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癥,簡稱內異癥,是指子宮內膜組織(包括腺體和間質)生長在子宮腔與子宮肌層以外的部位,屬于婦科常見病,多發于生育期婦女。近年來,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對女性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因此,要加強廣大女性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了解。
引發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因素
(1)遺傳因素:子宮內膜異位癥存在遺傳傾向,即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癥。
(2)免疫與炎癥因素:當人體的免疫功能出現問題,不能及時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時,異位內膜無法被有效清除,進而引發子宮內膜異位癥。此外,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系統疾病也可引發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分型
根據病灶部位的不同,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分為四大類型:(1)腹膜型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位于盆腔腹膜和各臟器表面);(2)卵巢型子宮內膜異位癥(可形成囊腫,稱為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或“巧克力囊腫”);(3)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病灶浸潤深度≥5 mm,常見于宮骶韌帶、直腸子宮陷凹、陰道穹窿、直腸陰道隔等部位,常累及鄰近重要臟器);(4)其他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可累及消化、泌尿、呼吸等系統)。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癥狀
受到個體及病變部位的影響,子宮內膜異位癥會有多種臨床表現。
(1)痛經:疼痛是內異癥最主要的癥狀,表現為繼發性痛經,進行性加重,疼痛部位多在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嚴重時,疼痛感可放射至會陰、肛門及大腿部位。痛經多在患者月經初期出現,由重到輕逐漸緩解。痛經還可在月經前1~2 d出現,月經結束之后自行消失,疼痛通??沙掷m整個經期。
(2)月經不調、不孕:內異癥可導致患者的月經出現經量過多或過少、經期過短或過長、月經斷續出現等異常情況。內異癥還可破壞子宮及卵巢的正常功能,使子宮出現變形,不利于胚胎的生長發育,導致部分患者不孕。
(3)性交不適:直腸子宮凹陷有異位病灶或因粘連導致子宮固定后傾者,在性交時會有明顯的疼痛感。發生性行為時,如果直接觸碰到內膜異位病灶或由于體位變化導致子宮位置移動,可能會牽動局部粘連,從而引發疼痛,主要表現為深部性交痛,在患者月經來臨前疼痛感最為明顯。
(4)急腹痛:當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破裂時,患者可出現劇烈的腹痛,同時會伴有惡心、嘔吐的癥狀,肛門有墜脹感。此情況多發生在患者經期前后、性交后及腹壓增加時。
多數子宮內膜異位癥會引起盆腔內反復出血,并發生反復的包裹粘連,導致大網膜、腸管粘連,誘發盆腔疼痛。此外,子宮內膜異位癥會引發炎癥,造成輸卵管堵塞,最終導致不孕,甚至宮外孕。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
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表現、有無生育需求、年齡以及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展階段來決定,最終目標是控制病灶發展,減輕疼痛癥狀,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防止內異癥復發。無明顯癥狀或癥狀較輕的患者,可暫時不采取治療措施,通過定期觀察疾病發展情況再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如癥狀較輕,可進行藥物治療;如癥狀較重,可進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年齡較小且無生育需求、癥狀較重的患者,可進行卵巢功能保留手術,同時服用藥物;癥狀較嚴重且無生育需求的患者,可直接進行子宮和雙附件切除手術,徹底清除病灶。
藥物治療
由于患者之間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病情發展也各有不同,因此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最合適的用藥方案。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中,常用的藥物有如下幾類。
(1)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非甾體類抗炎藥包括萘普生、布洛芬等,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但長期服用需要注意胃腸道疾病。
(2)口服避孕藥:適用于癥狀較輕的患者,但長期服用可引起類似妊娠的人工閉經,使用時要預防血栓形成。
(3)孕激素:服用孕激素可使患者出現“閉經”和“假孕”,長期服用可能出現惡心、嘔吐、體重增加等不良反應?;颊咄V狗迷屑に睾?,痛經癥狀可得到有效緩解,月經恢復正常。
(4)孕激素受體拮抗劑:服用孕激素受體拮抗劑可使患者閉經,最終使病灶萎縮。該藥物無明顯嚴重的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但長期療效還未得到證實。
(5)孕三烯酮:長期服用可導致患者閉經,使異位內膜部位萎縮,延緩病情發展,但長期服用可能損害肝功能。
(6)達那唑:適用于癥狀輕、中度的患者。肝腎功能不全、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使用。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適用于在服用藥物后無明顯效果、病情癥狀加重,以及生育功能障礙者和卵巢內膜異位囊腫較大者。腹腔鏡手術為臨床上首選的治療方法,具體可分為如下幾種。
(1)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切除所有在術中可見的病灶,恢復身體正常的結構,保留子宮和卵巢組織,適用于年齡較小且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但該手術方式復發率較高,患者在術后應及時生育。
(2)保留卵巢功能手術:該手術會切除患者盆腔內部所見的病灶及子宮,至少保留一側或部分卵巢,適用于癥狀較嚴重且無生育需求的患者,術后復發率較低。
(3)根治性手術:術中直接切除子宮和雙附件及所有可見的病灶,適用于癥狀較嚴重且年齡較大的患者,復發率幾乎為零。
中醫治療
目前,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并無特殊有效的中醫治療方法,但部分中藥可緩解患者的癥狀。因此,患者可到正規的中醫醫療機構,根據醫生的指導進行對癥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預防
適時生育
從未生育過的大齡女性,其生殖道發育容易出現異常,導致子宮內膜組織異常生長,引發子宮內膜異位癥。因此,建議育齡女性應適時生育,避免子宮內膜組織出現異常。
月經期避免同房
女性達到性高潮后,子宮會發生劇烈收縮。如果在經期同房,容易引發經血回流,從而導致子宮內膜出現異常。因此,女性要避免在經期同房。
適當鍛煉身體
女性在平時應多鍛煉,如慢跑、健身操、騎行等,可以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率。
減少醫源性損傷
剖宮產、人工流產手術等醫源性損傷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女性要愛護自己的身體,發生性行為時做好保護措施,同時盡量減少醫源性損傷,保證子宮、卵巢等部位的正常運行。
及時治療盆腔炎癥
盆腔炎癥可能會波及周圍組織發生炎癥,對子宮內膜造成影響。因此,要及時治療盆腔炎癥,可遵醫囑服用甲硝唑片、諾氟沙星膠囊、鹽酸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藥物進行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