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強化式呼吸道管理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強化式呼吸道管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動脈血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呼吸機輔助呼吸時間及監護室停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呼吸困難評分、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I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強化式呼吸道管理可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改善患兒肺通氣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先天性心臟?。粡娀胶粑拦芾恚环瓮猓缓粑щy評分;生活質量
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臟疾病,其發病率逐年上升[1~2]。手術是目前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主要方法,包括介入治療、開胸手術和微創手術,術后患兒恢復時間往往較長,患兒的呼吸道管理成為術后護理的重點和難點[3~4]?;诖耍狙芯恐荚诜治鰪娀胶粑拦芾碓谙忍煨孕呐K病患兒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2~6歲,平均年齡(4.36±1.18)歲。觀察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2~7歲,平均年齡(4.29±1.2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確診為先天性心臟?。换純杭捌浼覍俜e極配合研究。
排除標準:病歷資料不完整;近期出現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伴有呼吸道畸形及其他呼吸道疾病;伴有氣管損傷或肺挫傷。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包括病情監測、生命體征監測、心理護理、管道護理、飲食護理以及用藥護理等常規護理。
1.2.2 觀察組實施強化式呼吸道管理
(1)術后建立完善的護理團隊。建立由冠心病監護病房(CCU)、兒童重癥監護室(PICU)護士組成的護理團隊,共同制定和實施強化式呼吸道管理方案。
(2)強化式呼吸道管理。術后護士應密切監測患兒各項生命體征,加強呼吸道管理。采用無縫隙護理密切觀察患兒是否存在呼吸膨脹、胸廓運動對稱性以及唇周是否有發紺表現。監測患兒病情變化,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立即遵醫囑進行處理。加強吸痰護理,有效清除患兒呼吸道分泌物,及時評估吸痰效果,定期給予患兒翻身、拍背,避免出現壓瘡。
(3)術后口腔護理。術后定時給患兒清潔口腔,避免口腔分泌物或異物堵塞氣管。調整輸入液體的溫度,將室內溫度、濕度控制在適宜的范圍內,促進痰液稀釋,改善患兒呼吸功能。兩組患兒均護理至出院。
1.3 觀察指標PuXmlDqKF79TsUWDS6ZhjtJCJSvmmsJjbCGggTIM5dw=
(1)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2)比較兩組肺通氣指標:包括FEV1、FVC、PaO2和PaCO2。(3)比較兩組術后恢復情況:包括住院時間、呼吸機輔助呼吸時間和監護室停留時間。(4)比較兩組呼吸困難程度及病情:呼吸困難評分總分為0~120分,分數越高患兒呼吸越困難;應用APACHE II評分量表評估患兒病情,總分為0~71分,分數越高患兒病情越重。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6.6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肺通氣指標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FEV1、FVC和PaO2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aCO2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呼吸機輔助呼吸時間及監護室停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呼吸困難程度、病情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呼吸困難評分、APACHE II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臟疾病,患兒通常免疫力低,病情較嚴重,同時還可能伴有營養不良,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5]。由于患兒的手術耐受度差,術后容易出現并發癥,如呼吸道感染,如果不及時有效加以控制,患兒會出現肺動脈高壓,影響治療效果和預后,甚至可能威脅其生命安全[6~7]。因此,加強對患兒術后的呼吸道管理至關重要。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FEV1、FVC和PaO2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aCO2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呼吸機輔助呼吸時間及監護室停留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呼吸困難評分、APACHE II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強化式呼吸道管理模式的應用可以降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患兒住院時間,改善其呼吸困難癥狀,促進康復。強化式呼吸道管理要求護理人員密切監測患兒術后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呼吸機輔助呼吸護理,從而維持患兒正常的呼吸功能,避免呼吸衰竭的發生[8~9]。護理人員遵醫囑對患兒使用支氣管擴張劑、霧化吸入等藥物,降低氣道阻力,改善其呼吸困難癥狀[10~11]。此外,護理人員按需給患兒進行吸痰、體位引流等操作,有效清除患兒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和痰液,減少肺部感染的發生,保持患兒呼吸通暢,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及患兒生活質量[12~13]。
綜上所述,強化式呼吸道管理模式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有助于降低患兒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改善其肺通氣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葉雅冰.術前心理護理結合術后強化式呼吸道管理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中的應用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11(31):45-47.
[2]張婷,嚴文萍,閻仿,等.全視角風險預控管理在先天性心臟病介入術患兒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22,33(21):2821-2824.
[3]肖婭,羅金文,周麗歡.術后強化式呼吸道管理模式對體外循環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23,20(1):99-103.
[4]郭瀲,賀鵬鵬,袁喬喬.以圖文式為引導的臨床護理路徑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標準化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7):124-127.
[5]羅雯懿,徐維虹,張悅玥,等.基于精益項目構建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圍術期壓瘡鏈式管理信息化系統[J].護理研究,2020,34(14):2573-2576.
[6]潘煥媛,韓詠,易容松,等.DiGeorge綜合征合并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圍術期管理[J].廣西醫學,2022,44(15):1744-1748.
[7]寧麗娟.呼吸道強化管理在胸腔鏡下體外循環先天性心臟病手術中的應用價值[J].河北醫藥,2021,43(20):3143-3146.
[8]沈媛,楊小暉,楊貴紅,等.強化式呼吸道管理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9,17(5):577-579.
[9]馮亞斌.術后呼吸道管理在體外循環下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術患兒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35):136-139.
[10]羅秀瓊,任云霞,弋坤,等.改良呼吸道管理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康復進程的影響[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9,16(2):153-156.
[11]陳巧,夏梅.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呼吸道的管理體會[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0(12):724-725.
[12]蔣瑤.先天性心臟病術后患兒的呼吸道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5):58-59.
[13]李勉.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術后的呼吸道護理[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