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責任助產模式的預見性護理對無痛分娩產婦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進行無痛分娩的95例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49例和觀察組46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基于責任助產模式的預見性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臨床各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VAS疼痛評分、焦慮及抑郁情緒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睡眠質量各項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基于責任助產模式的預見性護理可有效縮短無痛分娩產婦產程、住院時長,減輕產婦疼痛及負性情緒,減少出血量,提高其睡眠質量,降低產婦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無痛分娩;責任助產模式;預見性護理
在分娩過程中,產婦會由于生理結構的變化而發生劇烈疼痛,對產婦呼吸、心率、酸堿平衡、新陳代謝、耗氧量等產生不良影響。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無痛分娩技術被逐漸應用到產科中,有效減輕了產婦疼痛感[1]。在產婦分娩前、中、后期,還需要做好相關護理工作,保證護理質量,降低分娩安全風險,保障產婦及新生兒生命健康[2]。本研究旨在分析責任助產模式下預見性護理對無痛分娩產婦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進行無痛分娩的95例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9例,觀察組46例。對照組: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30.05±0.77)歲;觀察組: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30.02±0.75)歲。對照組孕周39~40周,平均孕周(38.13±0.23)周;觀察組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8.11±0.25)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均為初產婦;資料齊全;均接受無痛分娩;依從性良好;理解、溝通能力正常。
排除標準:中途退出研究;凝血障礙;重要臟器如肝腎等功能障礙;占位性病變;精神障礙。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
產前:密切觀察產婦血壓、血氧飽和度、宮縮等情況,發現異常及時采取處理措施。
產中:配合助產士幫助產婦順利分娩。
產后:結合產婦、新生兒實際情況予以常規護理,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
1.2.2 觀察組行基于責任助產模式的預見性護理
(1)產前:充分做好準備工作,預防產婦因缺乏健康教育與心理疏導而情緒不佳,出現分娩不配合情況。第一,加強健康宣教。結合產婦實際情況,對分娩、喂養等健康知識進行分類總結,將其打印為知識手冊并發放給產婦及其家屬。對于其提出的疑問,護理人員第一時間予以耐心、詳細地解答,確保產婦經健康宣教后可全面掌握健康知識,從而預防或控制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第二,定期評估產婦心理健康狀態。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心理疏導措施。第三,與產婦之間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獲取其信任。第四,改善產房、病房環境,確保環境的私密性、安全性,緩解產婦焦慮、不安心理。
(2)分娩過程中:及時發現異常并采取處理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第二產程重點關注胎心音變化,每5~10 min聽1次胎心音,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在每個產程中,護理人員均需予以產婦深呼吸指導、言語安慰等,減輕其疼痛感,降低安全風險。
(3)產后:落實各項基礎護理。護理人員予以產婦飲食指導,預防產后出血、營養不良,促進產婦康復。鼓勵產婦產后盡早與新生兒接觸,并盡量予以母乳喂養,增強新生兒免疫力。給予產婦宮底按壓,30 min/次,觀察其出血、宮縮、膀胱充盈情況。評估產婦凝血功能、軟產道裂傷情況、宮縮乏力程度,分析產后出血影響因素,及時采取處理措施干預,避免產后大出血。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相關指標:包括總產程持續時間、產后第一次下床活動時間、惡露持續時間、產后出血情況、住院時間和子宮復舊時間。(2)比較兩組疼痛程度、負性情緒:采用視覺模擬法評估法(VAS疼痛評分)評估產婦疼痛程度,得分越高,產婦疼痛程度越嚴重;采用焦慮、抑郁量表評估產婦負性情緒,得分越高,產婦焦慮、抑郁情緒越明顯。(3)比較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4)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經醫院滿意調查量表評估產婦護理滿意度。總滿意=基本滿意+比較滿意。(5)比較兩組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估產婦睡眠質量,PSQI各項評分越低,產婦睡眠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總產程持續時間、產后第1次下床活動時間、惡露持續時間、住院時間、子宮復舊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產后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疼痛程度、負性情緒比較
觀察組VAS疼痛評分、焦慮及抑郁情緒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睡眠質量比較
觀察組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和日間功能障礙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8.16%,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7.8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71%,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討論
針對無痛分娩產婦臨床主要采取產婦責任助產模式,即以一對一形式為產婦分配責任助產護士,可有效提高產婦分娩效率。同時,臨床也會予以其常規護理,雖然對于促進分娩順利有一定的幫助,但由于護理內容單一,缺乏針對性,護理效果一般[3]。基于責任助產模式的預見性護理是一種更為科學的護理模式,護理人員結合不同產婦實際情況,為其提供個性化護理,并綜合產婦個人疾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心理狀態、生理疼痛感、機體狀況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采取對應措施[4]。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各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VAS疼痛評分、焦慮及抑郁情緒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睡眠質量各項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責任助產模式的預見性護理在無痛分娩產婦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基于責任助產模式的預見性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強化產婦產前健康宣教、心理疏導,預防產婦因知識缺乏和負面心理而影響分娩進程,有效改善其睡眠質量。分娩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產婦生命體征變化,及時發現異常并采取措施處理,保證分娩順利進行,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產后階段,護理人員落實各項基礎護理,予以產婦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可預防產后出血、營養不良,促進康復,繼而縮短產后惡露持續時間,促進子宮復舊,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產婦滿意度[5]。
綜上所述,責任助產模式下預見性護理方案的應用效果較好,有利于縮短無痛分娩產婦產程、住院時長,改善疼痛及負面情緒,減少出血,提高睡眠質量,降低產婦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陳海燕.無痛分娩配合預見性護理對初產婦產程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2,9(6):115-118.
[2]彭麗.助產護理干預在無痛分娩產婦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2,9(27):118-121.
[3]張洪波,朱麗,任丹.無痛分娩聯合心理護理對孕婦的影響分析[J].心理月刊,2022,17(17):91-93.
[4]操雁萍.個體化護理模式在無痛分娩產程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養生,2022,22(17):1468-1470.
[5]劉瑞芬.健康行為干預在無痛分娩護理中的應用及對分娩結局的影響研究[J].數理醫藥學雜志,2022,35(11):1707-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