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糖尿病的藥物
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藥物種類較多。對于1型糖尿病患者,最好選擇速效和長效胰島素相結合。對于2 型糖尿病患者,用藥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針對胰島素抵抗的藥物治療;二是針對胰島素分泌不足的藥物治療。
為彌補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的情況,出現了一批可以促進分泌胰島素的藥物,如磺脲類藥物、格列奈類藥物,還有胰島素。其中,藥物胰島素不僅可以能夠對胰島素分泌不足進行干預,還可以直接替代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胰島素分泌作用。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像DPP-4 酶抑制劑、SGLT-2 抑制劑、GLP-1這類新的受體激動劑,在改善胰島素抵抗發揮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還會經常用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藥物,主要是通過抑制腸道對淀粉吸收,起到降糖的作用。
當前,臨床醫學上對于二甲雙胍使用較為廣泛,價格便宜,治療效果顯著。但臨床發現不少糖尿病患者對二甲雙胍有很多認識誤區,比如認為二甲雙胍具有較大的毒副作用大,會對肝腎造成傷害。實際上,二甲雙胍不經過肝臟代謝,主要以原形通過腎臟排泄,因此對肝腎基本沒有影響。
糖尿病患者的用藥誤區
(1)有的人在發現自身血糖略高后就立刻用藥,以期達到降血糖的目的,其實這種做法不可取。正確做法是首先改善生活習慣,如控制飲食、適當運動、減輕體重。堅持一段時間后,若檢查發現血糖仍然沒得到控制,在使用降糖藥物。如果在經生活干預后血糖恢復正常,則無需服藥。
當前對于糖尿病的治療藥物有較多種,患者在服用藥物時不能夠大量服用同一類藥物,不同種類的藥物有不同的治療方向,而同一類藥物是以同一種機制作用于人體控制血糖,患者在服用藥物時切忌同時服用同一類藥物,這樣可能發生將血糖降得過低的情況,有害身體。
(2)患者在服用藥物后感覺不明顯就立刻就換藥,或糖尿病癥狀不是很明顯,身體也未產生不適,于是自行停藥。上述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為糖尿病的病情程度絕非通過人腦便能感受到的,如果貿然停藥,會導致血糖持續上升,甚至引發多種并發癥。
(3)服藥后沒有定期進行復查。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藥物后,需要定期復查,醫生會根據血糖控制情況調整藥物的種類和劑量。比如某些磺脲類藥物可能在用藥數月至數年后出現繼發性失效,此時需要更換。
(4)有的患者聽別的患者說某種降糖藥效果好,于是自行買來服用。其實,糖尿病的藥物治療特別講究個體化,即根據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病程選擇針對性的降糖藥。如果盲目選藥,不僅耽誤病情,甚至會造成其他器官受損。所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遵醫囑用藥。
結束語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藥物治療時,一定要遵醫囑正確選擇藥物,注意用藥禁忌、定期復查,這樣才能把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