政策能夠順利實施的重要性。

“自由貿易” 與 “貿易保護” 作為19、 20世紀英國主要的貿易政策, 在不同時期對英國的經濟發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 20世紀英國圍繞關稅與貿易問題的兩次爭論不僅表明了一國關稅和貿易政策受該國國內國際環境的影響, 還體現了社會各階層的不同立場和利益需求的差別, 更表現了國家對關稅和貿易政策問題調整的重要意義。今天, 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 逆全球化、 單邊主義或打著 “貿易自由” 的新貿易保護主義等都對今天各國的關稅和貿易政策產生了重要影響。對中國而言, 如何在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關稅和貿易政策顯得尤其重要。

Freedom or Protection: the Debate Around Tariffs and Trade

in 19th and 20th Century Britain

TENG Shu-na1, WU Ting-ting2, ZHU Xin-shun3

(1.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nan 250014,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nan 250014, China;

3. School of Economic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 In th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there were two major debates on tariffs and trade in Britain, both of which revolved around the issue of trade protection and free trade. In the debate, both sides held their own views. The side that held the view of trade protection believ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de protection and tariff barriers in Britain would help to protect the country’s economy from foreign economic intrusion and thus hel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economy; the side that advocated free trade believed that, with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Britain, Britain’s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markets and cheap raw materials became more and more urgent, an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free trade and the reduction or even elimination of tariff barriers could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economy and its international status. Both arguments ended with the victory of free trade, which shows that the choice of trade and tariff policy of a coun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national interest groups, political parties and public opinion.

Key words: free trade; protectionism; tariff reform; Corn Laws; Joseph Chamberlain

[責任編輯 常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九九视频免费看|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久久成人18免费| 日本道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99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久久国产av麻豆|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国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制服|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综合色在线|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精品91视频|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久久综合色88| 国产理论一区| 午夜啪啪福利|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91激情视频|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三级毛片|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中文字幕资源站|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 另类综合视频| 99一级毛片|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