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靶向治療聯合放化療治療肺癌腦轉移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肺癌腦轉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實施化療同步放療治療,觀察組實施靶向治療聯合放化療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1年生存率、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心理狀態及生存質量。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1年生存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SCL-90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Karnofsky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肺癌腦轉移患者實施靶向治療聯合放化療治療的臨床療效較好,可改善患者病情、心理狀態,降低轉移風險,提高其生存質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關鍵詞:肺癌腦轉移;靶向治療;放化療;生存質量;不良反應
肺癌是指起源于肺部支氣管黏膜部位或腺體部位的惡性腫瘤,患者多為長期抽煙或職業暴露等群體[1]。早期經及時有效治療大多可獲得滿意預后,腫瘤逐步進展可對周圍臟器及組織造成損傷,誘使患者出現咳嗽、咳血、胸痛等癥狀,且由于肺部腫瘤組織擴散風險較高,一旦出現擴散至腦部或其他重要臟器,治療難度也會顯著增加,威脅患者生命健康[2~3]。近年來,靶向治療聯合放化療治療在癌癥治療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廣與應用,臨床效果較好[4]。本研究旨在探究靶向治療聯合放化療治療肺癌腦轉移患者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肺癌腦轉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57.60±2.40)歲。觀察組:男20例,女19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7.68±2.3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臨床影像學及病理學診斷確診為肺癌,且均存在腦轉移表現;明確研究主題及治療內容,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認知及精神狀態正常。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認知障礙及腦損傷;合并嚴重臟器系統損傷或肢體殘缺;對研究涉及治療藥物存在過敏或嚴重不耐受;參與其他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放療同步化療治療。(1)放療。給予患者8 mV的X線開展等中心水平對穿照射,劑量控制在40 Gy/20f,每天給予2 Gy,5 d/周,持續治療4周;(2)化療。給予患者紫杉醇、順鉑治療,第1天靜滴紫杉醇注射液135~175 mg/m2,第1~3天靜滴順鉑注射液25 mg/m2,根據患者病情合理調控給藥周期。
觀察組實施靶向治療聯合放化療治療。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靶向治療, 同時于放療治療結束后口服吉非替尼,1次/d,250 mg/次,共服用1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根據患者治療后病情改善情況進行評估,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和進展。完全緩解,所有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續時間>4周;部分緩解,腫瘤最大徑較治療前縮小≥30%且持續時間>4周;穩定,腫瘤最大徑較治療前縮小<30%或增加<20%且持續時間>4周;進展,腫瘤最大徑增大≥20%或出現新病灶。總有效=完全緩解+部分緩解。(2)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3)比較兩組1年生存率、局部復發率及遠處轉移率。(4)比較兩組心理狀態、生存質量:使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分值越低,患者心理越健康;使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Karnofsky評分)評估患者生存質量,分值越高,患者生存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1.2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6.92%,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生存率、局部復發率及轉移率比較
觀察組1年生存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心理狀態、生存質量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SCL-90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Karnofsky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肺癌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療難度大等特點,是目前臨床疾病中對于人體群體及健康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率、發病率均較高[5]。致病因素較多,大多數患者患病前存在長期抽煙史,部分患者則受職業接觸(包括石棉、氡氣、煤焦油、鎳、芥子氣、甲醛、氯乙烯等)、空氣污染、電離輻射、既往肺部疾病等因素的影響而致病。此外,家族聚集、遺傳易感性及基因改變均易導致肺癌疾病的形成[6]。
肺癌的治療難度較高,臨床上治療肺癌患者常采用介入治療控制疾病進展及擴散。其中,化療及放療治療藥物為紫杉醇、順鉑。紫杉醇是一種高效、低毒且廣譜的天然抗癌藥物,既往多應用于治療乳腺癌、卵巢癌、部分頭頸癌及肺癌等疾病治療中,能夠通過誘導幾種促細胞凋亡介質的表達,調節對抗細胞凋亡介質的活性[7~8]。順鉑是一種含鉑的抗癌藥物,經滴注給藥后能夠在細胞中快速被解離,以一種水合陽離子的方式與細胞內DNA結合形成鏈間、鏈內或蛋白質DNA交聯,從而發揮破壞DNA的結構和功能,是周期非特異性抗腫瘤藥物,具有抗瘤譜廣及對乏氧細胞有效等特點。然而,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化療及放療治療措施具有一定毒性,在滅殺腫瘤的同時也可能刺激機體自身免疫系統,誘發患者機體不同程度的損傷[9~10]。
近年來,肺癌腦轉移情況在臨床上的發生率不斷增加,出現腦轉移后的肺癌患者生存期較短[11]。對于肺癌腦轉移患者而言,可在化療及放療治療基礎上給予靶向治療,從而控制肺癌腦轉移。靶向藥物能夠通過血腦屏障,增加腦脊液的藥物濃度,提高藥效。靶向藥物治療中主要可以采用吉非替尼。吉非替尼是一種口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能夠抑制酪氨酸激酶來阻礙腫瘤的生長、轉移及血管生成,促進腫瘤細胞的凋亡[12~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1年生存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SCL-90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Karnofsky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對肺癌腦轉移患者實施放化療聯合靶向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
綜上所述,肺癌腦轉移患者采用靶向治療聯合放化療治療具有顯著臨床效果,有利于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孫思墨.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療聯合化療治療晚期肺癌的效果及對腫瘤標志物水平的影響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3,17(13):112-114.
[2]汪波.吉非替尼靶向治療聯合常規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觀察[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2,39(6):638-639.
[3]張瀟.吉非替尼靶向治療聯合同步放化療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3,35(2):29-31,38.
[4]朱艾,劉家蕓,荀欣.吉非替尼靶向治療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2,21(13):1372-1376.
[5]張劍.探究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實施全腦放療聯合靶向治療與同步放化療的治療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16(6):101-103.
[6]姜紅.靶向治療聯合同步放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16(3):147-149.
[7]張俊波.靶向治療聯合同步放化療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1,33(6):65-66.
[8]劉陽.靶向治療聯合同步放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可行性[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3):42-44.
[9]由金萍.靶向治療聯合放化療治療肺腺癌腦轉移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16(4):138-140.
[10]黃曉,張軍營,王少芳.靶向治療聯合放化療對肺癌腦轉移患者的臨床療效研究[J].實用癌癥雜志,2020,35(6):967-970.
[11]閆彩霞,劉二萍.全腦放療聯合靶向治療與同步放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短期療效分析[J].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學報,2019,29(6):37-39.
[12]丘蕾.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療聯合化療治療晚期肺癌的療效及對腫瘤標志物的影響[J].醫學食療與健康,2019(14):86,88.
[13]吳瓊.吉非替尼靶向治療聯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56):83.