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頭位難產中轉剖宮產術中胎足牽引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頭位難產中轉剖宮產術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例。對照組使用經陰道上頂胎頭部娩出胎兒,觀察組使用胎足牽引娩出胎兒,比較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住院時間、產婦滿意度、并發癥發生情況和新生兒產傷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新生兒Apgar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手術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新生兒產傷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胎足牽引應用于頭位難產中轉剖宮產術中具有確切效果,產婦術中出血量較少,住院時間較短,新生兒Apgar評分較高,且術后并發癥、新生兒產傷發生率低,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頭位難產中轉剖宮產術;胎足牽引;出血量
隨著我國生育政策的開放,高齡產婦逐漸變多,頭位難產發生率也逐漸提高[1]。針對頭位難產產婦,可通過剖宮產進行分娩。相關研究顯示,頭位難產中轉剖宮產術中有較高的概率會出現娩頭困難情況,若不及時給予有效處理,會威脅產婦和新生兒生命安全[2]。因此,臨床需利用科學有效的手段加快胎兒娩出速度,保證分娩安全[3]。本研究旨在探討頭位難產中轉剖宮產術中胎足牽引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頭位難產中轉剖宮產術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例。對照組:年齡24~38歲,平均年齡(31.68±6.50)歲;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51±1.61)周。觀察組:年齡25~39歲,平均年齡(31.76±6.53)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51±1.61)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均接受頭位難產中轉剖宮產術;臨床資料完整;依從性較高。
排除標準:無法正常交流,有精神障礙或認知障礙;有凝血功能障礙;有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礙;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引導產婦取平臥位,給予產婦持續硬膜外麻醉,在麻醉起效后給予產婦陰道檢查,對胎先露下降情況進行密切關注。在子宮下段、子宮體交界位置作一2 cm左右的手術切口。把子宮切開后,給予破膜處理,將羊水吸盡。
隨后,對照組經陰道上頂胎頭部娩出胎兒。手術醫生將手深入陰道,上頂胎頭,向骨盆入口方向對胎頭進行推脫,以頭位娩出胎兒。
觀察組經胎足牽引娩出胎兒。手術醫生將手深入到宮腔中,觸摸胎背、胎腿,探查胎足位置,明確胎兒前足位置后,用右手握住前足,順著胎兒胸前方向進行牽引,一直到胎兒下肢、臀部位置都達到子宮切口后,利用事先準備好的大紗墊包裹胎臀,通過臀牽引經陰道娩出胎兒軀干和上肢,在抬頭娩出時需要注意將方向調整至產婦側方向。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和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Apgar評分用于判斷有無新生兒窒息及窒息嚴重程度,以新生兒出生后1 min內的心率、呼吸、肌張力、喉反射及皮膚顏色5項體征為依據,每項為0~2分,滿分為10分,得分越低,新生兒窒息程度越嚴重。(2)比較兩組產婦滿意度:利用滿意度調查表對產婦滿意率進行調查統計,總分0~100分,>90~100分,非常滿意;75~90分,一般滿意;0~<75分,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一般滿意。(3)比較兩組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4)比較兩組新生兒產傷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和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新生兒Apgar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產婦總滿意率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手術并發癥發生率為0.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5.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新生兒產傷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產傷發生率為0.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444,P=0.035<0.05)。
3討論
在女性分娩的過程中,難產會給產婦、新生兒帶來較大的傷害,增加各種并發癥發生率,威脅產婦、新生兒的生命安全。剖宮產手術常用于解決難產問題,可有效保證母嬰安全[4~5]。但術中存在諸多手術風險,需要采取有效、合理的手段加快分娩速度,保證分娩安全性[6]。
以往臨床中利用經陰道上頂胎頭者娩出胎兒,但產婦易發生難產。這主要是由于胎兒的頭部在盆腔中,通過剖宮產手術勉強利用拖頭分娩,需要助手在陰道上頂胎頭部進而娩出胎兒,該種操作具有較高危險性,若操作不當容易導致胎兒肢體骨折、顱骨骨折,嚴重影響胎兒的正常呼吸,還會增加產婦手術并發癥發生風險[7]。因此,在臨床中需要結合產婦、胎兒具體情況,對分娩方式進行改變[8]。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臨床發現胎足牽引分娩對頭位難產中轉剖宮產術具有較為積極的影響[9]。在頭位難產中轉剖宮產術中,利用胎足牽引主要是指利用手法牽引引出胎兒軀體。這種分娩形式能夠避免手術給胎兒肢體以及產婦帶來的創傷,可以有效降低術中出血量,減少新生兒產傷及其他危險事件發生。此外,這種分娩方式能夠保證胎兒正常呼吸和發育,手術安全性較高。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新生兒Apgar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手術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新生兒產傷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胎足牽引對頭位難產中轉剖宮產術產婦具有較為積極影響。需要注意的是,頭位難產中轉剖宮產術中利用胎足牽引的分娩方式并不適用于巨大兒,胎兒體重如果在4500 g以上應禁止使用[10]。同時,在胎足牽引時,術者需要熟練掌握臀位牽引操作手段,術中避免使用暴力行為,避免硬性娩出胎兒[11]。術中還需要對胎手、胎足進行仔細辨別,明確胎兒前足位置后,慢慢進行牽引[12~13]。娩胎頭時需要保證胎頭朝著產婦頭側方向娩出。在臨床中,醫護人員需要嚴格遵循頭位難產改剖宮產術中胎足牽引娩出胎兒的適用范圍、注意事項,才能更好地改善分娩效果,保證母嬰安全[14~15]。
綜上所述,胎足牽引應用于頭位難產中轉剖宮產術中具有確切效果,術中出血量較少,住院時間較短,新生兒Apgar評分較高,手術并發癥、新生兒產傷發生率低,有效改善母嬰結局。
參考文獻
[1]謝輝琴.胎頭深嵌剖宮產手術中臀牽引與經陰道上推胎頭的應用效果對比研究[J].黑龍江醫藥,2023,36(1):178-181.
[2]姚麗萍.經足牽引臀位取胎用于胎頭深陷行子宮下段剖宮產中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22,20(31):109-112.
[3]鄧春霞.徒手旋轉在頭位難產產婦助產護理的運用[J].中國農村衛生,2020,12(10):50,48.
[4]陳幼琴,王勝華.內倒轉及臀牽引術在胎頭深嵌盆腔剖宮產術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9,32(17):95-96.
[5]金華英.徒手旋轉在頭位難產助產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鄉村醫藥,2019,26(10):69-70.
[6]方曉軍,葉群生.頭位難產急診剖宮產時機及處理技巧[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8):212-213.
[7]黃奕冰.第二產程頭位難產中陰道助產和剖宮產對母嬰的影響[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8,23(4):379-380.
[8]劉占茹.研究頭位難產剖宮產指征與手術時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3):63.
[9]卜云蕓,武湘榮.頭位難產改剖宮產術中胎足牽引的臨床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12):72-74.
[10]荀生麗,任衛娟,張小微.胎頭深陷行子宮下段剖宮產取胎方法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7,36(12):97-99.
[11]馮偉.足牽引取胎在剖宮產胎兒娩出困難中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5):646-647.
[12]于靜.胎頭深定剖宮產不同取胎方法的臨床應用比較[J].中國保健營養,2021,31(3):82.
[13]蔡美琴.胎頭深陷行子宮下段剖宮產取胎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33):135-137.
[14]燕恒毅.胎頭深陷行子宮下段剖宮產取胎方法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討[J].飲食保健,2020(44):46.
[15]趙婉萍.胎頭深定剖宮產兩種取胎方法的臨床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6):93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