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妊娠早期孕婦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為促進孕婦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參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023年1月~2023年10月在北京市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早孕建冊,在助產機構建檔并完成孕早期心理評估的730例孕婦為調查對象。建冊時,由早孕建冊高危初篩工作人員詢問一般情況,通過北京市婦幼保健網絡信息系統對孕期心理評估及高危情況進行統計整理,分別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妊娠早期孕婦心理異常的影響因素。結果 730例妊娠孕婦中,心理評估健康者513例(70.27%),心理評估異常者217例(29.73%);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初篩高危陽性、睡眠質量一般/較差是影響妊娠早期孕婦心理健康的危險因素(P<0.05)。結論 影響妊娠早期孕婦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睡眠質量一般/較差、初篩高危陽性,臨床應結合實際工作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消除孕婦不良情緒,加強孕期保健,保證母嬰安全。
關鍵詞:妊娠早期;孕婦;心理健康;初篩高危;睡眠質量
妊娠是女性一生中特殊的生理階段,受體型變化、體內激素水平改變以及社會角色轉變等影響,孕婦是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問題發生的高危人群[1~3]。以往臨床工作多重視孕婦身體健康、胎兒發育,對孕婦心理健康關注度不夠,據報道[4],15%~24.1%的孕婦表示出現妊娠期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干預,可能會影響孕婦健康,甚至導致不良妊娠結局,給整個家庭造成不良影響[5]。此外,研究顯示[6],30%的孕期焦慮、抑郁狀態會發展為產后抑郁,從而影響產婦心理健康,因此加強妊娠早期孕婦心理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調查妊娠早期孕婦心理健康現狀,探討其影響因素,為更好地開展孕產婦健康管理、加強孕期心理健康服務、促進孕婦心理健康提供理論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023年1月~2023年10月在北京市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早孕建冊,在助產機構建檔并完成孕早期心理評估的730例孕婦為調查對象。
納入標準:孕婦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及認知功能,能夠完成孕期高危因素初篩表。
排除標準:既往有焦慮、抑郁或相關精神疾病孕婦。
1.2 方法
建冊時,由早孕建冊高危初篩工作人員詢問一般情況,通過北京市婦幼保健網絡信息系統對孕期心理評估及高危情況進行統計整理。工作人員為經過孕期保健服務工作崗前培訓并有產科實習經歷,且獲得相應證書的醫務人員,事先做統一的培訓,現場對每份問卷進行審核,避免漏填,損失樣本。
1.3 統計學方法
問卷數據錄入Epidata 3.1軟件,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進行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妊娠早期孕婦心理健康現狀的相關因素,(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孕早期心理健康單因素分析
孕早期不同心理狀態孕婦年齡、學歷、戶籍、孕次及產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孕早期不同心理狀態孕婦初篩高危性質、睡眠質量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孕早期心理健康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初篩高危陽性、睡眠質量一般/較差是影響妊娠早期孕婦心理健康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3討論
研究表明[7~9],妊娠期焦慮、抑郁會對孕婦自身及新生兒產生不良影響,增加產后抑郁癥、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自閉癥、多動癥等發生風險。50%的妊娠期抑郁可發展為產后抑郁,產婦可能出現自殺或傷嬰事件,產后抑郁的發病率為10%~16%[10~13]。2020年國家衛健委要求將孕期抑郁篩查列入常規孕檢項目中,并培訓專業人員對妊娠抑郁的孕婦進行追蹤,可見國家對孕婦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14]。
相關研究報道[15],妊娠不同時期焦慮、抑郁的發生率是不同的。本研究結果顯示,730例妊娠孕婦中,心理評估健康者513例(70.27%),心理評估異常者217例(29.73%)。曾國英[16]等研究顯示,妊娠期孕婦焦慮發生率為28.8%,抑郁發生率為26.3%。徐瑤[17]研究顯示,孕期抑郁狀態檢出率為15.1%。這些差異可能與調查對象的心態、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及測評工具等有關。作為一種非正常狀態,孕早期心理異常如不及時干預,可能對孕婦和胎兒造成不良影響,醫護人員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多種因素會影響孕婦心理健康,從而導致焦慮、抑郁或不良妊娠結局[18]。
本研究結果顯示,睡眠質量一般/較差是妊娠早期孕婦心理異常的危險因素。睡眠質量一般/較差是個人對自己睡眠狀態的不滿意。臨床研究顯示[19],睡眠差合并焦慮、抑郁概率可達86.30%,焦慮、抑郁合并失眠患者出現焦慮癥、抑郁癥的風險為非失眠患者的3.5倍和2.3倍,睡眠問題和焦慮、抑郁常相互作用。由于城市工作壓力大,部分女性睡眠得不到保證,加上妊娠期激素水平改變,或隨著妊娠反應的出現,孕婦可能出現入睡困難、睡眠淺、多夢、睡不醒等問題,導致孕婦精神狀態差[20],如果癥狀得不到及時糾正,會使孕婦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從而影響孕婦及胎兒健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保障轄區居民健康的基層醫療單位,應和居委會聯動,在轄區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睡眠健康教育,可以利用“世界睡眠日”開展主題活動,進行知識宣傳或睡眠問題咨詢活動。早孕建冊醫生應對前來建冊的孕婦開展睡眠知識宣教,形式可以是發放宣傳小折頁、微信推廣、微博科普等,詢問孕婦是否有睡眠困擾,幫助孕婦找到原因并提出專業性的指導,如睡前洗熱水澡、足底保暖、熱敷或按摩、睡前3~4 h不要運動、聽輕柔音樂等。孕期追訪人員在進行電話/微信追訪時應增加睡眠指導,對于存在長期睡眠障礙的孕婦,督促其盡快到睡眠門診就診,求助于專業醫生。
本研究中,初篩高危陽性是影響妊娠早期孕婦心理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婦會有情緒障礙(焦慮、抑郁),擔心胎兒正常發育、是否能孕育健康胎兒,害怕出現異常妊娠結局。本研究中,≥35歲孕婦占比較高。臨床應加強孕期知識科普,如適宜年齡生育、合理控制體重、孕育健康寶寶知識等。對于其他高危因素,如不良孕產史、宮腔鏡手術等因素,建冊醫生應告知孕婦存在這類高危因素對妊娠的影響,消除疑慮,囑其規律完成產檢。追訪人員應在后續的隨訪中詢問孕婦產檢結果,幫助其掌握自己的健康情況,避免出現不良情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了為妊娠早期孕婦建冊服務的工作,是孕婦進行規律產檢前的第一道關,但社區婦產科,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缺少專業的心理醫生。在今后工作中,應進一步探討孕婦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及干預辦法,通過擴大篩查、有效干預降低妊娠期孕婦心理問題發生率,一定程度上減輕孕婦妊娠焦慮、抑郁。
綜上所述,影響妊娠早期孕婦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睡眠質量一般/較差、初篩高危陽性,臨床應結合實際工作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消除孕婦不良情緒,加強孕期保健,保證母嬰安全。
參考文獻
[1]章景麗,郝加虎,陶芳標,等,孕早期妊娠相關焦慮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1,27(8):969-971.
[2]程秋蓉,黃春艷,羅雪梅.妊娠期婦女焦慮和抑郁的影響因素分析[J].吉首大學學報,2020,41(2) :81-84.
[3]樊長佳,宛楊,尚文茹,等.中國中部某地區孕婦孕期心理抑郁焦慮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20,31(6):697-705.
[4]龔一謙,周慧欣,張瑩,等.心理篩查異常孕婦產后抑郁發生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21,36(13):5-9.
[5]楊國枝,朱莉平,徐秀娟,等.422 例孕婦心理焦慮和抑郁現況調查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20,7(8): 861-863.
[6]王明艷,喻小蘭,孕婦的心理抑郁狀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西南醫科大學學報,2020,43(5):499-502.
[7]毛彬,李麗芳,張莉,等,高齡產婦產后抑郁癥的危險因素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2):328-331.
[8]中華預防醫學會心身健康學組,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婦女心理保健技術學組.孕產婦心理健康管理專家共識(2019年)[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9,30(7):781-786.
[9]楊婷,合浩,冒才英,等,孕婦產前抑郁焦慮的危險因素[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5,29(4):246-250.
[10]周昔紅,李樂之.孕婦產前焦慮狀況及其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南大學學報,2011,36(8):803-808.
[11]馬奎麗.高齡產婦心理因素對妊娠結局影響及對策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210-212.
[12]鄭萍,陳艷潔,周燕.高齡孕產婦不良心理狀況與與母嬰結局的相關性[J].中國婦幼保健,2022,37(4):600-603.
[13]鮑玉新,張偉,孫玉勤.妊娠期婦女心理狀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0):109-110.
[14]任麗娟,王國華,張巖,等.不同妊娠期婦女焦慮抑郁狀況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人民軍醫,2018,61(9):797-801.
[15]國文慧,高楊,畢琳,妊娠晚期孕婦心理壓力相關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 2018,8(6):139-141.
[16] 曾國英,陳艷琛,蘭嵐.孕婦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22,37(17):3222-3226.
[17]劉金珍,吳順紅.武漢市江岸地區妊娠期婦女情緒障礙狀況調查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22,29(8):985-987.
[18]馬新雅,楊單單,徐耀明,等.簡陽市322名妊娠期婦女焦慮抑郁現狀及影響因素[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20,24(1):109-113.
[19]宋云亮.孕婦孕期焦慮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22,43(3):298-301.
[20]楊蕾,李艷,李冬梅.高危妊娠孕產婦焦慮抑郁情緒狀況調查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身心疾病雜志,2020,26(1):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