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特征是持續升高的血壓水平,可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疾病等一系列健康問題。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眾多,且每年還在逐漸增長,給個體和公共衛生系統帶來了沉重負擔。
由于高血壓在早期沒有明顯癥狀,等出現癥狀時往往已經對身體健康造成了不小的損害,所以早期診斷和持續健康管理就顯得特別重要。通過制定健康管理計劃,讓高血壓患者在堅持藥物治療的同時,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合理飲食、適當鍛煉,可有效控制血壓,從根本上杜絕高血壓給身體帶來的諸多危害。
社區可為高血壓患者提供哪些健康服務
一旦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只要是35歲及以上的社區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到高血壓健康管理服務。作為社區重點關注的人群,高血壓患者可以享受到一系列貼心周全的養生服務。這些服務都是為了幫助患者有效控制血壓、減少并發癥的風險以及提高生活質量。
篩查服務
篩查是社區健康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重要手段。每年社區會為35歲及以上的常住居民提供免費血壓測量服務,有助于及早發現潛在的高血壓患者。對于初次測量血壓偏高的居民,社區醫生會要求進行復查,排除干擾因素,保證診斷的準確性。一旦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就會被納入健康管理范圍,將享受后續的隨訪及干預服務,從而達到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目的。具有高危因素的人,如血壓值較高者、超重或肥胖者、有高血壓家族史者、長期膳食攝入鹽分過多者、長期過量飲酒者和年齡較大者,社區醫生會建議每半年至少測量1次血壓,并對生活方式進行指導,以降低高血壓的發生率。
隨訪評估服務
對已經確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每年至少進行4次面對面隨訪。社區醫生會認真測量患者的血壓情況,并對其是否出現危急狀況作出判斷。如出現血壓急劇升高或其他嚴重癥狀,會立即安排緊急轉診,并對后續病情進行主動跟蹤。對轉診到社區,醫生認為適合繼續觀察的患者,會給予相應的護理和指導。
隨訪除對急危情況的評定外,還包括詢問患者的癥狀、測量體重及心率、計算體重指數,了解疾病狀況、生活方式及服藥情況等方面的內容,幫助醫生對患者病情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制定個性化的治療和干預措施。
分類干預服務
社區醫生會根據患者血壓控制、藥物反應、并發癥等情況,分門別類對其進行干預;預約下次復診時間,繼續監控病情,對血壓控制滿意、無不良反應、無并發癥加重的患者進行復診;調整治療方案,如血壓控制不滿意或藥物出現不良反應時,必要時加大服藥劑量或調換藥物,以確保有效控制患者血壓。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醫生會建議轉診至更高級別的醫院繼續治療。
健康體檢服務
社區除了提供日常的隨訪和干預服務外,為了全面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健康問題,會每年為原發性高血壓病人提供1次健康體檢服務。
總之,社區會為高血壓患者提供一整套全面、細致的健康管理服務,目的是幫助控制血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高血壓患者社區健康管理人員有哪些工作
(1)通過定時血壓測量、危險因素評估等方法,綜合確定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壓。
實際上,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根據多個依據和研究確定的,不能隨意劃定。主要的依據包括:一是大多數人的血壓集中在某個范圍內,超出這個范圍的人數逐漸減少,此為正態分布;二是隨著血壓升高,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逐漸增加,但增加的速度并不均勻,當血壓達到一定水平后,疾病風險會急劇增加;三是血壓的界定值需要在有效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之間取得平衡。選擇血壓的切點時,要考慮預防疾病的效果、治療的成本以及可能帶來的副作用等因素。
基于以上依據,我國目前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將收縮壓超過140 mmHg和(或)舒張壓超過90 mmHg作為高血壓的切點。根據不同的血壓水平和附加因素,將高血壓分為不同級別,并相應地確定了治療方案和預防策略。
(2)對高血壓進行危險分層,評估是否存在靶器官損害以及其他相關并發癥。危險分層的依據主要是根據血壓水平、危險因素數量、靶器官損傷程度以及自身疾病并存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后,將患者分為低危、中危、高危和極高危等四個層次。其中,低危組是以單純1級高血壓患者為代表,中危組是以高血壓患者伴隨2個左右危險因素為代表,高危組以單純3級高血壓為代表,極高危組以高血壓3級伴有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或并發癥為代表。當下,高血壓主要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55歲、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煙、缺乏體力活動、肥胖、血脂異常等;靶器官損害包括左心室肥厚、頸動脈內膜增厚和腎功能受損;并存疾病包括腦血管病、心臟疾病、腎臟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因此,一旦患有高血壓,建議讓醫生進行詳細診斷并分類,從而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有效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3)根據高血壓患者的危險程度,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干預等。
在藥物治療方面,患者應該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使用降壓藥物,不要自行停藥或更改藥物劑量;長期服藥,不要因為血壓正常就停藥,應該持續服用以保持血壓穩定;避免盲目追求新藥或貴藥,選擇合適的長效降壓藥物,并根據個體情況調整劑量;不要頻繁更換藥物,應該給藥物足夠的時間發揮作用;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或效果不佳,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調整。
在生活方式干預方面,控制飲食,減少鹽分攝入,每日食鹽控制在5g以內;控制體重,減輕超重或肥胖對血壓的不良影響;戒煙限酒,避免吸煙和過度飲酒對心血管健康的危害;增加運動,每周進行5~7次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次30 min;放松心情,避免長時間的精神緊張和壓力。
(4)密切觀察,及時識別不適合在基層治療的患者,并轉診至上級醫院。同時,接收上級醫院轉診的患者,在其病情穩定后推送信息至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后續管理。
(5)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定期隨訪,監測血壓變化、治療效果和藥物副作用等情況,并根據需要調整治療方案。
(6)向患者提供關于高血壓的健康教育,指導正確的生活方式和藥物使用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7)建立和維護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檔案,包括診斷、治療方案、隨訪記錄等信息,為醫療決策提供依據。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血壓患者的社區管理工作方面,基層醫療單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基層醫療單位在提供綜合性醫療服務的基礎上,既對患者進行專業醫療服務,也參與患者的健康管理與教育工作。國家之所以推出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服務項目,是想采用簡便、易行的管理手段,就能使血壓得到良好的控制與治療,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